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恽寿平的没骨花鸟画风格温婉淡雅,符合女性的审美取向,吸引了一群闺阁画家的追随。清代,江浙一带的女性画家突起,出现了"没骨家风"的现象。恽冰的没骨花鸟画擅长对粉的运用,有用粉精绝之称。马荃则将没骨画法与传统勾染相结合形成勾染逼真的风格。她们对没骨花鸟画的传承和发扬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恽寿平是我国明末清初时期著名的花鸟画大家,是清初"六大家"之一,社会和家庭以及个人的种种不幸遭遇对其思想、艺术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花鸟画在当时产生了极大影响,其独具特色的风格特点更是在中国画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恽寿平对没骨画法的继承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的没骨花鸟画风格,清新高雅,设色清逸,为清代及近代以来花鸟画创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成为"常州画派"的创始人。文章着重分析并论述了恽寿平的没骨花卉画,包括它的起因、发展阶段、风格特点及影响。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一方面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恽寿平的风格演变过程,另一方面可以研究其具体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3.
写意花鸟画是我国绘画体系的重要部分,早在明清时期花鸟画就发展到了鼎盛,从明代的"青藤白阳"到清代的八大山人、恽寿平、扬州画派等,都表现了写意花鸟画旺盛的生命力。华喦是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对后世的"海派"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华喦的生平介绍,分析华喦的写意画风格,进一步探讨画中所隐含的隐逸精神,展现精神对艺术的作用,透视出华喦对后世花鸟画艺术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宋代宫廷花鸟画艺术的题材、构图、表现形式三个方面来阐述宋代宫廷花鸟画的艺术表现,从宋代宫廷花鸟画艺术所折射出的美学思想、审美情结、"形"与"意"的表达倾向三个因素来阐释宋代宫廷花鸟画艺术的意象表达,围绕宋代宫廷花鸟画的形态与哲学内涵进行多维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具象油画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同时,在创作介入方式、主题表达、视觉呈现等方面体现出浓厚的时尚特征,给观者以新的视觉审美体验.这种时尚性特征表现为"流行"与"经典"的嫁接:"流行"意味着符合当代审美文化的特质(即审美的日常化),"经典"则是价值上的独一无二.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花鸟画萌芽于宋,成熟于明,鼎盛于清。它最初只是为了满足装饰的需要,虽然也有贵、庶趣味之分,但最终都是为了愉悦观者。直到北宋末期,人们才对花鸟画"托物寓意"的功能有所认知——苏东坡、欧阳修等人先后提出了"得意忘形""寓意于物"等主张。"意"的概念提出后,花鸟逐渐被人格化,所谓"写意花鸟画"便由此而来。写意花鸟画的创作题材所象征和寄寓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宋代是花鸟画发展的黄金时期,此时花鸟画的兴盛程度远在唐朝和五代之上。现以宋代花鸟画中的寒雀形象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存在的自然、社会文化背景,并对传世作品中的寒雀形象进行分析,探究其表现方法、审美价值以及其对后世花鸟画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许晓彬的花鸟画坚持以观察和发现生活为审美线索,构思巧妙、设色高华,以"清逸"的意境追溯淡然、气韵生动的田园野趣。其绘画继承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传统,结合元代文人花鸟画追求意境的审美理想,二者相得益彰。作品以严谨的实践功夫,契合细腻的绘画语言,将日常生活趣味雅化,用具有时代精神的笔墨演绎清逸沉醉的情绪,是大自然千言万语的诉说,是笔墨意蕴的完美呈现。  相似文献   

9.
徐渭善狂草、工诗文、精花鸟,在诗文、戏曲、书画等方面都有相当高的造诣,绘画上尤其以水墨大写意花卉最为人称道。他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很好地诠释了写意美学提倡独创,主张传神写照,表现思想个性的艺术特点。从对徐渭花鸟画风格分析入手,揭示其审美意趣和艺术风格,以便对今后的花鸟画学习和创作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朱耷对中国大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绘画笔墨肆意、个性鲜明、狂放不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很好地诠释了写意花鸟中主立意、突个性、重写意的艺术特点。就朱耷花鸟画中的"象征性"进行简要的分析,旨在揭示其审美意趣和风格,以便对今后的花鸟画学习和创作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宋代小品花鸟画注重"形似"与"格法",通过盈尺的画面传达出一种"朴素淡雅"的美学特征,在中国工笔花鸟画史上具有极高的艺术典范。其作为这一时期皇家绘画机构——翰林图画院艺术成就的最集中体现,画院的制度及审美取向对宋代小品花鸟画创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清初六家"之一的恽寿平以山水画著称,亦是花卉画大家。恽寿平的山水画分为三个时期,早年山水画灵秀清逸,中期山水画超逸高妙,晚期山水画平淡清雅。  相似文献   

