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图像时代,架上绘画受机器复制的画面与照片的影响使架上绘画自有的再现和记录现实的传统特征受到冲击,通过借鉴照片、影像、电脑软件处理等手段,架上绘画的目的性、功能性和技术性都受到极大的改变,面临逐渐被边缘化的问题。但中国架上绘画不会消亡,只有结合中国文化元素以及艺术的技术性和手触性,才能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架上绘画。  相似文献   

2.
绘画艺术经过岁月的长河流淌到今天,进入21世纪,而此时的油画,甚至所有的架上绘画忽然处在一种“下岗”的争吵中。事实上,一切新的艺术样式的出现,并不是对原有艺术的取代,而应该是对原有艺术的拓展。在如此宽容的时代,没完没了地讨论这种话题是无聊的。自从黑格尔提出“艺术的终结”以来,无数的学者、文人一次次宣告某种艺术已经或者正在消亡。从更宏大的角度来看待人类包括人类创造的一切文化形态都不能是永恒的,我们能作到的仅仅是在自己生存的这段时光中把自己的生命贡献给自己的热爱。我一直认为,绘画并没有完全过时,只是像装置、观念…  相似文献   

3.
20世纪的中国艺术在改革开放后风起云涌,当代艺术也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从一个比较系统的架上绘画创作构架应具备的三个维度,即认知之维、艺术家个体审美价值之维、表现语言之维进行一个系统的考察,深化对架上绘画创作过程的全方位认识,寄望对架上绘画的创作起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架上绘画教学在高校美术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专业培养和素质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前卫艺术的引进,传统的架上绘画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传统绘画正在一步步地走向衰落。那么如何发展前卫艺术并有效的保持架上绘画的活力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杨世艳 《美与时代》2007,(12):70-71
2006年初,以"新界面"为命名的当代年轻艺术家绘画展首次亮相于上海.所谓"新界面"(new interface)是网络名词,在当下形形色色的艺术团体中,"新界面"作为一支新生的队伍,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网络时代新人类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模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6.
艺术情感是艺术创作者在创作时随着色彩、构图、机理、笔式、笔法自然流露出的心理情感,通过艺术情感在架上绘画内在动力的研究与对表现主义大师蒙克和存在主义大师贾柯梅蒂的学习,从而形成自我的创作理念。创作时随着自我的内心情绪的跌宕起伏将事物本身的周围环境,外在的形象,表面的色彩,存在的质感与其内在的DNA,有机转化成画面上的构图、形象、肌理、色彩、笔法,彻底改变其原有的生存状态,形成一种全新的反映自我内心情感世界的记录,借用纸面的这种载体建立一种属于个人的情感家园。在分析事物的储存状态时,尽最大的努力将其进行最深层次的剖析,留下事物的本质,同时水性特点中的不确定因素是一种侵略性的兴奋剂,总是产生意外的情绪,这种人来疯的情绪与事物本质相互冲击、交融、重叠、混合、舍弃、形成新的情感新的状态。每一次的记录都是与自我DNA完全符合的情感归宿,或许它是情感的结果,或许它是情感中的一个过程。同时借鉴了表现主义大师蒙克的绘画语言和存在主义大师贾柯梅蒂的作品与思想,传达真挚的艺术情感,不断从各方面探讨艺术情感在架上绘画的意义,从中弥补自己创作理念的不足与未知,不断去发现事物的本质,大胆流露内心的情绪,都是自我不断学习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实现人生的自由,这是架上艺术如绘画、雕刻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特点。超越现实的功利性和现代技术的手段性,还艺术以本来面目,以人为本,实现艺术的自由精神,这才是架上艺术的专利特质。  相似文献   

8.
超现实主义绘画强调梦幻与现实的统一,具有神秘恐怖怪诞的特点。超现实主义画家倾向于将自己的思想融入画作之中,给人以哲理性的思考,同时借助独特的图像特征,营造与众不同的视觉体验。文章主要探讨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图像特征及其所带来的视觉体验。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60年代起,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样式不断颠覆着架上绘画的艺术主流地位,但随着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发展和蜕变以及波普艺术、行为艺术等样式的衰退,架上绘画的回归和复兴则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0.
虽然摄影发展到现今只有百余年的历史,但是它与绘画从一开始就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摄影诞生之初借鉴了绘画的创作经验,但是它也给绘画带来了新的思考,对绘画的革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文章研究摄影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架上绘画的影响,解读当代艺术家作品,分析艺术家对摄影手法的借鉴与运用,总结摄影对当代架上绘画创作的影响,以期对架上绘画创作形式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绘画中色彩的运用经历了一个由单一到复杂再回到单一的过程。这种现象的发生对中国当代架上绘画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视觉信息的极大丰富为色彩的单纯化提供了一个出现的可能。当今时代的包容性为色彩的单纯化提供了可能。数字技术的运用对色彩运用产生影响。大众审美的改变为色彩单纯化提供了平台。当代架上绘画中色彩运用单纯化让我们的绘画创作手段更加丰富和多样。当代绘画中色彩的单纯化特征以及这种特征产生的种种背景和社会因素。通过解析发现,这种特征可为艺术创作提供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以及创作手段。  相似文献   

