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一地鸡毛》揭示了日常琐事中合人震惊的事实——小林作为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一个社会小角色,始终在矛盾、无奈、痛苦中转变着自己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应对并适应着这个变革社会带来的种种挑战。  相似文献   

2.
杨绛先生的小说《洗澡》描写了在建国之初至三反运动这个时间跨度内众多知识分子的个人境遇与思想变化。在书中,作者塑造了众多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有卑劣猥琐却无暇自怜的余楠、忠于自我却无力挣扎的许彦成,以及刚直不阿却封建昏庸的朱千里等。对这些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的研究将对我们分析本书所要表达的主旨内涵起到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文学的开山祖和奠基人,鲁迅的创作成就是多方面的,首推应该是他的小说。《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的代表作,主人公阿Q中国代文学中极为经典的文学形象。鲁迅的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刻揭露当时的中国状况,震撼着几代人的灵魂,其入木三分的讽刺、无处不在的幽默、精益求精的简练等艺术风格和塑造的人物形象至今还是文学创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知识分子反思题材的小说,深受苏联文学和"五四"文学传统的影响,但却没有把握其精髓。张贤亮是新时期的重要作家,有22年的劳动改造经历,小说多以知识分子为主人公,重述他们在政治风暴前后的变化。作家在确认知识分子身份的同时,却失去了对历史的真实反思。这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从他的两部作品《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创作的话语环境中我们可以窥探一二。  相似文献   

5.
当代作家李佩甫在其作品《城的灯》《生命册》中述说了"乡下人进城"的辛酸,以及在身份蜕变过程中上演的一出出悲剧,表现出深切的人道主义关怀和直面现实的现实主义精神。作家以敢于担当的气魄,勾勒出从农村进入城市中的中原人身份蜕变过程中面临的精神上的苦难,在忧伤而又温情的叙事中,传达出社会的主导型渴望。  相似文献   

6.
对于张恨水研究的思路长期以来都介于新与旧、雅与俗、先进或落后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这样的研究方法有其价值但显然已经与时代发展相脱节。面对21世纪中国文学、文化发展战略的不断调整,如何看待张恨水通俗小说的文化内涵,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对接逐渐成为学界的关注点。重读张恨水代表作品《金粉世家》,能从传统文化构成中解析张恨水的文化心理与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如何处理好艺术与生存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研究并且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不仅需要社会对艺术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需要经济市场与艺术理想之间的相互协调,同时,也需要提高国民对艺术的认识与理解,不要盲目地去消费艺术,要在消费艺术之前做好艺术方面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正>对空间形式的追求是现代小说的一个重要品格。约瑟夫·弗兰克等理论家先后总结出了多种实现空间化的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并置。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竹林中》即是通过众声并置的方式来实现小说的空间化,小说的张力由此产生,给文本留下了无限阐释的空间。但是,空间化小说并没有完全消除时间的因素,而是使时间显得不重要,让其不构成推动力。  相似文献   

9.
周兵 《现代哲学》2012,(3):49-56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极为重视知识分子的教育和改造,除组织知识分子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外,中共还在组织知识分子参与社会实践这一层面进行了探索,比如,中共在建国初期号召知识分子参加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本文将回顾这一运动的发展过程,并评价其历史成效。本文认为,中共教育和改造知识分子,其核心在于要改变知识分子脱离实际、脱离工农的习气。现在,我们仍然需要发挥社会实践在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当然,我们对于知识分子参加社会实践应该把握好尺度,避免出现极端化。  相似文献   

10.
电影艺术中以婚姻道德为讨论主题的例子并不鲜见,《廊桥遗梦》和《一声叹息》均是进行伦理审视较好的范本。中国人重视家庭本位,而西方则强调个人幸福,这种传统的矛盾于现代社会已逐渐消弭。如今,社会主流价值观否认婚姻之外自私狭隘的爱情追求,倡导个人幸福理应受到家庭伦理观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哲学通论》确实实现了一次"本体论革命"。在这里,所谓的本体不是指世界的终极"本原",而是指隐匿于思想知识中的思想知识得以可能的根据和标准。对于构成人类思想知识的前提的探讨,就是哲学意义上的反思,因而《哲学通论》也把对本体的反思称为"思想的前提批判"。但问题是,在拒斥了绝对主义的实体本体论之后,或者说,思想的根据一旦不再是"绝对之绝对"之后,一切的本体论追求,因为都是基于人类的实践活动的产物而带上了历史性的相对性质。如何规避这样一种对本体论的历史性理解的相对主义困境,可能是一个必须面对的理论话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小说《封神演义》中所载的火神为考察点,将其形象与文献和考古发掘中出现之祆神相比较,证明了小说中之火神与文献记载之祆神在形象、姓名和文化意义方面十分相似。因此佐证了陈垣先生的结论,宋元以后祆神与中国火神信仰已经融合。本文还引用佛经记载,解决了为何唐宋典籍均将祆神比附与摩醯首罗之疑问。  相似文献   

