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字的原始雏形是图画,汉字不只是交流信息的语言符号,更是被作为颇具独特品味的艺术品而大放异彩。从符号学分析,汉字是一种符号,是一种特殊的平面图形设计。在现代图形设计中我们要懂得怎样利用汉字,怎样充分运用汉字的造型原理去设计现代图形。在设计作品中,汉字不仅仅是符号、是装饰,而且具有图形设计的表现性思维,这样汉字才能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2.
杨照珺 《中国宗教》2022,(12):60-61
道教与汉字书法都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民族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成宇宙万物的本源。汉字书法是古代先贤依托汉字的象形特点,使用独特的书写工具--毛笔,把象形的文字符号改造为抽象的线条和结构,并融入自己的生命情态和审美体验,创造出的伟大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3.
申荷永 《心理科学》1993,16(6):369-370
几千年前,在我们汉字形成之时,即衍生了一种具有文化与民族特色的“心理学”。在汉字的结构与意义中,包含着中华民族对人之心理与行为的认识与理解。一、关于心的概念心是汉语中最古老的象形字之一,原形为(?),一看便知是表示“心脏”的符号。但中国古人所用的“心”,有着极其深刻的蕴含。首先,就心作为心脏而言,它表示了心脏,但也并非只是一生理学的术语,并非只指人体中的一  相似文献   

4.
汉字中的形象是主体心意与客体物象交融合一的寓"意"之"象",它超越了被模拟的客观物象,是具有意象化特征的视觉符号。汉字的视觉传达设计就是要挖掘出汉字独特的视觉魅力和文化内涵,利用汉字的意象性来传达丰富的信息,提升所传达信息的识别功能和准确性;用内涵丰富和形式优美的视觉意象,表达出潜在于中华民族文化深层的意蕴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
通观《周易》文本,我们可以发现它使用了两种符号,一种是卦爻符号。另一种是汉字符号。在这两种符号中有三层意义平面:卦象与它的“所指”是第一意义平面,卦爻辞与卦象之间是第二意义平面;《易传》与卦爻辞、卦象之间是第三意义平面。如果我们把卦爻符号叫做对象语言的话,那么卦爻辞就是元语言,《易传》就是元元语言。  相似文献   

6.
张丽  蒋慧  赵立 《心理科学》2018,(2):337-343
本研究拟考察发展性计算障碍儿童的认知缺陷成因。实验1要求被试在三种形式(点/点,数/数,点/数)下进行数量比较,实验2仅将点集替换为汉字数字词。结果表明障碍组和正常组在数/数、点/数和汉字/汉字比较任务上的成绩存在显著差异,而在点/点和汉字/汉字比较上没有差异。据此推论,计算障碍儿童符号加工能力受到损伤,符号与非符号数量转换能力存在缺陷,但非符号加工能力和不同符号间数量转换没有缺陷,支持语义提取缺陷假设。  相似文献   

7.
汉字·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曹念明,陆昭天语言文字是形成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因素。而汉字对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其特殊的、比其他文字更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1、汉字有形、音、义多种要素,而非单纯的起表音的作用,这样,它就能克服各种方言的语音差异,超越时空局限,成为全民族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这从外延方面说明了汉字的巨大凝聚力。2、由汉字特有的文化内涵影响形成的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是构成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深层文化基因。第一,汉字是从本族先民的原始图画、图画文字直接发展、演变而来的,始终保持着象形、表意的因素。西方拼音文字只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能指(文字)与所指(指称对象)之间没有任何自然的、必然性的联系,而是纯粹任意的、约定俗成的关系。因而,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主客体分离的、抽象的;他们习惯于超越主体、甚至超越客观现实,对“彼岸世界”(天堂)永恒幸福的追求远比对现实幸福的追求更为强烈。而汉字始终没有完全脱离指称对象的形态特性,能指(文字)与所指(指称对象)之间保持着自然的,有意义的联系,主体与客体未曾截然分离,因而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特点是主客体合一、“天人合一”,也就是不脱离具体事物,而体现为一种强烈的“务实”精  相似文献   

