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曼·波兰斯基的《苦月亮》用极端的两性关系表达了导演自身对婚姻、爱情、欲望、性爱的思考。运用热奈特经典叙事学的重要概念——叙事层、聚焦、频率等可以对《苦月亮》进行有效的文本解读。"奥斯卡的房间"是影片两个叙事层的分切点和中继站,这个空间在结构上有着话语的功用;影片中几次聚焦方式的转换和对称的叙事频率是导演讲故事的特征。印度人对奈杰夫妻的忠告这点被导演波兰斯基所认同的平衡之道,也涉及到了叙事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美国往事》是美国电影的经典之作,也是意大利著名导演赛尔乔·莱翁内最富盛名的作品。莱翁内运用独特的手法打造了一场迷人的"情景剧",高超的叙事手法令人折服,正是这独特的方式和成熟的手法使其成为世界电影之林的"常青树"。影片中独特的叙事视角、精巧的叙事方式和多种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不仅是影片成功的关键,而且对当代电影叙事创作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霍建起导演的影片《暖》以看似诗意化而实际残酷的叙事方式,呈现出女性真实的一种生存状态。影片中的女主人公暖不能清醒地认识自我主体的价值和生命存在的意义,一味的依附于男性,始终是被询唤、被拯救、被激活的客体与被弃置的对象,很难以主体的身份实现对属于自己的人生的完整把握。在暖的身上体现了“女性”的附属感和“第二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路边野餐》《八月》这两部影片里,导演们都用时间意象去阐释梦的意识,两部影片都在某种"真实的"环境中营造了一个梦境,在这个梦境里,幻想与现实随时切换。导演毕赣和张大磊正是用这种时间处理的方式形成了他们电影的独特风格,他们用电影告诉观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上代人的梦终究会被时代的洪流吞没,而这些梦将永远留在那灿烂的岁月里。  相似文献   

5.
中岛哲也是日本著名导演,其电影在色彩运用上形成了他个人的独特魅力。由他执导,于2010年上映的《告白》与他前期的几部电影大不相同,色调相对偏冷,风格更为凛冽。本文主要通过中岛哲也代表性作品《告白》,借鉴电影色彩学的相关理论,从影片色彩基调、人物和环境的色彩造型、重点场面的色调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总结中岛哲也导演的电影色彩魅力。  相似文献   

6.
电影叙事学不是关注电影表意的层面,而是关注影片的叙事结构与叙事功能,是对一个影视作品叙事结构的抽象性研究分析。2015年国庆档,一部制作成本仅为170万的农村现实题材悬疑片《心迷宫》的上映引发了业界的热议,获得了极好的口碑。作为谜题电影,《心迷宫》的成功得益于导演精湛的叙事技巧,具体表现为:全知视点与多重内聚焦相结合、时间的变形和非线性的时序、版块式拼图的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7.
《盗梦空间》的叙事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新作<盗梦空间>在北美上映后连续三周蝉联北美票房冠军,影片引入中国大陆后也获得了相当高的票房收益.虽然许多观众表示看不太懂这部电影,但其实<盗梦空间>与诺兰的其他影片相比更容易被理解.它并非混乱的非线性叙事,总体来讲是线性的叙事,内容是非常简单的偷盗故事.关键就在于,导演将这一简单的故事,讲述得既复杂而又富有想象力.这种讲述方式的基础是电影高超而又奇妙的叙事结构.这种叙事结构是由基本序列互相结合产生的复合序列构成.这种序列的排列组合,提供了影片多种叙事之可能,使影片既跌宕起伏,又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8.
韩国电影《辩护人》上映于2013年年末,观影人次超过1137万,是韩国史上第9部观影人次破千万的本土电影。2014年初,这部电影依靠互联网的力量传到了中国,在中国影迷间引发了轰动。在各类影迷聚集的"豆瓣电影"中,《辩护人》的评分高达9.1分,并且截至2014年11月11日其评价人数超过了71000人。影片之所以如此成功,与其叙事的时间魅力、叙事频率、叙事语式以及叙事人称的巧妙选择等叙事策略的运用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得益于秘鲁导演克劳迪娅·略萨、阿根廷导演露西娅·普恩索和鲁克雷西亚·马特尔,拉丁美洲女性电影制作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国际关注。在谈到这些获奖导演的作品时,往往不为人知的一面是,她们的所有电影均是与欧洲联合制作的。而一些项目,诸如与法国戛纳电影节关联的法国电影基金、荷兰胡贝特·巴尔斯基金、世界电影基金和西班牙的利比利亚传媒项目在她们的电影制作中发挥了作用。本文将以其电影节获奖作品《玛黛奴莎》(2006)为引子,以影片《伤心的奶水》(2009)为焦点,通过探讨克劳迪娅·略萨的作品来讲述这个故事。一些学者对他们视为欧洲对"世界电影"的新殖民主义干预进行批判,还有一些学者对资助机构有能力完成的工作歌功颂德,本文将对他们的种种论点加以考量。文中提出,我们应该将略萨的文化生产置于这些范式中的何处?由于影片受制于为了迎合欧洲电影节观众而采取的他者化进程,那么影片是否印证了批判立场?影片是否如某些评论家所指出的,是从种族主义的、新殖民主义的思维定势来塑造主人公福斯塔——来到利马的安第斯移民的?或者,影片是否提出了现代秘鲁社会中的阶级和民族分化问题?《伤心的奶水》表现了一种资产阶级视角下的城市贫民和殖民阶层。文章在结论部分对该片与鲁克雷西亚·马特尔和露西娅·普恩索的影片作了比较,后者提供了一种对于资产阶级自身的资产阶级观点。  相似文献   

