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卡作为雪域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有着与众不同的魅力和风采,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吸收和借鉴了周边地域的文化艺术精华,形成了色彩鲜明的唐卡艺术。文章主要介绍四川甘孜州和阿坝州的唐卡艺术在用线上的讲究与艺术特色,试图对唐卡艺术中线的构图功能、审美功能以及线条在树木松石、白云流水、佛像等方面的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唐卡艺术作为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特色和宗教艺术特征。对唐卡艺术的文化生态进行研究,可以探究唐卡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文化生态需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的"传"即精神内核的保护和传递,"承"即物质载体的承接与创新。针对唐卡艺术的困境,提出活态传承的对策,将唐卡行业分为了原生性产品和衍生性产品分别进行讨论,对唐卡发展的大环境保护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3.
唐卡艺术是一门将宗教思想、哲学理论形象化、具体化的艺术,其依附于宗教,对藏区的社会发展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唐卡的社会功能发生着变化,对唐卡艺术的认识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对唐卡艺术的合理定位,可以帮助我们在新时期充分发挥其作用,打造文化品牌,创建文化产业,最终促进藏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唐卡绘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构图特征和艺术风格,是藏族的文化瑰宝。文章将从艺术探索的角度去探究唐卡绘画,然后通过唐卡绘画的画面组成、常用意象、构图风格等种种形式的艺术语言来探讨唐卡绘画的构图形式和主要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梳理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关藏族绘画的新藏画、新唐卡、新概念唐卡等概念,力图呈现唐卡艺术在适应时代变革语境中所进行的创新探索。而新藏画、新唐卡、新概念唐卡等概念的出现及其概念的变化不定,揭示出藏族传统绘画在保持既有民族精神和民族艺术特色中创新变革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6.
唐卡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地吸收和借鉴大量周边国家及地区的艺术绘画形式,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宗教背景使得唐卡的诞生充满了多样化的因素。纵观以往的研究成果,学界对于唐卡艺术的研究是丰富的,主要集中于对唐卡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等多方面。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期望获得对唐卡艺术研究现状的客观认识,并为学界在该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储备。  相似文献   

7.
唐卡是中国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绘画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员。唐卡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征,与汉族传统绘画相比,它表现得更加鲜明。唐卡绘画过程中不同的颜色有着不同的意义和运用方式,它的一些独特的技法、特征都能够应用到其他的艺术,尤其是中国画中,中国画的表现与唐卡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因此,可以从唐卡绘画中寻找一些中国画元素,让二者相互融合,创新中国画。文章主要对唐卡绘画的特点、技法及内容色彩做简单介绍,对唐卡绘画中的中国画表现新元素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8.
藏传佛教唐卡绘画是藏传佛教的宗教艺术样式,在色彩的运用、画面的装饰性以及平面化的绘画风格上都独树一帜,并且因地域因素等原因,保持着一定的神秘色彩。文章通过探析唐卡的审美艺术倾向,重新审视唐卡这种古老的绘画艺术形式的创作特点及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唐卡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一种绘画,自佛教传入吐蕃后而兴起。经其上千年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唐卡自诞生之日起不断地吸收和借鉴大量周边国家及地区的艺术绘画形式,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宗教背景使得唐卡的诞生充满了多样化的因素。由于早期唐卡已经无从窥见,故而试图从宗教、地域等方面来综述唐卡的起源。  相似文献   

10.
宝卷是唐、五代变文、讲经文演变而成的一种传播宗教的艺术形式,是独立于佛经、道藏外的另一中国传统宗教的经典。财神信仰与中国民间信仰联系紧密。在中国民间的信仰体系中,不仅有《财神宝卷》的流传,财神信仰也与其他民间神明关系密切。民间流传着太上老君化身财神的传说,江西地区亦将水神萧公视为财神。神明之间的相互转化,是中国民间信仰的有趣现象。  相似文献   

11.
唐卡 《中国宗教》2017,(8):88-88
8月9日至20日,由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国医健康联盟(北京)医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相由心生——唐卡艺术精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此次唐卡艺术展,首次汇集展出青海黄南同仁的夏吾才郎与更登达吉一家两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精品唐卡百余幅。  相似文献   

