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近年来,许多中国古典美学研究者提出,中国美学不象西方美学那样侧重对美与艺术进行本体伦的研究,也不注重对审美对象做冷静的、科学的分析,而是着重于探求人们在审美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探求外在的感性形式如何与人们内在的伦理道德要求和谐地统一起来。因此,中国美学范畴有其独特的内涵。现将近年来中国美学范畴的研究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岳友熙 《管子学刊》2006,(4):104-108
“刚美”是张玉能先生近几年提出的一个美学范畴。本文对中国古典美学范畴“气”的历史渊流、审美特质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和总结,指出了自从“气”取得美学上的主体意义之始,就已经显示出一种标举阳刚之美的审美倾向,或者说,阳刚就成为“气”范畴的美学特征;从而证明了“气”范畴充满了刚美的特质,具有丰富的刚美意蕴,因此它属于刚美范畴。  相似文献   

3.
环境审美模式研究是对环境审美体验和欣赏方式"模态化"或"范型化"的研究。环境审美模式是环境美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也是当代中西方环境美学研究充满争议和亟待进一步探究的领域。对环境审美模式的考察研究,不仅可以厘清当前环境美学各种范畴、模式的内涵与意义,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还可以在反思各种研究路径的基础上,寻找审美欣赏过程中各种价值统一的基础,从而为当代美学的变革发展与流派纷争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审美经验范畴在当代西方是门显学,无论是从20世纪中期延续而来的接受美学、阐释学美学,还是近30年来兴起的新实用主义美学,都搭建在这个核心范畴之上。可奇怪的是,人们对它的理解却存在诸多模糊之处。伽达默尔、塔塔科维茨都认为审美经验令人费解[1],不是一个精确的概  相似文献   

5.
“雅”、“俗”以及雅与俗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美学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文艺理论问题,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问题. “雅”与“俗”这一对范畴,是重要的文化学范畴,涉及到文化层面的境界高低,人的文化教养、仪表、人格、操守、修养、境界.“雅”与“俗”又是美学范畴,涉及到审美倾向、审美理想、审美意趣、审美境界.“雅”与“俗”又是重要的文学范畴、艺术范畴,涉及到文学、艺术作品的高低程度、境界、情趣等等.下面主要从美学和文艺学的角度来对“雅”“俗”问题作一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形式、形态与风格在艺术学、美学甚至文化学研究中内涵往往易被混淆,厘清这些概念是审美形态学研究必须要做的工作.当前国内美学界对审美形态范畴的研究偏好从人为建构的逻辑体系出发,大多忽视了形态学的本己视角,也没有看到审美形态的范畴史不过是历史展开的人类精神史,而不是理论家们的纯粹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现代设计的发展,线条作为现代建筑的造型元素和美学因子,已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逐渐成为高效快捷的代名词,代表了由功能引发的审美变迁。建筑设计也一样,如何运用线条来承载现代建筑艺术中的美学理念并将其纳入到美学范畴,以及如何排列、布局线条才可以产生建筑美感,是现代建筑在语言表达上所遇到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8.
平淡作为宋代美学乃至中国古典美学中重要的审美范畴,最初是由梅尧臣提出。宋初的主导思想存在从黄老思想到儒家思想的转变,而儒家思想代表之一的"绘事后素"在创作论的内容、形式以及思想境界上对梅尧臣提出平淡说有着重要的影响。探究梅尧臣所提出平淡说的理论源头与儒家思想之间的关系将有利于更全面地认识平淡作为审美理想与审美范畴在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发展与影响,其改变了宋初台阁体华丽的审美走向,开宋代审美新风。另外儒家思想为宋代文学的发展、理学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对巴尔塔萨神学美学思想的研究,不仅涉及哲学、美学、人类学、历史学等范畴,而且也涉及宗教艺术范畴。本文尝试从宗教艺术维度,阐释其两大基本属性(宗教性、艺术性)的静态观察和理解,按照巴尔塔萨神学美学思想中审美过程的三个阶段:直观(观看),相遇(感知、荣耀),入迷(狂喜),进行宗教艺术可感知的物化传达与呈显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0.
很多学者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美学与审美之间出现了裂痕:一方面是活生生的审美经验,一方面是抽象的概念游戏。那么,如何弥补这种分裂?身体美学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身体是"主体-客体"二分法结束之处,也是感性与理性的联结点。通过引入身体范畴,美学可以克服其面临的困境:(1)先谈存在于自然空间中审美活动的"身体",这是解决自然美难题的正解;(2)关于在日用品使用中人的"身体感"与生活美学;(3)关于人际交往之中的身体美感问题;(4)谈谈在对纯粹艺术品的欣赏中的"身体感觉"。通过研究这四个层面的审美感受,美学会回到鲜活的身体经验和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1.
"清空"是一种审美形态,又是一种审美境界,还是一种美学风格。"清空"作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前人对"清空"美的内涵和表现有很多精到的论述。清空之美在自然界和艺术美中有大量的表现。研究"清空"之美对我们的文艺创作和文艺欣赏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南宋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休闲之风大盛。这一方面使得南宋文艺作品中流露出鲜明的闲适风格,另一方面也导致当时的文艺评赏之中出现了较前代为多的休闲审美范畴,可归纳为"闲"之子范畴和"闲"之相关范畴两方面。前者有闲雅、闲淡、闲远、闲暇、闲适等;后者有萧散、优游、洒落等。对它们的梳理和分析,有助于深化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范畴理论,也有助于当代新兴之休闲美学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3.
孔颖达系隋末唐初经学大师,以主撰《五经正义》播名于史。《五经正义》历来被视为经学、哲学诠释文本,但却涵有不可忽视的美学营养。其中如《周易正义》等文本,就直接包含了丰赡的美学思想材料。如所周知,中国古典美学是以审美意象等范畴为中心的美学,而审美意象的重要基型是  相似文献   