10.
作为国内的纪录片导演,张以庆是一个极富有个性的存在,他所拍摄的纪录片都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特别是他的三部曲《舟舟的世界》《英和白99纪事》《幼儿园》更是他个人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张以庆的作品以其独有的思想性和表现形式,展现出了浓浓的人文精神,尤其以《幼儿园》为最甚。可以说,《幼儿园》就是一部具有深切人文关怀的纪录作品,一部承载社会责任的纪录作品,一部淡化创作者存在、实现叙事隐退的纪录作品,有着多重话语的表达。影片以散文化的叙事,隐蔽的视角控制和富有特色的叙事手段,为观众展示出了一个别样的儿童世界,蕴含着强烈的主观表现。无论是镜头画面、音乐语言,还是结构安排、细节处理,一种人文关怀的光辉渗透全片。正如张以庆自己所说的,当我们弯下腰审视孩子的时候,我们也审视了自己和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11.
德国电影历来以冷静思辨著称,在女性主义表达方面同样如此。特洛塔作为德国最为知名的女性导演,一直致力于女性题材,电影《三姐妹》正是其导演风格较突出的一部影片。但本片女性困境的重心并未放在工作或政治权利的争夺上,而更多关注了女性内部的微妙关系。导演对女性主义的深入认知,体现在并未简单二元对立地歌颂女性或贬低男性,而是通过"姐妹情谊"的分析,探讨在女性团结的内部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最终给予美好期许。不卑不亢,正是其创作最值得尊敬之处。  相似文献   

12.
格蕾塔·葛伟格导演的影片《小妇人》不仅对原著内容进行了改编,还对叙事方式进行了更新,主要呈现三处优势:完成电影与原著作者的互文、增强情绪表达张力、注入时代气息。大胆而创新的举措极具风险性,然而这种彰显电影媒介独特性的改编方式,拥有更多值得探索与挖掘的惊喜。  相似文献   

