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浅谈装饰画的艺术表现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装饰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早在人类的原始时期就已出现,史前东、西方的岩画、洞窟壁画,可以说是至今发现最早的绘画,画中的人物、动物造型都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从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人物造型到明清年画和民间剪纸中的表现形式,都凝聚着东方民族独特的审美智慧。  相似文献   

2.
史前人类的壁画,并不是以装饰为目的,很可能是一种巫术活动;古代的壁画,同样不是以装饰为目的,而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政教活动.真正作为艺术品起装饰作用的壁画是在近代才开始出现的.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人类最古老艺术形式之一的壁画,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不断演变发展成为多样的表现形式。从古老的阿尔塔米拉、拉斯科洞窟壁画艺术到永乐宫、法海寺壁画,再到近现代首都机场、北京地铁壁画,壁画艺术承载历史,穿越古今,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表现形式及新奇的工艺材质融入人们的生活。壁画艺术美化了公共环境,在公共艺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期,"乡村艺术化"逐步走进我们的视  相似文献   

4.
用绘画记录历史的行为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洞穴壁画,法国拉斯科洞窟里的野马岩画,留存了上万年,透过画作向人们展示了在以生存为主要目标的史前社会里,人们对精神上的需求。此外在云南沧源发现的岩画反映了人类的活动,包括狩猎、舞蹈、祭祀和战争。这也说明了艺术家是社会的"痛感神经",绘画是最古老的媒体,视觉图像甚至可以成为历史的证据。作为社会主义新青年,深知国家的强大富强与人民群众的付出密不可分,更有义务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将祖国的美好记录下来,在历史中留下中国人民拼搏的身影。  相似文献   

5.
大千世界     
《佛教文化》2018,(4):10-15
近日,“丝路美地·敦煌”展在甘肃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展出。复制壁画、3D打印彩塑、复制洞窟等,让民众“零距离”体验敦煌艺术之美。图为数字化采集后打印展出的大幅高保真莫高窟复制壁画320窟“散花飞天”。(图片来源:中新网)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国发行了一套敦煌壁画邮票。我对敦煌壁画没有什么研究,但是我很爱好绘画艺术。看了这套敦煌壁画邮票,有些感想。敦煌是甘肃省的一个县,是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的交通重镇。莫高窟是闻名中外的敦煌艺术宝库,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县东南的鸣沙山下,在南北长约160米,高达17米的崖壁上凿满了洞窟,构成了规模宏大的石窟群。自前秦建元二年(316)开始建窟,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疆地区,古称西域。新疆的于阗(于田)与古印度接壤,是我国最早接受佛教的地区之一。在敦煌晚唐开凿的洞窟顶部的壁画中,有关于于田牛头山释尊圣迹的壁画。画中有一组山峰,显示出一个清晰的牛头形状,牛头额顶上有一尊化佛瑞像立于莲  相似文献   

8.
《佛教文化》2012,(5):2-2
120期的专题特稿写了敦煌的数字化工程,其实之前一直没有弄明白,敦煌干嘛要建个游客中心,仅仅是为了让游客通过数字成像技术更好地看清洞窟的壁画吗?看了这次的报道终于弄明白,游客中心的根本目的在于集散分流,是为了更好地控制进洞参观的游客人数,避免高峰期的密集参观对洞窟的微环境产生更大的破坏。感谢《佛教文化》,解除了我心中的一个疑问。  相似文献   

9.
常广 《中国宗教》2012,(7):83-84
天台慈恩寺,就是这样一座"洞窟就是殿堂,殿堂均在洞中"、以玉石雕刻为特色的佛刹。开凿石窟而筑成佛寺,自古有之,中外皆然。在印度有阿旃陀,以保存的壁画而闻名;在中国则有敦煌千佛洞,以塑像著称。而天台慈恩寺,就是这样一座"洞窟就是殿堂,殿堂均在洞中"、以玉石雕刻为特色的佛刹。  相似文献   

10.
敦煌莫高窟唐前期洞窟壁画现存对叶形纹样实例众多,特别是在尊像头光宝相花中,对叶形纹样表现形式极为丰富,对此进行研究梳理,有助于探究唐代装饰纹样和佛教艺术的发展脉络。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石窟艺术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1.
高晏卿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82-83
敦煌莫高窟唐前期洞窟壁画现存对叶形纹样实例众多,特别是在尊像头光宝相花中,对叶形纹样表现形式极为丰富,对此进行研究梳理,有助于探究唐代装饰纹样和佛教艺术的发展脉络。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石窟艺术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21,(4):58-65
正甘肃榆林窟第29窟(下称"榆29窟")~([1])是西夏佛教艺术的重要遗存。窟内壁画显密图像并存,同时具有相对完整的供养人画像及题名,有营建年代和画工姓名,在西夏洞窟研究方面具有重要学术价值。[2]洞窟平面呈方形,内为覆斗顶,顶心绘有梵文的莲瓣,已残。窟内中央有四方形台基,上有五级圆坛,除去供养人像窟内四壁共9铺壁画,分别为正壁的灵鹫山说法图、两铺水月观音图像,西壁的阿弥陀经变画、文殊变及不动明王图像,东壁药师经变、普贤变及金刚手图像。关于榆29窟的年代,  相似文献   