14.
荆琦 《美与时代》2007,(12):40-44
作为中国古典美学中重要审美范畴之一的"味",以其"恬淡为上,胜而不美"的核心内涵,自萌芽、形成、发展直至成熟,几乎经历了中国古典美学历史的全部.在这漫长的流变过程中,"味"的概念一直运用于各个审美领域,显示着极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审美观照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一个重要的、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美学范畴,“审美观照”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在美学理论和实践中都有非常广泛的运用。但人们对这个范畴虽然常用,却多是习焉不察,对它的内涵与渊源不甚了了。在我看来,审美观照是人类审美活动的必要过程,是审美主客体之间发生实践性联系的特殊方式。审美状态的进入、审美活动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都有  相似文献   

16.
儒家的色彩审美思想体现在儒家的基本经典当中,这些经典既包括四书五经,也包括《荀子》等儒家的著作。儒家色彩美学思想既外显于漆器、玉器、陶瓷、丝绸等工艺门类的色彩运用上,又具体凝聚为若干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儒家色彩审美思想主要包括观物取象、尊"礼"、崇尚色泽之美三个美学命题。  相似文献   

17.
美学理想在模特儿的造型审美中运用非常广泛,使用频率非常高。在新的社会背景、生活实践、美学环境和美学基点上,吸取和运用西方古典美学有关理想范畴的理论,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美学教育理论水平,为模特的造型、姿势创新及设计等带来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艺术美学属于哲学的范畴,也是哲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分支。我们研究艺术的起源、探索人类审美活动、赏析艺术的风格特点、了解艺术家的艺术构思、创作新的艺术作品时,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那就是艺术美学,艺术美学对审美教育方面具有着重大的意义。艺术的范畴多种多样,书法作为一门中国传统艺术当然符合艺术美学的基本原理。所以学习艺术美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书法、认识书法。对于书法的讨论从古至今仍未停歇。  相似文献   

19.
崇高作为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自朗吉弩斯、博克、康德、黑格尔以至于后现代美学理论家利奥塔都对崇高进行过论述,然而学者们在研究崇高时主要是围绕朗吉弩斯、博克、康德以及利奥塔的崇高观进行研究,而对黑格尔的崇高观的研究却很欠缺。黑格尔美学是德国古典美学发展的高峰,而崇高是在艺术发展类型中的第一阶段象征型艺术中提出的,崇高作为美学范畴与象征型艺术密不可分。因此,有必要对黑格尔的崇高理论进一步梳理和阐释。通过对黑格尔《美学》第二卷象征型艺术中的"崇高"文本的细读,可以从崇高的来源、分类、特征、批判与反思四个方面探讨黑格尔"崇高"理论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审美主体"作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它的生成是一个历史的、现实的过程.在美学史上不乏美学家对审美主体作出理论上的诠释和规定,但直到康德为止,其理论内涵才被真正确立下来.本文试通过对康德美学的四个契机进行的具体分析,从中得出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所必须恪守的原则,即非功利性、无概念性、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共通感,这些原则为审美主体的确立以及审美主体的自律具有理论上的奠基意义和实践上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