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写实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带有显著特征的创作潮流,具有变革性的意义。从文学主体性的角度来观照,新写实小说的出现表明了主体性由畸形高扬到退隐的转变。这是对此前文学潮流弊病的反拨,但也表现出其内在的缺陷。作家应该如何面对新写实小说主体性退隐导致的批判精神缺失等问题,是此后的文学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新小说”流派出现并逐渐风靡法国乃至世界文坛。作为这一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之一,米歇尔·布托尔在其力作《变》之中很好地为我们展现了他在小说创作过程中叙述、形式等方面对传统技巧的继承与创新和对写实和心理描写折中运用的高超技艺。同时,小说中人物符号与城市符号的重叠,三角关系的架构、错落有致的时空交接等都为小说创作注入了活力。此外,小说在形式上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带给了我们现实和生活态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西方设计领域的影响首先是从建筑领域开始的,因此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建筑领域产生深刻影响的原因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想特点具有决定性因素,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性案例及特征进行分析,并总结了后现代主义建筑对未来建筑设计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60年代起,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样式不断颠覆着架上绘画的艺术主流地位,但随着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发展和蜕变以及波普艺术、行为艺术等样式的衰退,架上绘画的回归和复兴则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正式使用大约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最早出现在建筑界。“后现代主义”的提出是缘于设计领域对长期统摄设计思想的现代主义理性化思维的反叛。后现代主义在否定现代主义纯功能化思想造成的冷漠设计时,高举人文主义旗帜进行设计革命,倡导“文化设计”和“自由设计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股势头强劲的思潮出现在文化领域.这股思潮率先出现在了建筑、电影和美术等领域,后来又发展到哲学、文学等领域中.这个庞杂而又充满不确定性的理论被冠之以"后现代主义"的名称.历史学通常被认为是最后一个被卷入"后现代主义"潮流的学科.70年代,西方史学受其影响,在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历史研究方向,以及历史实践方面都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后现代主义渗入到历史学领域后,历史学更为深刻地反思了一系列的理论问题.尤其是在史学认识论方面,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史学的根基——历史客观性问题提出了挑战,使现代史学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但是直到90年代末,国内史学界才稍稍有人关注后现代主义,并陆续有所介绍,此后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不断扩大,引起了史学界的热烈讨论.本文试图通过概括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客观性的颠覆性阐述,以及国内学者对其进行的热烈讨论,来展示后现代思潮对中国史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学海》2018,(1):207-211
米歇尔·图尼埃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法国当代作家,其小说以颇具特色的叙事风格和对存在与身份等问题的深刻哲思而闻名于世。其小说于20世纪70年代末被陆续译介,向中国读者开启了20世纪法国"哲思小说"与"重塑神话"的文学之窗。本文以时间为序,从译介、研究与接受三个层面全方位展示图尼埃作品在中国的传播、评介与产生的影响。"新寓言派"的热议事件显示中国文学界对图尼埃艺术风格有不同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过后,后现代主义式微,但后现代主义所传达的建筑思想仍然延续至今。后现代主义之后,建筑的表现公式基本可以概括为传统加现代。其中,西方的后现代运动后,建筑的表现公式是西方古典主义加现代主义,而在这个后现代公式里,古典主义当然可以替换成中国传统建筑设计,这样所形成的建筑样式就应该是中国传统建筑加现代主义。基于此,探究中国传统建筑如何影响中国的近代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女作家庐隐的小说创作多以青年女性知识分子为主人公,以爱情婚姻为题材,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在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智冲突下知识青年的颓唐、苦闷和悲观情绪,显示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觉醒的知识女性对生命意义的思考,真实描摹了20世纪20年代青年知识女性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是 2 0世纪 6 0— 70年代产生于法国、 80年代后开始盛行于西方的一种综合性的哲学和文化思潮。作为一种风靡世界的思想文化潮流 ,后现代主义哲学近年来在我国理论界和文化艺术界的影响日益突出。虽然从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 ,后现代主义就成为中国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 ,然而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它的研究比较零散和表面 ,甚至有炒作和泡沫之嫌。后现代主义在理论界已不及前两年那样炙手可热 ,也许这狂热之后的冷静正预示着一个尘埃渐落、空气渐趋澄明的时刻的到来。热闹总是不利于思索的。而且 ,由于语言和资料的限制 ,至今缺乏一…  相似文献   

