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你被宰定了     
她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女子,她的爱情犹如彩虹般的绚烂,明明在眼前,却无人能得到。她有过很多次的爱情,每一次都是准备结婚的时候,她突然对恋人说,我们分手吧,你很优秀,只是我不适合你,至于哪里不适合,将来你会明白的。只要她说了这句话,任对方作多少挽回的努力,也无济于事。  相似文献   

2.
作画者的四幅图画有非常鲜明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作画者把魔法师定位为男朋友,或者反过来说,她把男朋友定位为魔法师,这对作画者理解自己的亲密关系非常有意义。她希望男朋友具有魔法,能够满足她的心愿;她希望自己的爱情像是在魔法世界中那样完美甜蜜;她希望自己关于理想爱情的想象能够全部实现。把男朋友定位为魔法师,其实是把全能感投射在他人身上。在婴儿身上我们会看到极端的全能感,婴儿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是围绕着自己在转。在成人身上也会有残留的全能感,我们常常会有一些幻想,大部分情况下,如果全能感不损害我们的现实检测能力,它就是健康的。  相似文献   

3.
形象学的科学指向与定位形象学是研究形象的。这似乎是一个用不着问的问题。然而,由于人们对形象的理解各不相同,所以关于形象学的对象也就模糊起来了。从认识史的实际看,人们对形象的界定主要有三种:一是把形象看做人和物的外表。这样的形象实际上是一种直观的对象。现今的美容业即是由此而生发开来的。女士们把单眼皮割成双眼皮,她的形象就漂亮一些了。在许多美容店的门面上都写着“形象设计”。这里所谓的形象也就是指人的外貌。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对商品的包装也看做是对形象的塑造。据说,以前中国有好多商品是“一流的产品,三流的包装”…  相似文献   

4.
萧红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她的一生传奇而短暂。童年生活是她一生中最温暖、美好的回忆。因而她多用童年的视角进行创作,她在童年记忆中找到了情感的宣泄、心灵的慰藉、精神的依托。用童年体验这一视角去审视她的爱情、人生与创作,能够深入理解萧红作品的艺术特征与主题。  相似文献   

5.
《学海》2016,(1):170-176
在苏贾看来,社会的生产关系与空间的生产关系之间是一种同存性的辩证关系。每一种空间性都是社会性的,而每一种社会性同时也是空间性的。苏贾不仅把空间理解为社会关系的地理性定位,而且还把它理解为能够体现权力斗争关系的运动与变化、张力与冲突、政治与意识形态等的复合物,这也是这种社会空间具有解放潜能的原因。但是,他所讲的社会的生产关系其实只是指把社会当作对象而生产出来的那种关系,而不是指把资本、商品等生产出来的那种基础性的社会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6.
北村是当代一位极具思想个性和艺术特色的先锋派作家。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意蕴远没被深入地理解,而其文学的社会思想意义与伦理价值,必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倍加光彩熠熠。北村的"爱情三部曲"——《周渔的火车》、《强暴》、《玛卓的爱情》,就是分别从纯粹爱情的失败者、传统观念的牺牲品、自私自立的求爱者的视角,以"三维立体图"向世人形象地表述了他对爱情的思索与理解。这对人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对人生幸福的追求,对婚姻家庭的和谐构建,极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欲望     
“耶稣抬起头来,看见富人把献金放进奉献箱里,又看见一个可怜的寡妇投了两个小钱币。他就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个穷寡妇的奉献比众人都多。因为众人捐的都是他们的余钱,而她是自己不够,却将她仅有的生活费献出了。’”(路21:1-4)我们看过不少信德与爱心的例子,但这个穷寡妇留给我们的印象格外的深刻,以致于说起这方面的道理,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她。难怪耶稣如此赞许她,她的举动道出了信德与爱心这端道理的真髓。爱,需要条件吗?不幸的是,我们经常用“心有余而力不足”来为自  相似文献   

8.
一个痴情的女孩,当热恋了三年的男朋友因一次意外的车祸离开了人世后,她就把情感世界封闭了起来,日夜所思所想的都是已故的男友。她经常穿的是男友所送的鹅黄色套装,就好像他还没有离开过一样。有一天,她不小心把这套衣服上衣的一粒扣子弄掉下来,打碎了。这可是两粒绝无仅有的水晶扣,心形,象征着她的爱情,它是那么的剔透,如同她纯真的爱情,也是那么的易碎。女孩舍不得这件衣服,可是只有一粒扣子怎么能穿呢?她伤透了脑筋。她的母亲建议,不如舍了剩下的那粒,另外买两粒扣子。她听了母亲的话,真的找到了两粒造型更加独特、也配…  相似文献   

9.
生存与理性     
邹诗鹏 《学海》2001,(2):84-88
传统哲学与现代存在主义哲学都没有合理地理解人的生存与理性的内在关联传统哲学把理性与生存的关系看成是"纯粹理性"对"实存"的逻辑生成;而现代存在主义则把人的生存直接看成了非理性问题.非理性作为"能够自我意识到的本能",本是构成生存理性以及理性地阐释人生存的关键环节.理性对人生存的内在规定性具体体现在第一,理性理解人的生存,理性是人生存的具体的、历史性的表现,它本身就经历了从实存性向生存性的提升.第二,理性作为内蕴于人生存活动中的具有对象性功用的属性,又对人生存起着反省及评价的双重作用.第三,作为对生存性及生存意义的理解,理性必然从总体上引导着人的现实的生存活动.  相似文献   

