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汉大学中国哲学研究团队历经十余年写成10卷本《中国哲学通史》(学术版),又经过数年的编校,现在终于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目前相对最全面、系统、完备的中国哲学通史.全书共10卷,其中8卷为断代哲学史,涵盖从先秦至现代的内容,又特别设置了少数民族哲学史、古代科学哲学史各一卷.作者团队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以深厚...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魏道儒研究员主编、国内外20多位老中青年佛教研究学者参与撰写的《世界佛教通史》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世界佛教通史》共800多万字,历时8年完成,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科研成果,论述佛教从起源到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衰演变主要过程,在国内外学术界属于首创。《世界佛教通史》由14卷15册构成。第一卷和第二卷叙述佛教在印度的起源、发展、兴盛、衰亡乃至在近现代复兴的全过程。第三卷到第八卷是对中国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的全面论述,其中,作为中国佛教主体部分的汉传佛教分为四卷,藏传佛教为一卷两册,南传佛教独立成卷。  相似文献   

3.
《中国精神通史》第一卷体系宏大、结构完整、脉络清晰,行文纵横捭阖、笔势张弛有度,体现出司马云杰先生高远的治学旨趣和渊深的知识积累。对于这部鸿篇巨著,司马先生的创作心态是诚惶诚恐,曾自称"知我者,精神史也;罪我者,精神史也"。  相似文献   

4.
正宝卷是根据唐、五代时期的变文、讲经文本演变而成的一种地方宗教文本,是除《佛藏》《道藏》之外另一个重要的中国宗教经典体系。宝卷往往图文并茂,多由韵文、散文相间组成,可讲可唱,引人视听,方便向普通百姓进行"宣卷"的教化。事实上宝卷还有着多样的名称,其中渊源于佛、道教,用于道场仪式的宝卷多称为"科仪""宝忏""科",与此类科仪文书类似的是以"偈""偈文"为名的宝卷。另一类宝卷承袭了佛道的经典传统,径直将宝卷名为"经""真经""妙经""宝经"。  相似文献   

5.
<正>成书于唐代的《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被誉为“画史之祖”。书中以丰富的史料,勾画出佛教美术中国化的过程。唐代张彦远(815-907)所著《历代名画记》成书于唐大中元年(847),是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被誉为“画史之祖”。全书共10卷,前3卷阐述绘画的发展和绘画理论以及有关鉴识、装裱、收藏等方面的标准、知识、历史等。内容非常丰富,几乎涉及当时绘画的整个领域。后7卷收入“历代能画人”(画家)的小传,“自轩辕至唐会昌凡三百七十二人”。这部著作堪称当时绘画的“百科全书”,在中国绘画史学的发展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6.
简讯     
《简明中国道教通史》出版 卿希泰教授所著《简明中国道教通史》于 2001年 7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 20万字。 (中言) 《中国道教简史》出版 唐大潮教授所著《中国道教简史》于2001年6月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全书共28万字。 (中言) 《弘扬正气 拒绝邪教》出版 《弘扬正气 拒绝邪教》——处理“法轮功”邪教组织基层教育读本,于2001年6月由四大学出版社出版。我所杨光文同志承担该书1—3章的撰写,并任此书副主编。 2001年8月初,我所卿希泰、李刚、潘显一教授参加“中国宗教学会第五次全国会议暨…  相似文献   

7.
正儒学顺应中华民族上古、三代文化的大流、主流发展而来,是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连续性与统一性的重要保证与凭借。刘勰《文心雕龙·原道》中指出:"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庖牺画其始,仲尼翼其终""玄圣创典,素王述训",刘勰的说法承汉人观点而来。《汉书·艺文志》认为,易为大道之源,而易道经过了"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历史演进过程。三圣即伏羲画八卦、文王重卦、孔子作十翼,三古即上古、中古、近古。刘勰认为,易道是中国人文教化的开始,伏羲画卦是开始,孔子作"十翼"是终结与完成,孔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司马云杰《中国精神通史》第一卷的撰写与出版是中国思想史的新突破,为中华民族现代复兴提供了一个精神本原性思考的范本。相较于以往前辈的哲学史或思想史,该书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有以下四个方面:(一)超越疑古学派,打破哲学或思想史从子学时代或最多从殷周之际写起的局限;(二)对上古乃至远古的一些原始著作做了精辟论析;(三)材料运用,采取古典文献与文化考古、古代岩画相结合的方法;(四)研究方法采取形而上学与文化价值理解领悟相结合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哲学通史·清代卷》部分,笔者尝试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对乾嘉学术中皖派代表人物戴震的哲学方法论做一理论总结与概括,即将其"由字通词,由词通道""一字之义当贯群经""本六书然后为定"的方法概括为语言学方法,将其利用经学研究过程重视以知识说经的实证方法,和"大其心",精其心,以与圣人之心相遇,从而理解天地之心,进而理解...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道教通史》(五卷本)在201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下,于2019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凡350万字。主编卿希泰先生(1927-2017),原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中国道教研究的重要开拓者与建设者。詹石窗教授,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老子研究院院长,卿希泰先生的开门弟子。该书是继《道教文化新典》《中国道教思想史》(四卷本)之后,师生的第三次大型研究项目的合作。编写团队在《中国道教史》(四卷本)的基础上,展开修订、创作和提升等工作,历时十载而成。该书的面世,进一步巩固了我国道教通史研究在国际学术界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1.
苏联学者В.П.安德鲁先科写的《精神文化系统中的人》,于1984年由苏联基辅国立大学出版社出版,是苏联学术界第一本研究这个问题的专著。该书经笔者译出,已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五章,第一章,研究人和文化相互关系的方法论问题;第二章,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第三章,社会主义精神文化是造就新人的因素;第四章,在当前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精神文化和个性协调发展的若干基本方面;第五章,巩固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精神基础和当代的意识形态斗争。  相似文献   

