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华 《美与时代》2004,(9):91-92
在新时期阵容庞大的女作家群中,陈染并不是眩人耳目的一个.她孤独而执著地耕耘自己那片女性田园,倾诉一些非常个人化的女性故事,传达女性的生命体验并导向她们的心灵深处.用男性传统的观念来看,这种回归女性自身的写作表现的生活面未免过窄,有点游离于社会主潮之外.然而恰恰由于对这份"狭窄"的执拗,陈染沉郁的目光始终不曾离开女性主义的基点,为我们开启了另一面窗子:站在女性的立场看世界、看人生、看女人自己,即采取典型的女性视角.  相似文献   

2.
冷清秋是张恨水先生笔下极具代表意义的女性形象,她既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优秀道德品格,又有强烈的现代女性意识。她不仅是《金粉世家》的女主人公,也是张先生众多小说女主人公的缩影,更是那个时代知识女性的代表。她的悲惨命运,揭示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更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和人生的无奈之情。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女性作家中,虹影既备受关注也备受争议.虹影对女性的表现有独特之处,她不仅表现女性对自身存在、自我价值的认可,更将女性置于历史与社会的背景中,从女性立场出发,对外部世界进行女性本体意识的观照,显示了女性在认识自我、理解社会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感受以及所面临的困惑.  相似文献   

4.
20年代女性作家以群体写作的方式关注着情爱题材。她们以爱情题材为切入口来反叛女性的压抑,这显示了作家们女性意识的觉醒。然而,以“精神恋爱”为模式的情爱小说创作则彰显了女性作家们女性意识的觉醒是表层的外在的,这也造成了其情爱小说创作反封建反传统的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5.
陈染的作品把诗和散文的特点融进小说,构筑出轻灵诡异、别具一格的艺术世界.她的这种独特风格与先锋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陈染笔下怪异的意象、诡谲的氛围、匪夷所思的词句组合、出人意料的故事结构,使其作品焕发出奇光异彩.陈染面对现实不从俗不苟同,坚持独立的精神立场.她忠实于自己的心灵感受,对身体经验进行感性而诗性的书写……这一切,使她的作品给人一种追求美好、追求生命自由的强烈感受.  相似文献   

6.
《傲慢与偏见》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作品,作家以细腻的写作手法,通过小说中的婚姻问题向我们展示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生活,反映了19世纪英国社会对女性婚恋问题的态度。尽管受当时社会的限制,奥斯汀无法将父权社会套在女性群体思想上的枷锁打破,但她在小说中所表现的女性的尊严与独立人格对于唤醒女性意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后期女性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40年代文作家张爱玲以刻划人性卑劣见长,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对女性深层生命意识的挖掘上——依附男人等于一生一世有了依靠。在其作品中,处处可见一代旧式女性依附男权婚恋的悲剧性。时隔半个世纪,90年代女作家卫慧以另类的写作姿态,同样给我们提示了比之旧式女性多了独立与决绝的新新人类,依然无法摆脱对婚恋依附的无奈与悲哀。如果说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悲剧命运源于传统婚恋模式,那么卫慧给我们展现的新新人类同样摆脱不了这一古老模式的控制,只不过后者笔下的女性完成了从传统依附到另类依附的过渡。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具有浓厚的基督教意识,这已经被学界所公认。那么为什么一位人文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其作品中具有浓厚的基督教意识除了文化之间的继承性与连续性  相似文献   

9.
谭恩美(Amy Tan 1952—)是美国华裔新生代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作品被认为是探索中美文化关系的一个范本。谭恩美小说中的各种女性形象表达了她对移民后代生存状态的思考,并且她又将这种形象的塑造作为反观自身的参照。这些人物融合了作家对形象交叉、多重身份和差异性差距的重新理解。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想象物,不论怎样,她们传达的是现实生活状态下的一种自身体验。  相似文献   

10.
李妍 《四川心理科学》2014,(14):122-122
亦舒站在香港这块殖民文化土壤上,以她一双冰冷而深刻的女性眼睛打量着这个表面充满繁华与喧嚣,她的小说自成一格,散发着浓郁的都市气息,语言简练晓畅,篇章一气呵成,开创了言情小说的新模式,像轻音乐一样,是轻文艺。然而亦舒在她的一本又一本书中似乎有意要戮穿爱的谎言,她告诉读者这个世界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爱情。郭敬明,以一种比女性更细腻与敏感的双眸,品味绘制旗属于一代人的梦幻与现实交织的青春记忆。他是作家中的传奇,作品中弥漫着伤感与梦幻是用45度仰望天空的新生代作家,他的读者群,都是处于青春期的年轻人。他笔下的青春期是生命历程中一个独特的阶段,心中最常有的情感却是与女性眼中的爱与痛相关。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传统久远的代言诗中,女性通过男性作家的代言而在场,但这种在场只是虚假的、形式上的在场.代言诗虽是以女性的视角进行叙述,但展现的依然是女性作为"他者"的现实.  相似文献   