10.
费姨     
江舟 《天风》2002,(2):36-37
随着年龄的增大,我觉得我更加理解费姨了。一生坎坷不幸的她却始终坚强不屈,被世人隔离厌弃却没有自怨自艾,始终以一颗爱心待人而不求回报,这需要何等的坚韧、忍耐和信心,这是一种信仰的巨大力量在支持着她,而且这种信仰已经成为她生命的全部。  相似文献   

11.
论希腊理性与近代理性的若干差异及其缘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开理性不能独立、只能充当神学婢女的中世纪哲学不算,西方传统理性主义哲学经历了希腊理性和近代理性这两大发展阶段。这两种理性固然有某种一致性,但更有显著差异,比如希腊理性没有把自然与精神充分区别开,没有意志概念,希腊人把理性视为神等。那么,这些差异该如何理解?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基督教传统的人性观进行了概括,简要梳理了现代基督教人观的发展。本文中名为"奥古斯丁—阿奎那传统"的传统人观强调人内在与外在的区别,认为"上帝的形象"体现在无性别的单一灵魂或者理性中,这种实在的理性将人与万物区别开来。与这种实体性的人观相反,现代基督教人观更强调人存在于与某种超越的终极实在的关系之中,以及人作为男性或女性与其他人形成的关系之中。人格的人是每个人发展这两个方面位格关系所有的结果。成为人首先意味着成为一个男人或者女人,以此差别为基础反映了三位一体上帝的形象。现代基督教人观打破了自启蒙以来把人理解为"理性人"的抽象观念。  相似文献   

13.
汤显祖的《牡丹亭》(一名《还魂记》)是明传奇的佳作,表现了杜丽娘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柳梦梅对爱情的忠贞,彰显着作者强烈追求人性复苏与解放的进步思想。这是《牡丹亭》的精髓所在。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女作家赵清阁根据戏曲《牡丹亭》改编的小说《杜丽娘》,其情节的选取都是以塑造杜丽娘这一形象为中心的,而对于柳梦梅的形象塑造采取的是点到为止的方式,着墨并不多。小说在塑造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时,并没有改变《牡丹亭》所赋予这一形象的基本特质,而是尽可能地沿着《牡丹亭》的轨迹进行,在传承"至情"这一主题的同时,又赋予了戏曲人物以新的性格特征,使他们的形象更具时代性。  相似文献   

14.
正一般情况下,爱情绑架别人的时候,需要揣度一下别人的心智是否成熟,可爱情绑架我的时候,却没有履行这职责,就直接把我吞噬了。用爱情吞噬我的是她——蔡同学。蔡同学是我读初一时的同学,她扎着两条硬气的马尾辫,柳叶眉,樱桃嘴,醉月脸。夏天喜欢穿蓝碎花短袖衫,和的确良裤。她比我武大郎的身材要高出  相似文献   

15.
西方自由主义一直存在"共识"与"共存"两种传统,前者把自由主义理解成为一种最佳生活方式,认为它是人类应该最终形成的理性共识,后者则否认形成这种理性共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认为自由主义只是一种让不同生活方式共同存在、共同繁荣的宽容。在必要性和可能性上,自由主义的两种传统都有部分的合理性和部分的不合理性,并且它们各自的不必要性和不可能性正好表达了对方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因此,必须把自由主义的两种传统结合起来,价值层次的区分以及"够用原则"和"公域原则"的运用则是把它们结合起来进行优化组合的基本条件。对于自由主义两种传统及其相互关系的探讨具有普遍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程锦 《美与时代》2007,(4):101-103
<孔雀胆>是郭沫若在上世纪40年代创作的历史剧,女主人公阿盖是该剧中最有光彩的人物,也是作家倾注感情最多的女性形象.她对段功爱情的忠贞,对正义事业献身的决绝,都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纵观作家此前的感情经历和爱情体验,笔者认为阿盖是作家理想的产物,是创作主体的自我对象化,具有深刻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7.
谭恩美(Amy Tan 1952—)是美国华裔新生代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作品被认为是探索中美文化关系的一个范本。谭恩美小说中的各种女性形象表达了她对移民后代生存状态的思考,并且她又将这种形象的塑造作为反观自身的参照。这些人物融合了作家对形象交叉、多重身份和差异性差距的重新理解。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想象物,不论怎样,她们传达的是现实生活状态下的一种自身体验。  相似文献   

18.
爱人与爱己     
冯向云 《天风》2005,(10):34-35
教会里有这样一位姐妹,她为了实践“爱邻舍”这一圣经教导,把家里的钱财物品几乎都施舍出去,家里的电话无论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人都可以去打。教会里的许多事工她几乎都要去做,而她丈夫和孩子的饮食起居她却无暇过问。家里搞得乱七八糟,她丈夫多次劝告她,但还是我行我素,最后与她离了婚。许多人不明白像她这样爱神爱人的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幸,她自己也不明白还以为是在为主背十字架呢。像她这样大发“糊涂爱心”的人恐怕不只一个。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相似文献   

19.
还是在初恋第一次见面时,他因献给她一束玫瑰花,就让她感动不已。婚后,每到结婚纪念日这一天,他都要向她献上一束玫瑰。共同生活二十年来,20束玫瑰花一次也没有间断过,而她则把玫瑰花当作他向她表达爱情的象征,每次接到玫瑰花  相似文献   

20.
和女人在一起,最好不要提起她的孩子——一个家庭组合十年,爱情就老了,剩下的只是日子,日子里只是孩子,把鸡毛当令箭,不该激动的事激动,别人不夸自家夸——全不顾你的厌烦和疲劳,没句号地要说下去。我曾经问过许多人,你知道你娘的名字吗?回答是必然的。知道你奶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