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爱因斯坦是科学道德权威的象征。他的科技伦理思想非常丰富,其中,道德是一切人类价值的基础、科技具有伦理二重性以及科学家和工程师担负着特别沉重的道义责任等三个命题构成了他的科技伦理思想的核心。这些思想对于人类在科技活动中正确把握真与善的关系具有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2.
正葛洪在《抱朴子》中说:"非长生难也,闻道难也;非闻道难也,行之难也。非行之难也,终之难也。"历代高道、学者都讲,顺其自然、清静无为是道教的根本宗旨。我们的养生也要遵循顺其自然、清静无为之道,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中说:"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也是要我们顺其自然,清静无为。一切生命  相似文献   

3.
爱是上帝的属性,因为上帝就是爱(参约壹4:8、16)。上帝一切创造与救赎的行动都是基于他的爱。正如希伯来诗人所说:"耶和华……在他一切所做的都有慈爱。"(参诗145:17)"神啊,你的慈爱何其宝贵!世人投靠在你翅膀的荫下。"(诗36:7)上帝与人的关系最重要的就是他对人的爱。  相似文献   

4.
忠心的管家     
<正>"管理"是现代人谈论最多的话题,因为"管理"是一切事物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一切事物自身生存、发展的规律。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管理。通过查考圣经可以发现,神托付我们至少要管理好四个方面。一、管理世界"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创1:28)上帝赐给人类智慧、理性和聪明,让人类管理这个世界,而且还要人类享用上帝的创造。人类不是世界的主人,世界是属于上帝的。"地和其中所充满的,世界和住在其间的,都属耶和华。"(诗24:1)我们人类住在其中,是这个世界的管家,替上帝在这个世界当中尽"修理看守"的责任。上帝要人类保护上帝的创造,就  相似文献   

5.
李兰成 《天风》2004,(11):31-31
圣经说:"耶和华有怜悯、有恩典,不轻易发怒,且有丰盛的慈爱。"(诗103:8)因着 上帝的爱必然赐给人类丰盛的恩典。 1、上帝恩典的例证 (1)上帝给人的恩典,恩典也称恩惠 大卫数算上帝的恩惠:"他赦免你的一切罪孽,医治你的一切疾病。他救赎你的命脱离死亡,以仁爱和慈悲为你的冠冕。他用美物使你所愿的得以知足,以致你如鹰返老还童。"  相似文献   

6.
哈代在《西波利村探险记》这部儿童短篇小说中解答了关于"人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哲学问题,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他阐明了"道法自然"的生态思想,并且用"水"作为"道"的具体意象,说明"道"的"上善若水、刚柔并济"的特点,因此希望人类要遵守自然规律、唯道是从,顺其自然,以"无为"的方式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哈代在这部小说中所弘扬的生态哲学观与老子在《道德经》中所提倡的"道"的思想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哲学实际上是人学。中国古典哲学有三大部分。一是天人论,即探讨天与人的关系。研究天及天人关系的目的是为了人。如老子认为天道(天地运行的规律)无为,其目的是为了论证与天道相应的人道也应顺其自然而为。二是人道论,即探讨人与人的关系。研究人与人的关系目的也是为了人——为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如孔子的仁学理论就是儒家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根本原则,其目  相似文献   

8.
齐白石,世界文化名人,20世纪最富创造性和影响力的艺术家。白石有四绝,"诗,书,画,印"。其中,诗,清新,朴实,真挚,亦情亦感,不拘一格;画,下笔多遗貌取神,不求形似,只求神韵。白石曾说:"吾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白石的诗,成就他的画。齐白石一生诗作约3000多首,那么,我接下来将摘取齐白石的画梅诗进行研究。齐白石的画梅诗与其绘画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我将分别从齐白石生平、齐白石的画梅诗、齐白石的绘画、其画梅诗与绘画的关系四个大方面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科技与伦理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科技的前所未有的巨大进步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福祉和惶恐不安 ,使人们思考科技与伦理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换言之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否应该有道德价值的导向。文章从历史上对科技与伦理关系的思考、科技与道德的辩证关系、科技发展的道德制约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诗"是德国早期浪漫派的核心概念,"共和主义"传达的是浪漫主义者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以下简称弗·施莱格尔)的政治理想,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于弗·施莱格尔以"诗"的方式表明其政治立场。从"诗"与共和主义的逻辑与历史的维度可以看到,弗·施莱格尔把"共和主义"解释为一种历史的发展秩序,是"诗"的形而上学。而浪漫主义形而上学思想的实质,是对知识论形而上学的批判,是以"诗"的方式追求人的完整性。因此,在"诗"与"共和主义"概念之间,并非只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同时,二者的前后连贯性本身就表明了弗·施莱格尔关于进步与反思的观念。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历经三次工业革命,人类的科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从蒸汽机的发明,到电气革命的出现,再到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的成熟,人类运用聪明才智不断提升、发展着生产力,改善着自己的生活水平.当全人类都在为这一切改变欣喜若狂的时候,人类社会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另一种改变,这种改变主要体现在:正义与美德的丧失、金钱与利益的膨胀、人性与情感的缺失、色情与暴力的蔓延、欺骗与怀疑的滋生.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正在慢慢吞噬着人类的精神,反过来控制着人类的思想和灵魂.我们不禁要问:在这样一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为什么人类的思想道德和精神世界反而愈发的混乱无章,人性的弱点愈发的不堪一击?  相似文献   

