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旋律军旅电影《战狼2》横扫2017年的众多暑期国产电影,从首映日开始便一路创造中国电影的神话,不断刷新各种票房记录,最终以近57亿的总票房收官,创造了亚洲电影进入世界电影票房10强的记录。同为艺术创作,《战狼2》的成功无疑为当今中国的油画艺创作带来很多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从《周易》的原点看人文精神与新世纪跨文化交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钧 《周易研究》2002,(3):28-34
中国的“人文”精神源远流长 ,从《周易》我们可以找到它的源头。在新世纪全球化的语境中 ,研究东西方文化与文学中人文精神的发展趋势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 ,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旨在分析源于《周易》的中国人文精神的特点与传统 ,在与西方的比较中探讨跨文化交际的发展趋势及其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格蕾塔·葛伟格导演的影片《小妇人》不仅对原著内容进行了改编,还对叙事方式进行了更新,主要呈现三处优势:完成电影与原著作者的互文、增强情绪表达张力、注入时代气息。大胆而创新的举措极具风险性,然而这种彰显电影媒介独特性的改编方式,拥有更多值得探索与挖掘的惊喜。  相似文献   

4.
赵颖  陈清华 《学海》2012,(3):176-179
从《小山回家》到《海上传奇》,贾樟柯用10多部电影记录了中国当代变迁,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普通人特别是底层人的命运。与冯小刚、张艺谋等由于影片题材及风格转变而只能贯之以"导演作品"的电影不同,贾樟柯的电影由于一些元素的重复已发展成为一种特有的"类型",而贾樟柯也是目前中国少有的形成自己"类型"的导演。本文从内在观照、风格、表演、定位等方面分析了贾樟柯的电影"类型化"元素,试图为他的"类型"电影研究提供可供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电影无论在关注的焦点,反映的角度,还是在工业体制和美学风格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完成了从现实到文化再到商业的转变。其中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透过对张艺谋的一系列创作轨迹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遭遇到的语境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张艺谋也是新时期三十年中国电影的某种缩影。  相似文献   

6.
高子文 《学海》2012,(3):172-175
贾樟柯一直被认为是"民工导演"。他用纪实与虚构相结合的电影手法展现了当下中国人与环境的冲突,人与环境的合谋,以及人对环境的抗争。通过文本解读,本文细致分析了他的电影中的这三方面内容,并同时指出贾樟柯电影观念的嬗变。从《二十四城记》开始,他的电影从个体关怀转向了文化思考,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其社会批判的尖锐性。作为导演的贾樟柯却实现了他从电影"民工"到"传奇"记录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主旋律"这一说法开始,主旋律电影在我国已经走过了30年的发展之路。近年横空出世的《战狼》和续作《战狼2》,一举扭转了主旋律电影的市场颓势,获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战狼"大获全胜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改变了人物塑造方式,将个人意志与国家意志相糅合,借英雄人物之口宣示国家意志;二是在与现实背景的映照之中,完成了影片对大国形象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是韩国导演、编剧金基德的经典作品,影片以充满象征隐喻的镜头画面和东方禅意的韵味风格掀起一场简约清雅的韩国电影之风。运用早期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和拉康结构主义语言学模式的精神分析学角度对电影进行评析,深入影片建构的微观世界,见证人物成长的修行过程,体味理性反思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9.
电影是一种现代传播媒介,而其中最能体现影片艺术特征的便是导演技巧,导演的身影在电影中处处可见,他诠释剧本、指导演员、启发摄影师、与剪辑师合作,这样就能把最初的意图清晰地表达出来.而导演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技巧就是如何实现将剧本文字转化为镜头语言的过程.从电影《午夜狂奔》中可以看出马丁·布莱斯特导演语法之工整、严谨、细致,镜头语汇之丰富、敏感,很有创新点.  相似文献   

10.
从1983年的处女作《红高梁》到2018年的新作《影》,作为少数仍然活跃在一线的第五代导演,张艺谋对于中国现代电影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影像表达的极致化追求和孜孜不倦的创新探索也使得张艺谋的电影呈现出特殊的美学特征,在视觉图谱的建构上显得富有个性。作为张艺谋审美艺术表达的最新突破,《影》为中国电影探寻民族风格、传递文化审美提供了一种良好的范式。  相似文献   

