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任蜜林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6月出版。本书共317页,33.9万字,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纬书思想研究"的最终成果。是书属宏观研究之作,与《汉代内学:纬书思想通论》为姊妹篇。本书侧重讲诸纬之异,意在从经学的角度对纬书思想进行研究,从而展现纬书在经学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具体来看,全书主要分成六大部分,为五分论及一附论,共十  相似文献   

2.
1987年5月上旬,日本大正大学校长、文学博士安居香山教授来华作学术访问,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发表关于道教起源与谶纬思想的讲演,并与北京大学哲学系部分师生举行了学术座谈会。安居先生长年从事纬书研究,尤其对道教与谶纬思想具有精深的见解,许多观点已为我国学界所征引。他的《重修纬书集成》(与中村璋八合著,已出下卷)、《纬书》、《纬书的形成及其发展》等著作是中国哲学思想史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本文拟就他这次访华期间的中心论题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现代以来学界一般都以《白虎通义》一书杂于谶纬而轻视其思想品质,但事实上《白虎通义》引纬不引谶。在对谶纬的研究中,有以谶纬为一物者,有分谶纬为二者。经过对《白虎通义》之引纬书的研究,可分辨谶与纬在性质与内容上的不同。并且,其所引纬书部分合于《白虎通义》解经之旨,而不同于谶纬本身神话化、迷信化的世界观。《白虎通义》在世界观上合乎五经之义理,又受战国以来阴阳、五行与天人感应思潮的影响,包含了一个以数度化为特征的无所不包的世界观体系。  相似文献   

4.
王允亮 《孔子研究》2019,(3):139-151
谶纬是两汉学术的重要特色,谶、汉谶、纬是三个有区别的概念。谶验行为由来已久,汉谶是西汉晚期士人假借天命神意而造作出的神学预言,纬则是东汉后期士人通过攀附经学的方式对图谶之学提出的新名称。郑玄不仅是较早以纬称谶的学者,还遍注群纬,提高了谶纬的学术地位。谶纬作为汉代的流行学问,体现了当时科技知识、文化观念等各方面的新进展。郑玄在注释经典时,注重吸收纬书中的合理成分。这种做法不仅扩大了经典的内涵,使得传统经典与民间知识思想交互贯通,也是经典文本作用于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春秋纬》是相对《春秋公羊传》而言的,因此,《春秋纬》中有很多与春秋学相关的思想。我们在此对《春秋纬》的春秋学思想作一分析,由此展现《春秋纬》在春秋学方面的思想特征。一、孔子作《春秋》说最早提出孔子作《春秋》思想的是《孟子》,《腾文公下》说:  相似文献   

6.
最近,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印行了大陆学者王葆先生的《西汉经学源流》一书,读后颇感欣喜,因为这部书以富于索的精神和续密的考辨方法,打破了多年来经学研究的沉寂,堪称近年来中国经学史研究的一部力作。王葆先生的牺汉经学源流》一书虽涉及到了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变迁与经学发展的关系,研究经学范围内所展开的派别斗争与社会政治斗争的关系,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中,经学思想发展的规律等问题,但该书的重点,是从经学史的早期阶段──西汉著手,重新流理中国经学的源头、流派、著述形式、历史分期,以及此时期经学的发展与社会、…  相似文献   

7.
蔡方鹿先生的《朱熹经学与中国经学》一书,2004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洋洋洒洒,有49万字之巨,是作者花费数载对朱熹经学思想及其影响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的又一部力作。本书作者立足于朱熹著作的“文本”,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在充分吸取国内外学术界有关成果和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以朱熹经学为点,以宋学为面,以整个中国儒家经学发展史为线,通过点、面、线三者相结合,将朱熹经学置于中国经学发展史和宋学思潮的大背景视域来加以审视,着重厘清和诠释朱熹的“四书”学、易学、《诗经》学、《尚书》学、《礼》学、《春秋》学、《…  相似文献   

8.
纬书是配合经书的。古代的经书囊括一切学问,是个无所不包的庞大体系,所以配经的纬书,也是包罗万象的。谶纬代表东汉王朝的统治思想,在经学上,它是东汉时代具有权威性的,势力最大的一派。当时凡是善于附会图纬的就能得官,反对谶纬的就会得罪。范晔说:“桓谭以不善谶流亡,郑兴以逊辞仅免,贾逵能附会文致,最差显贵,世主以此论学,悲矣哉!”(《后汉书·范郑陈贾传论》)  相似文献   

