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地刺绣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精细雅洁"的独特艺术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吴地浓厚的文化底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吴地在明清以后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之一,一时文人咸集,文风斐然,这样的氛围和环境影响着吴地的生活方式。刺绣是吴地女子的必修课,文人书画对吴地刺绣风格的形成意义深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人画风刺激着吴地刺绣的题材及技法演进,推动着吴地刺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刺绣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风格多样。因历史、地理、人文等多方面的原因,逐渐形成了以苏、粤、湘、蜀、汴五大名绣为代表的刺绣工艺。汴绣作为五大名绣的新进成员,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风貌独树一帜。本文以比较研究的方式展开论述,希望通过汴绣与四大名绣的对比分析,更加清晰地认识汴绣乃至中国刺绣的风格面貌,力求为汴绣的发展破冰开道,并最终推动中国刺绣工艺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3.
绣画由中国刺绣与中国文人书画相结合而产生,由此形成的绣画文化对中国刺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韩希孟、沈寿两位刺绣大师的刺绣生涯探寻促使中国绣画文化形成的深层次的原因,对研究中国刺绣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许多人以新文人画理论支持者或“精神领袖”来定义陈绶祥,却忽略了他作为一名中国画家的身份。他与其他新文人画家一样用自己的笔墨语言对“中国绘画的现代性形态”展开积极探索。他的作品沿袭着海派的绘画风格,并有独特的自我表现方式,形成了“明艳磅礴”的风格面貌。陈绶祥新文人画表现风格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而是经历多次的探索。陈绶祥自少年时期在家乡学习花鸟画,而后在中年时期的生活环境、师承的影响下,绘画风格从“岭南”转向“民间”,最终走向了新文人画。结合陈绶祥的生平经历,阐述其新文人画绘画艺术中牡丹意象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并对牡丹意象的寓意加以分析,探索其背后的文化意蕴与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5.
文人画不仅对中国有很大的影响,甚至流传到国外,对国外绘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苏轼在文人画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从苏轼开始,画工和文人画得以区分,他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文人画艺术,比较提倡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文人画风格,反对单一地追求形式美的画工风格,尤其重视写意文人画,他的主张的提出对后世文人画的创作影响非常大,导致后世的画家在画画的时候,总是力图营造出一种意境。苏轼所提出的文人画理论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开辟了文人画的新的画风,使得中国绘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苏轼的文人画也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  相似文献   

6.
正苏绣为中国四大刺绣之一,而扬州刺绣作为苏绣的代表刺绣,从古至今都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与苏州以假乱真的"乱针绣"相比,它们的技法本属同一门类,但由于扬州历史文化的影响和扬州八怪的熏陶使得刺绣大师和扬州民众都对中国画的文化内涵和笔墨情趣甚为喜欢,进而导致了扬州刺绣与苏州刺绣的差异。苏绣的题材常为金鱼、小猫等色彩鲜艳、外形可爱、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入绣,装饰性极强,这与苏州经济发达、人民追求一种富  相似文献   

7.
张义蕊 《美与时代》2014,(11):94-94
仇英,明代著名画家,吴门四家之一,工匠出身,功力精甚,多绘色彩艳丽,形象精确,工细雅秀的青绿山水,但在后期受吴地文人风气的影响,绘画中融入文人情趣,含蓄蕴藉,色调淡雅清丽,《竹林高士图》恰是仇英由青绿向文人画风转型时期的代表。  相似文献   

8.
吕氏正则绣产生于吕凤子创办的江苏丹阳私立正则女子职业学校,是凤先生开创了这种具有艺术性的新型刺绣。纵观百年正则绣的发展,可分为两段来研究。前50年属于学院性质的刺绣教学,后50年改称乱针绣而不再使用正则绣名并持续发扬光大。其最初的目的是为女性独立自主具谋生能力而创。经过吕氏三代人的传承与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正则绣人才。正则绣历经百年传承,在新世纪里绽放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9.
文人画始于唐代,至宋代苏轼提出"士夫画"而发展,到明朝董其昌提出文人画而盛行,绘画的收藏、品评也在文人士大夫中蔚然成风。"文人画"的发展可谓是创作理论与当时画家的艺术实践相互影响或促动,在绘画创作的实践中文人画家逐渐形成了丰富的绘画观并建立了一套独特的品评理论体系。儒道禅思想对文人画品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绘画的整个过程中,而且具体反映在画家对造形、笔墨、构图等方面的独特追求上。文人画以抒发性灵、彰显个性为旨归,不求形似、重神甚于重形,以逸笔抒写逸气,重在写意、力求表达意境。文人画家认为笔墨具有不依附于表现对象的独立的形式美,并能表达人的主观精神,因此具有独特的笔墨语言。文人画在色彩表现上重主观性,重水墨轻彩色,色彩表现追求意尽不求颜色似。文人画的画面构图崇尚简洁和留白,并打破时空的限制,依据主观感受经营画面,又注重画外功夫的修炼,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从风格的整体倾向性而言,文人画呈现出淡、雅、拙和荒寒的意境。  相似文献   

