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睡眠限制已然成为现代社会人们普遍面临的问题, 其对个体身心机能的影响备受研究者关注。众多研究表明, 睡眠限制会对注意功能、执行功能和长时记忆等不同认知领域的心理加工产生差异化影响, 且影响程度与任务类型、睡眠限制的严重程度、年龄和性别等因素相关。研究者们提出了4种主要的作用假说:唤醒假说、注意控制假说、警觉性假说以及前额皮层易感性假说。未来研究需要从关注个体间差异、使用动脉自旋标记灌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以及重视轻度睡眠限制的影响等角度进行深化和扩展。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的诸多思想家、艺术家或美学研究者,都曾经对美术进行过不同的理论解释和实践探索。而在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中,不同的研究角度或方法也层见叠出,发挥了不同的作用,美术地理学方法即为其中一种。现以艺术社会学方法为主要工具,对五代十国时期美术地理学研究出现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意识形态问题是一个现实性很强而又敏感的理论课题.马克思被普遍认为是在意识形态概念史上提供了最丰富理论成果的作家[1],但关于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内涵学术界长期以来聚讼不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英国学者乔治·拉伦的<马克思主义与意识形态>一书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演变与发展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第一章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辨析,对我们当前的研究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篇从方法论角度谈美学史问题的文章。它更多地注意了探讨美的本质的理论其自身结构与所蕴含之间的相关问题,这或许对当前的美学研究有所启发。 前几年社会对于美学的热望曾经推动了美学的研究工作,甚至促使美学研究者们暂时放下了美本质的争论与探究,转向具体问题的研究:或则研究部门美学,或则考察美学史,至今已取得相当一批成果。但在继续这类研究的同时,是否也要进行某些反思:从它取得的成果出发思考一下理论出发点方面的问题;思考一下二者有哪些必然联系,这两方面应如何相互依托、相互推进等问题,以图基本理论和具体问题的研究能相得益彰,让美学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同时获得进展。  相似文献   

5.
在阿尔都塞哲学的启发下,立足于当前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现状,本文对"自由"和"询唤"提出了新的解读:自由,与传统定义不同,是决定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形态交互作用的社会媒介;询唤,与阿尔都塞哲学对其的解读不同,被用以解释各种以社会建设为核心的世界观的思想体系。在当前社会,消费已渗入生活的每个部分,意识形态领域也不能幸免,所以自由和询唤会以新的形式呈现。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的科学研究中,对研究者的立场和身份问题,一直存在着所谓"局内人信条"。具体到宗教研究领域,研究者大体来说有两类,即信仰者和非信仰者。前者出于局内人视角,其研究往往关注的是研究本身是否对信仰者的信仰与宗教修行有所帮助,这种研究往往是可以超越时空限制的;后者出于局外人视角,其研究立足于现实,局限于一定的时空,更关注研究对象的客观性。所以,进行宗教研究时,明确研究者的身份以及研究立场至关重要,这便是所谓"局内人信条"。在分析"局内人信条"理论的基础上,试图以佛教中的感应故事研究和禅宗公案研究为例,对宗教研究中的"局内人信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的科学研究中,对研究者的立场和身份问题,一直存在着所谓"局内人信条"。具体到宗教研究领域,研究者大体来说有两类,即信仰者和非信仰者。前者出于局内人视角,其研究往往关注的是研究本身是否对信仰者的信仰与宗教修行有所帮助,这种研究往往是可以超越时空限制的;后者出于局外人视角,其研究立足于现实,局限于一定的时空,更关注研究对象的客观性。所以,进行宗教研究时,明确研究者的身份以及研究立场至关重要,这便是所谓"局内人信条"。在分析"局内人信条"理论的基础上,试图以佛教中的感应故事研究和禅宗公案研究为例,对宗教研究中的"局内人信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法国是近代欧洲社会世俗化先驱国家,同时也是宗教信仰高度自由的国家,宗教在法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法国宗教与政治的互动长期存在,研究法国宗教与政治的互动关系,对了解法国政治、社会、文化特征及其国民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法国学术界对法国天主教与政治关系研究数据入手,分析法国天主教与政治互动关系研究的数据库情况,分析法国天主教与政治关系的综合性研究和互动性研究,认为其研究特点主要三个方面:一是成果多、亮点多;二是学科多、角度多;三是信教研究者多。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研究中的可重复性问题:从危机到契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重复性问题是当前科学界面临的共同问题。最近,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可重复性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引起了研究者的积极讨论与探索。通过对2008年发表的100项研究结果进行大规模重复实验,研究者发现,心理学研究的成功重复率约为39%,但该研究仍然存在着巨大的争议,不同的研究者对其结果的解读不尽相同。针对可重复性问题,研究者通过数据模拟、元分析以及调查等多种方法来分析和探索其原因,这些研究表明,可重复性问题本质上可能是发表的研究假阳性过高,可疑研究操作是假阳性过高的直接原因,而出版偏见和过度依赖虚无假设检验则是更加深层的原因。面对可重复性问题,研究者从统计方法和研究实践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法与实践正在成为心理学研究的新标准。然而,要解决可重复性问题,还需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多方参与,尤其是在政策上鼓励公开、透明和开放的研究取向,避免出版偏见。心理学研究者为解决可重复性问题做出的努力,不仅会加强心理学研究的可靠性,也为其他学科解决可重复问题提供了借鉴,推动科学界可重复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创造力测量是创造力研究的基础, 然而该领域研究成果却一直饱受质疑, 因此如何准确测量创造力是研究者亟需解决的问题。近几年, 创造力测量领域围绕一些研究热点, 在多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例如:发散思维测验独特性维度的计分问题, 或许可以通过主观计分法解决; 顿悟类测验可能表征个体创造力水平, 但效度仍有待于进一步确认; 创造力成就测验可能带来的共同方法变异问题, 需要通过合理应用测验规避; 同感评估技术或许会引起评定者效应; 研究者开始从语义网络角度测量创造力等等。未来该领域研究应当在:基本概念问题上达成共识; 从测验内容和施测过程优化测验质量; 采用混合测验的策略以及通过跨领域研究增进测量技术多样化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意识形态论域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车玉玲 《哲学动态》2002,1(12):24-27
意识形态问题是 2 0世纪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和哲学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哲学领域中围绕着意识形态问题而展开的争论几乎贯穿于整个 2 0世纪的始终 ,思想家们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 ,从而形成了一种多元的格局。总体看来 ,在 2 0世纪的意识形态论域内主要包括这样三个维度 ,即意识形态革命论、意识形态批判论与意识形态终结论。为了能够更为准确地把握 2 0世纪的意识形态思想发展脉络 ,有必要先简单介绍一下对 2 0世纪产生过重大影响的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的思想。在马克思看来 ,意识与意识形态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其根…  相似文献   

