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著名作家虹影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海王》于2017年国内公映后,并未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影片将原著"女性成长"的故事大幅删减,取而代之的是"上海历史";小说中原本复杂多样的人物性格在影片中也极为刻板单一。从主题偏移和形象变化两方面分析电影《上海王》对小说的改编,并试图从电影本身及主流意识形态思考如此改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阿尔莫多瓦以擅长创作女性主义电影而知名,其作品具有浓郁的女性气质,给人以"为女性言说"的错觉。阿尔莫多瓦的电影虽然多以表现女性心理与生活为主要内容,且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性的心理与生理特点,然而细致分析过影片的性别关系后就会发现,它们依旧未能走出男权中心主义思想的桎梏。一味对女性形象施以浓墨重彩而不赋予其发言权,尽管形象丰满了,女性也仅能作为一个"失语"的"他者"而存在。  相似文献   

3.
在政教合一的伊朗,女性作为明显的弱势群体,她们的生存和话语表达受到了极大的束缚和限制。而在莫森创立的马克马巴夫电影之家中,以玛兹耶·梅什基尼、萨米拉·马克马巴夫以及汉娜·马克发巴夫为代表的三位女性却能打破自身困境,立足伊朗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以深刻的主题表达和鲜明的艺术创作手法对伊朗女性的生存困境进行了细腻而深入的挖掘,为伊朗甚至是亚洲电影带来了众多自然朴实而又格外动人心弦的作品,同时也为世界认识和探究伊朗电影打开了一扇明朗真实的窗口。  相似文献   

4.
电影《囧妈》是2020年唯一线上按时上映的贺岁片,在疫情的特殊时期放弃了传统院线上映的方式,选择线上网络免费观看的模式,在大年初一准时与观众见面。电影以欢快的叙事语言描述了一个儿子与母亲在去往俄罗斯的路上,发生的一系列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电影《囧妈》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以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为基础,从性别的角度重新切入影片,解构影片中的女性形象,剖析当今社会对于女性的歧视与压迫。  相似文献   

5.
电影《天堂的颜色》是伊朗导演马基德·马基迪执导的一部电影,曾获得2000年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影片奖。导演用聆听营造感人的氛围与情感张力,对盲童的怜爱和关注在生活化的情节结构和颇具特色的视听语言中娓娓道来,使影片既耐人寻味又颇具吸引力。这部影片在特写与音响的运用上十分称道,较好地凸显了影片的视听特色。  相似文献   

6.
迪士尼推出的"公主系列"为受众刻画了一个又一个公主形象,她们身上烙上了时代的印记,反映了当时的女性形象以及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新版动画电影《美女与野兽》等待解救的不是公主,而是王子。王子因为自私和冷酷无情而受到仙女的惩罚,被施咒变成一只野兽。正是因为贝尔的出现,才教育了王子,让王子完成了由"兽"到"人"的回归。这种超层次的对男性的拯救更加彰显女性主义。在影片中女性不再消极等待,爱情不再是人生唯一目的,她们有了梦想,有了追求,找到了自己的身份,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是身体之踪迹,身体是"文"的作者,身体在创作过程中表现自己。表演是艺术化的身体活动,是以身体为核心的艺术门类。近年大陆上映的"小妞电影"里,女演员发挥自己的身体特性,塑造了众多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身体美学视阈看"小妞电影",不但能看到女性身体作为"物"之内涵,更能看到现代社会女性解放的趋势和目的。  相似文献   

8.
《逃离德黑兰》作为一部与历史与政治有关的电影,不可避免地掌控着带有西方国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话语霸权和侵略.在影片中,伊朗人的形象千人一面,是愤怒野蛮不理智的,而里面的美国人,更准确的说是白种人,则是理智文明充满正义感的.这带有丑化伊朗人并美化美国人的一种疑虑,显然是不合理也不符合事实的.  相似文献   

9.
从言情小说的读写转向耽美小说的读写,实际反映了"同人女"对传统女性形象的不认同,以及她们面对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不一致时的焦虑。为了从原有的性别认同中突围,她们选择在耽美文本中用"受"这一男性形象取代原有的女性形象,并将女性从文本内容中心驱逐出去,以回避这一社会符号。并转而对"受"这一形象新鲜的性别气质、社会身份和社会情境内涵产生了认同,文本本身的媒介特性也在这一认同突围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得益于秘鲁导演克劳迪娅·略萨、阿根廷导演露西娅·普恩索和鲁克雷西亚·马特尔,拉丁美洲女性电影制作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国际关注。在谈到这些获奖导演的作品时,往往不为人知的一面是,她们的所有电影均是与欧洲联合制作的。而一些项目,诸如与法国戛纳电影节关联的法国电影基金、荷兰胡贝特·巴尔斯基金、世界电影基金和西班牙的利比利亚传媒项目在她们的电影制作中发挥了作用。本文将以其电影节获奖作品《玛黛奴莎》(2006)为引子,以影片《伤心的奶水》(2009)为焦点,通过探讨克劳迪娅·略萨的作品来讲述这个故事。一些学者对他们视为欧洲对"世界电影"的新殖民主义干预进行批判,还有一些学者对资助机构有能力完成的工作歌功颂德,本文将对他们的种种论点加以考量。文中提出,我们应该将略萨的文化生产置于这些范式中的何处?由于影片受制于为了迎合欧洲电影节观众而采取的他者化进程,那么影片是否印证了批判立场?影片是否如某些评论家所指出的,是从种族主义的、新殖民主义的思维定势来塑造主人公福斯塔——来到利马的安第斯移民的?或者,影片是否提出了现代秘鲁社会中的阶级和民族分化问题?《伤心的奶水》表现了一种资产阶级视角下的城市贫民和殖民阶层。文章在结论部分对该片与鲁克雷西亚·马特尔和露西娅·普恩索的影片作了比较,后者提供了一种对于资产阶级自身的资产阶级观点。  相似文献   

