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21世纪,激进"萨拉菲派"在世界各地掀起一波又一波恐怖浪潮,"圣战主义"全球化并已成为一个危及国家、地区和国际安全的严峻问题,成为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都必须关切的头等大事之一,一些政府甚至不得不每天同恐怖分子作战。激进"萨拉菲派"从何而来、其激进意识形态是什么、未来发展趋势如何等问题始终萦绕在世人的心头。为此,本文力图做出简短的回答。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20世纪是焦虑的年代,那么21世纪应该是抑郁的年代。来自世界各地的资料显示,抑郁症似乎已成为现代人的通病,愈是经济发达的地区愈是盛行。罹患抑郁症的机率随着年龄而增加,但增加幅度最大的竟是中小学生,这  相似文献   

3.
欧康诺的"小华盛顿旅馆",被称为"天堂名列第二"的旅馆。老板欧康诺认为:"在服务业,要让顾客感受到快乐,这是成功的关键。"所以他们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让顾客高兴做文章,下工夫。首先旅馆的装潢就以为顾客创造惊喜为目标。虽然它身处乡村,但却不输给大城市的高级饭店。这个屋龄100多年的两层楼建筑,由曾经为英国王室进行室内装潢的伦敦知名设计师掌舵,室内处处可见19世纪的古董。而在天花板上还珍藏了1.5万瓶来自世界各地的好酒,让顾客眼睛一亮,顿时高兴指数升高。  相似文献   

4.
英国有一座"斜屋"酒吧,位于斯塔福特郡希姆雷市。"斜屋"酒吧已成为一个著名景点,世界各地的游客都纷纷涌来,一睹奇特"斜屋"的真面目。酒吧的左侧屋顶比右侧屋顶矮了整整1.2米。由于这座"斜屋"酒吧的屋顶、门窗,甚至吧台都是倾斜的,所以搁在吧台上的酒杯有时会自己滑动起来,而扔到吧台上的硬币也会自己动起来。这  相似文献   

5.
21世纪越来越偏向消费的多元化、设计生产的非标准化、信息网络的全球化。经济的增长必然带来物质的丰富,尤其对于服装行业来说,新时代的大众会通过"物"的装点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观。为了满足大众的消费需求,同时紧跟时尚脉搏,快时尚服装品牌应运而生。这里的"时尚"不再单指服装款式的时尚,而是一种广义上的时尚的生活方式。在影响快时尚品牌运营和消费的因素中,色彩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色彩能够引起消费者强烈的心理效应,在视觉过程中具有第一性,并且是一个变化流动的过程。从环境到个体、从中心到四周、从整体到局部,是一种先入为主的视觉规律。ZARA正是利用色彩增加了消费者对服装的兴趣,达成了购买行为。  相似文献   

6.
梁世光 《天风》2002,(1):43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在历史的长河中教会步入了21世纪.作为一名新世纪的传道人这个被称为"最崇高的职分"在这新时代中应重新注入些怎样的新内涵呢?引起我深深的思索.  相似文献   

7.
<正>一、导言海上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陆、北非交通往来的重要通道,它以海路商贸为纽带把世界各地的文明与中国紧密连接在一起。它形成于秦汉、发展于晋隋、繁荣于唐宋,式微于明清。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启,它又一度成为了世人的焦点。笔者在对海南穆斯林研究过程中注意到,穆斯林作为一个信仰集合,是海上丝绸之路除汉民族外的另一个重要群体。它以古波斯、阿拉伯等西亚地区的伊斯兰教信  相似文献   

8.
李鸿 《法音》2021,(2):19-24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东盟时提出的战略构想。丝绸之路自秦汉时期开通以来,一直是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而东南亚地区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和组成部分。中国着眼于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十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节点,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9.
转型时期河北基督教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后,河北基督教大体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恢复,90年代的快速增长,进入21世纪后的平稳发展三个阶段;信徒、教牧人员数量增长的同时,信徒的"三多"现象也在改变。教会积极参与社会事业,开展对外交流,整体上呈现出与社会相适应的面貌。不过,教会也面临奉献意识淡薄、教牧人员短缺、异端的挑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现代以来,由于民国禁止学校读经以及"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读经现象逐渐沦为历史。然而,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21世纪初以来,读经现象又在民间兴起,甚至呈燎原之势。当代民间读经复兴的原因是什么?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对这些成果进行综述,可以发现这些成果主要从教育学、文化学和现代化反思等几个视角对当代民间读经复兴现象进行研究,这对于我们全面了解民间读经这一现象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启动效应的研究及其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研究概况及基本概念1935年,J.R.Stroop 在色一词实验中发现,若以某种颜色(如红色)墨水写出一个含义与其颜色不一致的色词(如“绿”),那么对墨水颜色的识别反应就会受到显著的干扰,反应时因而增长。这就是著名的Stroop 效应。Stroop 效应的发现开创了对刺激某一维度的加工受到另一维度加工影响的先河。自本身世纪70年代初开始,人们逐渐发现不仅同一刺激的两维  相似文献   

