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的一位历史人物便是道安。道安(312-385)是东晋时期一位著名高僧,其一生致力于“佛教中国化”的事业,主要有两大贡献:其一,推动佛教理论上的中国化。道安本着兼容并蓄的文化精神组织整理大批佛教文献,推动了中国翻译学、目录学的发展,并于此基础上将我国本土的儒道二家学说与佛教思想相结合,推动了般若学的兴起;其二,推动佛教僧团组织管理上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2.
成功的学校教育,"做人"的教育和做"人的教育"最重要!"做人"的教育,对于学生而言,就是将他们培养成为有文化的人!做"人的教育",对于学校而言,其一是用"家"的理念来经营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其二是能不能真正或者尽量让学生做主;对于教师而言,其一是尊重,其二是放手。  相似文献   

3.
杨晓慧 《法音》2022,(4):56-62
<正>一、引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有两个基本特征:其一,佛教作为外来宗教,对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均产生了影响,其广度和深度较之近代中国社会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二,这一时期的华夏艺术的发展由自发走向自觉。[1]任何一尊佛教造像都并非单纯的艺术成果或是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4.
论名节     
名节是中国传统伦理中的重要观念与精神。传统名节意识鼓励人们要重名节,称名于世;要以德、功、言"立实名";以正道恒毅守护名节。传统名节意识的成因是:其一,儒家伦理文化重视并培育了名节意识;其二,传统社会之"名教",使名节意识渗透到民众的人伦日用中;其三,传统"熟人社会"是名节意识的现实土壤。传统名节意识的历史价值在于:其一,鼓舞了中华民族求不朽、重节操的民族精神;其二,形成了中国传统社会重德治、尚"无讼"的社会风气;其三,塑造了士人百姓重自律、尚荣辱的"集体良知"。传统名节意识仍有其现代价值:其一,名节意识作为集体良知,依然会继续支配着中国人的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其二,名节意识有助于社会价值观念的澄清;其三,现代法治社会仍需要名节意识以培植公民的道德自律精神。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现代的知识份子,如果认同佛教的旨趣,有不少人把研习佛教经典看作是接受佛陀的教育,把身体力行佛陀的思想视为生命艺术的实践。这些不是出家人,他们在世间多半有家庭、事业;也不一定是居士,不一定做早晚课,不一定曾拜在师父的门下或是参加佛教的团体。他们是相当入世的,人数众多,中外皆有。本文谈佛陀教育,即以这群人为对象,所谈的不是制式的教育,而是近乎佛学的普及教育、社会教育、或是终身教育。推动这种佛陀教育的理想,须有三个支撑:其一是需要良好的传播管道,以使得佛教的文物典籍能无障碍的送到每一个人的手中;其二是需要提供…  相似文献   

6.
古建彩画作为一种独有的装饰艺术形式,其中主要分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三大类,通过对三者的比较得出:其一,古建彩画的式样完全是中国古代建筑制度的完美体现;其二,我们应该对于古建彩画保持最起码的了解、尊重与传承。  相似文献   

7.
在道德主体性论争中,核心意见有两种:一是从人本主义价值哲学出发,视主体者个人为本原,主张“工具主义道德论”;二是从社会关系总体制约出发,强调客体的必然性,主张“道德主体性的客观原则”。笔者认为,“工具主义与“客观原则”的对峙,实质上涉及三个问题:其一,道德主体与规范客体的关系;其二,道德主体性动因;其三,由此对道德价值的观念建构。  相似文献   

8.
形式是艺术的外在表现,是艺术存在的方式和价值实现的途径。对形式在艺术中的重要性,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到蒙德里安、康定斯基等现代艺术大师,都有深刻地认识和论述。现代书法与油画创新结合,其首要任务就是对创新艺术形式的确认。简单来说,现代书法与油画创新结合的形式要素有两个来源:其一是一种继承自母体的形式要素,即从现代书法和油画两种既有艺术形式继承而来,能够看出其艺术渊源的形式要素;其二是现代书法和油画融合后产生的具有独特审美品质的新的艺术形式。艺术的形式作为中间桥梁,将艺术、艺术家及其创作、观者及其观看紧密连接在一起。这种创新的艺术形式对艺术自身、艺术家以及观众而言都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方式,也是三者共鸣交流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皮亚杰图式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认识论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有两个重要的方面往往被人们忽视:其一是关于认识的自然科学研究;其二是关于认识的个体发生研究。  相似文献   

10.
预科教育作为民族高校民族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担负着为大学专业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任务,写作是其中份量最重、地位最重要的课程之一。由于教育层次的特殊性及培养目标的特殊规定性,写作课的教学有自身的规律。所以,套用一般大学的专业写作教学模式或流于高中作文的教学形式都将偏离教学目标,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因此,必须将民族高校预科的写作教学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认识,认真探寻与之相适宜的教学规律,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教会牧者的视角探讨如何构建适切基督教中国化的牧养思维导向,选择这一课题的原因有三:其一,基督教的牧养工作是处于最前线的事工,在牧养事工中,以释经为基础的教导、宣讲是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共通点。因此,笔者主张从牧养的角度探讨基督教中国化的方向;其二,笔者最大的主观期盼是看到基督教信仰与中国文化两者之间和谐共融;其三,基督信仰具有普世性,每至一处,基督信仰若要在异文化中"往下扎根,向上结果"(赛37:31),必经处境化之路。  相似文献   