12.
<正>一、关于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与编著谢阳举(以下简称"谢"):张先生,您好!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接受访谈,使广大读者朋友和传统文化爱好者能够更好、更全面地了解您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并体会其中所蕴藏的学术理念与治学精神。我们知道,您在上个世纪中期曾作为著名史学家侯外庐先生的助手之一,参与《中国思想通史》一到三卷的资料收集与校对工作,担任第四卷部分章节的撰写任务,是"诸青"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3.
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大国争霸成为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由此上演了一幕幕军事斗争的经典之作。黄朴民先生的《春秋军事史》,不仅让我们从整体上对那段历史有了一个全景观的认识,而且对他的精辟论说和探颐索隐之功敬佩不已。黄朴民先生是位年轻的研究军事学的专家,他是军事科学院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近年来,出版了《孙子评传》、《白话孙子兵法》等一系列论著。这部《春秋军事史》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课题17卷本《中国军事通史》的第2卷,全书包括绪论和正文13章,共30多万字,主要论述了春秋时期…  相似文献   

14.
正刘乐恒著,商务印书馆2018年6月出版,共263页,是作者在博士后出站报告的基础上增补修改而成,系"珞珈国学丛书研究系列"之一。本书关注马一浮、熊十力、唐君毅、牟宗三四位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疏解他们藉由易学概念所申说之哲学思想,而探讨现代新儒家之易学论题与思想特色。全书共八章。第一章"寂感·观象·六艺——马一浮易学思想新诠"、第二章"《周易》语境下的‘本体—工夫’论——马一浮知能观疏解",通过梳理马一浮对"寂感""三易""观象""知能"等易学概念之阐发,揭示  相似文献   

15.
道家哲学为中华文化之精华,"自然"则是道家哲学的思想中心。老子"道法自然"中的"自然"是为"天然""天成""自然而然",在于对自然之美的崇尚与追求,反对雕饰、造作与浮华,且提出"素""朴""淡""拙"等美学观点,与南宋审美艺术具有直接渊源关系。这种哲学思想亦反映在中国绘画艺术上,"自然"作为传统审美思想,是中国美学史上最高品位。文章从南宋时期的美学观点入手,以"成竹在胸""道""气""象""逸品"为论点展开叙述。  相似文献   

16.
董国强 《学海》2004,(6):207-208
<岳村政治>一书是于建嵘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完成的一部关于近代以来中国乡村政治发展转型的著作.全书约40万字,由"导论"、"正论"、"基本结论"和"附录"构成.其中"正论"部分共四大章,分为晚清时期、民国时期、共和国前30年和改革开放新时期.  相似文献   

17.
人类探索未知社会的智慧及勇气,可以表现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各种精神力量。中国传统绘画博大精深,文化沉淀历经千年,每幅画作中都承载着独有的思想理念和独特的审美趣味。自古迄今,许多艺术作品都能表现出自身的文化价值,都可以不同程度体现出某一特定时期的艺术精神以及大众审美。绚烂多彩的中国古典艺术,特别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众多文化作品,均体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在艺术造型表现方面也反映出显著的美学特征及独有的精神文化。绘画与精神理念相互交融,从中可以深刻地体会到我国古典哲学艺术精神。文章将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精神与"天人合一""有无相生""君子比德"的哲学思想理念相结合,分别探讨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中艺术精神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敏译著《中国美学思想史》一书已由山东齐鲁书社出版。此书在探讨和分析中国多民族文化的早期融合中形成的中国文化体系、思维方式和心理结构的特点基础上,系统论述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国美学思想体系的历史发生和在各个时期的发展演化。全书140万言,共分三卷。第一卷论述了我国原始  相似文献   

19.
书讯     
正《成人之道——儒家伦理文化》一书包含"儒家与伦理""心性与德性""人格与修养""人伦与社会""五常与做人""原则与方法""传统与现代"七章,共计18万字。作者唐凯麟先生是我国著名伦理学家。本书阐发了儒家伦理文化中的"成人之道",揭示了儒家伦理对于个人心性修养、人格培育、人生境界的提升以及对于现代社会道德建设的意义和价值。本书以严谨的学理为基础,是由伦理学家写给大众的儒家伦理文化普及读物。入选"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和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届向全国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  相似文献   

20.
正由曾振宇先生领衔、全国十几位对陈淳素有研究的学者参与撰写的《陈淳评传》,已于2018年2月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共25章,除了首章对陈淳生平事迹及著作进行综合述评之外,其余各章分别以"理""道""太极""释老"等为题,从24个儒学范畴、观念入手,对陈淳思想进行深入探析,既是陈淳研究的一大创获,又可视为思想史研究范式的一次新的、有益的探索。一、基于"中国本位"的中国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