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传统手工艺种类繁多,在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长河中都曾炫极一时。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的发展传承中面临一些问题,亟待以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方式传承推广,从而使这些古老的艺术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河南民间木版年画与河南民间泥塑玩具均是河南地域内传统手工艺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两个类别,以这两者为例来研究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的融合探索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传统手工艺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中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尴尬境遇。苏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总结分析其在现今市场状态下的发展状况及其面临的困难,并结合苏绣艺术家梁雪芳的成功实践案例,研究分析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社会的发展途径,可以为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手工技艺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力的增强,人们的文化遗产、文化产业意识有所提高,关注和保护民族的文化遗产成为一股涌动的潮流,这时新民间艺术便应运而生。新民间艺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以及抵御西方"文化殖民"有着重要作用。此外,它对于中国的艺术和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以及增强年轻人的民族自尊心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景德镇陶瓷制作工艺是中国陶瓷文化非常重要的部分,然而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景德镇陶瓷业收到了非常沉重的打击。生产模式由于时代的进步而出现变化,传统的手工艺优秀的因素将会消失殆尽,然而这些是我们优秀陶瓷文化中重要的部分是应该被时代传承的。通过对高等教育背景下德镇制瓷手工艺的传承次进行分析,然后找出由于高等学校教育所引发的传统陶瓷手工艺传承的问题,解析在这种环境下传统手工艺技术在是中国制瓷文化中地位。  相似文献   

5.
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生长,积淀着民族的智慧,代表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是艺术的瑰宝。以往的传统手工艺传播方式单一、传播范围小、距离短,技艺的传承需要依赖师徒传授,文化的传播则依靠书籍资料和作品实物,影响力受到限制。如今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网络自媒体的兴盛,文化和技艺的传播迎来了新的机遇,传统手工艺文化的构建和演绎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通过对传统手工艺"创客"和文化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其发展趋势和策略,从而为自媒体时代下传统手工艺"创客"的发展道路和文化传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活态流变性是手工艺的重要特征,要想实现传统手工艺的复兴,需要生产性保护。以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马村镇石堰村为例,分析在手工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传承困难、市场衰退等困境,提出手工艺的复兴要建立在产居结合关系的恢复上,重视手工艺文化与村落空间的共生关系,应兼顾技艺的发展与空间的更新。  相似文献   

7.
青海传统手工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民族自己的独特风格。受民族艺术、节庆礼仪、宗教信仰、文化娱乐、生活习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民间手工艺艺术形态中,特别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艺术,反映出其特有的精神和意识。青海传统手工艺艺术文化与其他地区息息相关,甚至相互融合,乃至变异呈现出多元性。是先民历史和文化的记忆符号和活化石,研究青海传统手工艺的历史,传承与流变,手工艺艺术的民俗内涵以及社会功能,对青海民俗文化具有一定的丰富作用。  相似文献   

8.
古代典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设计文化的财富,从地域文化来梳理设计思想,论证传统设计不仅重视手工艺传统的继承和推广,而且重视手工艺之设计创新,通过对古代齐国地区典籍中设计思想和珍贵史料的梳理,论证青岛地域在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伦理思想亦贯穿于我国古代手工艺设计生产之中。  相似文献   

