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皓 《美与时代》2013,(2):91-94
艺术展示的空间模式伴随不同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形式不断发生变化,对其转变的历史进行梳理和论述,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艺术和展示空间模式的复杂关系,认识艺术展示空间模式对创作和欣赏艺术的重要影响以及其在艺术传播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人类的任何活动都要在一定的地理场所中进行,而举办艺术展览或发生艺术事故的处所就是"展场"。狭义的"展场",包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各种新材料的开发和产生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清水混凝土以其最本质的特点在混凝土材料中独树一帜,在建筑材料中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成为建筑师们表达建筑情感的有力元素。文章通过对张文亮工作室这一项目的分析来剖析清水混凝土这一材料运用到建筑中的形态、空间、肌理、色彩、质感等特性,让我们更进一步认识清水混凝土建筑,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存在与艺术:自我的现代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与艺术:自我的现代命运肖鹰引言本文以文化哲学的方法来审视开始于西方社会的现代历史变革对人类个体生存和审美—艺术活动的改变。文化,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包括人类社会活动及其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实践是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就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在文化结构中,价值系统是核心。文化对于社会的统一作用,对于个体生存的行为规范和意义评估,都是以一定的价值系统为核心来进行的。然而,一定社会的价值系统,是在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的——不同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构成不同的社会价值系统…  相似文献   

4.
马戈利斯的艺术本体论提出了艺术作为"以物理形式呈现而从文化中出现的实体"观点,这体现了他将作品整体存在视为物理/文化实体共生的策略。该观点反对传统艺术本体论中分割文化实体及物质对象的偏见,致力于应对艺术存在的文化流变与其类型识别的稳定性诉求之间的困难。本文围绕"数目上的识别"、"类型之殊例"、"呈现"、"意图"这四个关键概念,呈现了马戈利斯的艺术本体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5.
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旺盛的市场需求、众多文人书画家和鉴藏群体的集聚等因素促使苏州成为明中期——从成化(1465)到嘉靖(1566)——中国东南部最繁荣的区域书画市场。而随着苏州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书画流通方式的变化和"作伪"成为书画传播的途径之一,明中后期苏州地区的画家开始向职业化转变。由此不难发现,从艺术作品到商品流通过程中,创作者在社会学意义上扮演着社会生产者的角色,艺术受众则是艺术消费者,而有了"生产"与"消费"的概念,则促成了"艺术品商品化"与"书画家职业化"。  相似文献   

6.
曹晖 《哲学研究》2012,(7):121-126
一、视觉形式的发生对视觉形式发生的考察需要以形式的发生理论作为基础。对于形式的发生历史上存在着多种认识,最典型的是康德的先验说。许多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科学家对形式的认识,都是以康德的这一理论作为逻辑基点展开的。然而对于视觉形式的发生,目前尚无学者做过系统性的研究。艺术和美学史上较清晰地阐释视觉形式发生的当属英国艺术理论家贡布里希,他的著作《秩序感》中所说的"秩序感",也可以称为"形式感"。书中通过哲学心理学方法对视觉艺术中存在的形式和秩序问题进行了深刻的研究。贡布里希认为:"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有一种‘秩序感’的存在,它表现  相似文献   

7.
当今,陕西凤翔泥塑艺人的生存环境与社会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精英艺术逐渐形成,"艺术世家"的背景成为艺人们高超技艺及相应的社会影响力的象征。在改革开放之后,关于艺术、审美的概念逐渐引入凤翔民间泥塑艺人的生活,进而成为其生活形态发生根本变化的关键因素。此时,当地泥塑艺人的自我期许也因此发生变化,一方面竭力通过创新在现实的层面领导地域的艺术风尚;另一方面则追根溯源,力求以传承有序的"艺术世家"姿态成为当地泥塑艺术的"正宗"。如此以来,凤翔泥塑村的"泥塑世家"将在不断地求新求变过程中继续经营各自独有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8.
以清代沈鸿宾故居为中心,通过对故居中人文历史、建筑艺术形态进行分析,探讨沈鸿宾故居中"物性"与"人性"的文化价值,对建筑中楚文化艺术形式和装饰纹样展开研究,探讨楚文化装饰艺术在故居建筑设计中所传递的时代艺术思想与精神文明,从而总结名人故居建筑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在引导正确社会价值观的同时对当今荆楚地域性建筑设计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钱志中 《学海》2014,(6):109-113
创意经济背景下的文化政策是英国新工党执政后企望融合社会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思想,在政治结构稳定、社会包容和谐、全球经济竞争与国家文化认同之间进行平衡设计的产物。其政策特征主要是以构建社会化市场为目标,以平等参与为手段,以直面市场的能力培训为措施,满足个体文化需求,增强社会凝聚力,推动经济增长。创意伙伴计划是英国文化政策实施的切入点,项目实施内容分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主要是艺术普及与艺术教育,2005年之后开始向提升"创造性学习"的"校园改进计划"转移,以接轨经济市场。从实施效果看,混合文化政策自身的模糊性导致决策者的文化焦虑与政策摇摆;另一方面,文化过载客观上加剧了新的社会分化,创意经济所倡导的社会公平目标并未能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公共艺术(从1949年起)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集合,在社会主义体制下以各类形式广泛存在于社会环境中。公共艺术会间接改变或潜移默化地影响群众的文化观念与审美趣味,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简要梳理中国公共艺术的发展脉络,研究当下中国公共艺术的现状,结合实例分析,促进中国公共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道——生——美"是道教美学思想最根本、最重要的民族文化特征,以此为基础,道教美学又形成了"道——心——美"的"心——道"论或心性论;"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大无畏精神;"真善美"的仙格美以及"忠"、"孝"的伦理化色彩;天人同构、身国一理的生命政治学;"琴以载道"的艺术哲学。以上六点共同组成了道教美学思想的民族文化特征,也是道教明显区别于其他宗教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谭建明深受西方雕塑的影响,但在创作中不断融入东方意象,将近代历史和湖湘文化融入到人物雕塑中。谭建明的历史和民俗人物雕塑作品有独特的创作手法和深刻的艺术内涵。其雕塑作品有三个特点:"人物立魂——以肩负历史使命为创作动力""文化立意——以民族文化的精髓为创作能量""塑痕立色——以独树一帜的手法为创作语言"。  相似文献   