13.
作为当代美国最富盛名的导演之一,昆汀·塔伦蒂诺以为数不多但风格鲜明的影片在当代影坛烙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印记,尤其是其影片中展现出了强烈的后现代风格。其影片摒弃了传统电影叙事的深度思考,对现实的审视和观照似乎并不在他的思索范围内,他就是为了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为娱乐而娱乐,为电影而电影。他影片中反常的情节结构、漫画式的叙事基调、黑色幽默式的暴力美学等都呈现出了反对权威、反对经典、反对精英主义等一系列特征,这些都是后现代主义文化所蕴含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
《你的名字》是2016年日本的一部成功的动画电影,讲述了男女主人公立花泷和宫水三叶由身体交换引发的故事,不仅为日本电影产业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中国观众呈现了日本动画电影浪漫、唯美的一面。从生态女性主义分析解读《你的名字》,首先可以看出导演的性别意识取向,他塑造的两位主人公身上都既带有男性色彩又带有女性色彩,这是导演描述的一种区别于传统思维的概念。其次我们可以看到其提倡的打破二元对立的局面,不论是在性别上还是在对待自然上。我们可以如泷一样尽力拯救人类,但依旧无法对抗自然之力。人类依旧需要敬畏自然,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15.
韩国电影史上,女性主义的电影经过了时间的推延得到发展,电影中"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随着社会进步而逐渐被瓦解,女权意识得到更多重视。韩国著名导演朴赞郁的作品中,从无意识到激进表现女权,经历了一段过程。而作品《小姐》所呈现出来的女权主义者倾向尤为明显。《小姐》一作是朴式暴力美学电影的继续,也是相较于其过去作品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2000年作者的著作《重塑女性:新西兰电影史》由哈珀柯林斯出版社出版之际,正是新西兰女性电影欣欣向荣之时。20世纪70年代,随着20世纪女性主义的高涨,从"国际妇女年"的电影《我最好的朋友们不少是女性》(1975),到随后9部女性主义纪录片的出品,电影制作也出现了井喷。这些影片所产生的能量,以及由国际女性主义历史项目所揭示的女性从前在各个创意领域作出的默默无闻的贡献,都十分具有感染力。一种乐观主义情绪也随之出现,没什么是不可能的。女性运用摄影机,把镜头对准了自己与自身的问题。1980至1990年之间,性别问题题材的故事片与戏剧急剧增加,与此同时,过去被边缘化的人群也开始接触技术以探究性别与身份政治。新西兰国内的毛利人、太平洋岛国裔、亚裔、南斯拉夫裔、希腊裔都拍出了有关身份认同的电影,这些电影都影响极大,而有关电影形式的实验也在增加。自2000年起,女性地位有所下降,电影制作与实验也在减少,这是对女性主义的强烈抵制、2008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和财政削减,以及政党向保守、厌恶女性的右翼资本主义政府转向共同作用的结果。作者提议通过对主要创意人员的一系列采访并结合全球形势来考察电影环境的现状与变化。这些主创人员包括:著名女性主义导演盖琳·普雷斯顿,学术纪录片导演安妮·戈尔德松,故事片导演克里斯蒂娜·杰夫斯(代表作是关于西尔维娅·普拉思的《雨和西尔维娅》)与菲奥娜·塞缪尔(关于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生活的《极乐》),希腊裔女性主义学术电影导演阿西娜·楚莉斯,毛利人电影剧本作家里维阿·布朗(代表作为《夕阳武士》),萨摩亚导演贾丝廷·西梅伊-巴顿,印度裔学术导演舒奇·科塔里与电影摄影师梅丽·冈恩,以及年轻一代的女性主义导演布丽塔·麦克维。本文将采用分析与反思相结合的方式,汇同历史观点与当今观点,比较作者在《重塑女性》一书中的历史发现与当今形势。  相似文献   

17.
《越位》是伊朗导演贾法·帕纳希执导的一部女性电影,影片采用纪实手法展现了6位伊朗女孩试图"越位"到德黑兰球场观看足球赛而被士兵抓捕到后台聚集地的故事,既体现了伊朗社会中女性在宗教压制下失去人身自由的生存状态,同时又揭露了伊朗国家制度对女性严苛限制的弊病,进而隐喻了对于伊朗社会制度的些许反叛意识。影片中雌雄莫辨的女性形象造型补充和丰富了伊朗电影的银幕女性形象,开拓了全新的审美视角,对现实社会伊朗女性的行为方式具有启发作用,同时也折射了伊朗现实生活中女性的艰难处境,对其制度的合法性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8.
赵颖  陈清华 《学海》2012,(3):176-179
从《小山回家》到《海上传奇》,贾樟柯用10多部电影记录了中国当代变迁,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普通人特别是底层人的命运。与冯小刚、张艺谋等由于影片题材及风格转变而只能贯之以"导演作品"的电影不同,贾樟柯的电影由于一些元素的重复已发展成为一种特有的"类型",而贾樟柯也是目前中国少有的形成自己"类型"的导演。本文从内在观照、风格、表演、定位等方面分析了贾樟柯的电影"类型化"元素,试图为他的"类型"电影研究提供可供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陶稀 《美与时代》2003,(10):70-71
影片《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是美国好莱坞根据1994年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小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的同名传记《美丽心灵》改编拍摄而成的。影片导演以其特有的手法,成功地表现了世界公认的美国天才数学家、理性行为理论创立者纳什的内心世界:理性与疯狂,而终究理性超越了疯狂,显现出人类理性的无尽光彩。影片在2002年度获得了8项奥斯卡奖提名,最终荣获2002年度第7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改编和最佳女配角四项大奖。(一)影片的主人翁纳什极其崇尚理性思考,他似乎活在纯粹的思维世界中,他…  相似文献   

20.
刘福泉 《美与时代》2004,(10):68-70
画面作为电影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本身是没有固定意义的,它只是构成影片的"原材料",就像是作家笔下的字词,它本身只是进行作者思维再现的材料.作为第五代导演中的领军人物的张艺谋,是摄影师出身,历来注重电影画面的空间构图、色彩、造型等叙事元素的独特运用;注重于画面形式感的追求,并赋予它们浓郁的象征意味.象征将现象改造成导演自己的一种观念,将观念通过画面变成意象,传达给观众.在影片中象征所揭示的深刻含义是由影片本身的画面和造型直接传达给观众的.画面本身在银幕上传达给观赏者的并不是原原本本的外在物理现象,而是在他们大脑中唤起了某种共鸣的现象,从而在那个视觉形象中感受到无形的普遍性意义.画面的象征意义成了举足轻重的电影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