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图形创意与思维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茁 《美与时代》2006,(4):42-44
图形是创意表达的视觉语言,又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核心所在。图形创意的过程就是设计师对客观世界观察、筛选、概括、象征,最后产生联想、想象的过程。图形创意思维是指设计师在创意过程中,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产生并带给观者全新的视觉享受和视觉冲击力的图形。人们通过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相互补充,转化和融合,构建创新思维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时代下色彩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更加多元化,从传统色彩观对平面设计的色彩影响到现代的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多种体现形式,这从"旧"到"新"的发展过程使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色彩应用更加丰富。通过对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色彩应用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的总结分析,得出主要的研究方向,即"公众对于平面设计中色彩的精神诉求""传统色彩观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计算机平面设计中的色彩表达"以及"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特殊应用形式"。色彩是设计展现在公众面前的直接表现,丰富的色彩应用形式能更全面的表达出平面设计中的文化意涵和设计主题。  相似文献   

3.
“迁想妙得”是人的创造性思维运用于图形设计中的一个典型的方法。“迁想”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使创意被完美的表现出来,这也是图形创意必须具备的条件。设计者要将图形的形态和所传达的主题相关联,利用联想和想象,也就是“迁想”,搜集相关元素,进行合理的布局,达到“形”和“意”的统一,以此引起受众的共鸣。  相似文献   

4.
陈海燕 《美与时代》2013,(7):116-118
在平面设计中,图形符号语言表达是一个创造性过程,设计师运用各种丰富的表现手法将特定的内涵与观念寓于一定的视觉形式中。同时,图形符号语言表达也是一个互动性过程,对图形意义的解读需要交流双方的理解融合,需要与交流过程中的其它因素的相互合作。随着社会文化体系与交流方式的不断深化,对图形符号语言的研究也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传统民俗节日承载着不可估量的人类文化价值。尊重传统民俗节日不仅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更有利于推动当下文化的发展。立足于艺术消费的民俗节日中的文化创意品,能够在更有效地促进和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同时兼顾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实现市场和文化的共赢,更有利于提高人们对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6.
仿生设计是在仿生学与设计学基础上建立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在陶瓷艺术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仿生设计学理念。仿生设计学在陶瓷设计艺术中的运用,可以让陶瓷产品达到"瓷法自然"的境界,从而使其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与应用需求。人们从大自然中的各种生命体中受到启发,并将这种启发运用到陶瓷艺术设计当中。仿生设计使陶瓷艺术作品更加人性化,将中国古代"师法自然"的传统思想融入到艺术设计作品当中,让使用者不仅在物质层面得到满足,在心理和精神层面也得到满足。让人们更多地去关注自然,欣赏自然。陶瓷艺术中的仿生设计应用,能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陶瓷文化,并为现代的陶瓷设计师提供一些设计素材和灵感源泉。  相似文献   

7.
朱单群 《美与时代》2013,(12):33-36
云纹图案是从古至今中国人生活中一种很常见的图案,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图案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意蕴,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传统云纹图案创新运用于现代设计,如平面设计、标志设计、家用纺织品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等,不仅展现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满足了现今人们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8.
图形创意的过程,是一种运用视觉形象而进行的创造性思维过程.我们可以从心理学角度出发,通过对人的思维过程中灵感与情感等心理反应的分析,以及对思维联想与想象的诠释.初步探析有关图形创意的视觉思维活动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日照历史悠久,陶文化源远流长。日照黑陶是龙山文化最著名、最典型的陶器,被史学家称之为"原始文化中的瑰宝"。然而,目前日照黑陶的设计和制作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对传统图形的研究不够深入,在生产中没有将传统图形的形式和价值进行有效挖掘,造成黑陶纹样单一;很多不适合用于黑陶设计的图形被融合进黑陶设计中等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在设计层面上通过加强对传统图形的研究与开发,推动日照黑陶的整体设计理念的进步和设计产品的丰富。  相似文献   