13.
艺术是一个现代概念,艺术研究与艺术界、市场、社会分化、政治和美学五个领域有着直接的联系。艺术与现代工业敌对,是一种后工业社会的工业模式。艺术与日常生活并非冷漠,有着密切的关系。艺术界产生了区隔,新的文化模式也培养了新的受众。通俗文化的流行,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现代主义诞生于艺术界中,有其自身的文化动力。因此,审美的艺术不仅关涉个体"情感",而且提供了一种关于世界的特殊知识。这些有利于理解文化政策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纹饰"作为一种艺术生产的产品样态,整体呈现出从集权占有到大众分权的发展态势。在这种过程中,艺术以特色资源的方式参与了社会生活、生产的整体协作。但是,在社会、文化与经济的协同发展中艺术的精神内涵与理念意蕴被遮蔽了,取而代之的则是艺术价值交换中经济性的资本积累与商业光芒。这让艺术从古典意蕴的显现退居到了历史长河之中。从而我们能够发现艺术生产在其显现与交换中逐渐发生了隐性与显性的状态演化。从纹饰入手分析了其在生产与传播中的基本现象,从多种角度剖析了艺术生产的内涵演绎与价值转换,从而为艺术生产这种"实存"的生产形态辨明其隐性与显性的特质。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传承进行研究性学习并与现代设计教育融合,将"传承与创新"理念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以"学以致用"为教学导向,学习本土文化中的艺术传承与演变,进行创造性思维实践项目实施,以提高创新能力,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意设计思维、设计表现技法等专业技能,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从而为其后的设计风格和设计品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艺术生产"作为一个经济学概念,与物质生产一样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在消费社会商品拜物教的支配下,艺术的生产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并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些特点并没有偏离马克思的物质生产决定精神生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消费社会的艺术生产与古典资本主义社会的艺术生产不同,这种不同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在不同时期的差异造成的。而无论是消费社会的艺术生产,还是古典资本主义社会的艺术生产,都充分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17.
李檬 《法音》2021,(10):73-75
水陆画是宗教绘画艺术中的珍贵遗产,是中国艺术史与宗教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实物资料.水陆画图像,背后具有强烈教化意义和史料价值,推动了艺术形态向多元化、立体化的方向发展.遗憾的是,在我国能够直观反映古代中国的宗教观念和社会文化形态的现存水陆画正在日益减少,而海内外专家,对这一课题的调查与研究并不深入.因此,学界对我国最具代表性的现存水陆画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迫在眉睫,这无疑是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水陆画"进行最有效的抢救、保护与研究.《信仰与规范——明清水陆画图像研究》一书,是上海美术学院苏金成教授对水陆画图像进行跨学科综合性研究的专著.明清水陆画,所蕴含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与独特的艺术题材,以及实际的社会功用,对研究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宗教艺术、民俗艺术都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笔者以全文的选题立论、研究方法与范式、写作思路与内容等方面为线索,对该著作进行介绍与评价,以期能将其所蕴含的学术价值呈现出来,也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加入到水陆画研究队伍中来.  相似文献   

18.
蒙古马在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蒙古族的生活、军事、文化都离不开马。可以说,马背肩负着整个游牧民族的荣辱兴衰。内蒙古艺术家通过各种以"蒙古马"为主题的艺术形式来展现内蒙古艺术,展现草原文化,甚至从草原先民们创造的艺术中提炼精华,吸取营养,与个人的艺术观念统一起来,在当代社会语境下将个人成长经验与草原生存状态相沟通,是对草原艺术的升华。  相似文献   

19.
北京故宫建筑为世界五大宫之首,是世界现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群。"象"与"意"的概念源自于《周易》,也是中国古代美学史艺术精神的总括。在建筑中,建筑的"象"是指其形式,"意"则可以理解为建筑所表达的精神。从北京故宫建筑的整体布局、色彩特征、装饰特征这三个方面入手,可以更好地解读北京故宫建筑中所蕴含的艺术特征及其蕴含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20.
阐述文化线路的概念,以茶马古道文化线路上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作为理论框架,着眼于翔实的历史器物资料,具体论述处于"同等政体"的族群通过数千年政治和经济的相互交流和依存,形成特有的多元文化共同体,并阐明中国西南地区器物设计文化中特有的多元一体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