12.
郁迭夫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文学创作受到了很多外国作家的影响,其中屠格涅夫对其创作的影响尤为深刻。本文试着从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小说独特的叙事手法,以及女性形象的塑造上“接着”谈两人在文学创作上的渊源关系,并试图回答郁达夫对于屠格涅夫接受和继承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郁迭夫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文学创作受到了很多外国作家的影响,其中屠格涅夫对其创作的影响尤为深刻。本文试着从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小说独特的叙事手法,以及女性形象的塑造上“接着”谈两人在文学创作上的渊源关系,并试图回答郁迭夫对于屠格涅夫接受和继承的成因。  相似文献   

14.
刘璐 《美与时代》2014,(1):90-90
“迹”与“象”是构成绘画的两个基本元素,也是艺术家在创作中努力探索,展现自己艺术风格的两个方面。李戈哗是当代女性工笔画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作品带给人一种飘忽不定的游离气息。游泳系列是李戈晔相对较成熟的代表作品,其中不难看出李戈晔作品中“迹”与“象”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马玲 《美与时代》2014,(1):9-10
《简爱》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一部半自传作品。小说塑造了一位自尊坚韧独立的女性简爱的形象,她矮小的身材遮挡不住灵魂中散发出的璀璨夺目的光辉,她勇于追求真爱并对所爱的人忠贞不渝。她的善良、聪明、独立深深地吸引着男主人公,最终赢得—份超越世俗的爱情。  相似文献   

16.
在克里斯蒂娃的女性时间哲学中,时间是女性生命中代表意指机制的象征空间,它涉及生命主体的经验和两性的异质性特征,是隐匿于符号文本中展现诗意审美实践的总机制。克里斯蒂娃强调一种纵横于历史时间的女性异质性,并以此为基础,糅合时间形态、意指空间、女性主体、母性功能等,阐释了与线性时间观相伴生的另一种时间形态。在她眼中,三代女性主义核心特征即体现于对线性时间概念的三种态度:第一代女性主义者将女性特质作为一种否定性力量并入线性时间,第二代试图以差异性彻底颠覆线性时间中的统治根基,而新一代女性主义者采取的姿态并非是对象征秩序的全盘破坏,而是在异质的时间模态中突出对符征态的重新分配。  相似文献   

17.
王安忆是一个思想独特而又敏锐的作家,对女性有着自己的独特关注。20世纪80年代她创作了一系列以爱情的突围为题材的情爱作品。但她很快从高涨的女性自我意识张扬的欢呼声中走出来,冷静的思考潜藏于其中被解构的因素,这就是90年代的两部作品《米尼》《我爱比尔》中所表现的她对女性解放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先锋时期的代表作家,余华以冷漠叙述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但这些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往往被忽视,并且一直没有走出以男性为中心的叙述视角。余华的创作具有强烈的先锋性。他用冷峻的笔触直指现实,并在后期创作中融入深厚的悲悯情怀。余华作品中的女性悲剧主要表现为性别暴力下的悲剧、苦难深渊下的悲剧和性格扭曲下的悲剧三个层面。而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儒家思想以及作家自身层面三个方面追溯余华作品中女性悲剧背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9.
旅行文学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文学题材。台湾女作家陈玉慧自20世纪80年代起书写了大量有关旅行的散文,成为台湾女性旅行文学中的重要一环。她在旅行书写中探讨了有关故乡与异乡之间的悖论,在人生行旅的途中经历着成长和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她的旅行文学作品透过她与他者、与自我的心灵对话,表达了她对生命历程的独特体悟。  相似文献   

20.
郭怀玉 《美与时代》2004,(10):10-11
什么是"女性文学"?是女性写的文学还是写女性的文学?是女性写女性的文学还是包括男性写女性的文学?这是应当首先解决的问题.可惜的是,"女性文学"从西方到东方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1],我们不能不表示遗憾.笔者以为,它应当是指女作家创作的富于女性意识(女性意识包括两个方面:1.反对父权制文化对妇女的压抑和迫害;2.摆脱传统的男性审美视角,即作家以女性立场、女性视角、女性话语看待历史、社会、人生)的文学文本.所以,并不是女性作家创作的文本就是女性文学,男性作家创作的就肯定不是女性文学.但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女作家笔下为女性文学(如张洁<·COM>等就不是),只有极少数男作家书写的是女性文学(如许地山<春桃>等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