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宝来 《美与时代》2006,(11):70-72
特异是对比的一种特有形式,也是平面构成中形式美的法则之一。特异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能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提高人们的注意力,加深人们的印象,从而达到识别企业形象、传播产品信息、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物质产品的不断丰富,人们对产品在精神附加层面上,如产品的趣味化等方面就有了进了一步的要求,而生活节奏的加快,也需要通过休闲娱乐来调节,趣味化产品就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受到人们追捧的。为了更好的认识和设计趣味化产品,不防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去,把产品设计视为一种"符号系统",并对其进行界定和分类,并从产品的形态和功能等两个维度,来解析趣味创意产品的概念、特征及设计方法,以深化我们对这一产品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在当下设计中,"留白"这一表现手法具有重要的地位。"留白"并不是"虚无"和"空洞",而是一个能给受众带来无尽回味与想象的美的存在,它以减法的方式给人以简约的意境美,明确且充分地将设计作品的形象和精神等设计信息传达给受众。从某种意义上说,"留白"的神韵在于其超越了画面中纯粹的"白",而具有一种无穷的意味,从而为受众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要做到恰到好处的"留白",不让画面失去平衡,就要求设计师不断积累日常生活经验,丰富自己的设计内涵。"留白"不仅是设计,也是生活;"留白"的美不仅是设计的美,也是生活的美。当下设计师只有运用好"留白"这一手法,才能不断丰富受众对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正提起课本,人们脑中立刻蹦出"权威""学术"等字眼,与此同时,"枯燥""无聊"也会跟着出现,这是人们对课本的印象。而一名来自台湾的24岁小伙陈慕天打破了这个刻板印象,他自己设计的"呆萌系"课本让台湾的教科书设计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现在小学到初中所有的课本再也不是枯燥无味的了,每翻一页都能感受到灵动可爱的气息。陈慕天毕业于台湾交通大学,像其他小伙伴那样,大四那年他参与了丹麦与英国的交换计  相似文献   

5.
王沛  杨亚平 《心理学报》2007,39(6):1025-1033
从积极、中性、消极三种不同效价的刻板印象出发,采用回忆—练习范式和再认范式探讨了刻板印象表征中的信息组织模式及其功能。研究表明,不论刻板印象的效价如何,刻板印象的内容都是按照效价一致的原则组织的,即积极信息与积极信息紧密的组织在一起,消极信息与消极信息紧密的组织在一起。这种组织信息的模式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起着一种平行的促进—抑制作用,从而使人们只需利用较少的认知资源便迅速对某一靶子形成一种评价一致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信息风险,是信息由外部扩展并渗入人们的生活领域,因人们的非科学处理方式而引发的"客观风险",通常被称之为一种"必然存在"。信息风险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其消解的逻辑起点是"信息人",即是具有一定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且形成基本信息素质的抽象存在。从责任到伦理责任,是"信息人"道德层面的提升,它不仅对消解信息风险有着重要的道德价值,而且还是"信息人"消解信息风险的道德诉求。  相似文献   

7.
"另类",一个个性的词语,开始出现在不同的人群当中,也开始出现在不同的行业当中。另类的色彩,在室内空间当中体现的方式有很多,就比如有人利用黑、白两个颜色作为设计中的主要颜色。同样,在另类的空间设计当中运用另类的造型样式,同样也能营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空间来。"另类"一词的出现已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了。在人们的印象当中,"另类"这个词是形容年轻人的,是用在年轻人身上的,  相似文献   

8.
道教存神养生作为道教养生术的一种,由于其中混杂了一些宗教成分,长期以来受到误解.本文认为,道教存神中的所谓"身神"是指信息,而存神经典中对于身神的描述则是在设计一种信息符号,存神实际上就是人们通过自己的精神活动向自身组织器官注入信息,使其负熵化的一种养生方式.  相似文献   

