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高风险社会、图像时代、消费社会无疑是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在强大的资本力量统治下,女大学生的爱情异化为象征性符号与物欲的狂欢。高风险社会女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受到剧烈的震荡,她们对于爱情的信仰也摇摇欲坠。图像时代把女大学生抛入一个超现实的拟像之中,女大学生的爱情异化为个体欲望对他者的巨大投影。从爱的生命精神出发,对新时代女大学生异化的爱情进行审美救赎,探讨爱情多维的特性,还原爱情的本真状态,展示爱情升华的过程,呈现典雅爱情与浪漫爱情的图景。文学对当代女大学生爱情异化具有救赎作用。探究爱情诗性生存之可能,挖掘爱情的意志力量与生命活力,从而实现新时代女大学生个体生命的自由解放,帮助女大学生摒弃爱情异化,唤醒新时代女大学生沉睡的爱情灵魂。  相似文献   

2.
处于青春期的女大学生,在这个多元快速发展的时代,受到消费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的冲击,导致部分女大学生只重视金钱,不注重精神;只注重消费,不注重创造,生命缺乏诗意灵性。当代女大学生只有直面自己的生存困境,通过"思"与"诗"摆脱资本、技术与消费等带给人的精神上的束缚,以诗与思为聆听大道道说的方式,超越女性的他者地位,实现本真生存,才能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相似文献   

3.
消费是维持人们生存的必需行为,是人们健康幸福生活之基。生存性消费是人们获得幸福的基础;当人们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之后,精神文明便成为人区别于其他生命秩序、感受幸福的重要因素;在工业社会,消费的意义对消费主体来说不仅是维持自身健康生存的符号,也是表现其文化素养的标签;随着消费主体的消费以温饱型消费为拐点转向以发展为中心,财富之于消费的幸福边际递减效应,而损害健康的消费自由是幸福的隐忧。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女大学生审美品味的培养正面临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女大学生的审美品味面临丧失审美主体性,审美品味物欲化、感官化等多重异化困境。作为新时代的女大学生应当铸造崇高的现代灵魂,恢复本真的浪漫诗情,超越异化困境实现灵性生存。解决新时代女大学生审美品味异化困境的路径在于完善高校美育课程,重视高校美术馆、博物馆在涵育新时代女大学生本真、诗意性情方面的功能,把审美创造作为新时代女大学生审美品味培养的基本目标,女大学生通过利用大众传媒等媒介,创造审美生命,让新时代女大学生的审美品味获得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5.
鲍德里亚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对人类进入消费社会的经济思辨,又是对智能化时代资本主义社会政治走向隐蔽性、间接性、虚假性乃至仿真性的本质揭示,更是从哲学向度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人类的生存境遇进行的深刻批判。在他看来,工具理性意义上的进步使人类越来越使用范畴、符码、图像达到自身存在的高度自觉与自信,但是这又引来了另一个严重的人的异化问题:"形式化人类"和"人类的形式化",生命的本真、有机存在变成了冰冷的逻辑世界。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消费主义固然有可能创造一时的经济"神话",但也必然带来生态失衡、显失公平、人的异化等严峻问题.从人的存在论视角、以弘扬人之生命本质为目的,透视与重构"消费合宜性"的现代内涵是走出消费主义伦理困境的不二法门.消费合宜性这棵思想之树在消费领域所结成的智慧之果是"和谐消费观",其主旨在于调协现代消费维度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之间的紧张关系并达致和谐状态,进而实现可持续消费、公平消费以及人本消费.消费合宜性观念之实践魅力的充分发挥,必须有赖于将和谐消费观现实化、具体化为节俭这一现代美德,并内化为消费者的品性、外化为消费者的合宜性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7.
法兰克福学派研究中的消费异化问题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源浪费、分配不均、贫富分化、社会道德价值失衡等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是,法兰克福学派这一思想并没有触及消费异化的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制。用马克思异化思想的理论武器分析产生消费异化问题的根源是探寻法兰克福学派消费异化思想缺陷的关键,也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根源的揭露和批判,对如何应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消费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法音》2015,(3)
<正>一人在经济大潮汹涌澎湃的社会中很容易迷失自我,即无尽的贪欲占据整个思维世界,表现为人成为贪欲的俘虏,其所作所为都以追逐个人名利而动,甚至为名利而不顾惜一切人伦道德——这被马克思称为"人的异化"。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代表人物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人对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西方社会出现的这种"人的欲望被充分唤起的消费社会"中的"人的异化"现象进行了激烈的批判。而对于"人  相似文献   

