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经世实学与朴学的发展,儒家诗学在清代得以重振,并成为清代诗学话语的重要一脉。沈德潜是清代儒家诗学的代表人物,倡导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并以《诗经》为核心来建构其诗学体系。在诗歌溯源方面,将诗歌源头推溯至《诗经》;在诗歌体式方面,不仅就《诗经》体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还将诸诗的文体渊源归于《诗经》;在诗歌技法方面,对比兴多有阐发,且要求诗人创作不仅要重视技法,更要重视温柔敦厚之诗教。  相似文献   

2.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以极高的艺术成就影响了后代众多文学作品。其中在女性审美方面,《诗经》不仅重外在还重内在,其对女性内在审美的重视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但宋词作为描写女性最突出的文体,却由于词体本身的原因,只继承了《诗经》对女性外在描写的审美,而忽视了女性的内在审美。另外,《诗经》对女性外在还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对于直接描写,宋词是完全继承的,对于间接描写,宋词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文木山房诗说》对《诗经》中典制的界说 ,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清代初年经学研究疑古思辨的共同特征 ,而且对重新评价吴敬梓的文学思想和确定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考察了《诗说》中对《关雎》、《采蘩》妇女采摘与祭祀礼制、《玄鸟》与“祈子”和“生子”以及《关雎》与“房中乐”等问题的界说 ,由此很清楚地看到 ,吴敬梓对待儒家礼法是处在总体上认同甚至遵从的思想境界中 ,但时有两难的困惑。其实 ,这正是清代经学学者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4.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描绘了大量鸟兽草木,其中许多被后世本草书籍收录,成为治疗疾病的药物。在《诗经》中,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描写,也不乏对药用动植物生长周期、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甚至治疗疾病等各方面详细记载。而《诗经》中所记载的动植物的药用价值,从后世其他典籍中也能得到验证,甚至《诗经》中某些药用动植物的出现,就是因为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或药用价值,借其进行比兴,用以抒发作者的感情。但由于《诗经》其本身诗集属性,使有些关于药物学知识的记载模糊,甚至会有偏差。  相似文献   

5.
作为《诗经》首篇,《周南·关雎》具有明大旨的意义,因而其解释历来为注家重视。《论语》的“《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之语对于学者理解《关雎》诗旨具有指导性。《毛诗正义》化用《论语》此语解释诗旨,体现出以礼制美德说诗的倾向,这也是《毛诗》系统叙说诗旨的一贯风格,朱熹突破这一传统,从《论语》“乐而不淫”之语中提炼出不同的诠释原则——说明“性情之正”。本文从经学史的角度梳理并比较《毛诗正义》与朱熹《诗集传》关于“《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解释,进而展现朱熹对毛诗的突破及其《诗》学建构,最后指明这种转变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陆贾对《诗经》进行阐释:以仁解《鹿鸣》,进而提出普遍原则;以义解《关雎》,赋予政治哲学内涵。他强调《诗经》的仁义观,使《诗经》具有强烈的仁义政教功能,同时为自己的政治理论寻找经典的根据。他认为《诗经》有"情得以利"之效,兼重诗情、诗志,继承了孔子《诗论》说。他结合时代背景来阐释具体《诗》篇,使《诗》义的内涵更丰富、更有时代感。  相似文献   

7.
袁雪 《四川心理科学》2014,(14):140-140
《雨巷》是戴望舒先生的成名作,发表于1928年8月出版的《小说月报》第19卷8号。自《雨巷》这首诗歌一问世,就在读者中广为传颂,对《雨巷》的解读也是颇为丰富。这首诗歌蕴涵丰富,因此也有了读者在表现主题、独特意象、以及由诗歌反映作者心境等角度方面的解读。笔者重点在主题、意象以及其他诗歌与《雨巷》的对比解读这三个角度对解读《雨巷》的文章进行分析,对于《雨巷》的另类解读也作以陈述。  相似文献   

8.
《诗经新义》在政治权力的托庇下,成为官方教学的教材和科举取士的标准。随着熙宁变法的失败,新学与新党失势,《诗经新义》也处于被诟病批评的舆论状态。其对《诗经》文本的穿凿附会与断章取义固然铁证如山,但其创作生成的背后动因则更值得关注。跳出尊《序》与疑《序》的二元划分,重新审视《诗经新义》与《毛诗序》的关系,把握荆公对诗歌本质是“法度”的认识以及“教化”的设计初衷,才能真正了解荆公的《诗》学观与政教思想,并对熙宁变法中《诗经新义》的角色定位和功能作用做出更为全面的评判。  相似文献   

