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人画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流派,对中国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代文人画更是文人画的重要时代,代表人物有赵孟頫、钱选、"元四家"等,而元前期艺坛足以领袖群伦的必然是提出了"书画本来同"的赵孟頫。他开创简率尚意、以书入画的先河,开创了元代文人绘画的新面貌,使文人画走向成熟,对明清产生了深远影响,后来"元四家"更是将文人画推向了巅峰。文人画作为中国画的重要流派和画体,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当今世界艺术史上的一种特殊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王兴 《法音》2020,(3):19-22
西方净土信仰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漫长的发展过程。自庐山慧远念佛结社,到唐宋两代善导—普度一系的"本愿"持名学说、五代创立的"禅净双修"理论再到天台宗的净土修持等等,净土法门的发展在中国佛教史上以多线交互的形态展开。[1]伴随着净土信仰理论发展,中国本土极具特色的记录净土修行者往生感应事例层出不穷,汇集此种故事的"往生传"文集亦见于历代佛教文献。明清时期是"往生传"文本出产的高峰和总结性阶段,这些往生故事中亦透出一种常见的叙事模式,同时也体现着编纂者对于净土信仰实践的一种文本构建。  相似文献   

3.
美国有着宗教信仰和结成社团的传统。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司法力量确定宗教结社的内涵和边界,树立政府与宗教实践之间的隔离之墙,形成以司法力量引导宗教结社法律治理的特点和模式。美国宗教结社从权利观念到司法实践,体现着契约精神、政教分离传统,为宗教结社的法律治理提供了一种经验。  相似文献   

4.
管仲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其主要思想被保存在《管子》一书中,书中的诸多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徽商在明清时期称雄商界数百年,其发展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和利用。在现今所存徽商资料中我们发现:以"贾而好儒"著称的徽商同时也深受《管子》思想的影响:"四维"思想成为徽商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四民"思想在徽商打破传统思想观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轻重"思想更是被徽商运用到经商活动中,成为其发家致富的有效手段。可以看出,《管子》思想对徽商的影响充斥在其家庭教育、商业经营等方方面面,是徽商称雄明清商界数百年的重要理论法宝。  相似文献   

5.
《法音》2017,(12)
<正>"莲社"一词起于中唐以后,见于晚唐五代诗作中,如"白莲社里如相问,为说游人是姓雷"(温庭筠《寄清源寺僧》)、"虎溪莲社客,应笑此飘蓬"(李中《宿山店书怀寄东林令图上人》),分别用雷次宗参与结社与虎溪三笑典故,可见当时已有与"莲社"相关的传说。就目前所见的文献之中,宋僧道诚集《释氏要览》与旧题晋无名氏所撰《莲社高贤传》,详细记载了白莲结社,相传慧远与慧永、慧持、刘遗民、雷次宗等人在庐山东林寺结社  相似文献   

6.
张悦  金圣基 《孔子研究》2019,(1):98-103
中国古代儒家哲学形态从宋明理学向明清实学的范式转换,不仅有对立性、断裂性的一面,亦有关联性、连续性的一面。从后者来看,这就意味着从宋明理学向明清实学的转轨有其"内在理路"可寻。作为理学与实学交融(虚实结合)的重要学术典范,黄宗羲实学思想十分明显地表现了宋明理学向明清实学的连续性发展。从"工夫所至即其本体"的本体论到读经穷理"会众合一"、"一本万殊"的方法论,再到"各人自用得着者为真"的治学观,都反映出梨洲之学试图矫正宋明理学家"读书不多"亦或"多而不求之于心"的空疏之弊,力倡道德修养、读经穷理和治学追求上的"实心"、"实学"、"实功"的基本实学立场。可以说,梨洲之学既是对宋明理学的批判性总结,又是对明清实学的创造性建构,这构成了黄宗羲实学思想特质的一体两面,由此也反映出了宋明理学与明清实学之间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7.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出版《明清实学简史》系1998年齐鲁书社出版《明清实学思潮史》一书之简编本。《简史》较之原本更加言简意明,便于阅读。拜读之后,启发良多,受益匪浅,愿谈几点体会,以与同道切磋。“实学”一词虽然远在明清时代的著名学者著述中经常出现,但是把它作为一种专门的思潮来研究还是近十来年之事。陈鼓应、辛冠洁、葛荣晋主编《明清实学思潮史》一书的出版,即是我国明清实学思潮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最新成果。“实学”作为明清时期的一大学术思潮,不大引人注意,所以也无明确地界定。其实,“实学”不过是对明清时期…  相似文献   

8.
明清之际天下之"公"的观念,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基于明代后期"人欲"的伦理正名而有所发展。其在具体内涵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倾向。其一以黄宗羲为代表,认为存在一种客观实在的、作为资源的"公利","公"是对这一客观公共资源的共享;其二以王夫之为代表,认为"私"利是基本的社会现实和思考"公"之秩序的起点,"公"则是各个"私"利间协调和谐的状态。前者是作为"共"的公利共享的"公",后者是作为"通"的私利调和的"公"。这两种不同的"公"的观念体现在黄宗羲和王夫之关于井田论、封建论、君臣关系等领域的观点差异中。  相似文献   

