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唐时期,书法大家褚遂良的楷书艺术大放异彩。初唐时期书法崇尚法度,褚遂良师承欧阳询,从欧体中收益颇多,他结合欧阳询书体和虞世南书体,使之得以升华。在全面剖析欧体和虞体的结体规律与用笔方法之后,他加以创新,开启了人们对于美的一种全新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欧阳询的书学思想管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欧阳询的《八诀》、《三十六法》、《传授诀》以及《用笔论》等著名书论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他的书学思想集中体现在“法”、“势”、“趣”、“中和”等方面。欧阳询这方面的独特见解,成为了后人研究书法理论的重要文献资料和领悟书法艺术的重要门径。  相似文献   

3.
画家的意趣是通过用笔来传达的。中国画的用笔主要在于笔力、笔势、笔意三个方面。笔力,指用笔的力量,力度感;笔势指笔线点画的态势;笔意,指笔线点画的感情和意趣,风度韵致。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书法历史上,唐朝书法家欧阳询不仅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其楷书具有划时代意义。欧阳询楷书平正险绝,被称为"欧体",当世人称其楷书为唐人第一,也显示出其在我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欧阳询书法饱含着南北书法精华,对后世楷书发展影响巨大,不仅继承了王羲之与王献之父子书法笔意与气息,而且也有六朝与魏碑笔法结构形式的表现。欧阳询不仅继承了魏晋秀骨清相的审美遗风,而且对其进行了创新。尚法与尚意在欧阳询书法作品及书论中,形成了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5.
李叔同出家以前的书法大多显得凝重厚实,结构舒展开张,点画方折劲健,用笔多侧锋翻转,富于质感和力度,出家以后,随着环境和信仰的变化,弘一大师的书法风格发生了根本变化,日益表现出宗教所赋予的超脱宁静、不激不厉和恬淡蕴藉。弘一大师出家前后书法作品所呈现的不同层次美学意蕴,折射出了一代宗师的浓淡人生。  相似文献   

6.
王爽 《美与时代》2005,(12):53-54
学习书法,要把读贴放在首要位置上.只有以真读帖,仔细领会其间架结构、点画形质、神韵等特点,才能下笔准确.读帖就是学习书法的捷径.  相似文献   