11.
姚苏晟 《美与时代》2014,(11):87-88
侯孝贤导演作为华人导演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独特的影像风格著称。尝试从其代表作中的视听语言、人物形象、主题选择和阶段创作为切入点,对他进行创作心理的分析,从这个角度更进一步走进侯孝贤,把握其电影作品的内涵和文化。  相似文献   

12.
绪论 宁浩的电影创作已经成为华语电影圈重要的文化现象,像宁浩这样善于经营故事、又能在叙述语境中暗含主流文化价值倾向的导演并不多.在中国电影产业化时代(或即将要迈入产业化时代)的制片环境下,宁浩电影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以游刃有余的叙事技巧开掘了题材富于观赏性的故事,以喜剧演员风格化的表演和流畅的影像风格,凸显了导演驾驭商业电影题材的能力;同时,在保持观赏性的基础上突出艺术品味.而来自台湾的魏德圣,因《海角七号》一夜间为观众所知的从影经历与宁浩有点相似.但很显然,魏德圣的电影创作之路比宁浩要艰难多了,尽管目前执导的两部长片中还不足以形成稳定的风格,但其骨子里的诗性情怀使他的电影带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诗性品格.  相似文献   

13.
《美国往事》是美国电影的经典之作,也是意大利著名导演赛尔乔·莱翁内最富盛名的作品。莱翁内运用独特的手法打造了一场迷人的"情景剧",高超的叙事手法令人折服,正是这独特的方式和成熟的手法使其成为世界电影之林的"常青树"。影片中独特的叙事视角、精巧的叙事方式和多种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不仅是影片成功的关键,而且对当代电影叙事创作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香港电影导演以麦兆辉、林超贤、徐克、彭顺、彭发等为代表,开始了一次新的关于中国主流大片的拍摄高潮,如《非凡任务》《湄公河行动》《智取威虎山3D》《逃出生天》《我的战争》等。他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下,将港式人文理念以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融入到内地电影创作之中,充分表达了对个体的关注,使得新主流大片展现了更多的艺术鲜活性。  相似文献   

15.
1922年,斯蒂芬·茨威格创作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在各界引起了巨大反响,相继出现各种版本的改编,包括电影、舞台剧,等等。其中2005年徐静蕾导演的电影、2013年孟京辉导演的舞台剧均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而这两种艺术形式在艺术效果与戏剧冲突中则展现了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陈静 《社会心理科学》2004,19(2):27-29,62
德语作家黑塞二战后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介绍到中国已经二十余年了。国内对黑塞的研究多涉及文艺学和宗教文化方面,在心理学方面的探讨不多。勿容忽视的是,分析心理学帮助黑塞走出了个人的精神危机使他的创作实现了重要的转折。从早期的诗文式抒情到中后期探索灵魂的心灵传记,黑塞的作品越发展示了成熟的魅力。在《荒原狼》、《德米安》等作品中,原型理论的影响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7.
习俗文化是贯穿于日常社会和交际活动中由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它涉及到一个民族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不"入乡随俗",就难以真正掌握一个民族的语言。本文小小说《索碧哈》为例,解析了阿拉伯国家与中国回族的婚俗文化及差异,让我们了解其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样在感悟回族和阿拉伯民族婚俗文化差异的同时,体会别样的异域风情。  相似文献   

18.
那一年,他在电影圈内尚是无名小卒,根本不被人所识,当时他创作了一部名叫《魔鬼终结者》的电影剧本,完成后就开始四处寻找能给自己机会导演剧本的制片人。或许是因为无名,或许是别的什么原因,很多制片人相中了剧本,但拒绝由他当导演。  相似文献   

19.
旅游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由于外来文化和土著文化之间的文化差异,在这种跨文化交际中常常会发生文化冲突。导致跨文化旅游出现文化冲突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高低文化语境,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文化等方面分析了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旅游的影响。跨文化旅游的双方都应认识到中西文化的差异,尽量减少文化的冲突。  相似文献   

20.
3月间,中影集团和山东电影制片厂共同出品、冉平编剧、王坪导演的电影《止杀令》正式上映,故事取材于丘处机祖师万里西行规劝成吉思汗止杀的史实.创作历史题材的电影一般有两个角度:一是探究历史发展规律,如本片讨论宋、金、蒙古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的得失;一是思考人性真谛,如本片展现的丘祖的爱与成吉思汗的恨.探究历史,目的在于启迪今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