13.
"清初六家"之一的恽寿平被誉为诗、书、画三绝,因开创了以"没骨花卉"为特色的"常州画派"而名扬天下.相对于恽寿平"没骨花卉"研究而言,学术界对其山水画的研究却失之偏颇.目前关于恽寿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没骨花卉"、"画学思想"和"山水画"三个方面.前人对恽氏花乌画研究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恽氏山水画相对于"没骨花卉"和"画学思想"研究来说似乎还有值得挖掘之处.如何给恽寿平山水画一个公允的评价?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花鸟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只要是画中含有花鸟、花卉、鱼虫等元素,均被称之为花鸟画。黑龙江地域花鸟画历史悠久,内容十分丰富,因其地域自然资源的独特性,因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黑龙江地域的花鸟画艺术特点在于揭示花鸟画的精神内涵、表现宏大的审美视野、创作语言探索的地域性特征以及对多种绘画形式的实践。在黑龙江地域花鸟画艺术中,高卉民和贾平西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两位画家,对二者的作品进行分析,能够深入了解当地花鸟画艺术特点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现代舞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常因肢体表现抽象化与审美预期不稳定,易让观者产生非艺术的误判。结合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提出的的艺术哲学概念,将现代舞的艺术性归纳为以下维度:即"物因素"——肢体、"大地"——肢体的艺术性表达、"世界"——作品创造的精神空间、"作品与人"——创作自由与审美自由。现代舞的艺术性体现在"物因素""大地""世界""作品与人"因素的有机结合,此种结合的分析方法旨在以现代舞"应然性"为标杆,对比其"实然性",从而得到现代舞"艺术性"要素,对现代舞创作与审美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画面构成是任何一种画种创作成功的关键要素。花鸟画由于画面元素的特殊性,在画面的成功构成上更显得不易。笔者通过对前人构图理念的研究并结合现代中国画审美思想的变化,归纳出了形态构成、意趣表现、意象组合等花鸟画的画面构成形式。  相似文献   

17.
恽寿平的山水画与花卉画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却只有花卉画为世人所重,山水画方面的成就却被人忽视。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恽寿平恢复了失传的没骨花卉技法,这对于花卉画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且无人能及,因此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另一个原因是恽寿平的山水画不合当时画坛复古的潮流与世俗嗜古的口味,又与官方疏远,不像四王等受到官方的支持而成为正统派的画家,可以借此发挥更大的社会影响。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恽寿平山水画在当时的影响不大,就否定其艺术上的成就。近年来,学术界对此有了新的认识,不少学者也对恽寿平山水画做出了较高的评价。他的许多设色山水画或花卉画作品把笔墨与设色精妙结合,表现了淡逸而不浅薄,沉厚而不凝滞,光彩夺目而又潇洒脱俗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花鸟画在中国绘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中写意花鸟画作为传统花鸟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依然很受大众的喜爱。写意花鸟画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并以寓兴、写意为归依的传统,极大地适应了当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创作者在写意花鸟画创作中可以通过多样的表现手法将花鸟特有的生动形象以及生命力完美表现出来,同时还可以将自身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情感通过花鸟意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文章简单分析了当代写意花鸟画创作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对当代写意花鸟画创作中情感表达的淡化与缺失进行了相关探索,并提出了当代写意花鸟画创作中情感表达的有效措施,以期当代写意花鸟画创作者在新时期可以创作出更多具有精神内涵和思想情感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9.
藉"澄怀味象"四字,可以更好地鉴赏中国画家张顺琦的花鸟画。读他的作品,也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澄怀味象"一语深厚的艺术蕴涵。首先,"澄怀"既是一种艺术的本体论,也关系到艺术创作、艺术品及艺术欣赏等审美活动的各方面。非澄怀无以体味物象,把捉真实。其次,体味者,令观者心会神交,于无声中把捉了画面的真象深意。品味,正是体味表现的极处,也是体味发生的源泉。最后,澄怀味象,所味者不是表象,而是真象。  相似文献   

20.
中国花鸟画和西方静物画分别是中西方艺术体系中的重要分支,因其产生的文化背景不同,各自对"似""空间""物我"的艺术诉求有不同的认识与理解,文章采用比较法结合具体作品对中西方传统审美文化的差异进行对比研究,以发现和认识其内在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