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程静 《美与时代》2014,(10):48-49
近几年来,在国内、国际服装设计的舞台上,服装设计师们纷纷吸收、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并在服装设计中融入大量的现代时尚元素。由此可见,在服装设计领域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己经形成了一种风潮。然而,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还存在着很多盲目跟风、生搬硬套的现象,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是没有价值且毫无创新的。通过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深入解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精神内涵,希望找到一条充满东方文化的特色的设计思想,以期为中国现代服装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传统植物图案为例对中国传统元素进行探讨研究,探索植物图案在装饰绘画中的装饰性,以此来提高人们对传统元素装饰性的认识,进而提高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也让大家看到了植物传统图案设计上广阔的发展空间。介绍了植物图案的起源、种类、组织形式及艺术特色,阐述了其强烈的装饰性,并对植物图案在装饰画上的装饰性作用进行说明。其装饰性作用不仅仅只在于审美功能上,将它用作装饰还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它是表象和内在的统一与融合。  相似文献   

3.
宣臻 《美与时代》2014,(3):46-47
祥云图案承载着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现代服装设计在原有的图案基础上进行了继承和创新,既能体现中国服装的特色,同时也能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解构主义是在批判和否定传统的构成主义与封闭的体系中。在形式上追求散乱与自由,宣扬元素的打破、消散与重组,强调个人的语言与思想的随意、自由化。那么解构主义应用到服装设计领域,在反对称与反常规方面带来了全新的服饰风格,它不以塑造人体美为主要目的,带来服装设计新的审美取向与极其个性的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5.
民族风格的服装一直是现代服装设计主要潮流,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服饰文化历史,一些民族的元素或多或少地也出现一些现代设计中,但总的来说,不是很系统。服装设计的继承不能只停留在形制的模仿上,而是要从文化的层面上融会传统服饰的精髓,用神似的手法进行设计。本文分析了中华服饰的色彩文化的形成和色彩文化的哲学基础。从先民对色彩的认识、色彩的运用和染色技术等方面论证,显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服饰文明,同时也给我们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色彩的运用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服饰纹样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及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和智慧。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欢迎,设计师在当代服装的设计中,应更好地将中国传统服饰纹样与当代服装相融合,取其精华,将传统服饰纹样中的精髓运用到当代服装设计中,在美化服饰的同时,以弘扬中国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7.
王小萌  李正 《美与时代》2014,(12):27-28
服装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外界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它对个人来说可以展现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和品位;对一个国家来说体现了国家的形象和精神;而对于一个民族来说,特有的民族服饰则是展示了民族特有的文化沉淀,以及这个民族的整体风格。到了现代以来,我国受西方文化影响,服饰设计中电参考了西方设计理念.但是却缺少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无法彰显我们民族的特色。因此对于服装设计来说,我们还要很长的路要走,在反映现代主流文化的同时也要保留民族文化和特色,因此对服装设计中的民族风格进行研究是一份很有意义和价值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现代服装设计展现的不单单是现代理念,还有着深层的文化传承,可以说现代服装设计就是传统艺术元素与艺术价值以及现代元素的混合产物。服装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有很好的展望能力,即在运用现代科技的基础上同时要注意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也就是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元素来展现一种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9.
竹子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重要园林植物。自古以来,它就被广泛应用于景观设计中。无论是种植还是观赏,都能创造出美丽的景观。竹植物的建设能体现出较强的观赏价值,主要是因为它可以应用于园林的建设,使项目建设更加美观且富有独特的人文精神。在中国园林建设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建设项目的生态性,而竹类植物在竹类园林建设中可以起到一定的绿化作用。文章通过分析竹子在园林中的价值,探讨观赏竹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优化方法,以保证竹子在园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留白技法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映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留白技法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具有悠久的历史。这种技法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同时这些原因又促使它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获得广泛运用,并扩展到了建筑、服装设计等领域。  相似文献   

