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张大千荷画创作为切入点,从画"荷"缘由到艺术创作理念,通过水墨写意、没骨表达、泼墨泼彩、光色交辉四方面阐述了其画荷的审美意象。张大千以荷花图式为载体,探索荷绘画创作语言形式,是对传统绘画艺术的传承和突破,开启了现当代荷绘画创作新征程。  相似文献   

2.
张大千作为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在泼墨与泼彩上开创了全新的艺术风格。张大千创作的仕女图作品自成一体,特别是当他从敦煌临摹学习壁画回来以后的仕女画作品更是产生了质的变化,令人惊叹不绝。文章对张大千敦煌壁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展开分析与探讨,旨在挖掘其背后蕴藏的深层次文化内涵,为张大千相关艺术理论与实践创作研究者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3.
在"四君子"(梅、兰、竹、菊)题材中,梅花位列第一,它一直为宋元以来的文人画家所钟爱,并且代不乏贤,诸如,宋代的杨无咎、元代的王冕、明代的明四家、清代的扬州八怪以及海派诸家等。尽管表现的是同一种题材,但是,在不同画家笔下的梅花,其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又各有千秋。文章以美术史上两位著名的画梅名家王冕和罗聘为例,比较他们画梅的异同,并分析风格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刘铁彬 《美与时代》2023,(2):105-107
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极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他的艺术和他艺术上的探索精神,对当代艺术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新时代,开发张大千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不仅能启发当代艺术创作,还能促进内江及周边地区经济、文化迅速发展,推动张大千艺术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分析张大千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深入探讨内江及周边地区对张大千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指出张大千文化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可提升空间,有助于打造张大千文化品牌,扩大张大千文化艺术影响力,实现城市文化建设和经济增长双赢。  相似文献   

5.
张大千书法艺术风格就是他在创作中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张大千书法信息化传承路径就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依托互联网技术与书法专业技术相结合来研究张大千书法特质并将其信息化处理,数字化拟合开发张大千书法字库、书法作品库,通过多媒体视频、网络、微信等信息科技路径,填补当前电子设备无张大千书法字体的空白,在互联网信息领域传播张大千的书法文化,让张大千书法在网络环境中为人类文化生活和经济建设服务,使张大千书法艺术更好地得以传承发展,树立文化自信,走文化强国之路。  相似文献   

6.
张大千作为我国近代卓有成就的著名国画家、书法家,是"大风堂派"的创始人之一,被西方艺术界称赞为"东方之笔"。张大千的书法艺术取法高古,融合了多种书体的特点,被誉为"大千体",在近代书法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和时代意义。文章对张大千的书法艺术与审美特点展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张大千的《人间乞食图》作于1973年。文章详细分析阐述了历史上《乞食图》的作品收集以及意义解读,分析了《人间乞食图》的创作背景、绘画风格,以此对张大千作为一个具有文人情怀"职业画家"内心所经历的种种情愫以及心态的变化进行研究,揭示其内心的矛盾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水墨淡浓点梅花 ,数朵寒香自芳华 ;独向黄昏伴明月 ,来日报春第一家。看墨道人画梅@王军生  相似文献   

9.
张大千是我国现代最具世界影响力的国画大师之一。他在绘画理论、绘画技法、诗词以及书法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并且先后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等一些国内的名家以及外国的大师毕加索进行交游切磋,在世界多个国家都举办过个人画展。通过对张大千荷花作品风格的分析,来研究其荷花作品的创作特点及其理念。  相似文献   

