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羌族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羌族文化源远流长,艺术博大精深,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审美内涵.羌族艺术主要表现在文学,宗教、表演、设计和民俗等方面,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的瑰宝.蕴涵于羌族艺术中的自然崇拜与宗教信仰,贯穿于羌族的神话传说、宗教仪式、歌舞戏曲、建筑工艺、民族习俗,以及各种文化生活之中,是羌族民族文化思想的核心和艺术发展的精神动力,具有一定的神圣性、神秘性和神奇性,是羌族文化民族凝聚力、宗教感召力、审美鉴赏力和艺术生命力的象征.  相似文献   

2.
川西羌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璀璨的一部分。但是当今传统的羌族文创产品形式趋同,文化传播方式单一,不利于其发展。羌族文化资源和旅游文创产品面临创新与发展的挑战。因此,从四川省博物馆的羌族文物上提取羊角纹元素,结合羌族当地的文化进行改良,设计出系列酒具的现代产品。试着将羌族文物中的特色民族元素,与当代百姓日常生活用品相结合,设计出具有羌族特色的文创产品,以无形的文化附加在有形的产品上,借用具象的产品帮助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羌族文化蕴涵其特有的审美和文化,可以激起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共鸣。对羌族文化进行探索分析,找到充满民族个性的图腾元素在家居软装饰上的应用方法,将羌族文化图腾再设计,形成一套现代羌族软装,使其更具时代性,且适用于除羌族本族人以外的大多数消费人群,可以进行大量推广。如此,不仅能给软装饰设计师们带来更富有创意的构思和灵感,也能让世界更多地感受到中华少数民族艺术的真谛。  相似文献   

4.
羌族古碉建筑是中国少数民族古建筑的"活化石"。古碉建筑凭借高超的砌石技艺和奇特的建筑外观赢得了世人的赞誉。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和对世界的认知过程中,羌族祖先给我们留下了独特而神秘的建筑艺术。文章对羌族村寨中古碉建筑的文化特性和景观特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羌族民俗宗教中的宇宙观、神灵、宗教从业人员、生命仪式、节日、传说等方面都有苯教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出苯教与羌族民俗宗教交融的两种特征,一是羌族原有宗教形态与苯教的交融,一个是苯教与羌族社会文化的融合。苯教与羌族民俗宗教的交融不仅表明苯教在羌族社区传播和扎根的实践模式,也体现羌族吸纳、整合外来文化的主体性。苯教对羌族民俗宗教的影响对进一步认识我国当今社会中多族群多文化地带宗教文化交融特征、文化话语以及苯教的传播与发展都有积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6.
祭山仪式是岷江上游羌族传统信仰中极具代表性的古老文化遗存,存在南部区域由释比主祭、北部区域由长老主祭的南、北差异.羌区南、北部祭山仪式的主祭人身份差异现象,与羌族语言和其他诸多文化现象所呈现的南、北区域差异一致,反映了羌族文化生态体系结构由南、北两大区域文化类型构成.羌族祭山仪式的释比主祭和长老主祭两种祭祀形式,对研究羌族传统信仰和羌族文化生态及藏羌彝走廊区域的传统信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羌族服饰以其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审美韵味,成为中华众多民族服饰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在灾后重建的浩瀚工程中,如何将羌族服饰品文化完整的传承和发扬下去,光靠简单的复制显然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对羌族服饰品的美学特点进行简单归纳,着重分析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并通过对羌族服饰品文化的创新应用设想,提出了羌族服饰品产业化发展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羌族宗教祭坛是羌族宗教文化的主要载体,它由石塔或石堆、白石、神旗、杉树枝或杉树杆、羊角或牛角等物体构成,它们各有不同的内涵,与相应的信仰和仪式相联系。同时这几种表现不同功能的物体及其包含的内容又彼此交织成一个网络,形成一种整合的宗教文化现象。这种整合的宗教文化现象,在阐释羌族宗教文化的功能上意义重大,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住羌族宗教文化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以"歌乡舞海"而闻名海内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优秀的歌舞艺术传统。近年来,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已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因素。因此,内蒙古丰富的民间歌舞艺术将对草原文化旅游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通过进一步探究内蒙古民族歌舞艺术与草原文化旅游相融合的产业化发展道路,从而推进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0.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灿烂悠久的民族文化。羌族的民居建筑具有极为鲜明的民族特色,蕴含了羌人丰富的宗教信仰文化。通过对主室空间平面形式、空间布局、内在装饰等进行研究,解读物质空间背后的民族精神文化,是我们深入了解神秘高深的羌族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巴厘岛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城市,也是深受中国游客欢迎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之一,其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吸引着全世界游客。巴厘印度教是巴厘社会的根基,巴厘岛的舞蹈、音乐、皮影、绘画和雕刻等艺术都源于巴厘印度教,丰富的宗教艺术文化满足了游客对异质文化的体验需求,促进了巴厘岛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本文通过探讨巴厘印度教对巴厘艺术、旅游、社会的深远影响,以期对中国的宗教旅游开发和保护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羌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最悠久、文化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新中国建立前,羌族社会虽已进入封建制,但羌族地区仍普遍地保留着原始宗教的痕迹。羌族原始宗教产生于羌族氏族制社会,是作为羌族原始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而出现的。尽管羌族原始社会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由于宗教作为社会上层建筑之一的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加上其他人为因素,故羌族原始宗教得以延续下来。  相似文献   