7.
侧锋用笔是书法笔法的重要内容。以书体演变为研究线索,以书写材料、执笔方式的流变为辅助线索,结合书法家个案分析,通过中侧锋用笔概念界定、侧锋用笔历史流变梳理,对书法艺术侧锋技法进行系统研究。侧锋用笔生于毛笔侧用,是在特定书写姿势下符合指腕运行规律的执笔方式。梳理侧锋用笔历史流变线索,探寻侧锋用笔审美价值。明清后中锋用笔主张是在生纸与软笔流行下,面对晋唐古法不复现状,书家带来用笔古法的变异,是儒家中正思想泛化到书法技法层面的诠释,为书法艺术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对于"用笔千古不易"一说,历来有不同的理解,而大多仅在"用笔"之"易"与否展开探讨,少数从赵氏之书学思想探讨其"用笔"的真正含义并分析是否不变。文章通过考察理学对元代书法批评之风的影响,认为赵氏"用笔千古不易"一说,是理学思想下进一步延伸的体现,它强调的是书法中不变之"理"。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怎样才能写好硬笔字为论题,形象地联想到写字如建房的道理,依据毛笔字技法与硬笔字技法的联系与区别,对硬笔字点画进行深入研究,把毛笔字点画的书写动作删繁就简,剔虚留实,用实证法得出"书写动作决定书法点画质量、标准点画结好字"的理论,将硬笔楷书与行楷书的技法,分别总结为八句言简意赅的口诀以指导实践。对楷书、行楷书各个点画分别详细讲解,明确每个点画由哪几个动作写成,从而使抽象的理念形象化,形象的概念具体化、标准化、量化,使复杂的文化形式通俗化,使硬笔书法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发明与创造,对传承中华文化、提高民众综合文化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详实魏晋史料的时候,总会被历史所惊叹到。索靖具有扎实的草书功底。因此索靖的章草被历代书家推崇,被历代帝王所喜欢。通过结体特征、点画特征、书写特征三个方面来概括《月仪帖》的书法风格。阐释在学习《月仪帖》的过程中要注意形式、用笔、行气。要带着问题去思考、去临摹《月仪帖》,还要注意提升临摹者的文化修养,这样临摹才会有价值,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蔡邕的《笔论》、《九势》及历代书家对用笔的论著出发,全面考察论证,探析用笔的发展过程和各书家的论点,提出个人观点,为书法学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侯帆 《美与时代》2023,(6):117-119
《霍扬碑》作为河东地区石刻书法中较具代表性的石碑,其特征包括取法西晋书法、金石趣味融为一体和点画的隶书燕尾明显等。总结《霍扬碑》石刻书法对北朝时期河东地区书法的影响,主要包括促使隶书向楷书演变和赋予河东地区书法丰富的内涵。该石刻书法对后世书法也具有一定影响,包括推动南北书风的交融和为现代学习者提供启示。通过研究《霍扬碑》,可以更好地了解北朝时期河东地区石刻书法的发展历程及对后世书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自古,许多论著业已阐述书法与中国画的密切联系,探究其根源,询问其发展,直至其现阶段的碰撞,它们似乎极其内在地契合在一起了。如今,我们以"书画同源"的观点审视中国画的用笔问题,是研究将书法如何运用在中国画笔墨中。将中国书法和中国画的起源相比较,来论证书法和绘画是人类在两种不同精神状态和目的中创造并发展的文化,同时,书法在中国画的用笔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吴杨 《美与时代》2023,(2):54-57
萧云从作为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其山水画的风格在师法前人的基础上,重视书法用笔,他师古却不泥古,自成一家。萧云从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画家,尤其是皖南一带画派影响深远,在当地形成了“姑孰画派”。当下,国内对萧云从的研究多关注他的个人绘画风格和美学思想,以及他所影响下的“姑孰画派”,并且大多是将传统山水画审美风格的角度作为切入点进行探讨的,而对萧云从绘画中书法用笔的剖析甚少。因此,结合元代文人画“以书入画”的影响,对画家萧云从作品的题跋及他画作中的书法用笔进行阐述,同时结合萧云从影响下的皖南画家的艺术风格论证其在皖南山水画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汉代书法在实践上的成就,主要表现为各种书体演变的基本完成、隶书的成熟和精致化、书法用笔的自觉,以及对个性、情感的追求等。书法艺术在汉代已走向独立,汉隶成为后人学习隶书的最高典范。汉代书法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第一个高峰。中国书法理论也始于汉代,虽数量不多,亦无体系性著作,却充分体现了书法作为艺术在理论上的自觉,以及书法艺术所追求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6.
就历代书法而言,自古就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义,元明尚态"的精辟总结。中国的汉字经历的篆、隶、楷、行、草五大书体的演变。在唐代出现了很多有名的书法大家,例如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等人。他们对唐楷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颜真卿与柳公权二人的书法,合称"颜筋柳骨",代表着唐楷的最高境界,更是影响了后世书风。  相似文献   

17.
王伟 《美与时代》2005,(11):33-35
纵观书法发展史,易道精神始终贯穿其中,从用笔技巧到章法布局,从审美理念到批评模式,无不显现易道精神,从而保证了书法艺术的健康发展.然而,如今一些"现代派书家",对传统中重视书法线条的观念做了极端化阐释,究其根源,是由于受到西方抽象画以及日本"现代书法"的影响,把书法看作是单纯的线条艺术,甚至把汉字、毛笔、水墨等基本组成因素从书法中抽离出来.  相似文献   

18.
书法用笔中,最注重筋骨的体现,古人在他们的作品中把筋骨力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却是一个难题,更不用说这个筋骨力该如何具体体现在书法实践当中。结合古代书论中对筋骨的描述阐述下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9.
骨法用笔对于中国的绘画和书法来说都是最为重要的观念和技巧之一,它对于作品的造型、气韵和神采都有深刻影响。从时代背景讲,骨法用笔观念的兴起同汉魏时期的相法方术有密切关联。但从思想来源探究,源头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萨满—巫觋文化的骨骼透视现象。中国书画作品对于骨法用笔的侧重,渊源于原始信仰通过骨骼来再现生命的信念。  相似文献   

20.
骨法用笔对于中国的绘画和书法来说都是最为重要的观念和技巧之一,它对于作品的造型、气韵和神采都有深刻影响。从时代背景讲,骨法用笔观念的兴起同汉魏时期的相法方术有密切关联。但从思想来源探究,源头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萨满—巫觋文化的骨骼透视现象。中国书画作品对于骨法用笔的侧重,渊源于原始信仰通过骨骼来再现生命的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