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年的烙印--从童年经验看鲁迅、胡适文化性格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原 《美与时代》2005,16(6):67-69
鲁迅、胡适同为20世纪现代中国的文化巨擘,他们同时扛起了中国文学现代化、中国知识分子现代化的大旗,然而他们最后却因不同的文化性格而走向了不同的方向,共同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文化、中国文学、中国知识分子现代化的复杂而迷人的风景,吸引了众多的研究者.人们从各个方面比较着二者的不同及其形成的原因和丰硕的成果,可是其童年经验却有意无意地被众多研究者忽略了.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知识分子反思题材的小说,深受苏联文学和"五四"文学传统的影响,但却没有把握其精髓。张贤亮是新时期的重要作家,有22年的劳动改造经历,小说多以知识分子为主人公,重述他们在政治风暴前后的变化。作家在确认知识分子身份的同时,却失去了对历史的真实反思。这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从他的两部作品《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创作的话语环境中我们可以窥探一二。  相似文献   

3.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国家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张贤亮、王蒙、高晓声等一大批在20世纪50年代"反右运动"中被划为"右派"的知识分子得到平反。在新时期,当这些作家重新走上文坛开始创作之时,这段各种因素相互缠绕的记忆便成为他们抹不开的主题。而张贤亮的《灵与肉》中,"右派"知识分子许灵均在获得对其历史的修正时却选择永远生活在由"人民""体力劳动"包裹着的劳改地——敕勒川。与此同时作家张贤亮在1985年创作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其主人公章永却在建立了家庭之后极力地为自己寻找理由离开家庭和农场。这两种写法出现在同一个作家的不同时期,体现了不同时代的话语逻辑和时代需要。  相似文献   

4.
杜维明先生是当代新儒家第三代的重要代表人物.自上世纪90年代始,他对"公众知识分子"的命题给予了较多关注,认为中国知识分子在其发展历程中可分为两个"断裂"的阶段,即传统的"儒家知识分子"--"士"和近代"五四知识分子";而"公众知识分子"是第三个阶段,它跟传统的"士"在"群体批判的自我意识"上具有同构性.但"公众知识分子"的现代性决定了它不同于传统的"士",也将超越"五四知识分子"的"启蒙心态"和"民族主义"的怪圈.尽管杜先生的理论中内含某种悖论和不切实际的玄想,然而他关于"公众知识分子"和"文化中国"的理论对于21世纪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走向及重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儒林外史》以众多文士儒生为描写对象,作者用诙谐戏谑语言塑造了以范进和周进为代表的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他们都对八股膜拜到了一种扭曲的地步。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用功名富贵笼络知识分子,把他们逼到"学而优则仕"的科举道路,致使一代文士发疯、发痴,丑相百出。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20世纪50年代初的思想改造运动,提出一条研究中国知识分子的新路径。我将重点描述,在共产党统治下,"知识分子"这个社会范畴是如何具体化的。在这场运动中,"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社会阶层被一般化、普遍化,各种各样的人群被纳入这一范畴,并在此范畴内确立了多元主体的立场(multiple subject positions)。这一具体化过程持续到思想改造运动以后,对中央政策、地方组织和个体行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的分析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统治、"国家-知识分子"关系以及所谓"中国知识分子"的经历。  相似文献   

7.
王俊 《天风》2016,(8):10-11
正信徒众多及信徒结构的变化,对讲台工作及讲道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教会必须重视人才培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改革开放以来,在上帝的赐福及宽松的社会环境下,教会信徒人数不断增加,出现了"要收的庄稼多,做工的人少"的局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种局面有所加剧。信徒增多,牧人不足;信徒素质提高,牧人水平较低;中青年、知识分子信徒比例  相似文献   

8.
赵园注重探索文学发展的规律和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历史,注重追问文学现象背后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而不仅仅是描述文学现象,这使得《艰难的选择》一书具有思想的深刻性。赵园感悟式的批评语言,鲜活流丽,饱含她自己的生命体验,令人感到生命喷薄的力量,这种批评本身也是"文学"。赵园因执著于探索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和道路而在学术领域里开辟了自己的园地,却又因这种执著而限制了自己的研究视野,她日渐对学术产生了厌倦,这也启示批评者应该更好地把握认识对象世界和体验自我生命之间的"度"。  相似文献   

9.
施萍 《宗教学研究》2005,16(1):96-101
林语堂的现代基督教思想是以生命哲学为理论基础的,他以对个体生命意义的探寻为纽带,在人文主义与基督教之间建立了亲缘关系,在本土语境中重塑了"上帝"的神学形象:它来自人为善的高贵本能,是人类至善意向的神学象征,是个体获得生存意义的导引,是精神世界中至高无上的神.林语堂是"五四"知识分子中将现代基督教思想植入自身文化人格的第一人,他对基督教的认识异于"五四"思想主流,却同样值得珍视.  相似文献   

10.
在新时期电影中,知识分子终于可以和"工农兵"一样,成为革命事业和新中国建设事业中的主角,在主流话语中建构知识男性的形象与气质。海归身份的设置升华了知识分子回归祖国的选择,他们以知识报国的方式诠释了男性与国家的命题。科学知识分子被纳入国家建设第一线的"工人阶级"队伍,被塑造成科学偶像和道德楷模,成为契合于主流社会的意识形态要求的理想男性。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个时期以来,习总书记就中华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作了多次重要讲话,意义重大。习总书记的讲话受到广大群众和知识分子的衷心欢迎。但也应该看到,由于改革开放以前几十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批判、彻底决裂,影响了几代人的文化观念。特别是文革和批林批孔运动中流行的错误观念,至今仍影响着许多人,包括一部分高级干部和知识分子。改革开放以来,党的路线作了重大的调整,我们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而在传统文化的问题上,却没有完全"拨乱反正",以致不少在思想、宣传、文化领  相似文献   