11.
华人导演李安执导的奥斯卡获奖影片<断背山>演绎了一段发生在两个男人之间长达二十年之久的动人爱情故事.在这部影片中,充满了二元对立,情感与理智,个人与社会,家庭与伦理.李安总是善于用电影镜头去表达一些电影中没有说出的东西.那些看起来不在场、边缘化或模糊不清的东西正是理解其作品意义的所在,也即作品的"症候".破解这些电影中的"症候"式镜头,我们便能探寻和阐释李安电影话语中生产与社会语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德国电影历来以冷静思辨著称,在女性主义表达方面同样如此。特洛塔作为德国最为知名的女性导演,一直致力于女性题材,电影《三姐妹》正是其导演风格较突出的一部影片。但本片女性困境的重心并未放在工作或政治权利的争夺上,而更多关注了女性内部的微妙关系。导演对女性主义的深入认知,体现在并未简单二元对立地歌颂女性或贬低男性,而是通过"姐妹情谊"的分析,探讨在女性团结的内部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最终给予美好期许。不卑不亢,正是其创作最值得尊敬之处。  相似文献   

13.
电影《等郎妹》反映出的等郎妹婚姻习俗是旧中国客家山区的一种畸形婚恋形态,这种现象的出现与落后的生产力有着密切的关系.等郎妹的人生悲剧同时与封建文化中的男权制度有关,在三从四德思想束缚下,女子无权选择自己爱情和婚姻,因而葬送了自己一生的幸福.但影片所反映的女性对爱情的忠贞是现代人需要学习的.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70年代形成的邵氏黄梅调电影类型片,在海外华人区引发流行文化现象,被评价为香港国语片的"第一步起飞"。在当代语境下,对代表影片进行精读分析,归纳其在布景、运镜、视角、主题等四方面艺术范式,探讨其所处社会历史与文化制度的场域形态,形成关于黄梅调类型片风格的理论结构,可以为当代歌舞、戏曲、电影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女性艺术家辛迪·舍曼于1977年到1980年创作了《无题电影剧照》系列,她通过炮制媒体赋予女性的不同身份,使其作品富有了一种浓烈的女性主义色彩以及对男权体制的批判。她的作品拥有与时代精神相抵触的思考方式,以背对世界、面对自己的艺术理念从而发现了女性身份的奥秘——集体无意识。基于荣格的原型理论,《无题电影剧照》中女性形象映射了集体无意识的原型内容,暗示了被忽略的原型,通过整顿女性心理内部秩序,调节传统女性概念上固有的人格面具和男性欲望,从而能够在对男权的批判中找到自性化的女性自我人格。  相似文献   

16.
电影被称为是造梦的艺术,它能表现亦真亦幻的世界,是一种集视、听于一体的艺术,让观众陶醉其中。它既能表现现实生活,又能体现未知世界,在大众娱乐日益发达的今天,电影成为娱乐消费的重要对象。但面对越来越多拙劣的单纯追求感官享受而缺乏现实观照的影片,我们愈加需要体现"当下性"的电影作品。而贾樟柯的《小武》中"小武"这个在社会急剧变化中被友情、爱情、亲情抛弃的边缘性人物,能带我们重温电影对社会变化的敏感表达和对普通人的关怀。  相似文献   

17.
《美国往事》是美国电影的经典之作,也是意大利著名导演赛尔乔·莱翁内最富盛名的作品。莱翁内运用独特的手法打造了一场迷人的"情景剧",高超的叙事手法令人折服,正是这独特的方式和成熟的手法使其成为世界电影之林的"常青树"。影片中独特的叙事视角、精巧的叙事方式和多种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不仅是影片成功的关键,而且对当代电影叙事创作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主旋律"这一说法开始,主旋律电影在我国已经走过了30年的发展之路。近年横空出世的《战狼》和续作《战狼2》,一举扭转了主旋律电影的市场颓势,获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战狼"大获全胜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改变了人物塑造方式,将个人意志与国家意志相糅合,借英雄人物之口宣示国家意志;二是在与现实背景的映照之中,完成了影片对大国形象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刘福泉 《美与时代》2004,(10):68-70
画面作为电影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本身是没有固定意义的,它只是构成影片的"原材料",就像是作家笔下的字词,它本身只是进行作者思维再现的材料.作为第五代导演中的领军人物的张艺谋,是摄影师出身,历来注重电影画面的空间构图、色彩、造型等叙事元素的独特运用;注重于画面形式感的追求,并赋予它们浓郁的象征意味.象征将现象改造成导演自己的一种观念,将观念通过画面变成意象,传达给观众.在影片中象征所揭示的深刻含义是由影片本身的画面和造型直接传达给观众的.画面本身在银幕上传达给观赏者的并不是原原本本的外在物理现象,而是在他们大脑中唤起了某种共鸣的现象,从而在那个视觉形象中感受到无形的普遍性意义.画面的象征意义成了举足轻重的电影语言.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以当代青年的生活与情感为表现本体,以爱情与喜剧融合的形式为表达载体的"新都市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屡获高票房和好口碑,愈发受到大众媒体和学术界的关注。稍加审视"新都市电影"中的影视形象,可以发现男女性别的界限愈发模糊。女性愈加刚强而男性愈发阴柔,女性愈主外而男性则愈主内,由此引出许多我们所熟知的新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