12.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社会转型"成为理论界描述中国社会整体变革的关键概念。进入21世纪,我国社会进入了新的加速转型期,社会结构趋于复杂化,文化观念趋于多元化,社会问题趋于公开化,并呈现出新的特点。在这一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穆斯林社会同  相似文献   

13.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进入21世纪后,面临着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困难性。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研究视域上作出一个大的转换,即从20世纪中国哲学视域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20世纪中国哲学主潮之一,通过参与创造中国哲学的现代形态与现代传统,通过与20世纪中国哲学诸思潮的相激互融,通过转化成为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的哲学内核,进入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成为了20世纪中国哲学的有机内容,并为广大中国人民所接受和认同。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取得了作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笔者的这些思考与探索,得到了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陶德麟教授的鼓励与支持。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16,(9)
正白云苍狗,沧海桑田。几千年时代巨变,21世纪的当今中国,"放生"这一爱护众生、尊重生命的行为需要怎样的延续和保持呢?一、21世纪放生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放生多被人们诟病为破坏生态和谐发展,负面信息屡屡见报,其根本问题还是在于放生者,因为放生者的知识不足、无知、任性、功利心等导致的。(一)放生非本地物种,严重影响本地物种的生  相似文献   

15.
人类正告别发展与动荡交替的20世纪,迎来了困难与希望并存的21世纪。这既是公元第二个千年的结束,也是新的第三个千年的开始。为了这世纪之交和千年转换的一瞬,最近一个时期,世界各地树起了许多倒计时装置,人们都像着了魔一样期盼着2000年的到来。世界为这一刻而躁动:“千年虫”似乎在全球各地蠕动,世界各民族都在为自己的千禧年庆典做彩排,为那千年等一刻的瞬间而欢呼跳跃,各种以2000为名称的电脑软件(如Windows2000,Office2000,WPS2000)伴随着Y2K纷至沓来,许多回顾旧千年和展望新千年的书籍蜂拥而至,电脑黑客也为之兴奋…  相似文献   

16.
从1945年起一直到现在,一场延续不断的关于发现"新行星木王星"的论战是我国现代科学史上引人注意的一件重大事件。这事件从抗战时期的重庆、昆明直到21世纪的北京,断断续续,没完没了。已经经过科学论证过了的问题,一遇机会就又沉渣泛起,混淆是非,欺骗大众。  相似文献   

17.
伦理-经济关系是道德体系的哲学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中国化的基本课题.20世纪的中国道德哲学的发展,历史而共时地存在三大理论范式,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韦伯新教伦理的"理想类型",还有所谓"经济伦理".三大理论范式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合理性与实践合理性,但也都内在着深刻的矛盾.21世纪的文明将是生态文明.21世纪道德哲学和道德体系的形而上学基础,既不是机械的"决定论",也不是抽象的"气质论"和"立法论",而是汲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辩证法精髓,融摄三种范式并扬弃它们的内在局限的"生态论".辩证合理的伦理-经济生态既是21世纪道德体系的建构,也是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中国化必须进行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8.
现实主义电影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就是促使中国电影不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90年代,在改革开放稳固的前提下,艺术改革全面发展,大众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现实主义浪潮再起浪花。黄建新在20世纪90年代十分高产,平均不到两年就出一步作品,《站直翯,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和《红灯停,绿灯行》都拍于这期间,因这三部电影均取材于都市,表现了小人物的生活状态,因而被称为"城市三部曲"。黄建新的"城市三部曲",让20世纪90年代的电影不断逼近真实生活。摒弃过多的修饰和美化,直接将原生态的生活搬上荧幕,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通过电影传达给观众,传达给这个社会。  相似文献   

19.
佛教在21世纪的使命二千多年前,孔子站在奔腾不息的流水边,感叹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而今天,站在这条“佛教在21世纪的使命”的横幅下,我才第一次真切地感到:我们正站在21世纪的门口。21世纪的中国和中国佛教都面临着希望和挑战,佛教将担负起比以往更复杂、更艰巨的使命。其中之一,就是发扬佛教的慈悲精神,广泛地开展济世利人的慈善事业。谁也不能否认,对世纪将是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世纪。但这并非说到了对世纪,人人都可富足,家家都可平安。恰恰相反,在这发达的背后,是贫富差距的扩大贫国与富国差距的扩大,穷人与富人…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资本论》提出用"全球累进资本税"这一工具来解决资本主义长期悬而未决的分配正义问题,本文基于资本逻辑推动现代性发育这一视角,梳理资本成长和扩张的世界历史进程,对资本的本性、权力等进行哲学追问,探讨这一工具短时间内不能实施的缘由、中国如何应对公平问题及其未来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