9.
建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文化传承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明清徽派建筑文化作为地域性传统建筑文化的代表之一,有着自身的风格特色和文化内涵。鉴于此,文章理论联系实际,综合文献资料、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阐述了明清徽派建筑风格的形成背景,分析了明清徽派不同建筑的不同风格特色,并就如何有效地保护明清徽派建筑给出了几点个人建议,希望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正>宗教修行,作为一种仪式,承载着深刻的内涵。礼拜,是伊斯兰教五功之一,阿拉伯语为"撒俩特",波斯语为"乃玛孜"。礼拜主要包括每日五次礼拜、每周一次聚礼和每年两次会礼等。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明清伊斯兰学者对"礼拜"的系统、多元诠释,考察我国伊斯兰教经学思想的中国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吴地刺绣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精细雅洁"的独特艺术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吴地浓厚的文化底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吴地在明清以后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之一,一时文人咸集,文风斐然,这样的氛围和环境影响着吴地的生活方式。刺绣是吴地女子的必修课,文人书画对吴地刺绣风格的形成意义深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人画风刺激着吴地刺绣的题材及技法演进,推动着吴地刺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文精神"是人类社会存在并完善后衍生的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于人本身的尊严、命运、价值等的追求、维护以及关切。艺术作为人类精神的产物,更是饱含了"人文精神"。我国书法作为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部分,"人文精神"是其文化中的精华,故而书法教育中"人文精神"的传承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实学"一词,虽然在历史文献中出现甚早,但把它作为一个特定的研究对象,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对明清学术思潮的概括①。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语境中,"实学"概念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涵义。因此,目前学术界对于实学的看法,仍然存在很大的分歧②。一般认为,明清之际是中国实学思潮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信"是在《论语》中受到非常多的关注的一个词汇,这表明儒家对于"信"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对作为一种德性的"信",儒家更是推崇备至。本文通过对《论语》文献中"信"的分梳,认为从"信"的内涵在《论语》中演变的情形可以看出,孔子对"信"的最大改变是把"信"由外在的、作为一种事实的状态,转变成为一种内在的德性规范。而这种转变,也为后来所说的"自信"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据"荔枝新闻"报道:近日,山东烟台一名女子乘坐公交车时因为用的是苹果手机,遭到一名中年男子当众指责谩骂,斥责她是"卖国贼",并说"你是不是中国人,走,跟我到公安局去"。男子持续骂了15分钟左右。面对莫名的指责,女子回应:"我是中国人啊!"可男子不依不饶:"中国人还用外国人东西啊?"直到女子下了公交车,男子还一路尾随,辱骂女子不爱国,并做出踢腿等动作。  相似文献   

16.
刘振华 《学海》2007,(6):106-109
孙中山的女权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主张"将来必予女子以完全参政权";主张"天赋人权,男女本非悬殊,平等大公,心同此理";主张"惟女子须急求法政,学知识,了解平等自由之真理",重视女子教育事业.但是,由于社会历史文化等条件的限制,民国时期女界所强烈要求的女子参政权、男女平权等问题并未得到完全解决,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孙中山的女权思想处于一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交织之中.  相似文献   

17.
现代新儒家的"明清思想研究"大体上坚持一个共同的学术立场,即从宋明儒的道德形上学的角度批评明清儒者异于宋明儒的思想观点.然其中亦有分别.大较而言,唐君毅比较全面、客观地研究、评价了明清儒者的思想成就,特别是对王船山哲学有精深的研究,且坦言继承船山哲学之精神.牟宗三推崇刘蕺山的道德人格,有限度地肯定了其思想成就,对黄宗藐、王夫之的政治思想成就有一定的肯定,然从整体上否定了清儒的思想成就,并继承其师熊十力的观点,认定清儒人格低下.刘述先对黄宗羲的思想有同情之了解,然对戴震等人开创的"内在一元论"的新典范从哲学理论的高度给予了严肃的批评,认为他们的哲学不是一种好的哲学.充分吸收台港新儒家的"明清思想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推进大陆的明清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成语"身怀六甲"包含着极为丰富的道教文化意蕴,表现出道教融汇中外文明的开放文化精神,却为人们日用而不知。身怀六甲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指称女子怀孕的成语。这个成语频繁地出现在明清以来的杂剧小说中,如《东周列国志》、《镜花缘》等等,可见在当时就已经成为市井的俗语。从字面上看,"六甲"似应是胎儿的代称,可为什么以"六甲"指代胎儿,人们却不甚明了。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伊斯兰教的学理传承和经典诠释史,除去唐、宋有限范围内的口耳相传外,明清时期特别是以回族为代表的穆斯林对伊斯兰教经典的诠释,很大程度上构建了中国伊斯兰教经典诠释的汉语话语体系,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由明清汉文译著家倡导而践行的"以儒诠经"。"以儒诠经",不只是"诠经",重要的还是"以儒"。"以儒"是经典诠释的一种创新,它使仅  相似文献   

20.
宋明理学、明清实学、清代朴学,是宋元明清时期前后相继、此起彼伏的三起思想文化大潮,是该时期思想文化的主流。 中国封建社会经过汉唐时期的高度发展,至宋代,即达到了成熟的顶端。顶端同时也就意味着下落的开始。至明清时期,随着新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封建制度更是进入了“天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