12.
俞吾金教授主张把葛兰西的术语organic intellectual释为"有组织观念的知识分子"。根据"有机知识分子"及organic intellectual的语义学含义以及葛兰西实践哲学的历史主义传统,"有机的"才是葛兰西新型知识分子的最根本特征,只有"有机知识分子"的表达才是符合葛兰西实践哲学的历史主义传统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正我自认为是儒家知识分子,却似乎与伊斯兰教十分有缘。小时候因为随父母支边,在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读书,结识了很多少数民族同学,其中最多的是回族,也参观了西北的很多清真寺。大学毕业后,回到镇江润州工作。一段时间,也曾分管过润州的民族宗教工作,加上国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我更加关注中东国家,关注伊斯兰教,也因此结交了很多镇江的回族朋友。因为对伊斯兰教感兴趣,如有机会到外地去,我  相似文献   

14.
<正>伊斯兰教,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都具有历史性的意义,但反观自身,我们对于这一现象的理解却贫瘠得令人难过。在当下,鼓励和推动锐意、自由和富有成效的对伊斯兰教的思考愈发显得迫切。所谓的伊斯兰复兴主义垄断了有关伊斯兰的话语,而我所说的"静默的伊斯兰"——那些相比于政治运动的激烈示威,更注重与绝对主宰安拉之间的宗教联系的虔诚信士的伊斯兰——却并没有得到社会科学家们足够的关注。我所说的伊斯兰,还是思想家和知识分子们的伊斯兰,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日趋深入人心,心理辅导活动课也日益为人们所熟悉。但是,在当下众多的心理教学展示活动中,却时常会遭遇"徒有其表"的心理课例,它们拥有心理活动的华丽外表,却丧失了心理辅导最基本的理念,由此无法真正实现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提升。一、心理辅导活动课其内在的心理学本质与心理辅导理念"心理辅导活动课"作为专门的一类课型,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16.
<正> 白族是云南边疆自古以来经济、文化均较发达的少数民族,其所以发达,和他拥有一批知识分子有关,这些知识分子善于学习兄弟民族的先进思想,特别内地汉族的先进思想,并在边疆进行教育、传播,从而促进了本民族的发展,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和团结。在这些知识分子中高氏家族占有重要地位。在高氏家族中高(夭明)映又是一个在学术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人物。高(夭明)映身为边疆少数民族,又是世袭土司,却对内地儒学(理学)和佛学深感  相似文献   

17.
据说,毛泽东经常与知识分子同志产生分歧.在他的一生中,与许多著名的革命家在思想体系形成和政策制定上有诸多争论.他的反知识分子( anti-intellectual)立场对受过教育的革命家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通过考察毛的意识形态的发展,这种发展最终形成传统的“毛泽东思想”①,我认为,毛尽管与许多共产主义知识分子有冲突,②但却与他们有着相同的关切与理想.  相似文献   

18.
自西汉代以来,儒家思想受到推崇,孔子被尊为圣人。明清时期,受儒家文化影响的穆斯林知识分子在用汉语阐释伊斯兰教思想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孔子观。一些穆斯林知识分子尊重孔子,但对有关太宰嚭和孔子的对话内容作了取舍和发挥,认为孔子听闻的"西方圣人"是至圣穆罕默德;一些穆斯林知识分子把孔子纳入圣人之列,但在至圣穆罕默德之下;马德新认为东土圣人言人道,西土圣人言天道,各有自己的职责;唐晋徽提出孔子是今世完人、穆罕默德是后世完人的思想。对待孔子的态度,反映了明清时期穆斯林知识分子在宗教信仰和社会现实之间努力寻求一个合理关系的思想历程。  相似文献   

19.
讲到吝啬,一般人都以负面视之,大多以"一毛不拔"、"铁公鸡"、"视钱如命"形容,但德国对吝啬却另有不同看法,甚至还给予正面肯定。吝啬成了德国的显学,还有知识分子着书讨论,许多高品质生活家都在追求吝啬的内涵,趋之若鹜。一向被誉为最会过生活的德国人,觉得吝啬不是见不得人的事,甚至认为吝啬的人精打细算、聪明时髦,懂得生活的技巧,弹性高,有高度动员能力。认为吝啬族较会享受生活,也是社会较快乐的族群,还有人以"好践!"形容吝啬族。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发生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非基督教运动。非基运动发生后,作为基督教徒知识分子,马相伯进行了积极的回应。他站在护教的立场,从学理的角度以及历史的事实,对当时反教一方所持的宗教与科学进步不相容的理论观点以及"科学万能"、"宗教是束缚自由的"、"宗教是麻醉民众的鸦片"等论调一一进行了驳斥;他又从政治的角度对反基督教运动的动机予以揭示,指出当时非基运动的政治实质是一些反教的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把反基督教作为宣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情绪的符号对象。在回应过程中,马相伯所发表的见解、思想观点以及所表现出的理性态度在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20世纪2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在中国社会发展道路选择上的思想政治分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