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费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传统乡村文化的既定形态,使得传统的乡村文化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消费化"转向。文化表征的"非中心化"、大众媒介的主流化、乡村现代闲暇文化的生成以及文化引领与现实文化形态的相对脱节都是消费语境介入乡村文化发展机制的审美表征。乡村文化的"消费化"不仅催生了乡村文化的"现代性",同时对当下的文化建设也带来更为深入的审美思考。  相似文献   

2.
就全球而言,在广告艺术领域,近二十多年来,以女性为主打目标群体的品牌纷纷选用男性代言人,纵观广告的发展,以身体、形象、着装、广告语等物质形式塑造出来的男性消费符号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中国的大众文化从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沿着大众文化发展的脉络,以中国广告艺术中出现的男性代言为例,可以分析探讨"男色消费"中男性符号发生的变化背后的原因、社会机制和逻辑话语。  相似文献   

3.
当代西方女权心理学有经验主义的女权心理学、认识论的女权心理学和后现代主义的女权心理学等形式,其中以后现代主义女权心理学为主流。女权心理学认为传统心理学中充斥着男性中心的偏见,存在着歧视、压抑妇女的现象。他们主张女性不仅应该成为心理学知识的客体,更应该成为心理学知识的主体,认为女性心理的研究应充分考虑父权制社会下不平等的性别关系。女权心理学促进了西方心理学家对传统心理学的内容和方法的深层次思考。  相似文献   

4.
西方女权心理学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西方女权心理学有经验主义的女权心理学、认识论的女权心理学和后现代主义的女权心理学等形式,其中以后现代主义女权心理学为主流。女权心理学认为传统心理学中充斥着男性中心的偏见,存在着歧视、压抑妇女的现象。他们主张女性不仅应该成为心理学知识的客体,更应该成为心理学知识的主体,认为女性心理的研究应充分考虑父权制社会下不平等的性别关系。女权心理学促进了西方心理学家对传统心理学的内容和方法的深层次思考。  相似文献   

5.
王奕 《美与时代》2013,(8):28-30
在消费主义文化背景下,无所不在的大众媒介以深厚而强势的力量影响着大众的物质与精神选择,它俨然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报刊、广播、书籍、电视、电影还是互联网所形成的一系列同质化形象深刻植入受众消费心理,从而建构出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理想"男性形象。在消费时代,大众媒介使处于支配地位的男性气质逐渐成为符合消费社会内在逻辑的消费对象,使  相似文献   

6.
在消费社会,封面女郎成为无所不在的审美景观。在自我与他者的双向凝视中,封面女郎建构着观赏主体,也建构着自我。她美丽动人但刻板单一,诉说着关于美和美的标准的霸权;她是商业操作的产物,带着刺激消费的假面;她是消费时代的仿像,是带着面具的怪诞。认清封面女郎的本质,我们才能在消费时代看到在美的名义下,"她"追求形式的单调枯燥,没有灵魂的空虚,缺乏内涵的平淡和重商逐利的庸俗。在视觉刺激日益肆虐的当今社会,我们只有提高审美品位,塑造健康的审美人格,追求高尚的审美文化,才能得到真正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7.
大众文化从产生之日起就和消费、女性等主题有着微妙的联系。电影是大众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并从中传达出大众文化的一些特质。消费、女性、爱情,是当下许多商业电影的主题。经过电影的再加工和传播,大众文化的特质得到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8.
刘振华 《学海》2007,(6):106-109
孙中山的女权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主张"将来必予女子以完全参政权";主张"天赋人权,男女本非悬殊,平等大公,心同此理";主张"惟女子须急求法政,学知识,了解平等自由之真理",重视女子教育事业.但是,由于社会历史文化等条件的限制,民国时期女界所强烈要求的女子参政权、男女平权等问题并未得到完全解决,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孙中山的女权思想处于一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交织之中.  相似文献   