13.
胡雪 《美与时代》2022,(8):17-19
羌族建筑受历史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有着区别于其他民族建筑的鲜明特色,从整体的选址布局到局部的空间营造都值得进行深入研究。不同的羌族建筑承载着不同的历史文化,有着不同的作用。对羌族建筑做好细致的分类,也是研究羌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南阳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但作为旅游城市,南阳的旅游工艺品设计还存在较大缺陷,缺乏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将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与旅游工艺品设计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展现南阳地方文化特色,打造南阳文化的视觉形象。从南阳旅游工艺品市场现状、剪纸与旅游工艺品结合的优势及二者结合的方式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民间艺术的传承、地方文化的传播和南阳旅游工艺品的开发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增头羌寨的垂花门是羌族传统文化与汉文化交融的重要表现,其展现的装饰细节美、因地制宜的结构美与羌族民居建筑的融合美,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研究价值。从增头村民居中的垂花门入手,具体分析垂花门的造型、结构、存在的空间和位置。增头村垂柱种类有方形垂柱、圆柱形垂柱、瓜形垂柱等;垂花门上的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文字等装饰纹样体现其装饰艺术特征。走进古村落,传承垂花门的建筑装饰艺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旅游形象中的视觉形象设计,是城市旅游环境空间的重要景观建设项目。从公共艺术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取向来分析公共艺术在旅游环境空间的价值导向,提出了公共艺术的四种价值导向,为公共艺术在城市旅游环境空间的有效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羌族丧葬礼仪传承一种文化,保持一种传统,十分鲜明地体现了一个古老民族悠久的信仰习俗和文化特质.简而言之,火葬方式是古羌文化之遗风在今天羌族社会生活习俗中的表现,而土葬方式却是一种输入文化.考察这两种丧葬习俗,可以窥视羌族社会历史的变迁趋势,把握一个民族从远古保持至今的历史足迹和传统风貌.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是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大省,具有丰富的佛教旅游资源,极具保护与开发利用价值。通过对云南佛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中需要引起高度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以期为当前西部地区宗教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茂县羌族历史悠久,服饰和宗教文化积淀浓厚。羌族服饰已成为其文化中一个活的载体。羌族人将原始宗教信仰融入自己的传统服饰中,并通过服饰色彩、服饰面料等显现出来,且在长年累月的生产和生活中世代传承,呼唤着一代又一代的有识之士永远将它们保护并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旅游业的繁荣发展,消费者除了感受自然资源之外,更多希望体会到更深入、多维的文化内涵。文化旅游是对于文化的体验与认知的过程。文化是旅游的精髓,是旅游活动吸引游人的魅力所在。辽宁锦州满族图案的艺术特色来源于锦州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中,为地方性旅游文创项目的发展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养料。我们应该试图变异提取其中的文化审美意象,在继承古老艺术形态的基础之上,积极开拓创新与发展之路,为未来的国家旅游发展战略注入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