9.
和谐是礼的最高境界,温柔敦厚是《诗经》和谐美的集中体现。《齐风》的和谐美,在社会生活方面,表现为女子个性的自由张扬,男人气度的雍容豪放;在诗歌形式方面,表现为声韵节奏的和谐舒缓。而春秋时期,齐国泱泱的大国气象,正是《齐风》和谐美建构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诗经》婚恋诗歌中的空间环境描写是其美学思想研究的重要部分,它体现了诗歌中的人物情感、空间文化、空间伦理等因素,承载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交流与沟通,具有丰富的美学底蕴与审美价值。详细梳理《诗经》婚恋诗歌中的空间环境类型以及空间环境与婚恋活动、婚恋文化的关系,深入分析了我国农耕文明、民俗文化、宗法礼制、婚恋情感等对空间环境审美产生的影响,对于深入挖掘《诗经》中的美学思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朱璐 《四川心理科学》2014,(14):136-136
威廉·布莱克是英国诗人、画家,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重想象、重灵感,将深邃的思想融汇于一套独特的、充满象征与神话的传说中,常常带有神秘主义倾向和宗教色彩。作为英国前浪漫主史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布莱克的诗以其独创精神,内在活力,深刻的寓意,古朴率真与温柔亲切的特点而著称。他主张人与大自然协调一致,谴责社会生活中的非正义,在写作技巧方面运用自由体诗,这些都促进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诗歌《羔羊》(The Lamb)出自布莱克的代表作《天真之歌》,诗歌提出了关于上帝造物的问题,表达了诗人对世界所持的态度。本文从布莱克的宗教信仰及婚姻生活来分析《羔羊》诗歌的创作背景。  相似文献   

12.
三、晚明哲学的情理之争任何哲学本体论的建立,都必须在性命之理上讲得通,都不得在人生境界与艺术境界上落入虚妄,都必须符合情与理的真实存在,唯此,其为艺术哲学的本体论,才能真正有益于社会人生,有益于艺术创作。晚明哲学自然情性论也是这样。它能不能于性命之理上讲得通,能不能在人生境界与艺术境界上不落入虚妄,直接关系着后来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艺术的发展,自然也关系着怎样理解《红楼梦》情感本体论问题。而晚明哲学自然心性本体论又是在情与理之争中发展的,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把清代解读《诗经·齐风》的经学家分为“注重考据的传统派”和“反传统的思辨派”。“传统派”解读《齐风》重考据、训诂,遵从《毛序》,代表人物有胡承珙、马瑞辰和陈奂等。“思辨派”解读《齐风》注重涵咏篇章,阐述诗歌本意,用文学眼光进行解读,代表人物有姚际恒、崔述和方玉润等。  相似文献   

14.
《系辞》是《易传》中体现儒家思想最为充分的历史文献。但近年来对它的属性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属道属儒莫衷一论。本文从儒家的天道观、人道观、历史观和方法论四个方面阐述《系辞》的儒家思想,指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是儒家的宇宙生成论,而所谓“鬼神”主要是讲幽晦,与《论语》记载孔子“子不语怪力乱伸”的思想原则是一致的。《系辞》用天尊地卑的自然现象类比贵贱的社会现象正是儒家等第观念最为有力的佐证。《系辞》认为《易》的形成就是人类文明史的写照,这也是当时儒家的历史观。《系辞》把“变”作为思想核心,其发展变化观是相当彻底的。这种“变”的思想方法虽然与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有距离,但与荀子的儒家思想是非常接近的。  相似文献   

15.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其收录的305篇诗歌中,描写男女爱情的诗歌占有很大一部分,其不仅为读者所喜欢,更是为历代文人墨客争相引用模仿。《诗经》中描写了很多"女神"形象,她们美丽、温柔、端庄、高挑、轻盈、文静。《诗经》中的男子追求女神的形式也五花八门。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千年前先人的浪漫,领略爱情中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16.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相思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其取得的巨大成就传承至今,影响着大批的诗人、作品,是后代诗歌创作汲取营养的重要源泉。本文就部分作品的欣赏与比对,简要分析《诗经》相思诗对后代情诗影响及相互辉映。  相似文献   

17.
《诗经·邶风·燕燕》原诗仅有前三章,第四章是庄姜送别戴妫时感怀所作。从"燕燕""于归"等词可知《燕燕》是一首送嫁诗,是描写新娘的家人们送新娘出嫁时的场景,表现了人们对新娘的祝福和离别时的伤感。庄姜在离别戴妫时曾赋《燕燕》以言志,并创作了第四章,使诗歌情感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8.
庞德在美国文学史上有着"诗人中的诗人"的称号,他花了50多年时间创作的《诗章》堪称英美现代派诗歌的一座丰碑。特别是其中的《比萨诗章》部分,因融入很多的中国元素,尤其是大量引用儒家四书经典,颇受中国读者青睐。本文主要结合具体文本详尽阐述庞德与儒家思想的历史渊源,这对正确评价庞德其人其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韩宏韬 《学海》2006,10(1):166-171
《诗经》中有很多句末语气词,皆因歌的性质和四言双顿节奏而产生。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兮”字为正格,其他句末语气词为变格。因为“兮”字读音特殊,具有地域的普遍性与潜在的造句功能,契合了《诗经》尚和的审美特质,从而成为《诗经》句末语气词的正格,而《诗经》产生的地域性、时代性等因素又决定了变格的大量产生。《诗经》句末语气词的正格与变格具有指代性和特殊性等关系;具有模糊美等审美特质,并对后来的诗歌、散文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宋代以降,关于《毛诗序》的存废争论不断,产生"尊序"和"废序"两派。尊序派认为学习《诗经》不可能绕开《毛诗序》;废序派认为《毛诗序》误读了《诗经》,应当废除。直至现代,《毛诗序》的存废争论仍然存在。从整个《诗经》接受史来看,《毛诗序》的解读方式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诗经》方法的同时,其某些阐释方法却在某种意义上演变为独具民族特色的"比兴寄托"的艺术创作手法,从接受史意义上来讲不失为一种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