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徐文 《美与时代》2005,(5):60-61
通俗唱法的演唱技巧与美声和民族唱法相比,拥有最大的自由度,甚至可以说是随心所欲、顺其自然。但是随着三种唱法融合的逐渐加强,通俗唱法也愈加追求科学与文化底蕴的传承。  相似文献   

2.
声乐演唱按“美声”“民族”和“通俗”划分唱法的做法是不科学的。科学的唱法历来只应有一种,那就是目前已被世界所公认最科学的,理论做系最为完善的美声唱法。而“民族”和“通俗”所谓唱法,实际上是指适合中华民族听赏心理、欣赏习惯的演唱风格及大众喜闻乐见的演唱形式。  相似文献   

3.
民族声音与戏曲演唱同根同源,都是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的,二者有共同的文化基因。在民族声乐演唱当中,不能一味追求西洋美声的唱法而忽视我们传统的音乐文化,可以吸取戏曲演唱中的高位置念白、润腔技巧、舞台表演技巧等,以使民族声乐演唱得更加生动、形象、完美。  相似文献   

4.
常柳 《美与时代》2014,(12):119-119
音准对于合唱艺术来说是最基本的问题,它起着协调合唱演唱各声部声线横向与纵向色彩的协和程度。可以说直接关乎合唱演绎的总体水平与效果。但就目前的现状来说,很多合唱指挥对于音准问题多采用模糊处理,合唱队员对音准的辩听能力的不足等等都直接导致音准偏差,甚至影响合唱意蕴的准确传达。因此探讨音准在合唱教学中的重要性问题是极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爱,象一声无奈的叹息,张大了嘴巴,却没有铿锵的声部。不如恨,恶狠狠地掷地有声。没有声母只有韵母,ài,在发音上就缺了点什么,提示着爱的不易圆满。 只因爱的成份太多太多,而你我的付出却往往有限。你问  相似文献   

6.
文化的多元发展催生了声乐艺术的多元发展,以往所谓"纯粹"的演唱方法和分类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艺术家在不同的演唱形式和唱法之间获得了灵感的冲动和创新的喜悦,突破了原有界限之间的结构限制,将不同音乐元素、音色的表现、表演手法及风格等进行融合调适,创作出了更多新颖时尚的演唱形式和风格,使得声乐艺术更加丰富多样,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审美选择。  相似文献   

7.
"民族唱法"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四大不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教学中,"民族唱法"如何与"美声唱法"结合,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焦点.笔者通过对声乐教学的体会,阐述个人的观点,认为这两种唱法就发声方法基本上有四点不同.  相似文献   

8.
王梅 《美与时代》2005,(5):66-67
什么是合唱艺术,怎样演唱和欣赏合唱艺术?欣赏合唱艺术首先要看合唱的音准,其次要倾听合唱的音色,第三要注意合唱的声部均衡,第四要看是否准确表达了合唱作品的内容和情绪。  相似文献   

9.
谭鑫培揣摩各家特长,吸取多家唱法,兼容并蓄,创造出新的唱法。他根据自身声音为中音的特点另辟蹊径,注重在唱腔中表现人物的内心和情感,唱调圆柔而悲怆,同时也求醇厚挺拔,因字发声,巧妙衔接;晚年愈见功力,唱腔所表现的感情刻骨,腔简韵长。他改革戏曲的演唱方法,在声腔方面将原本受地方口音限制的各类戏曲整合起来,取长补短,建立了一套可依循的唱腔系统,其对京剧唱腔的改革,应对当代京剧艺术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张晓武 《天风》2008,(6):26-27
诗歌班成员确定后,同工需要合理分工,才能配合默契.诗歌班按照要求开展活动时,各同工应进行如下分工: 1、各声部长: 在一起排练作品(即诗歌班活动内容C)的过程中,负责分声部 练习、同声部练习,协同指挥并和司琴一起预备作品的排练方案.各声部的两名声部长可以分工配搭,比如,一个组织练习,一个伴奏.  相似文献   

