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静 《美与时代》2004,(7):57-58
城市的总体形象,是人们对城市的综合印象和感受,是人们对城市价值评判标准中各类要素如人文、自然、经济等形成的综合性的特定共识.城市形象的塑造需要通过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手段来实现,形象的传达需要借助视觉识别来体现.城市视觉识别基本设计要素包括城市标志、城市名称标准字、城市标准色等.  相似文献   

2.
依据凯文·林奇"城市意象"理论,对城市空间形象可识别设计的原则进行了研究,指出可意象的城市空间应是结构与意义的结合。据此,对南昌城市空间形象的可识别性进行了评价,提出了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城市空间形态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的空间形态不单是文化元素的解构整合,更应该是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城市文脉的形成需要长期的积累,城市文脉是内核,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文化形象的外在表征。文章通过分析城市文脉在内容组织、形象定位、视觉语言等方面的内在逻辑关系,解读外在视觉表征与内在文化表征的联系,探寻城市文化内在意蕴的构建需求与空间形态的关系。城市文脉与空间形态共同打造沈阳市文化品牌形象,城市的空间形态展示,不只是解决美的问题,而是真正用设计解决问题,从而带动文化创新,具有更高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4.
武汉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然而,目前武汉城市形象尚未形成一个共识的定位,使得城市形象塑造缺乏整合性、持续性。本课题拟采用研究城市空间与个体感知的城市意象研究方法对武汉市城市特征进行大数据分析,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武汉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并在新媒体时代提出武汉城市旅游形象的对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论述当前城市形象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城市形象设计原则,指出在以城市视觉设计为主导的城市形象设计中,设计者首先要根据城市建设发展需要构建城市视觉形象设计总体框架,增强城市视觉形象空间体验,对城市标志物和导视系统进行视觉设计,结合新媒体的特征,以LED技术为依托,将城市特征充分展现在人们眼前。  相似文献   

6.
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象征和城市环境景观的重要标志,深刻地反映着城市的发展脉络。广场公共空间系统的设计与规划,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以及城市的形象。以成都来福士广场为对象,通过实地考察与调研,深入剖析了其公共空间系统的设计特色,论述了城市公共空间在市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对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一个城市文化建设的程度可以反映出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如果想要城市更好地发展,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那么增加城市的文化性,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建设势在必行。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休闲娱乐、日常交往、交友旅游的开放型场所,如步行街、公园、植物园等都属于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公共空间就如同一面镜子可以让人们看到这座城市的优点与不足,增加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元素,有利于展示城市的精神面貌,增加城市等级,使城市树立一个全新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地上发展趋向饱和的背景下,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势在必行。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地上空间的补充,对于打造城市立体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澳门作为一个高密度城市,其地上空间的利用已十分饱和,历年仅用填海造陆的方式来增加土地,对澳门的水文地理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因此,澳门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在改善城市环境、扩大城市容量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对澳门的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现状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结合相关案例研究,得出澳门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9.
现代城市广场是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为市民提供宜人的室外活动空间,而且也是城市内在品格和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城市生活广场是提升城市形象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展示城市形象与魅力的一个重要窗口。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都在建设属于自己的形象广场,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城市广场建设的高潮。但在城市广场建设中出现了严重的模式化趋势,广场和广场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缺少"文化"的广场是一个没有灵魂和内涵的广场。因此,以发展的眼光去重新审视和解读一个城市的文化脉络,发掘自己城市的独特文化,打造拥有自己风格的城市广场。  相似文献   

10.
城市景观是城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整体形象的外在表象,是人们对一个城市最直观的认识途径。同时,它也构成了城市居民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空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文章从技术美学的角度出发,从形式、结构、材料和技术四个方面探讨技术美学在城市现代景观当中的体现和渗透。  相似文献   

11.
建筑与环境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一种共生的关系。数个建筑物通过组合形成一个建筑群,而建筑群又以某种方式逐步形成外部空间,外部空间的组合又形成了城市形体环境,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建筑物的整体形象决定了城市的形态空间。因此,在实现建筑规划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反映建筑物的内在功能和结构造型,另一方面也要将建筑物以及所处的总体环境结合在一起,实现二者的有机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2.
城市市徽应建立在差异化、明确化、排他性的唯一性和可识别上,应用地域文化视觉符号创造。研究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城市市徽,深入探索地域文化与城市视觉形象的互动关系。以乌鲁木齐市徽研究为个案,例证地域文化对城市视觉形象以及城市品牌化的再塑力量,倡导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力求为城市营造视觉传播及内外认同中的差异化、特色化、唯一性。  相似文献   

13.
城市雕塑在城市公共环境中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深入地研究其成因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通过对城市空间、城市雕塑空间、城市雕塑造型三者与仪式之间关系的分析,认为仪式是城市雕塑空间得以升华的重要因素,是城市雕塑空间设计必须关注的要点。  相似文献   

14.
城市公共空间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对空间装饰的效果要求比较高。运用人们所喜闻乐见的装饰画,不仅能够反映如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能够使单调的城市公共空间内部变得更加生动形象,给人们带来良好的体验。在装饰画实际应用中,需要积极针对装饰画的主要特点、审美价值进行分析,总结装饰画与城市公共空间融合的相关策略使整个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进而提高装饰画应用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5.
古往今来,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与河流保持着密切联系,而城市依托河流形成的滨水开放空间凭借其特殊性成为独特的城市空间场所。文章以城市滨水开放空间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特征演变、构建原则的基础上,探究了城市滨水开放空间构建的途径,并对城市开放空间体系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城市形象作为一种大众印象,反映着公众对于城市的整体评价,而且它还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竞争力的重要部分,越来越受各界的关注重视。每一个城市都面临着城市形象完善或者更新构建的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而且一个好的空间环境对于人们的素质涵养、性格特点的形成有重大帮助。因此,武汉市的形象设计要特点鲜明,与时代发展同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树立一个良好的武汉形象,促进武汉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秦淮空间是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意象的空间,随着社会的变迁,民国年间其面貌和文化内涵都发生重大的变化,以大众娱乐为主体的俗文化构成秦淮文化空间的主体,作为现代化明显标志的新政府机构-南京市政府成立伊始,便开始秦淮大众文化空间进行治理和改造,以塑造城市新的形象.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城市化飞速发展,需要采取新的方法和理念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组成历史文化名城的两大重要部分包括文脉和形态,需要对着两块的关系做好把控,选择最佳的方式,对城市的形态加以保护。与此同时,要对历史文化进行保护,打造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空间,进而城市的历史文化空间也初具形态。  相似文献   

19.
城市滨水区一般由自然和人工两个景观区域构成,是城市公共空间独特且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往往呈现出一种特有的带状景观特征,是构筑城市形象的重要元素之一,具有很强的视觉审美价值。营造城市滨水景观,把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形成科学、合理、健康的城市景观格局,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扩展城市休闲空间、发展旅游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地域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所在,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的重要区域,不仅承载着人们基本生活需求,也是展示地域文脉特色的场所,其空间设计品质与城市文化发展和居民归属感紧密联系。从城市家具对地域文化传达的意义入手,结合相关研究,以江苏省镇江市滨水公共空间为例,结合空间现状,提取地域文化特性应用在具体设计中,并提炼出一套针对城市家具的设计流程,从而通过应用设计提升人们对城市文化特色建设及滨水空间的认同感,提升城市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