8.
王旖旎  李欣 《美与时代》2013,(11):55-55
对字体图形的深入研究,是创作的前提,一部出色作品的产生是建于对其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深入探索与研究之上的,几千年的汉字历史源远流长,它记录了时代的变迁,记录了万事万物。而汉字字体是怎样产生的呢?首先要从它的“形”谈起,汉字字体的形态起源于图形,图形先是以一种符号出现,经过了千年的历史传承演变,形成了汉字,最终汉字形成了它绝无仅有的强大体系。文字是人类记录历史的一项视觉符号,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文字已经变的多元化,不再是简单孤立的线段,而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传递媒介,它可以让人们懂得未知的事物,也可以完整的表达出人的情感,无论人类对事物具有一种怎样的认知、感悟与理解,文字都可以作为一种最简单明了的工具,让人们进行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9.
汉字是一种独特的“音形文字”,它不仅在一维空间存在有一个用音描述文字符号的序,还在多维空间建立有一个用形描述文字符号的序,不同于以音为主的拼音文字系统。汉字信息加工的生理机制也有别于拼音文字,不存在明显的一侧优势,阅读、书写时字形的视觉表象起着关键作用;而汉字的认识,则更有其特殊性,比如汉字词的记忆容量依赖于字词的视觉特点,也即字形的复杂性;汉字信息的提取以形似最容易,音近次之,意同最难。  相似文献   

10.
李少利 《美与时代》2004,(10):42-43
一、创意贯穿汉字的发展过程 文字的创造和产生,是人类文明的起点.在人类社会中,文字的起源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先有语言,后有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信息交流的载体.汉代著名文学家许慎著的<说文解字>序曰:"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视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纹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解释了汉字的由来,认为汉字是古人从自然万物中"博采众美"而抽象概括形成的一种标识符号.汉字产生的开端具有形象的依据性,因而其造型反映它所包含的信息和意念,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本质美尽显其中.  相似文献   

11.
英文词、汉字词、早期文字和图画的认知加工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积家  王娟  刘鸣 《心理学报》2011,43(4):347-363
采用四种任务考察英文词、汉字词、甲骨文、东巴文和图画在知觉加工和语言加工中的特点, 揭示不同类型符号的认知机制。实验1采用知觉相似度判断和语义一致性判断考察符号在知觉加工和语义加工中的特点; 实验2考察符号在命名与分类中的表现。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符号在知觉相似度判断和语义一致性判断中表现不同。符号相似的顺序与文字演化的顺序一致。(2)不同类型符号的命名与分类反应具有不对称性:英文词和汉字词的命名快于分类, 甲骨文、东巴文和图画的分类快于命名。(3)无论是命名还是分类, 对汉字词和图画的反应均快于对东巴文和甲骨文的反应。对英文词命名快于对甲骨文和东巴文命名, 对英文词分类慢于对东巴文分类。(4)英文词、汉字词和图画的命名与分类反应具有不对称性:对英文词、汉字词命名快于对图画命名, 对图画分类快于对英文词、汉字词分类。甲骨文和东巴文的命名与分类反应具有不对称性:对甲骨文命名快于对东巴文命名, 对东巴文分类快于对甲骨文分类。所以如此, 既与符号的外形特征和区别性特征有关, 又与符号记录语言的方式以及对符号的熟悉度有关。研究结果为确定文字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及甲骨文与东巴文的性质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术语ε“非汉字符号”δοζ和“非汉字符号”δ'εα之翻译与解释@陆沉~~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历史渊源和现代意义天津师范大学庞卓恒世界历史上有几大文明古国,但历史文化从远古时代一直连续不断地发展到当代的文明古国,只有中国。这种连续性在象征符号上有两个令人瞩目的突出表现:一是现代汉字同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原始记事符号形态上一脉相承,一是现代“龙”同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龙”的形象也一脉相承。为什么会出现这个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现象?显然这就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关,可以说,5千年连续不断的中华文明本身,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结出的果实。当然,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度和它的凝聚范围也有一个历史过程,正如中华民族本身的形成和发展也有一个历史过程一样,从先秦时代的华夏、东夷、西戎、南蛮、北狄,逐渐互相交往、凝聚,到今天56个民族共同组成中华民族大家庭,除聚居在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的12亿同胞外,还有5千万炎黄子孙在世界各地生息繁衍、开拓奋进。5千年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凝聚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这里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那就是,凝聚范围扩大过程中虽然也发生过不幸的暴力冲突,但凝聚本身主要不是依靠武力征服实现的。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民族大融合潮流,都主要是在各族人民长期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调查测试发现:中国人的智商明显地高于美国人、西欧人,这与中国人学习和使用汉字有关。我们自己的学者的研究也表明:中国汉字与其它拼音文字比较,中国汉字具有一种神奇的开发大脑的功能。 例如:表示“男人”这个概念,英语用“man”。英语为什么要用“man”表示男人,没有什么理由可说,从几个字母找不到跟男人有任何联系,纯粹是记录读音的符号.汉字用“男”字,它除了表示音以外,还  相似文献   

