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本性上,实践美学表明了实践之于美学的规定性.在这里,实践是开放性、解构性的,它力图克服认识论及其二元困境.在实践美学的自身建构中,其主体论与传统形而上学尚未被彻底清除.  相似文献   

2.
论否定美学     
论否定美学颜翔林理性的沉思在某些称为“后现代”的社会仍不是一种精神的奢侈和不合生存境域的现象。恰恰相反,理性的沉思作为一种共时性的精神张力驱使历史存在走向合乎真理和价值的可能。与此相关,理性的沉思也将启导人类的审美本能与本质及其美学建构走向一个合乎规...  相似文献   

3.
新实践美学应该弥补实践美学的身体美学缺失,建构起自己的身体美学。实践本身就是身体的实践,没有身体的实践是不存在的,因此,身体的实践和实践的身体是新实践美学的身体美学的逻辑起点。实践的身体是在身体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新实践美学的身体美学首先应该关注人类自身生产中产生的身体及其审美关系,即人类自身生产中的美和审美及其艺术问题,建构起本原身体美学。在人类的生存中,身体的存在和发展是人类物质生产最基本的方面,衣食住行等都存在着身体的生存和发展的审美化和艺术化问题,因此,新实践美学还应该建构起存在身体美学和发展身体美学。存在身体美学研究身体存在及其审美关系,研究身体存在的审美化和艺术化,主要是肉身生存的美和审美及其艺术的问题。发展身体美学研究身体发展及其审美关系,研究身体的符号化和精神化,主要是精神身体、符号身体的美和审美及其艺术的问题。新实践美学的身体美学追求肉身身体、精神身体、符号身体的有机融合,以塑造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4.
实践美学机械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论探究审美欣赏活动的本质、特点和规律;从物质实践出发曲解马克思主义审美实践思想;教条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揭示美的本质.实践美学并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美学.  相似文献   

5.
设计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美学思想是设计的理论基础,美学以其深刻的哲学理念指导人类审美活动,并引导设计美学的发展。梳理美学与设计美学的发展脉络,阐释两者在功能与形式上存在着互相交织的关系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6.
美无处不在,是天地造化,也是人类思想与力量的艺术结晶。目前,人们所共识的美学意识形态可大致分为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艺术美等。体育之美学是这三种意识形态美学共生的产物。因此,就体育与美学三种意识形态下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不仅对开展体育和美育工作有极大的社会功效,还可以促进社会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体育运动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与完善体育科学的知识和内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美学中,首先在社会主义国家以及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者中间,取得了这样一种认识,即不仅从纯科学的角度来看,有必要研究劳动美学问题,就是从分析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过程,以及分析对这些过程产生的影响来看,都有必要研究劳动美学问题。把劳动美学问题提到首位的,首先是社会主义劳动发展这一事实本身,其中包括由于劳动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增强和变为共产主义的性质,而使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根本矛盾得到克服的过程。在社会发展的这种客观趋势的范围内,劳动性质的不断变化和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围绕实践概念进行的讨论作了梳理,认为卢卡奇等通过对劳动、意志、日常生活、批判、兴趣、交往行动、个体实践等的阐释为实践概念注入了新的思想文化元素,为全面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提供了丰富的资养。认为在构成实践的各种元素中,劳动是最基本的,但只有和繁衍结合在一起,才可能构成人与自然的原初关系,实现从生物人到现代人的过渡。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表述过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与人自身的生产,即生命的生产,它回答了作为始源或基元的日常生活的基本结构、生产活动的基本模式以及人类发展的基本驱动力问题。认为美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与自然的统一,即人的救赎,历史上有关经验之美与超验之美的讨论是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的确立为合理地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潘知常 《学海》2001,42(2):157-160
实践美学的一个根本缺憾 ,就是把美学的根源问题与美学的本质问题混淆起来 ,错误地从实践美学与审美活动的同一性入手去解决美学困惑。对此 ,在已经持续了将近十年的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的论争中我已经反复予以强调① ,并且已经为美学界所普遍承认。那么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根本缺憾 ?在我看来 ,与实践美学在思考美学问题时的一个根本的误区密切相关 ,我把这一根本误区称之为 :“还原预设”。确实 ,现象与本质、个别与一般、主体与客体、变化与永恒、超越与必然……这种种尖锐的对立实在是我们的思想历程中所时时面临的巨大困惑。也因此 ,甚至…  相似文献   

11.
生命美学认为美学即生命的最高阐释,是生命的宣言、生命的自白,只能是人类生存的天命。而生命语文是以生命为出发点,遵循生命的本质属性,让语文进入生命,唤醒生命,并内化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格内涵。生命语文是为生命而为的教育,也是用生命而为的教育。生命美学观照下的语文教育,是语文教育与生命美学的互动与共生,是让美进入生命,以审美的眼光认识生命,从生命出发理解文字。  相似文献   