13.
正敦煌,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自汉代以来,不同的宗教、语言、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在这里相遇相融,造就了璀璨夺目的敦煌文化。本文以莫高窟61窟壁画《五台山图》为例,透过色彩斑斓的佛教壁画,以窥那个遥远时代佛教中国化、文明交流互鉴的丝路盛景。一敦煌莫高窟第61窟是五代时敦煌曹氏归义军第四任节度使曹元忠营造的功德窟。此窟又称"文殊堂",主要是为供奉文殊菩萨而修。洞窟  相似文献   

14.
敦煌石窟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世界上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内容丰富,技艺精湛。在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其绘画风格表现在:佛教为实现人间创造了一个理想天国——净土极乐世界。敦煌伎乐天和敦煌飞天一样,从敦煌石窟建始出现,到敦煌石窟停建的消失,历经了10个朝代,有了1000余年。经变画的绘画构图大体相似,是净土极乐世界的全景描绘。敦煌藻井图案,历世不衰,凡开洞窟,必有藻井。敦煌是个巨型的绘画美术宝库,即使是佛教内容,所使用的也是绘画美术语言,所以唯从绘画语言上方能解意。然而世界上所有的文物遗址,很少像敦煌这样聚集着大批热爱艺术的画家。  相似文献   

15.
色粉画,又称彩色粉笔画.关于色粉画的起源,有些美术史家将史前的岩洞壁画也称作色粉画,这是把绘制它所用颜料的特性作为界定标准的结果.我们现在所说的色粉画始于16世纪,虽然当时色粉颜料的种类很有限,但是那个时期却给后人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6.
熊烨 《法音》2024,(1):61-65+5-6
<正>炳灵寺,位于我国甘肃省永靖县西南约35公里处的小积石山中。炳灵寺保存窟龛约216处[1],在众多洞窟中,位于下寺窟群的第169窟不但存有中国石窟寺中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题记,而且存有中国石窟寺中已知最早的附有造像榜题的无量寿佛三圣像、维摩诘像等泥塑与壁画,其研究价值不可估量。  相似文献   

17.
佛艺散记     
十年劫难刚过,我的首次远行是敦煌。走进石窟,似乎回到了多年的梦境。梦中的现实和现实中的梦,美妙得不可言传。当时的敦煌石窟尚未正式开放,参观朝拜的人很少,管理也不太严,有缘能进出全部几百个洞窟,并潜心临摩了一批壁画,在我艺术生涯中是受益最多的一次难得机会。返回北京时又道经麦积山、过龙门石窟。转眼近二十年过去。  相似文献   

18.
杨文博 《法音》2021,(8):33-38
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其兴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历经北凉、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数朝营建,现存洞窟792个,壁画45000平米,塑像2000余身。莫高窟第420窟位于莫高窟南区中段第三层,是隋代第二期的石窟,开凿时间约在开皇九年(589)至大业九年(613)略后的这段时间。  相似文献   

19.
胡同庆 《法音》2014,(4):56-61
正在敦煌石窟艺术中,关于弥勒信仰的造像和壁画很多。仅就经变画而言,便保存有《弥勒经变》多达98幅,同时还有大量的弥勒菩萨或弥勒佛塑像。这些壁画和造像,反映了自北朝至唐、五代、宋时期敦煌地区的弥勒信仰情况。一约在公元二、三世纪,印度和中亚地区已出现弥勒菩萨和弥勒佛的造像。随着佛教东渐,弥勒造像传入中国,到四、五世纪,弥勒造像十分盛行。敦煌地处丝路咽喉,佛教传入首当其冲,弥勒造像自然滞形于此,在北凉、北魏、北周等洞窟中所塑甚多。这与北朝盛行坐禅、求弥勒决疑的风尚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克孜尔第205窟是龟兹石窟群中具有代表性的洞窟之一。以往学者多认为该窟壁画表现的是龟兹王对佛教的支持和赞颂。本文通过考察该窟龟兹王及王后供养像、主室前壁说法图的菩萨造型、南甬道北壁的阿阇世王闻佛涅槃闷绝复苏图像和券顶中脊的须摩提女请佛图像,认为该窟传达了更为深刻的社会背景及内涵,是龟兹王心理需求、治国理想和政治背景的反映,也是其身份"自我塑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