9.
纬书是相对经书而言的,因此,纬书中有很多内容是阐发和解释经书的。《易纬》是纬书的一种,对《周易》经传阐发和解释也是《易纬》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内容阐发上,其对《周易》的起源、作者以及乾坤二卦和象数等方面提出了与众不同的看法;在经文解释上,其对《周易》的经文作了直接的解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易纬》与汉代其它易学学派不同的易学观。  相似文献   

10.
<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29万字。"礼是郑学"之说出自唐孔颖达纂修《礼记正义》,作者将此作为理解经典、分析经说的基本方法,重新梳理了汉唐经学的发展脉络。针对传统经学史研究如皮锡瑞《经学历史》,过于依赖外源性记载,本书则尝试从具体经说出发,努力推求古人经说背后的思维过程,免去了传统研究中的"隔靴搔痒"之弊,从而对汉唐经学特别是郑玄经学,有了更加真切的认识。本书主体部分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郑玄礼学解析",利用敦煌吐鲁番出土的《论语》郑注写本,通过《论语》来讨论郑玄经学的构成,从中可以看出郑玄以《周礼》为基础,通过三《礼》贯穿群经的庞大体系。第二章"郑玄与他的师友"择取了马融、卢植、  相似文献   

11.
儒家经学在西汉中后期发生了学术性格上的巨大转变,即经学的阴阳五行化。在此背景下,儒生们纷纷结合经典来谈论灾异问题,创立了诸如《春秋》公羊灾异说、《易》阴阳灾异论、《齐诗》"四始五际"说、《洪范五行》灾异论等多种形态的经学阴阳灾异思想。这些新思想并不符合孔门一贯的宗旨,与汉初诸儒坚守的儒学传统也存在巨大的差异。然而它们一经系统地提出,却很快赢得了儒学团体内部乃至帝国官僚系统的共同承认,并长期被奉为官方意识形态。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灾异思想悠久而丰富的理论来源、西汉政权合法性论证的需要、儒生们对君权膨胀的警惕、元成以后相对自由与宽松的学术政治氛围、以阴阳五行为框架的知识体系的"科学性"与强大解释力等,共同构成了西汉经学灾异思潮倾动一时的历史根源与现实契机。  相似文献   

12.
宋学经典诠释的哲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学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经学发展到宋代,形成了以讲义理为主的宋学,而理学思潮占据了其中的主要成分,代表了宋学发展的趋势。与经学史上的汉学和清学(清代新汉学)相比,宋学对儒家经典的诠释具有独特的哲学意蕴及自身经学体系形成的深层次原因。一、汉、宋、清学经典诠释之特点经学起源于战国,奠基于西汉。虽然西汉今文经学重微言大义的阐发,但真正意义上的经学哲学化是从宋代开始的,这与汉学经典诠释的特点以及宋学受宋明时期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影响所形成的学术特征有关。清学对经典的诠释则主要受东汉古文经学的影响,亦思辨意…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656千字。本书将北宋时期的儒家礼学放在宋代儒学发展和哲学思想演变的脉络当中,将礼学与北宋时期特定的政治背景和历史发展联系起来,采取以哲学思想的分析为主,结合经学文献、社会政治以及礼仪制度而形成的一种较为综合的研究,对礼学与宋代儒学的发展作了综合的考察。书中重点研究了《周礼》  相似文献   