10.
苏东坡是后世文人的典范,是古代绘画中常见的题材,近现代画家张大千十分地仰慕苏东坡,曾多次以他为题材进行创作。文章以张大千绘画作品中的苏轼形象为切入点,把它与张大千的绘画风格、人生阅历、师承关系、创作思想和当时的社会现状等结合在一起,于细小之处洞察个体及时代的变化,探究其背后所蕴涵的人生追求和美学理想,以对这位大师有更加全面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宋元易学对墨梅艺术的影响实际上是通过易学的理学化实现的,主要体现在创作论和批评论两个方面。影响到创作论上,一是在创作技法上宋元墨梅艺术创作讲求由象数阴阳推究作梅神理,二是在创作主旨上借《梅花太极图》批判佛教的世界观。影响到批评论上,一是借气化原理来解释墨梅"清美"和"生意"的风格,二是借"周子太极图"来比附扬无咎所创空圈之法。宋元墨梅艺术所受易学之影响本于《易》而超越了《易》,具有借易学发扬儒学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2.
《学海》2014,(5):75-80
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中对人物视角下外部客观世界以及人物内心世界两方面的刻画是极其成功的,尽显其"艺术至上"的创作理念。小说原作中的上述特点在李健吾的译作中得到近乎完美的再现。本文以李健吾的翻译观、艺术观为阐释依据,结合他对福氏艺术理念的不俗把握,通过对《包法利夫人》不同汉译本的比较,试图展示李健吾译本对原作两大特色的成功诠释,探讨其译作的经典之处,进而指出译者与作者艺术理念与审美追求的契合在翻译文学经典生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自古诗画相通,自赤壁赋创作以来,历代书画家好以之为书写内容和绘画题材,创作了大量以赤壁为主题的书画作品,我们把这类题材的绘画作品定名为赤壁图。文章以张大千多幅赤壁图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张大千如何在经典图式之下寻求突破,开创赤壁赋视觉传播新的图像模式。  相似文献   

14.
自从出家的那一年起,我便知道道门中有一位雅号墨道人且善于画梅的孙明瑞道长。这一方面缘于我所出家的东华道观中挂有墨道人的巨幅梅花画作,一方面因为墨道人与我的师父黄诚宝大师是故交。从师父那里得知,墨道人早年在河北老家出  相似文献   

15.
综观张大千的艺术历程,以"泼墨泼彩"画的创造性最大。他的泼墨泼彩山水画,解放了中国画以线为主的表现语言,以自己的墨法独创了新的形式和风格,极大地张扬了色彩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画家画"与"文人画",是在中国特有的文化土壤中生成的,蕴含着文化身份冲突的绘画艺术分野。张大千从文人画中觉悟,自觉追求"画家画"的新境界。其关于"画家画"的认识与实践,从中国画内部有效回应了20世纪初"中国画衰败已极"的时代挑战,是现代中国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标杆。  相似文献   

17.
萍踪海外30余年间,张大千坚持致力于中国传统绘画的继承与创新、探索与实践,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艺术作品不论是题材和技法还是气韵,都具有浓厚的中国画传统特色;二是在世界各地介绍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三是以古为基础,开创泼墨泼彩技法。张大千在海外时期对中国画传统的坚守与创新,成功开创了中国画现代变革的新形式,在国际上宣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张大千的成功之道对当今中国画学习者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田力  赵岚 《中国道教》2012,(4):33-37
20世纪大画家张大千是当代中国最耀眼的艺术家之一,以卓越的艺术成就和传奇的人生经历屹立于中西画坛。他的作品忠实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与审美追求,并在此基础上开创了泼墨、泼彩的新技法,开拓了中国画的意境、风格。张大千是一个视野开阔、知识全面、传统功力深厚的画家,他自身的艺术修养与美学素养是其取得卓越成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漆画是我国的传统民间技艺,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漆画艺术的公益性和艺术性越来越强。可以说,漆画艺术就是"匠"和"艺"的有机结合,只有不断创新创作理念,重视漆画艺术的创作原则,挖掘多种方式提升漆画艺术效果,让该艺术的魅力更加独特,使"匠"和"艺"完美结合,才能创作出独具意境美和工艺美的漆画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20.
张大千是中国20世纪具有国际性影响的绘画大家,无论是其独具特色的泼墨泼彩山水,还是其坚持古礼的行为方式,以及"不做文人画家"的声明,都彰显了他是一个独具个性的人。张大千传奇经历与其独特的文化性格紧密相关。经过梳理和分析,张大千文化性格具有双重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气质上是多血质兼有抑郁质,混合气质中多血质占比较多;率真豪迈兼有细腻多情;开放包容兼有特立独行。双面性构成了张大千文化性格的核心,统一于他的人生思想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