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法最重要的特质是用高质量的线条来进行日常书写和艺术创作。高质量的线条来自于合理的笔法学习及长期刻苦的训练。笔者认为,唐人对笔法最大的贡献,在于建立了完善的中锋用笔法则。唐人最为世人瞩目的成就在楷书,从唐代开始,楷书成为学习书法的基础,从宋代开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书法历史上,唐朝书法家欧阳询不仅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其楷书具有划时代意义。欧阳询楷书平正险绝,被称为"欧体",当世人称其楷书为唐人第一,也显示出其在我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欧阳询书法饱含着南北书法精华,对后世楷书发展影响巨大,不仅继承了王羲之与王献之父子书法笔意与气息,而且也有六朝与魏碑笔法结构形式的表现。欧阳询不仅继承了魏晋秀骨清相的审美遗风,而且对其进行了创新。尚法与尚意在欧阳询书法作品及书论中,形成了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书法是一种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以笔墨的形式通过汉字书写来实现信息传递与交流,将汉字符号和特有的韵律融合起来表现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从而实现物质和精神统一的艺术实践。历经3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书法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中国书法是一种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不管从历史的演变角度还是从其所处的传播角度,书法都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中国书法的历史源远流长,从甲骨文演变到今天的楷书、隶书、行书等都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并因其特有的时代背景而愈发璀璨夺目。中国书法从殷商至东汉三国的萌芽时期直到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明朗时期,都在快速地发展着。尤其是到了唐代,中国书法的发展到达了鼎盛时期。唐代书法的盛况多与唐朝各方面的发展有关。从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角度来进行探究,旨在通过这些探究使得中国书法在信息化和科技化的现代能更好地发展和传播。  相似文献   

4.
大唐盛世的气象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女,生活在唐代的人们更是骄傲非凡,怀素就是其中最为骄傲的一位。张旭的草书、颜真卿的楷书、李斯的篆书,有"篆籀"古法之依存。怀素的书法与这些书法用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中看出怀素书法中有"篆籀"之气。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李贞墓志》的形制、志文及书法风格入手,结合唐代历史文化背景、墓主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等方面进行研究。此墓志章法疏朗,字形端庄中寓欹侧,稳重中见活泼,笔画凝炼简洁,法度严谨而不刻板,艺术内涵十分丰富,对研究唐代时期的楷书风格演变、书体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颜真卿是唐代书法家,其作品是楷书风格的典范。颜书是中国书法审美研究的核心板块之一。但是古今书论中对崇高书风的研究一直语焉不详。因此,引入"崇高"这一西方美学范畴,尝试对崇高的书风进行新的阐释。颜真卿的书法不仅雍容方正,而且体现了崇高的书风与人格。颜书有雄浑之气、正大之象,书风的"尽美"与人格的"尽善"相结合形成独特的书法风格。  相似文献   

7.
迟志鸿 《美与时代》2013,(9):108-108
唐代书法在整个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书家、书体、风格流派,还是书法理论,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与唐代开明政治和唐太宗的鼎力推崇是分不开的。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颜真卿、张旭、怀素、柳公权等一代大家们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世楷模。这的确是一个开宗立派、人才辈出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从《元嶷墓志》的形制及书法风格入手,结合墓主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等进行研究之后可知,此墓志文字以楷字为主,字形多为扁平,波磔有隶意,为比较典型的北朝时期的隶楷书。探讨该墓志的书法风格,对研究东魏时期的楷书风格及书体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古代的书法发展史上,唐代书法的艺术风格别具一格,对世界上的书法艺术层面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唐代的书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初唐、盛唐、晚唐,风格上可谓是大有变化。初唐时期,当时的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书法的艺术风格还处于渐变阶段。等到了盛唐时期,政治开明,国家统一,文化繁荣,对外的交流渐渐地加强,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和书法艺术文化方面有着很大的变化,草书的风格跟以往有着很大的改变,真草彻彻底底地挣脱了王家书法派别的束缚,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新风格。但是晚唐时期的书法艺术风格只有极少的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侯帆 《美与时代》2023,(6):117-119
《霍扬碑》作为河东地区石刻书法中较具代表性的石碑,其特征包括取法西晋书法、金石趣味融为一体和点画的隶书燕尾明显等。总结《霍扬碑》石刻书法对北朝时期河东地区书法的影响,主要包括促使隶书向楷书演变和赋予河东地区书法丰富的内涵。该石刻书法对后世书法也具有一定影响,包括推动南北书风的交融和为现代学习者提供启示。通过研究《霍扬碑》,可以更好地了解北朝时期河东地区石刻书法的发展历程及对后世书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芸瑞 《美与时代》2023,(5):121-123
颜真卿在其生时至宋初都不以书名称胜,直至北宋中期随着“以人论书”品评方式的兴起,他在书法史上的地位急剧抬升,直逼“二王”。米芾却对此不以为然,对颜真卿楷书持批评态度。试从米芾书法审美观的角度研究分析为何对颜真卿楷书评价的差异如此巨大。  相似文献   