14.
谶纬之学是起源于先秦、形成于西汉末年、定型于东汉初年的一种独特的学术形态。按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说法,谶是一种“诡为隐语,预决吉凶”的预言,纬则是解释经学的“经之支流,衍及旁义”。两者在当时相互夹杂,相互混淆,常常联称。到了西汉末年,谶纬符命大量出现,对当时的政治、文化、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王莽对谶纬笃信不疑,不但颁布《符命》42篇,而且还根据符命封献符者哀章、卖饼者王盛等11人为王公。东汉光武帝起事也受到了谶语的怂恿,后来又在《赤伏符》谶语的鼓动下称天子。中元元年(公元56年)他还宣布图谶于天下,从而使谶纬成为当时的国家意识形态,具有国宪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董仲舒《公羊》学方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汉经学首推《公羊》。《公羊》大师最著称者 ,非董仲舒莫属。董氏能从《公羊》中发挥出自己的学说 ,与其方法密不可分。他的这一方法 ,在西汉今文经学中极具代表性 ,更给其后二千年经学发展以深远的影响 ,大凡在经学义理方面有所成就的经学家 ,都或直接或间接、或明或暗、或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董氏这一方法。一董仲舒是经学史上借用典籍以言己学的开山人物。他研治《公羊》 ,不是为了墨守其学 ,而是要借以建立自己的董氏《春秋》学。他的治经就不可能以文字训诂为主 ,“我注六经” ,而只能是“六经注我” ,以解经来灵活地阐发己说。《公…  相似文献   

16.
西汉初期儒学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儒学发展在整个中国儒学思想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其中西汉初期儒学的演变又有着较特殊的意义。一般认为西汉武帝时代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标志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而西汉初期阶段一直是黄老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时代精神之主导。其实西汉初期儒学潜流暗动,始终没有停止发展。汉初开书禁,文帝、景帝时代都设有经学博士,《诗经》有齐、鲁、韩三家诗,《书经》则有胡毋生及董仲舒,儒家并未被逐出庙堂,而且因为处于民间地位,没有政治权力的参与,禁忌较少,儒家思想首经陆贾,变至贾谊,已经与先秦时代的儒…  相似文献   

17.
任蜜林 《现代哲学》2020,(1):134-140
西汉今文诗学分为鲁、齐、韩三家。三家《诗》虽然都属于今文诗学,但其思想特征并不完全相同。而这些思想特征的不同,与它们思想来源的不同有着密切关系:鲁《诗》与荀子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在解《诗》的时候突出了礼的地位;齐《诗》源自以《公羊》为代表的齐学,有着浓厚的阴阳五行思想色彩;韩《诗》同时受到荀子与阴阳家两方面思想的影响,这也是其既有荀子"天人相分"思想,又有天人感应、阴阳灾异思想的原因所在。从保持先秦《诗》义的原貌来看,鲁《诗》的贡献最大。但从汉代经学的发展来看,齐《诗》无疑最能反映西汉今文诗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作为“春秋三传”之一,《春秋穀梁传》两千年来一直是中华传统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但与《公羊传》和《左传》相比,《穀梁传》的研究无论在学者队伍上还是在学术成果上,均远远不及。不过,自晚清今古文经学的滥觞、民国古史辨派运用新学科方法研究《穀梁传》以来,已经先后有学者从经学、史学、政治学、伦理学等角度对《春秋穀梁传》展开深入研究,形成了现代穀梁学研究的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20世纪以来的国内穀梁学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穀梁传》的思想史定位以及《穀梁传》的思想价值等方面。本文拟对此作一番梳理,以期为《春秋穀梁传》思想的…  相似文献   

19.
纬书《河图》虽属经书范畴,但它以虚幻迷离的神话故事和远荒蛮夷的地理面貌,阐释天、地、人的互动关系,从而区别于典雅朴实的经文表现手法与叙述语言。纬书《河图》所具有的神话叙事模式、仙山仙境的描述、休咎之征的隐喻性思维,使它产生了与经之雅正不同的神、怪、奇、异的文学审美特点和情趣,具有了几分小说家言的特征。从其上承《山海经》的内容和思想,下启魏晋志怪小说、唐传奇的“奇异”来说,汉代纬书《河图》不自觉地参与了小说的发韧,是古代小说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20.
贾名党 《学海》2005,(2):193-194
南京出版社 2 0 0 3年 1 2月出版 ,5+42 4页  儒家之经学、道家之玄学 ,是六朝时期的主流意识形态。它们相互斗争 ,相互交融 ,渗透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共同支配着道德观念、价值标准、行为准则 ,从而在一定层面上构成人们的精神支柱。历代学人对经学或玄学的研究 ,投入了大量精力 ,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从历史发展的视角对经学与玄学作比较研究 ,似乎仍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而田汉云教授的《六朝经学与玄学》 ,从这一方面显著推进了六朝学术史研究。该书分上、下编两部分 ,其中上编四章 ,下编五章 ,共32万字。该书持论公允 ,逻辑严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