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以来,中国宗教尤其是佛教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迁,随着科学技术和西方文化的传入,随之而来的是科学观念与宗教观的碰撞。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碰撞的思潮中,中国佛教走向了复兴。之所以能够复兴,这其中既有社会根源、内在思想根源也有时代契机的作用。近代中国佛教的复兴是在"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背景下发生的,佛学研究热潮的带动、庙产兴学背景下的僧教育改革以及传统丛林佛教向人间佛教的转型等因素共同促成了近代中国佛教的复兴。  相似文献   

2.
海派绘画得力于上海得天独厚的生存语境,与历史情境之间的双向互动,导致海派绘画具有不同于传统艺术形态的新特征,成为中国传统绘画向现代绘画过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近年来的艺术市场不断升温,海派绘画随着艺术研究的深入和文化价值的提升,受到广泛关注,名家之作渐渐价高难求,致海派绘画在艺术市场上的发展前景蔚为壮观。  相似文献   

3.
<正> 再过7年人类将进入21世纪,站在新世纪的门槛前回首中国思想文化史的百年风云际会,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及马克思主义三大思潮的冲突、碰撞与融合构成了中国二十世纪文化史的主旋律。经过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稍具客观立场的人都不难发现,就大陆思想文化领域的现状而言,三大文化潮流已经形成了谁也消灭不了谁,  相似文献   

4.
海派京剧脸谱与京朝派脸谱差异以及某些首创脸谱在设计的过程中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不断丰富,体现出江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对海派京剧脸谱设计的影响。在海派京剧中李元霸、谢虎、马谡、金兀术的脸谱设计与京朝派的不同,是受国家分裂时期,南北处于不同的政治集团控制下,对同一历史人物的不同评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称。在当代学生中尽管开展了一系列思政教育活动,但缺乏修养、缺乏诚信、缺乏感恩、缺乏追求的现象依然不容小视,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美学教育十分必要。以传统文化为载体,探究传统文化中的美育基因,实现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现今社会流行的复古风,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而是文化的一种回归,是一种新的符合需求的"复古文化"。上海的文化与传统的中国文化不太相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提到上海文化一般也会联系到海派文化。近代海派建筑作为反映上海历史的一个侧面,对于它的研究可以唤起公众对于上海本土特色文化的关注。一、海派文化的简述罗兹·墨菲在《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一书中说过,"上  相似文献   

7.
装饰艺术(Art Deco)建筑作为上海近代建筑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构成了上海的城市形象,同时作为一种时尚文化,还传播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Art Deco作为"海派"建筑文化发育时期重要的建筑风格,它的流行可以说是两者相互选择的结果,其所构成的城市形象,不仅仅是建筑形式的拼贴,更深藏着城市历史、审美趋向及价值观,对当代上海城市形象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期台湾哲学文化思潮概述翁之光随着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威权体制的瓦解,台湾的哲学文化界增加了更多的反思、批判的色彩。现将近期的哲学文化思潮概述如下;一、近期台湾哲学文化思潮的特点1."拟似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生长按照M·韦伯的观点,所谓的"现代化"就是"理性化"。但在台湾学者看来,台湾之所谓"现代化"只是一种"拟似的现代化"。之所以称之为"拟似",乃是由于世界体系核心支配、威权体制与本土的危机意识所共同凝塑而成的一种奇特的理性化过程,造成了拟似的现代化。相对于这种拟似的现代化,作为其对立面的一端,便有了"拟似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流行。在西方"后现代"之风的感染下,配合着台湾原来的威权体制的瓦解与递移的过程,批判理论、解构主义、马克思、阿多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福柯、德里达等人的思想受到一些台湾大学生的青睐。这些思想多少带有舶来品的意味,所以台湾学界把对"后现代主义"的追求称为"拟似的后现代"。但台湾学者认为,这种拟似的"后现代"可能成为生活世界重新发现的最重要触媒。近年来,象《台北评论》、《文星》、《当代》、《中外文学》、《联合文学》、《台湾社会研究辑刊》、《思与言》,乃至一向被视为新保守主义阵营的《鹅湖  相似文献   

9.
二战结束以来,日本国内的政治文化变迁呈现出明显的右倾化.在社会整体政治意识形态上,和平民主主义思潮被新民族主义思潮所取代;在政党价值规范结构上,保守与革新价值对立的二元格局转向干保守价值全面主导下的单极化格局;在普通民众的国民意识上,政治理性认知与评价能力下降,整体政治意识趋向保守化.因此,可以说日本国内政治文化的全面保守化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0.
论春秋战国时代反传统的文化思潮李元肇端于“五帝”时代,又经夏、商、周三代不断发展而达到巅峰状态的中国传统文化,突然随着强大的西周王朝的覆灭而跌入春秋时代的大危机中。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将向何处去?奋争中的人们无不把焦灼的目光投向这一根本问题,因为只有解...  相似文献   