11.
以情至声,声情并茂!情感是影响歌唱者声音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声乐演唱中,没有内在的情感表达,就没有真挚的音乐。发自内心的去体验和细腻的分析作品,使歌唱发声与情感表现同时进行,声、情、字、韵、形结为一体,养成用心灵歌唱的习惯,在演唱中通过艺术想象创造出无限多样的审美意象和深邃的意境,这样才能做到在演唱中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感情,收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东西方文化碰撞以及西洋声乐艺术的传入,造成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土""洋"关系的微妙融合,以致于建国初期出现了"土洋关系土洋唱法的激烈争论"和五六十年代关于"洋为中用,土洋结合"的探讨;今天,我们面对土洋结合起来的演唱方法--也是被人们称之为"千人一面"的唱法,应该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到:她是经过了几代声乐工作者的艰苦探索和实践,其中包含着几代音乐工作者辛勤的汗水甚至是毕生精力.  相似文献   

13.
新书推荐     
《天风》2017,(6)
正《圣歌选集第11辑》为弥补中国教会诗班训练材料,尤其是少儿诗班材料的缺乏,本辑提供以二声部为主、三声部为辅的合唱编曲,可供初、中级水平的唱诗班使用。譬如:旋律富有民族气息的由汕头青年作曲家黄彼思弟兄创作的《你使我双脚跳舞》等;美籍华人曾勤生先生改编的女声三部合唱《微声盼望》等;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王茕弟兄改编的童声合唱《桥》,均可在父亲节或母亲节献唱。  相似文献   

14.
在明中叶以来儒者复兴古乐、古歌法的历史背景中,王阳明基于心学理论创制了九声四气歌法作为致良知的重要工夫,在讲会及书院教育中得到广泛流传。阳明歌法以春夏秋冬四气互摄的结构,演绎道体生生变化的丰富节律,具有两层唱法与境界:普通唱法通过调适音声,达到平和气机、怡情养性之目的;深层唱法以音声直入心体本原,呈现心体—元气—元声—天地运化一体贯通的生命结构,体现了阳明学“心物同构互摄、同一运化节律”的宇宙观。阳明歌法的义理体现了儒家以先天心气建构本真世界的一脉传衍。  相似文献   

15.
樊蕾 《美与时代》2004,(2):54-56
一个未经训练的声音在歌唱发音时会呈现三组不同的音色,发音的音区也不统一,而经过训练后的歌唱发音,应将由低到高的声音统一在同一音区,并统一音色。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几种训练方法,并愿与同行和声乐爱好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桑婷 《四川心理科学》2014,(10):134-134
光明行是刘天华于1931年春创作的一首二胡独奏曲,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乐曲气势宏伟,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于弹性。用分解进行的主和弦构成的号角式音调,在乐曲中占主导的地位。作者在这首乐曲中首次用了功能性很强的五度关系的转调,调性明亮,音区的递换也极富色彩,全曲讴歌了追求光明的勇士和他们所追求的光明。  相似文献   

17.
东正教的礼拜歌唱具有祈祷、交流和传达教义的功能,其歌词内容来自《圣经》和教会传统,歌唱特点为无乐器伴奏,方法有单声部的伴唱、对唱以及后来俄罗斯东正教会运用的多声部合唱等。俄罗斯东正教歌唱经历了符号歌调、基辅歌调、道路歌调、多声部合唱、作曲家作品等形式。教堂钟声在俄罗斯东正教生活中不仅是报时的工具,指示礼拜时间,而且能够表达快乐、痛苦与喜庆。  相似文献   

18.
声乐艺术是文学语言与音乐旋律相结合,并以人体本身声带做演奏乐器的艺术。歌唱离不开语言,歌唱语言运用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歌唱艺术的优劣。西洋美声唱法同中国传统艺术唱法同样都非常重视歌唱语言在歌曲表达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歌唱中艺术地准确地咬字、吐字,使字与声相结合,根据歌曲内容、情调、风格,塑造完美音乐形象。  相似文献   

19.
一 混声及混声唱法的概念 混声是一种真假声混合的协调声音。具有无比的做出优越性,表现力也极强,而且可能运用到不同风格的作品中去。获得混声的关键是良好声音的概念及正确科学的训练。混声可以缩短学习声乐的过程,是歌唱者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六个方面具体的分析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和原生态唱法各自的特点,阐述了四种唱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主观上建立开放的歌唱观念和灵活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