12.
试析李泽厚实践美学的“两个本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很多现代诗不好读懂,最大的原因可归结为对诗意的误解。事实上,诗意和美来自作品的诗性,来自物我两忘的交融,与万物一体、生生不息、变化发展、推陈出新的生命精神密切相关,是有限事物形象中体现的追求生命理想的无限情意。研究诗意和美,应该坚持辩证的心物互动论,扬弃主客二分,达到对万物一体的横向超越,这是一切诗人和审美主体的生命力所在。而诗人的品格、修养、精神、艺技、气韵、情操,等等,都集中表现在诗性、诗意、诗情、诗味的新美之上。由此,我们的新美学,应是研究美好的生活、人生境界该是怎样的,该怎样才能更美好等问题;同时我们的新美学也应该明白晓畅好懂,又有新时代的深广的诗性和诗意,有利于新时代新人类的审美修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推动和促进美的欣赏和创造出新的人生和世界。  相似文献   

14.
孟子认为,人外在形体与内在德性是相表里的,这是一种身心合一的身体观。这种身体观由对孔子仁的发展和突破而来,这是基于人心善端的扩充论证了人性善。扩充的过程就是通过身体之气特别是浩然之气对善端进行存养,不但可使内在德性充实完满,而且这种道德之气还使外在形体生发出光辉,从而达到一种美的境界。这种美还不断地以各种形式显现于天地万物。最终人不仅身心合一,也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5.
由于市民阶层的崛起和启蒙思潮的影响,中国美学到明代为之一变,散发出浓重的生命意识。阳明心学、李贽童心说、袁宏道性灵说,冯梦龙的三言、凌初的二拍,无不以生命为视角,共同叙写出关乎生命的形体、生命的意义、生命的原则的美学长卷,显示了明代生命美学的独立性、形象性、世俗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闫永利 《管子学刊》2006,(3):98-101
从生态学视角探讨老庄道家美学中的生态美学思想,结合当前生态中所出现的主要问题,总结了老庄道家美学对当前生态建设密切相关的五种思想启示,以期对构建和谐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15日发表的《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思想的卓越继承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新发展,也是对中华美学精神和文艺思想的卓越继承和发展。《讲话》精辟概括出的中华美学精神中的托物言志、形神兼备等宝贵经验中,都贯彻着虚实相生的精神。中华美学之特色,有的是创作方法中的美学经验,有的是对诗、文、画等艺术形式提出的要达到的美学成就,有的是艺术创造所要求的多种美学风格及特色,都十分珍贵,都有中国特色。新时代美学和文艺要以人民为中心,要扎根现实与人民生活、与新时代的审美要求紧密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美学精神的新发展,有利于我们将中华美学精神发扬光大,有利于社会主义文艺创造出新的局面,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8.
论美学的哲学特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萍 《现代哲学》2001,(3):30-35
二十世纪美学流派有一共同趋向,即拒斥思辨哲学,舍弃传统的形而上研究方法,主张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各门具体经验科学的角度来探讨美与艺术的问题。然一百年过去了,我们却不无遗憾地看到,抛弃了形而上方法之后,美学的状况并未因此而变得好起来,甚至相反,今天的美学要么纠缠于相对整个美学学科体系无足轻重的某个具体艺术经验问题;要么在美学重大理论问题上左冲右突,不得要领。较之过去的美学理论并无多少起色。美学研究究竟可不可以绕开形而上的哲学?这个问题已关系到美学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作为20世纪颇有成就的哲学家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本雅明经历了惨绝人寰的两次世界大战,对生命的启示意识也一直贯穿于他的作品中。虽然受到了现代虚无主义的影响,但他并没有随着堕落的时代而堕落,而是试图寻求一条救赎之路,即通过弥赛亚来为现代人谋求生存之路。在认识到理想与无奈的现实间的差距之后,本雅明与唯物主义的接触使他豁然开朗,他摒弃了建立乌托邦的幻想,摆脱了形而上学的束缚,选择从世俗的生活中洞见本质。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研究美学需要资格的话,那么在德国哲学家中,叔本华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了。对于美学的经验性对象,各种各样的艺术,他毕生都在“沉浸浓郁,含英咀华”。他每天都要阅读文学作品,每天都要用笛子吹奏音乐,而且几乎每个夜晚都要参加音乐会,或者观赏戏剧演出。在他四十五岁以前的漫游中,他到过欧洲许多美丽的城市,尤其是对它们的建筑和艺术博物馆倾注了巨大的热情和兴趣。他不仅撰写过专门的文艺论文,如《艺术的内在本质》、《音乐的形而上学》、《文学的美学》,而且在其哲学论著中还表现出对古代和现代文学知识的了如指掌,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