11.
保守主义最早兴起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英国。作为对法国大革命的反动,保守主义更倾向于维护现存制度、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其政治观念和文化观点对于近现代的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  相似文献   

12.
性神学的嬗变与后医学文化思潮南京铁道医学院(210009)孙慕义圣经文化以性原罪意识为开端,从此影响了整个基督教世界对性的态度。性最初成为罪恶的标志,圣保罗反复宣称:“性交阻碍得救”,“人不如守素安常才好”,(哥前7:26),“若常守节更有福气”。(...  相似文献   

13.
关于西方心理学中的多元文化论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浩生 《心理科学》2001,24(6):680-682
多元文化论强调文化的多样性。心理学中的多元文化论思潮试图摆脱传统心理学对西方主流文化的依赖性,把心理学建立在多元文化的基础。本文在分析西方心理学中的多元文化论思潮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阐述了其基本主张,并对这种思潮的意义及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认为它是继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之后心理学的第四力量。  相似文献   

14.
从生命伦理的角度而言,不同文化的生死观(不论中外古今、儒道佛耶),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都有极高的评价。但从当代与人类生命有关的医学科技发展角度而言,由于受到与科学发展相关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传统看法在很大的程度上发生改变、扭曲,明确地说,我们看见一个趋势,生命科技不断获得进步与突破之时,人类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却不断地向下滑坡。在生命科技发展蓬勃的欧美各国,我们观察到一些悖谬现象:试管受精、胚胎基因测验与治疗等先进科技让人类可以有健康的下一代、享受天伦之乐,然而,仅在美国一地,每年就…  相似文献   

15.
3 科技文化与生死价值观对西方生死价值观念影响深远的是科技带来的凯旋意识,也即,人类形成一个信念———科技是人类最终的盼望。自启蒙时代以来,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使人对自身的生理结构有了全新的理解,人被约化为一些复杂的物理和生化的过程,人体被比拟为一部机器,在此前提下,科技很自然地成为医学最重要的基础,而医学亦同时成为科技发展重要的动力。但在这种发展过程中,人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医学从此就被操纵在科技掌握之下,举例来说,因为生育科技的发展,产妇们被无数的科技专家包围,原本生育子女是很私人的、亲密的人…  相似文献   

16.
晏子思想·春秋思潮·齐文化王超晏子是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史家对于其思想归属何家之论争从未中断,向有儒、墨、杂家及自成一家之说,而儒墨之争尤为激烈。儒家说以晏子“尚礼”为依据,墨家所凭乃是晏子之“以俭治身”。(张湛《列子·杨朱篇》)事实上,尚礼或倡俭,...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逼近与我们的文化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其特殊的时空背景,使它面临着错综复杂的传统与现代的矛盾。这里,既有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又有中国的文化现代化和实现四个现代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而西方文化,又存在着以工业文明为基础的现代文化和与后工业文明相关联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关系,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疑至关重要。为了推进这个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本刊从本期起,开辟“传统与现代”专栏,拟就以下问题开展讨论:传统与现代性的涵义及关系,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人文精神,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的现代意义,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国的现代化与西方以科学、民主、自由、平等为主要内涵的现代文化的关系,以及与抗击理性的后现代文化的关系,等等。下面发表的付文忠和周月琴的文章,前者探讨了后现代主义的本质、思维背景、社会原因,现代性与后现代的区别和联系等等;后者则结合韩国儒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向,发表了对儒学现代意义的看法。我们欢迎大家参加讨论,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高校入学率增长的背景下,中职院校学生容易成为被社会所轻视的群体。其中,女生的健康成长更易成为问题。通过美育来帮助中职女生建立良好的、健康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审美标准,是杜绝一切不良社会风气和思想侵害最有力的武器。中职院校的女生美育工作应坚持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为指导,构建以规范教育、品格教育、行为教育、智慧教育为体系的实践模型,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9.
在"五四"反传统的背景中,基督教文化成为西方精神资源的一部分。基督教知识分子也深入思考基督教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甚至形成了基督教新文化运动。少年中国学会关于宗教问题的论争,可以看作非基督教非宗教的先声。风起云涌的非基督教非宗教运动,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生命社的《生命月刊》、真理社的《真理周刊》和《真光》杂志刊登了大量"护教"文章,成为中国教会人士反击非基督教非宗教运动的言论阵地。基督教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非基督教非宗教运动深化了基督教、宗教问题的研究,基督教文化思潮促进了人道主义在"五四"时期发展。  相似文献   

20.
魏新国 《美与时代》2003,(11):90-91
体育教学中美育问题不可忽视,应使学生树立和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教师应从多方面入手使体育教学中融入美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