9.
默认策略是指人们在不知道使用何种策略时默认使用的一种决策规则。研究通过2个实验探索传递更多的刻板印象一致信息而非刻板印象不一致信息是人们在刻板印象信息沟通中使用的默认策略。实验1书面沟通研究报告,实验2口头沟通虚构故事,结果均有力支持了研究假设。  相似文献   

10.
当人面对困境或厄运(如死亡、疾病、贫困)的时候,塞涅卡似乎是在劝人们想开点,通过理性让自己能够接受一切不好的安排,并且认为这就是灵魂理性化的过程。那么,这是否仅仅把坏的遭遇或境遇合理化了呢?哲学真的是一种治疗么?或者只不过是我们为自己提供的一种安慰剂?本文基于对塞涅卡理论的粗略分析,认为塞涅卡的理论中既包括"合理化",又包括"理性化"。对于普通人而言,"合理化"是他们克服情感与欲望的手段,是他们达到"理性化"的过程;对于智慧之人而言,他们不会因为自己面对什么样的环境而改变自己的信念,他们能够凭借自身理性而寻求到幸福。  相似文献   

11.
改良性设计是一种针对人潜在需求的设计,是创新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居产品作为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用品,设计者在设计时需要避免造型的同质化,在为产品注入实用功能和形式美感的同时,还需加入文化内涵和情趣特性,实现人性化、趣味化的设计,将产品变成情感表达的一种载体。家居产品的改良性设计所追求的改变并非颠覆性的创新,而是推进设计的微创新,正所谓在不变中寻求变化,才能在不断的变化中坚守住设计的初心,从而同时满足人们对家居产品的物质需要和情感需要,避免将今天的设计变为明天的垃圾。  相似文献   

12.
一 美是什么?很难下定义.自古以来,有很多人下了很多定义,但都难令人满意,这可以说是美学界的"歌德巴赫猜想". 人们对自己喜爱的形象感觉很美,就称之为"美".他们所说的这"美",实际上是自己的一种感觉.比如,人的身体皮肤感到痒,也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怎样的?要用概念、理论说明它的性质、状况是很难的,只能描述其大概,很难给它下定义.  相似文献   

13.
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论美学,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这个命题。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有其独特的造型语言,用户通过外形理解产品的功能,产品应当自己会"说话",告诉用户它有什么功能、怎么操作,让使用者能更加方便、准确、安全、健康地使用产品,这样才能使符号元素代表的观念、意义、信息有效快速地得到传递。  相似文献   

14.
刻板印象信息常借助人际关系链得以沟通和传递。而沟通是一种社会情境活动,故人们对信息的沟通和传递依赖于沟通的社会背景,关系亲密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关系亲密度指的是沟通者间相互依赖和了解的程度,以自我包含他人量表得分作为判断指标。本研究的目的即为扩展已有的刻板印象沟通研究,采用Ruscher等人提出的二人对话范式,通过两个实验探索关系亲密度如何影响人们在谈话过程中对刻板印象相关信息的沟通和传递。实验1中的关系亲密度由自然存在模式建构,共32对同性别被试参与;实验2中的关系亲密度由RCIT三阶段自我表露任务实验室诱发模式建构,共38对同性别被试参与。所用的沟通材料均为Klein等人编制的刻板印象信息故事,并使用自我包含他人量表检核关系亲密度。实验均为2×2×2三因素混合设计,其中,关系亲密度(陌生人和朋友)为被试间因素,刻板印象信息的一致性(刻板印象一致信息与刻板印象不一致信息)和故事情节的核心性(核心和次要)为被试内因素。在实验1中,三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刻板印象信息的一致性主效应显著,核心性主效应显著,刻板印象信息的一致性和关系亲密度的交互作用显著。在陌生人关系条件下,被试传递的刻板印象一致信息显著多于不一致信息;而在朋友关系条件下,被试并没有显示出这种刻板印象一致性偏差,反而传递了稍多的刻板印象不一致信息。在实验2中,三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刻板印象信息的一致性主效应边缘显著,核心性主效应显著,刻板印象信息的一致性和关系亲密度的交互作用显著。在陌生人关系条件下,被试传递的刻板印象一致信息显著多于不一致信息;而在朋友关系条件下,被试并没有显示出刻板印象一致性偏差,反而传递了稍多的刻板印象不一致信息。因此,可以认为人们倾向于向陌生人传递显著更多的刻板印象一致信息,而向朋友则未显示出这种特点。谈话中,关系亲密度影响刻板印象信息的沟通和传递。  相似文献   