15.
汉字在中国人几千年的书写实践中,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的象形性和绘画性,可谓妙趣横生.汉字的表意性,或者说"意美".是它的又一审美特质.汉字还具有适合于表现各种情感的形式美.其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也是中华民族最有全球效应的视觉标志.  相似文献   

16.
李虹  舒华  彭虹  雷霖  邢爱玲 《心理科学》2006,29(3):546-549
本研究以93个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配对联想学习能力和语音意识在汉字阅读和词汇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其中,配对联想学习分为假词、非词、符号三种形式。结果发现,语音意识是解释汉字阅读的最重要变量,配对联想学习能力对词汇发展具有独特贡献;不会阅读者在假词和非词学习中比初学阅读者差,而在非语言的符号学习中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原道》2015,(2)
对"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在不同人群中,实际上存在着一种动态变化的差序格局。具体到身份符号的选择上,一些人可能倾向选择已经将自己低层次认同完整"囊缩"在内的高层次认同符号来完成自己复合型民族身份的综合表述。而另一些人则可能更偏向选择已经紧密"嵌入"到高层次认同中的低层次认同符号来实现自己多层次认同体系的精细表达。构建一个符合中国现实的实体化的不断向高层次发展的"中华民族"认同的方式和途径,需要一种既能与国族认同的差序格局完整对应,又能动态反映民族不断交往融合进程的,包含了"囊缩式"与"嵌入式"两种国族身份符号的标识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18.
采用Gevers等的实验范式,以判断数字大小并选择不同言语符号方向信息左右为任务。材料为阿拉伯数字(1、2、8、9)和汉字、英文单词符号(“左”、“右”、“left”、“m#t”)。考察在不同语言符号方向信息下数字-空间联结SANBC效应的编码方式,结果发现:(1)在汉字和英文符号信息下,被试在数字大小比较任务中都表现出SNARC效应;(2)在汉字符号方向信息下。SNARC效应的编码方式主要存在视觉空间和言语空间编码,且以言语空间编码为主;(3)在英文符号方向信息下。SNARC效应的鳊码方式主要是视觉空间编码。  相似文献   

19.
正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经历五千多年发展而仍在使用的表意文字。它是中华民族的"活化石",蕴藏着古代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文化信息,反映出造字者对客观事物以及当时社会的感受和认识。可以说,中华民族古老文明都浓缩于汉字之中。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原本如诗似画的汉字教学正越来越浅淡,越来越没有文化味道。低段课堂识字教学中往往只讲汉字结构,让学生强记汉字笔顺,默写汉字字形,或是为了记住字形,生编硬造,歪曲字义,忽  相似文献   

20.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又充满生机和智慧的文字符号系统.汉字以其特有的隐喻性,象形表意,精深含蓄,引人深思,发人联想,启迪着人们的智慧,这是世界上其它文字所无与伦比的。日本幼儿教育专家石井勋经实验证明:汉字象一幅幅形象各异的图面,便于幼儿右脑的整体识别.一名弱智儿童学了一年日本拼音字母还记不住,而每日一个汉字却能牢记,从而提高记忆力与辨别力,较快地认识了日文“假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