11.
雷雨 《美与时代》2023,(6):66-68
美国当代著名的新写实主义画家安德鲁·怀斯,其作品主要描绘美国乡间的自然风景以及人物,捕捉生活中的视觉瞬间,用娴熟的笔法技巧将生活中的细节绘制成一幅幅令人感动的画面。他的作品对后来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照相写实主义的绘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安德鲁·怀斯将其所生活的乡村的一草一木描摹下来,通过写实手法与视觉经验加以组织,使作品具有浓厚的乡土色彩,呈现出忧郁的情感和浓烈的乡愁。安德鲁·怀斯给中国写实油画和水彩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股仍在发展中的文化思潮,本文从后现代心理学产生的起源、主要观点作了详细的阐述,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对许多领域产生了影响,本文重点针对后现代心理学对教育的影响作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3.
解构主义是源于20世纪60年代法国的一种后现代主义观念和方法,广泛应用于当代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针织服装设计师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解放思想,打开思路,运用解构主义的方法,自由组合针织服装的设计要素,开创多元化的创新设计道路。  相似文献   

14.
潘海鸥 《学海》2003,(4):173-175
中国新感觉派是 2 0世纪 2 0 - 30年代出现于中国文坛的一个重要的小说流派。它的出现是中西文化相碰撞的结果 ,而其在艺术上的追求更多地受到了西方现代派及日本新感觉主义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新感觉派作家如何将西方的现代派和日本新感觉主义的理论与方法运用于其小说创作中 ,从而使他们的小说呈现了有别于中国传统小说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正>在当代,马和人的关系,不像在农耕时代那样密切,但马的健美形态和勇往直前的精神,依然是艺术家表现的重要主题。粗略地考察可知,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我国的马雕塑多与人体相结合,表现某种历史人物或故事,艺术方法基本是写实的。80年代后,随着社会思潮、艺术潮流的变化,雕塑家们更强调主体性和个性风格,用抽象、变形等方法,在变异的马形态中,象征性地表现某种理念。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政治左派便开始呈现出一种文化理论研究的转向。①这一转向不只是理论主题的转移,也意味着理论逻辑和政治立场的重大转变。经由这一转向,马克思主义通过向女权主义、消费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话语的渗透或与之结成同盟,生产出抵抗与批判资  相似文献   

17.
尼采在《人性的,太人性的》的序言中写道:“我的书已被称为怀疑学派……”正如尼采所预料和所希望的那样,怀疑时代似乎的确是刻画那个刚结束的世纪的最好标签之一。作为征兆,几十年以后,在法国怀疑时代被用来刻画作家们对作为文学体裁的小说的质问。他们质问小说的技巧与手法、随便的决定论以及小说家过度的造物主式的权力。是否有必要提醒大家回想一下,纳塔莉·萨罗特写于20世纪30年代的新小说的先导其实就是以《怀疑时代》为名?无论怎么强调这种哲学探究与美学质问之间的紧密的一致性———特别是思考知识与政治复兴不可缺少的先锋(avant …  相似文献   

18.
启蒙时代发明的概念系统是现代欧洲文化的主要遗产.19世纪启蒙的世界观普遍性很大;20世纪上半期,启蒙理论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力量,但是仍在西方人意识里占有重要地位.在一定的方面上,目前是后现代主义的时代;后现代主义者企图全面反思前一段历史的一切世界观体系.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心理学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新的思潮,是后现代主义时代精神的产物。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一些从事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研究的心理学工作者,对目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策略、研究方法、学科性质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主流心理学的研究范式提出异议,主张建构新的心理学研究模式,被视为主流心理学理论与方法的反叛。  相似文献   

20.
明末清初的王船山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位有特殊重要地位的人物。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后半期以来,以船山的生平和思想为研究对象的船山学逐渐兴起并成为一大“显学”。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港台海外,船山学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大陆主要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学派,这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嵇文甫,之后有侯外庐、张岱年、萧箑父等众多学者,推出了大量船山学研究成果。港台海外主要是现代新儒家学派,也可追溯到20世纪20、30年代,以熊十力为代表,1949年后主要是熊十力移居港台的弟子及其后学,也普遍关注船山学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