12.
初唐时期,书法大家褚遂良的楷书艺术大放异彩。初唐时期书法崇尚法度,褚遂良师承欧阳询,从欧体中收益颇多,他结合欧阳询书体和虞世南书体,使之得以升华。在全面剖析欧体和虞体的结体规律与用笔方法之后,他加以创新,开启了人们对于美的一种全新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颜、柳、欧、赵四大正楷书体流派,分别代表着楷书四种不同的艺术风格。书法界一些人士认为,对各种书法的喜爱程度会因一个人的性格、年龄、性别以及所处时代的不同而不同.但这种认识缺少统计根据。本研究主要想用较为客观的方法去了解现在大、中、小学生对颜、柳、欧、赵四种正楷  相似文献   

14.
正唐代是楷书最繁荣的时期,颜真卿是这时期承前启后的大书法家,是新书体的创作者。颜真卿,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至北齐颜之推入周后,世居京兆万年(陕西西安)。开元进士,曾为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因平定安史之乱有功,升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世称颜鲁公。颜真卿书法作品留世非常之多,我们所熟知的《雁塔提名》《多宝塔感应碑》《东方朔画赞》《勤礼碑》等,每一个碑帖都是一种风格。书法不断变化的轨  相似文献   

15.
西夏文书法分为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其中楷书和草书在日常使用中较为普遍,因此更能真实地反映当时人们书写的真实状态,其书法风格明显继承于东汉魏晋时期西北地区的汉字书法风格。但是由于文字本身书写繁复,笔画过多,很难在整篇中体现疏密大小等对比关系,因此审美价值不高。  相似文献   

16.
虞世南是初唐崇尚王羲之书风的杰出代表,其书法温润遒丽、端庄雅致。楷书《孔子庙堂碑》,展现了初唐时期的书法意蕴。其理论代表作《笔髓论》论述了汉字的起源及其体变,兼论字体、执笔方法及真、草、行各体笔法等,提出了"冲和"之美,反映了中庸的思想,具有强烈的理论性和思辨性,对于当下的书法临摹与创作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怎样才能写好硬笔字为论题,形象地联想到写字如建房的道理,依据毛笔字技法与硬笔字技法的联系与区别,对硬笔字点画进行深入研究,把毛笔字点画的书写动作删繁就简,剔虚留实,用实证法得出"书写动作决定书法点画质量、标准点画结好字"的理论,将硬笔楷书与行楷书的技法,分别总结为八句言简意赅的口诀以指导实践。对楷书、行楷书各个点画分别详细讲解,明确每个点画由哪几个动作写成,从而使抽象的理念形象化,形象的概念具体化、标准化、量化,使复杂的文化形式通俗化,使硬笔书法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发明与创造,对传承中华文化、提高民众综合文化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孙司邈 《美与时代》2023,(5):124-126
魏碑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门类。魏碑书法是书法历史中隶书转为楷书阶段的一种特殊过渡字体,为书法字体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从魏碑创作的发展现状、魏碑《李璧墓志》的艺术特色及创作原因、魏碑《画禅室随笔》(节选)的创作想法及笔法分析、魏碑书写的情感表达与创作的总结与反思四个方面入手,着重介绍运用魏碑中《李璧墓志》的笔墨技法,创作书法作品《画禅室随笔》(节选)的过程及结果。  相似文献   

19.
唐代是中国书法的鼎盛时期,其后书法艺术不断发展成熟,篆、隶、楷诸体艺术形态被不断挖掘、充实,艺术风格更加丰富多样。武周时期所立的《冯师训碑》融隶、楷于一体,笔画方圆皆有,在唐代碑志中别具一格,与六朝"双爨"纯属二路。研究该碑可探知其独特书法艺术规律,为当代书法提供新的创作风格和美学形式,同时对武周新字研究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在汉末三国时期的政治舞台上,钟繇无疑也是一名光华四射的人物。魏氏初祚,肇登三司。是有书迹传世的书法史上第一位大书家。钟繇的书法师从蔡邕、刘德升,博采众长,自成一家,兼擅诸体,尤精隶、楷。钟繇作为一名重臣,其主要精力在政治上,业余时间留心翰墨,但是在中国书法史上却赢得了楷书之祖的美誉。王羲之不仅吸取汉魏书家的精华,更重要处还在于脱化钟繇的书法境界又自创新境。作为书法家,钟繇对书法的看法也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