9.
《学海》2016,(4):96-102
城市日常生活空间是人们以物质、文化为原料生产和创造的各种场所,它们承载着城市入的社会生活,比如日常交往、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休闲娱乐、购物消费等活动。城市日常生活空间类似一个生命体,文化、精神是灵魂,钢筋、水泥、石块、砖头等物质材料是这个生命体的构成部分。有了灵魂,城市日常空间才变得鲜活、有生命;若丢失了灵魂,就会患上"城市病"。资本主义以追逐利润为目的,单纯凭借物质材料批量生产出来的城市日常生活空间,是异化的、患有"城市病"的。中国特色的城市日常空间应该是人文空间,蕴含着文化设施和生命文化,应当成为人们以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念为精神原料,以钢筋、水泥等为物质原料,创造、建设出来的艺术作品般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0.
本雅明立足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从政治哲学的视角潜入现代艺术的"震惊"效应之中,开启了现代"震惊"艺术所潜藏的以异样的世界揭露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实、以颠覆大众的角色地位培植其成为新生的革命力量、以艺术的政治化突破法西斯主义的意识形态重围之政治功能,从而以"震惊"为中介将艺术与政治结合起来,创造性提出了他独特的艺术政治化理论。它既是本雅明在艺术实践领域直面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和应答时代问题的产物,也是他一生孜孜以求的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实的审美救赎之途。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群体之一,肩负着人民的希望。但由于受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美学知识,审美能力偏低,审美追求个性化、时尚化,审美价值观念淡薄,审美生存总体呈边缘化、碎片化式发展。为此亟需为之提供营养,以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境界"美学作为理论依据,能给大学生以坚持真我、认知自我、自主独立的审美生存启示。  相似文献   

12.
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理解也就是对幸福的理解.在《法哲学原理》中,黑格尔在自由意志发展的整个精神过程中理解幸福,认为幸福是"满足的总和",并把自由意志理解为幸福的内在价值和规定性,反对把幸福归结为欲望的满足,同时也反对把自由理解为"任性".与黑格尔不同,马克思是从人的生命活动即劳动中确立人的自由本质,同样确认自由是幸福的内在价值,由此形成了劳动幸福观.这种幸福观是以确认自主自由的劳动是人的自我实现方式为核心的.现代社会贯彻资本逻辑的生产方式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刺激、扩张人们的消费欲望,导致消费异化,把幸福等同于欲望的满足,从而扭曲了人们对幸福或美好生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加速批判"是社会批判理论的新方向。在哈特默特·罗萨看来,加速社会的内涵体现在技术加速、社会自身层面的加速以及生活节奏的加速三个方面。其动力因素是资本、文化、社会结构,而内在机制则是三者的"平行推动"。加速社会导致五种异化:"空间关系的异化"、"物的异化"、"人们行动的异化"、"时间的异化"以及"自我与他者关系的异化"。最终罗萨以"共振"作为异化的解决方案。对此,我们则将"加速"置于资本逻辑语境下考察其理论限度,主张从"共振"走向"变革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4.
弗洛姆人道主义消费伦理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弗洛姆的伦理学思想中,消费伦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弗洛姆正确地看到,资本主义重“占有”的生活方式造成了消费的异化;消费的异化使人性扭曲、精神痛苦,并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他积极倡导人道主义的消费伦理观念,主要包括:确立重生存的价值取向;建立健康而人道的消费方式,以此承担历史的责任,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思想对于建构社会主义消费伦理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命道德是人的生命关系的应然,心理健康是人的关系世界的实然反映,回归到人的生活世界,两者在本质上具有统一性,都是为了追求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精神信仰的和谐关系。生命道德与心理健康在"关系性"上的统一性使得生命道德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积极的生命价值观能够引导大学生摆脱消极心理状态,维持心理平衡;积极的生命道德行为有助于大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社会支持;良好的生命道德品质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和处理成长、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生命意义感能促进大学生积极悦纳自我,产生主观幸福感。因此,加强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不断追求与自我、与自然、与社会、与信仰的和谐,进而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一从实践伦理学谈起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应对诸如社会不公、科技异化、生态恶化等问题的严峻挑战,西方伦理学开始了由兴盛半个多世纪之久的元伦理学向应用伦理学的转向,诸如生命伦理、生态伦理、消费伦  相似文献   

17.
异化与物化:近年女性叙事的两种伦理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几与全球化消费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发展同步.在消费意识形态的冲击下,欲望叙事成为描摹现代个体生存状态的"最佳"模版,而越来越多的女性叙事则呈现出异化与物化两种伦理倾向.  相似文献   

18.
教育本质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小鲁 《现代哲学》2007,3(5):121-125
教育不仅是社会文化传承的活动,而且是一种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人的生存方式,以实现人的价值生命(人生价值)的特殊活动。人的"生存方式"就是人之生活和实践所表现出来的一切样态,是促进教育本身不断生长的元点。正走向"创建和建构生活"。  相似文献   

19.
消费合宜性的伦理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宜性是伦理学必须考察的问题 ,其根本点在于寻求恰当的行为的价值依据、行为标准及现实途径。在现代社会 ,人类面临的生存困境要求人类必须践行合宜性的消费 ,要求人的消费应以健康生存、全面发展为价值依据 ,以适度消费为伦理本质 ,以责任、公正、节俭为消费德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过度竞争态度量表""个人发展竞争性态度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2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的竞争态度及其焦虑情况,进而研究竞争态度与焦虑的关系,得出竞争态度与焦虑所呈现出的正负相关关系,以便指导在校大学生以良好的竞争态度适应社会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