12.
婚恋,向来是与月色、诗、永恒与惨淡、“杨柳轻絮”等形象或意念紧密相连的,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与血肉依依相溶的。婚恋中即使不无悲剧,也依然是整个人类生活与情感世界中最激越、最有强度和活力的辉煌篇章或段落。它牵涉、涵盖和影响着我们作为人的几乎一切细微之处,展示世态万象,且古今中外绵延不断、源  相似文献   

13.
叶海涛 《学海》2007,3(4):108-112
马克思所理解的"社会化"是指扬弃了人与人之间分裂和对抗现象的人类整体应有的一种社会存在状态.政治权力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方面,其发展演变必然受到"社会化"这个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支配与制约.政治权力的社会化进程就是政治权力主体与客体的分裂消失,政治权力真正回归人民、回归社会的过程.科学技术的发展历来与政治权力关系的演进密切相关.历史上数次大规模的科技革命,特别是现代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更是在权力中心转移、政务信息公开、政治参与扩大等方面切实加速了政治权力的社会化进程,进一步完善了现代西方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现代思想家马一浮向来因"六艺论"而颇受关注。在"六艺统摄一切学术"的纲领下,他以人的道德本性为前提,以六艺与性德的根本关联为基础,试图取消古今中西的一切学术分科,以六艺为标准重建包含人类一切学术形态的学术体系。六艺论的理论目的,是要去除对本民族文化的偏见,使学者自觉承续民族文化的命脉,并以凸显价值理性的六艺之学对治工具理性主宰的现代学术,希望用六艺引领人类文化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当下,谈到诗与画,都是限于"诗画一律"或是"诗画非一律"的关系来讨论,然后在诗与画关系的理论发展和历史演变的探寻,却鲜有人问及。这就可以看出,在古代,诗画这两种艺术形式并非一开始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两者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无论在内容和表现手法都有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众多的研究者眼中,无不在文中一笔带过,或者是用西方的诗画美学关系来弥补这一方面的理论缺乏。诗与画的差异性,不仅要正面对待,还应当去清晰地探寻于其中,人云亦云地一味谈论诗画的"共同性"可能会淹没了诗画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陈贤君 《天风》2007,(20):18-20
一、劳动本是神对人类的恩典与祝福上帝在创造人类以后就清清楚楚地告诉世人:"看哪,我将遍地上一切结种子的菜蔬,和一切树上所结有核的果子,全赐给你们作食物。"(创1:29)这就是说,最初人类对大地上所有自然出产的果实,享有天赋的权利,只要饿了,便可以随意摘取神吩咐他可以吃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和谐的关系     
王聪渊 《天风》2005,(10):42-44
上帝所创造的宇宙万物,各行其道,周而复始,彼此和谐,相辅相成,神以和谐立定自然,真是“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诗19∶1)。和谐是神的心意,也是他的属性。“三位一体”的真理向我们显明和谐关系的奇妙,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合而为一,虽各有位格,却不分彼此,同质、同尊、同荣,一而三,三而一,这是何等奥妙,何等和谐,“三”这数目最难保持合一,二人较易合作,当三个人在一起,关系最脆弱,而我们所信的三位一体的上帝,就是对我们见证和谐关系的重要性。世界以和谐而维系,万物按定律而运行,牛顿敬畏神,领悟神在自然界所设立的规则,为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作出重大的贡献,牛顿去世不久,十八世纪伟大的诗人亚历山大·薄柏总结了世人对牛顿的评价:自然和自然规则在黑夜中躲藏,主说,让人类有牛顿,于是一切被光照亮。这句诗仍铭刻于牛顿的墓碑上。神在宇宙中立定规则,万物因此而相维,世界因此这样和谐而美丽。可是,自从伊甸园起了凉风“一切所造的都甚好”的环境遭破坏,和谐的关系受威胁……  相似文献   

18.
《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一文,是海德格尔于风起云涌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表的唯一一篇论文。他强调,"我的思想和荷尔德林的诗歌处于一种非此不可的关系中"。海德格尔认为,《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以五个具有"确定次序"与"内在联系"的中心诗句为提示,将诗的本质性的本质端到我们眼前。通过悉心释读荷尔德林的诗,海德格尔引领读者从"之间"即存在本身的"显-隐二重性运作"的不可同一的"相关性"上来思索"诗的本质",为我们理解人的本质、大地的本质乃至理解贯穿整个西方思想史的"诗与哲学之争"都提供了一种另类眼光。  相似文献   

19.
小林隆彰 《法音》2001,(11):5-6
佛教告诉我们:有形的东西或像精神一样的无形东西,一切都依缘起的法则而生灭轮回。就是说,一切都存在于关系性之中。基督教之类的神教社会里,只承认独一无二的上帝创造了宇宙中的一切,其中的人类便类似上帝,除此之外的动物、植物和大自然,仅是为了被人类任意利用而创造出来的。对于由所谓造物和被造物建立的人类至上主义,佛教是持否定态度的,认为:人不但是自然界中的一个成员,又是无限宇宙中的一分子。天台智者大师以“一念三千”之教义验证说,人是无限宇宙中的一粒微尘,这就是与无限宇宙的关系。人类依赖大自然养育,但对大自…  相似文献   

20.
梁宗岱通过中国古代诗词与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的对话,寻到"纯诗"这一创作理想,借以大胆面对现代诗、白话文的浅陋弊病。他的目的不仅在于改造新诗,还在努力解决中国语言文字发展至新文化运动后的转变断层问题,为建设"中国诗"的本体出谋划策。他立足于中国语言文字的音乐性、文学与思想、文学与生活乃至与抗战之间的紧密关系,呼唤创作的精思、新格律和新的语言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