9.
用女性符号进行促销,是自民国以降现代广告的一种基本策略,构成了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广告文化现象之一。旅游广告中的女性符号身份基本上为旅游者、当地居民、旅游从业人员和影视明星四类。不同时代女性符号在旅游广告中的数量和所表现的社会文化内涵都有所不同。现当代旅游广告中女性符号运用越来越多元化,但也存在"真实性""他者化""物化""性"暗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邱杰 《道德与文明》2018,(1):122-126
在道德恐慌现象发生的过程中,作为事件的"生产者""传播者"以及"利益诉求者"的大众媒介起到关键作用。恐慌事件被媒介"生产"成"符号",为道德恐慌的形成提供了认同基础。在受到不同利益群体的博弈过程中,恐慌事件最终被社会公众所"消费"。治理道德恐慌,需要厘清媒介与社会道德恐慌之间的关系,构建政府、社会和民众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消费者们的需求层次也开始不断提升,商业综合体正在寻求一种更加开放的人性化经营模式,艺术展览的介入与融合正好激发了商业空间的活力。文章基于消费文化发展的社会背景,尝试从艺术介入的角度出发,分析现代商业空间中新艺术结合形式出现的意义,探究艺术展览融入现代商业综合体空间设计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2.
张隆海 《管子学刊》2007,2(4):103-105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男权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批判,给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带来了至为宝贵的女权意识。但因为这种批判建立在现代知识者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动机之上,隶属于"人的解放"的启蒙话语之下,所以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中男权思想的批判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广告文化与时代文化的互构与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代文化是历史上一定时期的人们创造与张扬的表现这一时期特征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广告产生于人类消费活动的运作,而人类消费活动的方式、水准是由时代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程度决定的。广告文化须体现时代文化精神,又承担时代文化的传播重任。时代文化与广告文化呈互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法国"罩袍禁令"一经颁布,世界舆论哗然。一块小小的面纱为何能引发世界如此广泛的争论?它在冲突或争论之中为何被赋予重要意义?面纱所遮掩的女性身体在其中又扮演何种角色?面纱、身体、伊斯兰教三者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内在关系?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女性身体除了表达一个族群对自己文化、宗教特性的坚守之外,也成为其反抗外来力量的工具和媒介。  相似文献   

15.
现代艺术是20世纪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文化思潮,它已经渗透到世界众多学科的文化和知识的活动领域。广告作为当代社会独特的社会文化和媒介传播者,在当代社会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形象过剩、信息冗余的时代,广告面临着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品味的多元化、差异化的需求,广告必须能够吸引消费者已经疲惫麻木的感知力,于是现代艺术的造型理念与艺术形式无不影响着设计观念和设计风格。现代艺术的多元化价值取向给广告创意表现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东西,对广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消费主义文化的蔓延和消费时代的来临,"日常生活的审美化"逐渐成为文艺学和社会学研究的新课题."日常生活审美化"不仅拓展了艺术领域研究的新空间,同时也丰富了社会学的研究瓴域.  相似文献   

17.
在理性思维笼罩和技术落后的时代,人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陷入被动性和压制性的困境。随着技术文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的主体性在一定程度上被解放出来,但也带来了工具理性超越审美理性的问题,以感观体验为主要形式的电影和广告则成为了当下大众文化消费的主体。面对技术文明的扩张和商业文明被迷信的现状,需要在技术支撑下寻求理性反思,坚守大众文化的发展底线,在"诗意化"和"技术化"中寻求人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这个纷乱如麻的大变革时代 ,处于转轨阵痛中的当代人无可选择地陷入种种迷茫与困惑之中。这种彷徨四顾百无聊赖心又不甘的矛盾和冲突体现在其文化消费中尤为让人尴尬和难堪。文化多元论的提出也许是时代缓慢前行中的必然选择 ,但在其强烈消解往昔强势文化的同时 ,又难以平心静气地为迅猛涌现和急剧分化的广大人群提供丰富繁多的文化消费 ,在这样的泥沙俱下裹挟之下 ,文化消费中的畸形和异化危机和病态就显得格外刺目和抢眼。在这样的情势下 ,出现对西方文化的顶礼膜拜奉若神明对本土文化的鄙夷不屑激烈排拒不会让人吃惊 ,只会让人震颤…  相似文献   

19.
处于青春期的女大学生,在这个多元快速发展的时代,受到消费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的冲击,导致部分女大学生只重视金钱,不注重精神;只注重消费,不注重创造,生命缺乏诗意灵性。当代女大学生只有直面自己的生存困境,通过"思"与"诗"摆脱资本、技术与消费等带给人的精神上的束缚,以诗与思为聆听大道道说的方式,超越女性的他者地位,实现本真生存,才能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过于注重眼前利益,导致一系列缺乏商业道德事件的发生。受伊斯兰教和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穆斯林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文化,其核心价值是"自立"、"公正"、"重承诺"、"慎独"和"重未来"。我国穆斯林商业文化,对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