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悲剧"一词来源自西方,自这个概念进入中国后,就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讨论。将中国元代著名的戏剧作品《窦娥冤》与古希腊著名作品《俄狄浦斯王》相比较,能从悲剧题材、悲剧人物及悲剧技巧等方面,管窥中西古典悲剧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将当代作家方方的小说《风景》与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的文本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两位作家在这两部小说中的叙述手法明显相似,人物性格命运也有着极大的相似性。通过对两部作品叙述结构中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比较,可以发现两个文本叙述结构的基本形态以及其带来的同与不同的悲剧呈现方式,显然,福克纳"多视角"的叙述方式与方方讽刺的语言则又是各具特色的。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文学理论早期杰出代表,他总结了古希腊悲剧艺术创作经验,并在《诗学》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悲剧理论。亚里士多德开启了西方悲剧理论的先河,对后世美学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将其运用到中国悲剧作品的分析能极大地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4.
《古船》和《双城记》这两部作品中都拥有极为庞杂的人物角色。但在这众多的角色当中,两部作品却恰巧都存在着“怪异”性格的人物形象,即隋不召和卡顿。在《古船》当中,隋不召是一个贯穿全文的角色,他见证着镇上的发展进程,历经一切悲苦与磨难,改革与创新。他的生活就如他的名字一样,他只是他自己的,不听任何人的常规的召唤,正常的伦理道德与权势判决不了他。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提出的悲剧理论,奠定了西方美学史上悲剧范畴的理论基础。以《诗学》中的悲剧理论为参照,探讨《原野》在创作上的结构安排、情节布局以及隐含在剧作中作者的人性理念,不仅可以更好地从理论上把握《原野》剧中所暗含的普遍悲剧创作理论与文章背后所传达的人生价值观,而且也可以了解西方美学悲剧理论对于中国现代戏剧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研究文学的专家认为欧美文学有两大传统根基:一是希腊、罗马神话,一是《圣经》,如果离开了这两大根基,欧美文学就无从谈起,并认为假如不熟悉这两大传统的话,就根本读不懂欧美作家的文学作品。此言甚是,且不说大多数作品中出现的源自两大传统的典故,就是通篇以这两大传统为素材、为氛围的作品,更是举不胜举。人们都知道西方的文明源自于基督教的文明,所以《圣经》对欧美作家的影响肯定深远而又广泛。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世界级的文学大师,他们的作品,是以《圣经》文本为汲取素材、诗情和主题的不竭源泉,如意大利的薄伽丘的《十日谈》、托夸多…  相似文献   

7.
《太平经》是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的早期经典,《圣经》则是西方世界的宗教基督教的经典。由于宗教与道德是结合在—起的,这两部宗教的经典都有丰富的伦理思想。又由于两种宗教的产生,有着大体相同的历史背景,道教正式形成于东汉末年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前夜,基督教则产生于罗马帝国领地内奴隶起义和民族起义蜂起的年代。因此,  相似文献   

8.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廊桥遗梦》是两个广为人知的爱情故事,这两份爱情和传统的爱情是有一定差别的。前者是暗恋,女主人公始终自己演绎却不为对方所知;后者是婚外恋,男女主人公虽相爱却因道德的束缚而放弃厮守。两者都是不完美的悲剧性的爱情,都是重视爱情的自我体悟并且都是非外因而造成的非古典式悲剧。这两部作品都展现了爱情的至真至诚,体现了主人公对爱情最本质的追求,这种感人至深的力量跨越了民族和文化的界限,使全世界的读者为之动容,亦使中国读者感动不已。  相似文献   