15.
智慧语丝     
当一个玻璃杯中装满牛奶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牛奶";当它改装菜油的时候,人们会说"那是菜油"。只有当杯子空置时,人们才看到杯子,说"那是一个杯子"。同样,当我们心中装满成见、财富、权势的时候,就已经不是自己了。人往往热衷拥有很多,却往往难以真正地拥有自己。——徐建平  相似文献   

16.
"潜规则",是相对于"元规则" 、"明规则"而言的.是指看不见的、明文没有规定的、约定俗成的,但却又是广泛认同、实际起作用的、人们必须"遵循"的一种规则. 规则是群体生活约定俗成的习惯,存在无不蕴藏在规则之中,规则是存在的基础,存在是规则的表现形式.当群体生活的明规则尚未被确定时,一些潜在的规则就成了约束群体生活的基本游戏规则,故潜规则历史之悠久甚至比明规则更加久远.一般而言,从潜规则到真规则是一个基本趋势,但奇怪的是,在当下这个高度文明的社会,潜规则似乎才是决定存在形式的隐性的唯一规则,而那些表面的明规则反倒成了形式主义的摆设.  相似文献   

17.
小芳 《天风》2005,(2):35-36
施洗约翰说过"他必兴旺,我必衰微",人们对这句话太熟悉了,甚至不用想就知道什么意思,无非是我们要谦卑,要高举基督,这不过是在经文基础上的联想,而不是经文的原意。米兰·昆德拉在耶路撒冷接受以色列国际文学奖时的演讲中说,"现代的傻不是意味着无知,而是对既成思想的不思考。"如果我们读圣经的时候,自己不去思考,不去探究经文的原意,习惯照搬别人多次重复过的解释,米兰·昆德拉的话也许能促我们猛醒。从经文表面看,很容易给人一种印象,说话的人非常谦卑,是的,约翰是非常谦卑,但经文本身并不是讨论有关谦卑的话题,我们回到约翰福音3章22-30节去思考"他必兴旺,我必衰微"这句话,就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它的意思。  相似文献   

18.
晚期福柯思想的一个线索就是对康德启蒙问题的再思考。康德提出要公开运用自己的理性来摆脱"未成熟状态",实现理性的自由。福柯发展了这种批判,认为康德启蒙思想暗含着对我们当下在场的分析,凸显出一种现代性态度和伦理风格:主体和真理的关系不再是认识论的,而是伦理的,即人们有没有勇气去运用自己的理性。通过转向一种"勇于求知"的"伦理学",福柯消解了康德的先验主体结构,重建起启蒙与修养工夫之间的关系,倡导一种作为生活方式的"我们自己的当下实在性"。  相似文献   

19.
性别刻板印象维护的心理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晅  佐斌 《心理科学进展》2006,14(3):456-461
性别刻板印象对人们有着重要影响。反性别刻板的行为违背了人们对性别角色的期望和要求,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性别刻板印象会采用不同的策略来对反性别刻板的行为作出反应。文章介绍了认知过程中对反性别刻板信息的抗拒和行为反应中对反性别刻板行为的抵制功能模型,分析了人们维护性别刻板印象的心理机制,并对有关性别刻板印象维护的研究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智慧语丝     
正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喜欢以是否有趣来评价自己对一个人的印象。在整容风靡,美的价值观判断被颠覆之后,能恒久留存下来的,必定是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写在脸上的气质和刻在骨子里的趣味。——sherry_chou过度考虑别人的感受,是一种对自己的不认同。当每做一件事都在考虑"别人怎么看"时,你其实已经在放弃自己了。总是活在别人眼神里的人,也等于从来不曾存在过。——苏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