13.
《新的小说》是由民国时期新文学的第一个社团上海新潮社创办的一份文学期刊,曾遭遇北洋政府的查禁,在现代文学史叙述中也被人们所忽略.但对这份杂志的研究发现,所刊作品不少贴近本真生活实际,表现激进社会批判思想和先进社会建构思想,在艺术表现上达到很高水平,其中一些文论所阐述的至真至信的文学思想,不仅在当时表现出新颖,即使在今天也还显得新.  相似文献   

14.
《欲望号街车》是美国当代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于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一部成功的戏剧。在这部伟大的当代精神悲剧中,威廉斯运用他的“诗化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人在精神上的生存困境。作者从现实与幻想、灵魂与肉体、欲望与死亡三个方面的冲突表现了主题,展现了被世上各种矛盾法则弄得进退两难、苦苦挣扎的现代人的精神困惑与生存困境,揭示出人类灵魂所遭受的独特折磨和痛苦挣扎。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自编的手机成瘾测度量表,通过调查问卷了解了不同性别、年龄、学历群体中手机成瘾的现实状况,探析了手机成瘾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表明调查问卷设计的区分度良好。通过主成分分析、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手机成瘾影响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手机成瘾与年龄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以28-36岁年龄段手机成瘾的得分均值最高,而性别因素和学历因素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黑白木刻通过刀法来塑造艺术形象,以刀法的节奏性抒发情感,传递思想。刀法是节奏的表象体现,节奏是刀法的内涵表现。画面的视觉效果因刀法的节奏性而展现,同时也受画面光线的处理和黑白灰关系变化的影响。刀在创作者情绪的带动下产生有快有慢、有密有疏的节奏,快慢展现线条的动感,疏密形成画面的黑白灰节奏感。创作者因情绪的不同带动刀法形成不同的画面节奏,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展现无限的艺术魅力。刀痕不但自身具备审美特点,同时也可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感染力和生动性。黑白木刻的画面需要刀痕来展现,情感需要节奏来加强。  相似文献   

17.
在翻译文学作品的过程中,研究主体性对研究翻译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对于翻译本质、翻译过程、翻译评价及翻译学科建设等有着不可欠缺的作用。本论文主要从作者、译者、读者都是翻译主体的角度,以《挪威的森林》的两个译本为例,论述翻译的主体性。得出作者、译者、读者三者的主体性贯穿于翻译的始终,引导文学作品翻译的方向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帛书《易传》中有关于《恒》卦的四处解释,仔细研读这四处解释,了解其内在含义,一方面对于推知帛书的成书年代或有帮助,另一方面可知帛书《易传》中所出现的不同卦序正是《周易》自身变化的重要标志,透过帛书《易传》,可以对《周易》中的占筮与德行有着新的认识,并且对于重新把握孔子的易学思想亦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国内高等医学院校标准化病人(SP)工作的基本情况,并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例阐述了在临床教学过程中SP工作不同发展阶段,结合有关文献梳理出当前SP工作诸如对SP的认识尚不完全统一、对SP工作的评价标准有异、SP队伍不稳定影响持续发展、应用范围太窄影响SP投入产出效益及SP工作的条件保障难以满足发展需要等问题,结合研究提出了加大对SP的宣传;加大SP项目的协作;加大SP权益保护;加大SP开放性探索及增强经费资源的投入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对于《诗经》的解读从未停止。《关雎》是《诗经》的首篇,从孔子以来就备受重视,可见《关雎》对于《诗经》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考察历代学者对《关雎》的释义流变,可以发现对于《诗经》的阐释,始终离不开对其社会功用和伦理价值的阐发,即从其艺术风格、创作手法方面的考察,而所谓民俗学和人类文化学的考察,难免只能停留在对其诗句字意和创作背景的考察上,而一旦涉及到对其诗义、主旨方面的探讨,则不免要结合儒家思想这一文化资源。儒家思想本身是非常丰富的,在用其解读《诗经》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从那些有益于社会进步、有益于人的发展的方面来进行。同时,也应看到,《诗经》作为文学艺术,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以文艺论文艺,更有利于文学艺术朝着更加丰富和绚烂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