10.
宋明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标志着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达到了一个高峰,其理论特色主要表现在道德本体论的建构。无论是"理本体"还是"心本体"都将儒家伦理精神涵泳其中而获得了一种统摄世间万物的意义。伦理与艺理相通,道德本体论的建构对当时文人画的体例与风格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并塑成了相应的审美旨趣。  相似文献   

11.
张鹍 《美与时代》2013,(8):33-35
刺绣工艺是我国工艺美术界的一大瑰宝。传统刺绣工艺在现代被发扬光大的同时,也得到了创新,上世纪20年代末发源于常州的"乱针绣"工艺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它将西洋绘画和中国刺绣融为一体,打破常规"密接其针,排比其线"的平面绣法,采用长短交叉线条,分层加色手法来表现画面。名为"乱",实则乱而不杂,密而不堆,将画理和绣理有机结合在一起,其针法活泼、线条  相似文献   

12.
马骏 《美与时代》2004,(7):18-19
中国画史上的文人画,追源溯流,并非由一种流派、一种风格所形成的.也不受某一地区,某一画种所局限.但却包含着各种流派、风格、画种的神韵.文人画作为中国画史上的一种艺术现象是长期历史形成的,她与中国美术史密不可分.文人画以其文、人、画三要素,构成了中国画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13.
受到明朝末代画家董其昌等人的影响,清朝的绘画界以文人画为主。并且清代前期的山水画,受到了董其昌理论跟实践的影响。无论是在画面风格上还是构图上都很相似。在风格上,崇尚古人。在运用笔墨上非常有韵味。因此形成了以"清初六家"为首的清代画坛。他们引领整个清代画风。最为重要的是"四王"在当时的山水画地位很高。当时没有人能够与之相媲美。综述了四王生平及成就,四王山水画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四王山水画对后世的影响,四王与拉斐尔前派复古形式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绣荷包是女红的手工技艺之一,产生于中国妇女传统的刺绣艺术活动,经过几千年的延续、衍化,已经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产物。本文从绣荷包的形制和工艺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剖析绣荷包与民间生活风俗的关系,以及与创作主体——女红情感寄托的联系,反映时代民众的审美理想和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15.
正明朝的花鸟画,在整个中国美术史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也是"文人画"盛行时期的关键时刻。明朝洪武年间到弘治年间的百余年内,宫廷绘画占据了画坛的主要位置,在宣德年间,成化年间,弘治年间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花鸟画打破成规,突破院体模式,出现了水墨写意作品、设色没骨作品等风格并有所创新,林良就是水墨写意作品的开派人物。林良的花鸟画艺术对后世影响极深,后世很多画家以林良作品作为学习的基础,经过研究继承并发扬,形成了自己  相似文献   

16.
刺绣又名“针绣”,古称“黹”、或“针黹”,是在织物上以针线反复穿绕形成纹样的一种装饰工艺。由于刺绣多为妇女所为,故又称之为“女红”。中国刺绣源远流长,是精巧、绚丽的艺术、更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而古代的上流社会包括皇室也一直以用刺绣的方法在衣服上绣上图案的服装为上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服装的印染技术取得巨大的进步,服装上刺绣图案陧慢的就被印染的图案所代替。  相似文献   

17.
枕顶绣普遍存在于我国民间,它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传统刺绣的工艺水平。同时,其丰富多彩的纹样设计表现出深刻的文化象征意义,完美地承载着人们祈福求祥的信息,构成了枕顶绣造型艺术的象征符号系统。"枕"是人们日常使用的普通卧室寝具,这个不起眼的物品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人的一生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伴随枕头度过的。枕的类型有很多,我国传统使用的"枕"是一种以纺织品缝制成长柱形,两端多呈正方形,上面刺绣  相似文献   

18.
苗族是我国历史悠久、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之一。苗绣作为我国古老的绣法,也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伴随着苗族民族服饰的发展,苗族刺绣也逐渐形成了装饰艺术。以前多用于服饰的延伸,如背扇、挂包等,如今苗族刺绣越来越融入现代生活的需求,在室内装饰设计中亦有广泛应用,如壁挂、床上用品、桌旗、盘垫、坐垫、地毯等。  相似文献   

19.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善于刺绣,她爱把日出、星空、荷花、彩霞等美好的景色,绣在家里的桌布上、枕巾上、床单上……我们这个贫穷的家,因有了母亲刺绣的装点,亮丽了不少。  相似文献   

20.
汪燕翎 《学海》2003,2(5):172-175
中国山水画在宋元时期发展到了艺术的巅峰 ,这一时期的文人画以山水的平淡萧散 ,古拙天然来表现生命的寂静、心灵的幽思。而文人画的意境却在六百年后的一个楚地文人沈从文的笔下得到了再现。本文着重探讨沈从文的山水美文和宋元文人画平淡寂寞风格的相似之处 ,并尝试探讨这种风格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