10.
《图形创意》是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很多独立学院都开设了本门课程,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筑形能力。教师应遵循独立学院的性质、培养目标,在深入了解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心理特点和本门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实现寓教于乐。"图形创意"课程可以从图形灵感的捕捉、创造性思维的炼成和教学模式的探索三方面着手进行对该课程教学的研究,以便今后更好的投入教学。  相似文献   

11.
在图形创意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对创意思维和图形表现的能力是最为重要最为困难的部分,而"点爆式"教学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较好方式。所谓"点爆式"教学,即借助于点爆图形创意思维雷点的思路,把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成案例导入、提问、启发、互动、头脑风暴、演示六个环节,它们依次构成了点爆过程中的布雷、引火、点火、等爆、爆炸、收场六个步骤。以此"点爆"学生的创意思维,完成图形创意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地方传统文化是图形创意的灵感来源,将图形创意课程与地方文化结合起来,既深化了图形创意的内涵,又丰富了课堂教学。将地方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图形创意课程进行融合,既是对传统图形的一种传承,也是对现代图形创意教学的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13.
艺术设计的语言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而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各种图形语言的出现也很好的充实了平面设计语言的表达。“空白”作为平面设计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可以为人们营造一个可供思考和回想的心里空间,使设计作品给观者更加清新明快和引人入胜的视觉形象。因此要加深设计师对空白语言的理解,让空白在平面设计中展现出更加丰富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完善图形创意课程教学的理念与方法,在林家阳、王雪青等教授教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从事图形创意课程多年教学实践的经验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总结了传统意义上的图形创意课程在教学上"重结果而轻过程"的弊端。故此,提出"WHP"的教学方法进行图形创意课程教学改革。通过"WHP"的教学方法,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将"教"与"学"有机互动起来,有效提升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体验感和主动思考的能力。该方法可为今后图形创意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些新的建议及理论补充。  相似文献   

15.
臧锐 《美与时代》2004,(7):66-68
所谓"象征"就是用以代表、体现、表示某种事物的一种物体或符号,它是人类相互交流的基本方式之一.象征不仅作为文字或艺术创作中的常用手法,并且在当代平面设计中也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标志设计中,象征性可以说是贯穿始终.从构成一个标志的图形、色彩、名称甚至发音等元素来看,无不包含着一定的象征寓意,所以设计师更好地来了解一些象征手法、象征寓意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传统的平面设计表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平面设计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平面设计的跨维空间设计因运而生。  相似文献   

17.
图形设计作为视觉传达的基本方式,已广泛应用于视觉传达的各个领域。其实用与视觉的价值意义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已成为传达信息的重要媒介。创意是设计的灵魂,是设计的生命,并且贯穿于艺术设计的整体脉搏。图形设计中的创意作为现代设计教育的一门重要训练课程,它在图形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重从想象——图形创意的基础;联想——创意最主要的方式;发散性思维法——图形创意的重要环节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便更好地从生活中积累知识,发现创意元素,在学习和创造中构建广泛的知识结构,加深对图形语言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形式美感和创意能力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在平面设计中,字体设计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汉字和拉丁字母是东西方两种完全不同的字体,各有其不同的结构和设计特征,但都表现着相同的设计美感和表达规律。字体图形作为一种客观的表达形式,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据有重要的位置。现代图形设计注重的是如何进行更好的信息传播与受众交流,而文字作为一种文化的表征符号,在进行字体创意时必须与现代的图形设计理念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字体设计,体现出设计的本质属性和它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白宇 《美与时代》2014,(12):44-45
平面设计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试图将图形、文字、色彩等基本元素进行有机结合,使平面设计具有秩序美,并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最终实现对商品促销的目的。但是,我们应该对平面设计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既要认识到平面设计丰富了我们的审美体验,又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批判能力,避免丧失了基本的价值判断能力。即试图从审美学的角度来帮助我们来更深刻的理解平面设计。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改善,并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室内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以人文关怀及精神与室内环境设计关系入手,深入阐述了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的具体呈现方式,认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要迎合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满足人的情感与价值需求,还要尊重主观审美价值取向、以环境空间"意境"的营造来提升品位,这样才能设计出更符合人们审美需求的室内环境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