9.
一、作品介绍 《雷雨》是我国杰出的戏剧大师曹禺的首部戏剧作品,1933年在《文学季刊》上一发表,便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关系,深刻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在中国的文坛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的《癌症病房》在出版的过程中经历曲折,主要的焦点就是作者是否用“癌症”作为斯大林主义的象征。作品本身的内容、俄罗斯作家协会在1967年会议上对该作品的解读、苏珊·桑塔格对疾病、特别是癌症的隐喻的定义、以及西方国家争相出版这部小说的历史事实都说明了《癌症病房》是一部典型的用疾病来影射社会邪恶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虹》与《恋爱中的女人》是D.H.劳伦斯分别于1915年和1920年创作的两部伟大的作品.如劳伦斯本人所言,从某种程度上说,《恋爱中的女人》是《虹》的续篇.因此,两部小说不可避免地存在互文性关系.具体而言,两部小说在人物、环境对圣经文本结构的运用以及两性关系探索等方面存在互文关系.从互文性角度对小说《虹》与《恋爱中的女人》进行解读,可以为小说的理解和诠释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自魔幻现实主义进入中国以来,在文学领域影响巨大,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用来隐喻民族、生死、孤独等创作母题。《长江图》与《皮绳上的魂》两部风格迥异的影片,无论是文本叙事还是剧作模式都具备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从这两部作品切入,深入探讨近年来魔幻现实主义影视的发展范式:一是从文学到影视的流变;二是作品叙事时空形变的实践;三是从魔幻的风格中衍生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越自卫反击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重要的一次对外作战,其对于中国内外环境的改变的影响是微妙而深远的。根据这场战争而产生的文艺作品也随着战局趋于稳定后被文艺工作者持续产出并一直对后世了解这段历史发生着解构与重组的效应。通过对近上映的《芳华》与曾经的《高山下的花环》两部电影作品的主题书写对比,探讨同样描述这场战争的两部作品在不同时代的文化语境中对于这场战争及其所属时期的异同侧重。  相似文献   

14.
《圣经》是西方文化的两大来源之一,它对西方文学的影响颇为巨大,很多文学作品都有《圣经》的元素。《白鲸》可以说是一部史诗般的充满《圣经》寓言的小说,而本文主要探讨《圣经》中海的含义,并分析它的两面性在《白鲸》中的体现。一方面,文章先分析《圣经》中海的恶魔性,另一方面又解释它是作为上帝显示神力的工具,最后再详细分析海的这种对立性在小说《白鲸》中的具体表现,旨在更深刻的了解小说的主题和梅尔维尔的宗教观点。  相似文献   

15.
《周易》与传统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易》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典籍。《周易》为汉、唐、宋、明的文化学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直至今日,仍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周易》分经传两部分。传说“上下经”是周文王所作,但无确据。今天多数哲学史家都承认《周易》上下经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周易大传》十篇传说是孔子所作,亦无确据。但是有两件事实是确定无疑的:第一,《大传》是孔门弟子或再传弟子所传授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辩证法的内部对话》和《保卫马克思》为文本依托,尝试从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两条线索的辩证互动出发,探讨毛泽东《矛盾论》这一作品在黑格尔主义与反黑格尔主义之间的复调式理论立场,从而对《矛盾论》中的哲学逻辑从辩证法与本体论的意义上加以澄明。  相似文献   

17.
《易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易传》是《易经》最早的注释。几千年来,人们都在研究它,并获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如果移开每个时代的经学大师们在它周围精心编织的簇簇花环,我们将会发现,《周易》之所以被奉为六经之首,历代受到重视,主要在于它给予了人们一种方法,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作品所揭示的方法通常都比方法所产生的作品更为重要,所以,对于《周易》思维方式的研究可能比揭示它的百科全书式的内容具有更重要的认识意义,本文拟就此作些尝试。  相似文献   

18.
江天骥先生最近出版的《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一书,作为国内第一部评介西方科学哲学的专著,以其系统、客观、准确的特点,引起了哲学界人士的广泛注意。江先生是兼有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双重身份的著名学者,也是我国目前研究现代西方分析哲学的专家,在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和逻辑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当代西方科学哲学》是他近年来对西方科学哲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结晶,是一部很好的科学哲学专著。  相似文献   

19.
《圣经》是一部什么样的经典,《旧约》与《新约》又有什么异同,这是很多读者都不太清楚的问题,我们特依据相关资料作出解答。  相似文献   

20.
《易传》、《中庸》、《大学》是早期儒学的三部重要经典。然而,如果仔细研读这三部经典,其中均含有对道家思想的汲取与改造,并各自从特定层面展示着儒道两家思想的会通。下面,即对这个问题作初步探研。一、《易传》与道家思想《易传辟为解经之作,与《易经》有很大不同。如果说,《易经》是一部以八卦与六十四卦及卦父辞预测人事吉凶,指导人们活动的巫术宗教文化之书;那么,后出的《易传倒是一部抛弃了《易经》之宗教内容、继承人卦与六十四卦符号系统的以人为中心的哲学人文文化著作。《易传》与《易经》所以有如此差异,最根本的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