12.
当人们进入藏族地区任何一间寺庙时其中都包括了大量的唐卡,为人们呈现出多样色彩的画卷,当人们在观看时仿佛进入了到一方奇异的神灵世界,从而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唐卡会以不同的形式与内容展现出来,其中包括了神像们的慈祥、狰狞、含蓄、夸张等造型,可以将神像的一举一动表现得栩栩如生,让人们了解藏族唐卡艺术中的真正价值。基于此,文章对藏族唐卡的艺术特色进行了简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8月9日至20日,由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国医健康联盟(北京)医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相由心生——唐卡艺术精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此次唐卡艺术展,首次汇集展出青海黄南同仁的夏吾才郎与更登达吉一家两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精品唐卡百余幅。  相似文献   

14.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著名的艺术表现形式。唐卡(藏语音译),本意有二:一是平坦的意思;二是指政府的诏令,后逐渐演变为专指一种特殊的卷轴画。 唐卡兴起于松赞干布时期,随着这一时期佛教传入西藏,与佛教有关的文化如寺院建筑、绘画、佛经等也相应发展,唐卡便是其中的一部分。它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实地调研,以北京雍和宫这一藏传佛教寺院所藏的唐卡为例,从来源、构图、色彩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并将其与其他地区的唐卡进行对比,进一步总结独特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6.
正一、蒙古族唐卡的起源蒙古族唐卡,其蒙语译音为"布斯吉如格",藏语即"唐卡"或"唐嘎"。唐卡的汉语意思为卷轴画,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一种绘画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宗教色彩,流传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唐卡这种以藏族画工为主体的绘画艺术,在明代之后伴随着藏传佛教的传播传入内蒙古地区,特别是随着寺院的建立和兴起,为广大蒙古族民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17.
热贡艺术以其神圣性和神秘性吸引了众多人在此驻足,其浓厚的宗教氛围一次次净化着人们的心灵。与雪域高原神圣和神秘相关的就是引领人们精神世界的藏传佛教。热贡艺术就是其藏传佛教下的产物,带有典型藏传佛教气息的吾屯村落唐卡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吾屯村落唐卡富有民族气息的绘画艺术,它承载着藏民族关于艺术与美的集体记忆,是藏民族智慧与美的体现,浓缩了深奥的藏传佛教教义。  相似文献   

18.
张天 《四川心理科学》2014,(10):133-133
唐卡是西藏众多的绘画门类中的最具特点和代表性的一种绘画形式,它是藏族人民经过长期艺术实践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其风格多样,色彩鲜艳,流派众多,体现了鲜明的藏族文化特点和浓郁的宗教色彩。唐卡的表现内容中,有许多关于神话传说的描摹,生动形象的描绘了雪城先民的生生不息的困卷。唐卡的形式有绣像、手绘、印刷等多种形式,从绘画的过程和颜料的选择都有严格的要求,此外,唐卡的科学领域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的魅力逐渐从宗教范围向其他方向扩展。  相似文献   

19.
唐卡或“唐嘎”,是藏语的音译,原意为“平坦、广宽”,现在专指藏传佛教艺术领域里特有的一种工艺美术品种。唐卡是一种以布、绸为底,用矿物色和自制的毛笔勾勒作画,或剪贴、刺绣等成画并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也称为“卷轴佛画”、“藏布画”等。唐卡在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族、蒙古族社会中广泛流传,应用极为普遍。社会名流大多珍藏有数量不等的唐卡,一般百姓也要请画师绘制,挂于屋内,用以供奉。在藏传佛教的寺院里,唐卡更是必备的挂图,每个殿堂,甚至僧舍,都悬挂、供奉着唐卡。唐卡这种藏传佛教独有的艺术品历来被信教群众和僧侣们视为像雪莲…  相似文献   

20.
唐卡画是以藏族佛教画像、佛教故事为题材,以矿物颜料为主要材料,以皮质、棉布为画纸的卷轴画。它是一种古老的艺术,从古至今,都传承着严谨而科学的绘画工艺。最初,唐卡画的传承只是在寺院里以师傅口谕传弟子的模式,代代相传。随着社会的发展,唐卡画在高校、科研院所、民间组织等机构设立专门学科或专业,使其得以推广和发展。然而,很多唐卡画家或爱好者,在研究唐卡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关于矿物颜料使用及技巧的困难,制约着唐卡画的发展。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此,我们通过研究唐卡画矿物色的性质、发色原理及配色原理等,使唐卡画家熟练掌握矿物色的各种性能,绘制出优秀的唐卡艺术作品,从而为唐卡艺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