12.
对《论语.公冶长》篇"性与天道"一章的诠释,历来注解者有众多不同观点、不同层次的讨论。其中所含问题有三:其一,"言"、"与"二字的词性问题,有视"言"为动词、"与"为连词者,有视"言"为名词、"与"为动词者;其二,文章与性、天道之关系问题,有视其为二者,有视其为一者,亦有视其为一而二、二而一者;其三,夫子是否言过性与天道,子贡是否闻过性与天道?其解说更为复杂,不仅有言与不言之分别,亦有听闻与不听闻、得闻与不得闻之争议。  相似文献   

13.
高峰 《道德与文明》2012,(3):99-101
目前我国社会诚信道德建设的着力点应从三个方面切入:其一是借助制度教育功能以信用机制遏止失信行为;其二是发挥文化的陶冶作用以人文精神滋养诚信品格;其三是提升吾人伦理觉悟以公民意识唤醒信义良知.  相似文献   

14.
书画同源在历史发展早期是符合现实的,随着汉字不断抽象化和逻辑化,以及"书写"与"涂画"实际功用的分化,书与画终致分道扬镳。而后,当"书写"演化为"书法","涂画"演变为"绘画",书与画又互通款曲。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现代书法与油画的创新结合也变得可能和可行。究其路径,有五个方面:其一,借传统向现代演变之势;其二,探具象向抽象转变之微;其三,挟设计以为桥梁;其四,联通媒介之疆界;其五,发微技法以互鉴。现代书法与油画创新结合的道路既有险阻,也有惊喜。想探寻其妙,就要一心坚守和探索。守住中国书法的传统根底,吸收西方艺术的现代基因,不断发掘整合,做出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程乐松 《现代哲学》2022,(3):116-119
<正>自其作为一个学术领域诞生开始,中国哲学就一直在划界:哲学在中国,抑或中国的哲学?“照着讲”的译介工作与历史叙述,抑或“接着讲”的思想探索与理论建构?划界的尝试凸显了中国哲学的三重理论困境:其一,哲学反思被预设了的“普遍性”与中国的哲学的“中国性”之间的张力;其二,在中国传统的思想世界与精神生活中抽绎出哲学性并加以申发的哲学史,与面向当下的、基于中国经验的哲学探索之间的牵扯;其三,西方哲学的汉语化与中国思想的哲学化之间的双重他者性。  相似文献   

16.
“自由”是一个包含着丰富内容的社会历史范畴。它既包括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本质力量的显现和确证,艾包括发展人类本质力量自身。作为前者,自由又包含二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依据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人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改造自然的自由;其二,通过无产阶级革  相似文献   

17.
作为目前所发现的瑶族地区面积最大的古代地面建筑壁画,水龙祠壁画中有大量值得解读的内容。在2016年8月发表于《世界宗教研究》上的《湖南江永勾蓝瑶寨水龙祠壁画释读》一文中,我们对水龙祠壁画进行了初步解读。经过一年多的文献梳理和田野考察,我们对水龙祠壁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水龙祠壁画进行再次释读:其一,从水龙祠壁画的高度程式化入手,来释读民瑶文化的发展程度;其二,从壁画中的折扇入手,来释读瑶族宗教仪式与戏曲表演之间的关系;其三,从壁画中的神灵形象及兵马仪仗入手,来释读水龙祠壁画的民族属性。  相似文献   

18.
与不同学科进行对话,是深化发展伦理研究的重要路径.哈维兰的文化人类学对发展伦理学的深层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化态度"这个层面,表现在两个层面:其一,其所倡导的文化批判、文化反省意识、文化自觉精神,有助于发展伦理学文化态度的自觉化;其二,作为其方法论支撑的"文化相对论"所存在的深层问题,有助于人们辩证确认发展伦理学的基本文化态度.  相似文献   

19.
朱光潜认为审美功能是巨大的:其一,具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在审美态度下,主体跳出实用功利和逻辑认知的束缚,凝神于对象本身,将会发现充满意蕴的全新世界;其二,以出世的精神才能做入世的事业。主体只有在"无所为而为的玩索"中,才是自己心灵的主宰,自我生命精神才可以最完全地展开,才能更好地完成在名缰利锁状态下所不能完成的事业;其三,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的世界。朱光潜主张艺术的创造与欣赏活动,是超脱自我烦闷与走向人生艺术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五台吟     
其一其二浩荡皇恩积代功,民膏聚得佛考铜。经声啥亮行云遇,哪见哀吟遍地鸿?唐殿恢宏十拱牢,辱草彩塑态维肖。欣然有尽吸无尽:艺术高超代价高! 其三古无鸡片有真经,夜夜西方梦里行。叩首笑香今又是,泥胎到底道行深。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二、十三日,于五台山五台吟@杨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