12.
人物画作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其出现比山水画、花鸟画要早.自六朝起,中国人物画便不断发展,到宋代已成为中国绘画的主体,开始步入了发展的新阶段.当时绘画作为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其对人性的追求与展现,使宋代成为了中国人物画历史上的黄金期.其内容、题材、造型、色彩及表现手法都达到了相当完善的境界. 一、宋代绘画的文化背景与发展 (一)文化背景 晚唐和五代十国多年的地方军事力量割据状态结束之后,宋成为了一个统一的王朝,历史的教训使得统治者更加重视中央集权和文化的统一.以军权为核心,宋代的统治者进一步实现了行政权力、财权和司法权力的高度集中,自此,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未曾有过的以成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的王朝.  相似文献   

13.
职业生涯高原研究述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职业生涯高原(career plateau)是指个体在当前组织中的一种职业生涯状态,其概念最早由Ference等(1977)从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角度提出。研究发现,职业生涯高原与一些重要的效果变量有比较显著的关系,比如情感承诺、缺勤、心理倦怠等。本文从职业生涯高原的概念、结构、影响因素、影响效果、应对策略等方面简述了西方研究者在此领域的研究情况,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内涵过窄、缺乏过程性研究等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元记忆监测对记忆策略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广文  王淑娟  牛盾 《心理科学》2002,25(2):247-248
90年代初关于记忆策略的研究基本上肯定了知识.尤其是特定领域的知识对某些记忆策略的使用有效性产生影响。但对于元认知知识究竟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记忆策略使用的有效性.则没有一致意见。有实验研究表明,元认知知识多有利于提高策略使用的有效性。但有的研究者认为.在不区分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测的条件下,这样的结果可能影响实验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5.
俞吾金 《哲学研究》2012,(9):32-39,127
对中国哲学未来发展问题的探索,可以从以下两个不同的角度切入:一个角度是,从中国传统哲学已经拥有的思想资源出发,概括、总结出其基本特征,进行批评性的阐释,并对其中的某些合理的内容加以弘扬。毋庸置疑,这个角度为大多数研究者所采纳。另一个角度则是,从中国传统哲学所匮乏的某些理论要素出发,阐明其历史演化中的偏失及其原因,从而匡正今后的发展方向。本文选择的是后一个角度,具体的切入点是认知理论中的知性思维。  相似文献   

16.
"多中心临床研究"折射着全球化进程在经济、文化和政治领域中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药物研发角度而言,研究质量,即数据的真实性,曾一度是药监部门的监管重点.而随着法规执行力度的加强,包括各研究机构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投入以及研究者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临床研究是否符合研究伦理原则越来越受到关注.对于多中心临床研究的伦理审查工作,需要加强各伦理审查委员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切实可行的伦理审查体系,对各伦理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工作加以规范协调,并对各研究中心的研究者、申办方和政府监管部门提出的伦理问题予以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郑全全  宋昱 《应用心理学》2004,10(1):45-50,63
分布式决策支持系统(DDSS)与心理学的关系日益密切,并受到学者的高度关注。由于其系统和硬件等的特殊性,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针对分布式群体决策中的心理学研究,概述了已有成果、问题,并展望了这一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8.
黎坚  唐云  张厚粲 《心理科学》2008,31(3):748-751
元认知是个体对自身认知的动态的调节活动.该文界定了元认知调节的六个基本过程,总结了常见的研究范式,并着重探讨了元认知调节领域一般性的研究结果.大多数结果支持元认知调节的领域一般性;但随着认知任务带来的心理负荷程度不同,元认知调节活动也会表现出一定的领域特殊性.研究者提出,通过比较元认知调节过程在不同领域的变化或发展趋势,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元认知调节的领域一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决策研究领域日益重视情绪的作用,情绪的认知评估理论、道德情绪理论及动机维度模型等新兴情绪观使研究者对决策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化,出现了解释情绪在各类决策中作用机制的理论成果:情绪浸润模型、风险决策感知与评估双系统模型、情绪即社会信息模型、神经情感决策理论。未来尚需加强作用机制的验证研究,从情绪具身角度进行思考,基于知情交互的角度整合理论体系,重视神经生理机制理论及模型建构。并简要分析了理论成果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消费者对于某类商品的熟悉程度会影响其购买意愿。这项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心理科学》期刊上。 “我们的研究显示.商家在设置某类商品的可选择范围时.最好得考虑一下消费者对于该类商品的了解程度。”以色列Herzliya跨学科研究中心Arison商学院的研究者LiatHadar说.“在那些消费者不太懂的领域,比如酒类,应该提供更多选择;相反地,在那些消费者熟悉的领域,比如软饮料类,应该提供更少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