12.
整个艺术史是一部视觉方式的历史。原始时代、古希腊时代、欧洲文艺复兴时代,因为不同的视觉方式而产生了不同形式的艺术;印象派只是古典主义视觉方式的最后闪光;塞尚、凡高、蒙克等艺术家有着各自独特的视觉方式,从而确立了他们各自的艺术语言;现代主义诸流派在寻找不同的视觉方式而使绘画形式日新月异,最后走到了绘画形式创新的尽头。  相似文献   

13.
在图像时代的面前,传统主流的绘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摄影及影像遮蔽和替代了绘画的拟真表意功能。文章讲述了其演变的过程及原因,并分析了当代绘画在危机面前所进行探索的中外优秀艺术家的范例,以期对这场变革作出理论上的梳理,为绘画的当代转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图像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与把握越来越来自视觉图像。图像世界正在重塑艺术家的观看经验和创作方式,绘画与媒体图像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其边界也因为图像的介入不断拓展。自后现代艺术诞生以来,西方很多新的绘画艺术潮流都是对图像的不同回应结果,而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艺术的发展也与图像密不可分。图像在绘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利用图像资源进行当代绘画创作成为每位画家都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物感美学是当代美学在以康德的趣味美学为代表之后,新兴起的一种美学思潮,物感美学作品由平面性向多维性的空间衍变,突出了"物质因"在美学和哲学创作指导思想下,对人与物之间的功能关系的另外一种空间关系的开创,对架上绘画的艺术创作产生新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物感美学是当代美学在以康德的趣味美学为代表之后,新兴起的一种美学思潮,也是"当代文化界、艺术界关注和研究的主要课题",在艺术创作的精神意义上,以卢西奥·丰塔纳为代表的半物式物感美学,浦捷超越实物形式的精神物感美学,形成了架上物感美术创作的空间衍变与突破,使审美主体由一种旁观式,即"无利害"的、"距离"的审美,变成了一种物与观者的视觉、直觉和精神的交融性沟通。  相似文献   

17.
邢鸿儒  龚莹 《美与时代》2016,(10):32-33
从宋代社会开始,统治者和文人继承了儒家思想推崇的格物致知,研究事物原理从万物中寻找事物的唯一本质——理。无论是从平时的咏诗作对,还是在案上作画,都可以看出宋代人对周围世界观察方法的不同,他们更加细致入微。像宋徽宗提出的形似、格法的标准。其实宋朝的一切艺术方面的成就在南唐和后蜀已经逐渐兴起。南唐的后主可以说是战争的失败者,但从艺术文化方面来说他是个成功者。  相似文献   

18.
正倪雅谷(1579-1638),亦称倪一诚,其父是中国人,母亲是日本人。他生于日本,是耶稣会中国教区最早的修士之一,也是17世纪初中国传教区的画师。他一生往来于北京、南昌、澳门等地,其主要职责是绘制装饰天主教教堂的宗教美术作品。利玛窦称赞他"艺术造诣相当高",教会史专家方豪指出他的画"最精,非其他修士所能及"。  相似文献   

19.
<正>游文辉(1575-1630),字含朴,他是中国最早的天主教修士之一,宗教画家。据利玛窦的回忆录记载,游文辉出生在澳门一个天主教信徒的家庭。1593年,游文辉到耶稣会在日本设立的学校里接受绘画方面的训练。1594年,为促进中国本地教会的发展,耶稣会视察员范礼安神父在澳门设立专门培养中国青年的天主教学院,游文辉也在该学院受训。1598年,利玛窦欲去北京传教,需要同行者,在他的要求下,范礼安神父派遣游文辉来内地协助利玛窦。1598年,游文辉抵达南昌。同年9月,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西方前卫艺术观念对中国当代艺术所产生的影响,了解中国现当代绘画在中国历史语境中的诠释和发展。在可供参考的文本中找到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的特性,是对于符号的诠释还是关于反叛精神的体现?西方结构主义给现代艺术提供了"语言"和"精神层面"的解读方式,在中国本土文化影响下的中国现当代艺术选择加上绘画的普遍形式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