11.
服装设计不仅是人类穿着的具体实践,同时是社会发展的标志,它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审美、技术与艺术的再创造过程。设计构思是具体实施设计方案的开始和第一步,把握世界现代服装设计的创新,将民族文化中独特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融合到国际化之中。只有这样,中国的服装设计才能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自己服饰文化特色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服装作为时尚,它与当下流行有关;作为文化,它与传统积淀有关.中国服装设计师内心的困惑是基于这样一种矛盾,既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又要符合现代审美时尚.研究东西方服装设计师在各自作品中理解运用中国元素的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两者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 至今仍积淀在中国人意识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就其时代性而言,乃是一种前资本主义文化,它大致与文艺复兴前的欧洲文化相当。中国近代的资产阶级文化和无产阶级文化都是在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的影响下出现的。这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比西方文化整整落后一个时代,它缺少文艺复兴后西方文化发展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本论文通过对传统图案与服装设计的巧妙结合的整体入手,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全面诠释,分析了传统图案的艺术演变,并结合图案的体现价值,从信仰,教育,吉祥平安的寓意等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把传统图案运用于服装设计中,既能体现中华民族的艺术特色,更能推动我国服装设计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各方面越来越全球资源共享化的二十一世纪中,现代服装设计在表达当代人的审美情趣的同时,必然或隐或显地表达古代传统文化中有活力的价值取向和认知经验,《考工记》作为中国春秋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讲究应天之时运、承地之气养,人与自然相通融合的审美宇宙观,它开创了具有典范性和普遍性的造物审美原则,尤其是书中提及的"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先进造物思想对现代服装设计有着相当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分析了《考工记》中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提出中国当代服装设计师应当秉承历史的使命,传承传统艺术精神,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和理念,塑造风格浓郁的个人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16.
春来草自青     
《云门文偃禅师语录》中有一段问答: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 答:春来草自清。禅宗对于“佛法大意”的解释林林总总不胜枚举,但我特别喜欢这一句“春来草自青”,也许是因为它富于诗意,也许是因为其中蕴含了些许玄机。说它富于诗意,我们可以用唐代韦应物《幽居》里  相似文献   

17.
书法在很多艺术设计院校里并不被重视,被大多艺术设计院校拒之门外,这在如今强调民族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无疑是一种讽刺。它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是代表中国特色流传海外的重要代表,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集中展示。我们如果一味地吸收外国的美学思想或设计教育,对中国学生的学习并非是最好的示范。本文就是基于此观点通过具体案例解析书法对于专业学习的重要意义,并且提出作为艺术设计类的院校书法课怎样上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传统文化的价值,为日后专业课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8.
<正> 这几年,史学理论的研究气氛相当浓厚,这是史学研究不断深化的表现。论者往往多从西方近代史学观点的评介中得到启示,从而展开自己的理论阐述,这是改革开放的国策给史界带来的盎然生机。不过,在史学理论的研究中,从中国传统史学的探讨中做出理论概括者却为数不多。我并非坚持中国事事皆“古已有之”的观点,但绝不应该忘记我们自己的优良传统。也许我们的史学理论家不屑于光顾我国传统史学的理论,也许我们的史学家不善于做理论的探讨,或者是别的什么原因。但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对中国传统史学理论进行深入  相似文献   

19.
再论五伦思想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群体、注重伦理的人际关系,这一点已经被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而确定下来.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群伦理的特殊关注,集中体现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五伦思想,它是中国传统社会伦理思想的核心和灵魂,了解了它,就等于掌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不仅对于我们正确地对待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试图抛开"中国是否有哲学"的本根性追问与"中国哲学是否合法"的语境性设问,也暂时搁置"中国哲学如何建构"的宏大叙事理路,是因为我们必须回到我们依然"在场"的真实内心,必须面对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与问题",那就是"中国哲学意义维度为何"以及用何种方法使之恰切地呈现。当下的"中国哲学",有三种连续性的意义:一是奠基性的中国古代哲学(也许说"思想"更理想),其意义自在于经典文本与传统中,它的本真呈现应运用经典解释学方法;一是生成性的中国近代哲学,其意义他在于与西方哲学比较中,它的确当表达应运用哲学解释学方法;一是展示性的中国当代哲学,其意义自为于激越当下的生活世界中,它的理性提升应运用现象解释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