9.
根据展示设计中视觉设计、道具设计、陈列设计、场景设计、影像设计等原理,融合叙事性设计形成手工艺文化展示空间中三种叙事手法,即文学式、电影式和互动式。从而提出展陈设计不是简单的空间装饰设计,更应该注重手工艺人背后故事的挖掘、手工艺文化的提炼、手工艺精神的塑造,打造出具有人文气息、故事传承、时代特征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于传统的建筑文化,既要传承,又应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建筑进行创新。文章就以当代建筑设计工作为基础,提出应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融入到当代的建筑设计思想中来,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形式予以传承,实现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精神、建筑文化技艺的传承与体现,再通过与当代建筑设计工作的创新,更好地起到传承传统建筑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核雕作为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并且在一代代工匠艺人的传承之下,日益繁荣。现如今,核雕艺术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元素经过了巧妙的融合,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在能工巧匠的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核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含义深远,对于这项代表性的中国工艺,当代人唯有传承和创新,才能够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中,初学者常常陷于过分强调视觉性设计的泥潭之中,极易忽略设计本身所应带有的文化内涵。中国作为千年文明古国,有着丰富而清晰的传统文化脉络,这使得我们在设计时有着很多文脉可以去溯源、可以去传承。但很多设计在进行传统文化演绎时,生搬硬套,不仅没有体现传统文化之美,更是破坏了传统文化内涵。因此文章以中国传统古民居建筑中常常出现的白墙为例,试图分析白墙产生的渊源以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涵性,探索其在现代环境设计中体现出的设计模式以及意境趣味的营造。从一点切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新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以精湛的工艺、饱满的色彩、独特的风格在各地的年画中脱颖而出。但是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在当今社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冲突越来越明显,在这种困境下如何将濒临灭绝的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传承和发展下去是我们研究的主要目的。文章试图通过分析原因、提出问题,再结合营销学、心理学、民俗学、交互设计学等综合理论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包装设计中蕴含着大量的符号元素,尤其是拥有着千年文化传承历史的中国酒文化设计更与符号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符号与酒的悠久历史入手,分别从酒包装器型、传统图形、色彩及汉字艺术几个方面分别探讨符号学与酒包装设计的关系,力图帮助当代设计师更好地利用符号元素,达到与消费者之间的最佳沟通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以"一带一路"为引擎、区域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当下,如何正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及其文化艺术的承传与重构是我们不可回避的时代课题。以苏州泥塑文化为切入点,通过梳理非遗产业的脉络,探索传统手工艺与江南水乡文化的逻辑体系,建构传统文化艺术的当代语言和再生之路。  相似文献   

16.
服装作为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不同时期的文化内涵和装饰审美。打造传统服饰传承与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在创新教育实践中培养"设计+文化+技艺"的新型高层次服装设计人才。以"立足当代之生活,融合当代之审美,做有民族情怀的设计,做有文化滋养的创新"为导向,以"技艺传承、文化积淀、设计创新"为内容,在创新教育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培养服饰传承与设计创新人才之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当代家具设计,对宋式美学传承的典型案例"镜观家居"产品进行探讨,从家具的设计理念、材料美学、技术美学等多方面分析宋式精神、审美旨趣与美学形态的传承与创新,为当代艺术设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现今,探索人文精神、挖掘文化内涵正成为本土建筑师在设计时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居住环境,一直从不同方面或深或浅地影响着当代人居环境的设计和建设,如建筑中造型的象征意义、造型构成的空间视觉效果、空间中的运行秩序等基本元素在环境中的运用。这既是一种文化上的传承,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沿袭。文章将针对当代人居环境对传统建筑中造型、空间、秩序这三大基本元素的利用与营造作为切入点,对传统居住空间与当代人居环境进行比较分析,并总结出具体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书记指出中国的自信,本质上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继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之后,中国极为重视的第四个自信。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自先秦诸子以来,仁、义、礼、智、信及勤劳、勇敢、无私、慎独等优秀的传统文化品德深深扎根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土壤里。在当代新中国,我们始终不能忘记我们的根,如何做好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该从传承乡邦文化做起。以荆州石首市为例,以当地历史先贤名宦为载体,传承地方乡邦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把传统文化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有机融合,在塑造当地独特文化特色的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业的发展,在搞好精神文化建设的同时促进当地物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传承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角度,论述了传统色彩体系在当代商业设计中的应用价值与社会意义,分析了当代民族类婚庆产品色彩设计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中国传统色彩理论与用色规律为指导,提出了传统色彩在婚庆产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及其可行方法;目的促进传统色彩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丰富现代商业作品的色彩文化内涵与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