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软雕塑的艺术魅力不仅仅体现在其形式美感,其材质本身的美感也极具个性。在雕塑语言中,每种材质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属性,注重材质本身的色彩美感,雕塑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是当代艺术家所追求的。正如美国雕塑家约翰·马克昆所说的那样:"软雕塑是启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游艺场。"因此,艺术家们不断尝试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用于艺术创作中,融合与之相适应的创作手法和表现方式,使软材料雕塑领域呈现出生机勃勃、百花争艳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意象是影响艺术创作的主要范畴之一。意象在当代雕塑创作中的运用,为中国雕塑家如何借鉴西方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继而在探索中国当代雕塑创作的问题上,开启了一条既具有世界性同时又具有中国传统精神的中国当代雕塑文化语义的道路。本文试图从古代传统文化本质的天人合一等方面来分析几件具有意象审美的优秀的当代雕塑作品,并进一步阐释它们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雕塑在19世纪欧洲艺术生活中起着一种特殊的作用,它既是实用的又是审美的。雕塑家除了满足人的道德观念与理智的美以外,还满足了人的精神需要,人的最优美的感情,甚至人的模糊的理想。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不少的雕塑家,但其中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应首推罗丹,他是法国19世纪下半叶最杰出的雕塑大师,也是继菲狄亚斯、米开朗基罗之后欧洲雕塑史上第三座高峰。他的影响至今不衰。罗丹为何受到人们如此推崇呢?在纷繁嘈杂的当代艺术语境下,重新解读和诠释罗丹作品的审美特征与倾向,对当代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依然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当代城市雕塑发展的近20年,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些年轻的雕塑家关注的焦点已不在雕塑本身,而是把焦点转向了装置领域,并且与它进行探索与创造。很显然,传统雕塑在概念上已经被宽泛,同样地,传统雕塑在模式上也已经被拓展。在当今世界,没有一个人可以理直气壮地给雕塑下一个令人信服的定义。当然,不排除当代艺术的现象成为一种进步的表现。当代雕塑艺术的概念变得神秘而又莫测,当代城市雕塑装置化现象表现在"集成"代替了"塑造";材料的本身意义代替了造型意义;观念语言成为创作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伴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雕塑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则是数字技术在雕塑艺术中的应用,使得一批具有数字技术特点的雕塑艺术产品出现,其含有非常高的技术含量,这种雕塑艺术品大多数出现在青年雕塑家手中。其包含了青年雕塑家的独特知识结构,同时在数字雕塑艺术品的创作过程中,青年雕塑家对数字技术的关注程度非常高,此外还有新材料和新时尚等方面的关注,使得数字雕塑艺术发展迎来了一个发展高潮。  相似文献   

6.
正"塑·象——首届郑州二七万达雕塑作品邀请展",以"塑·象"为主题,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为广大市民献上一场文化盛宴。展览由郑州二七万达百货、大河艺术网主办,展览时间为7月10日至8月10日。此次参展的17位雕塑家均是河南省雕塑界的佼佼者,他们运用具象、意象、抽象的表现手法,表现了当代雕塑家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对艺术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歌颂,用雕塑家的视角展现祖国的自然美、生活美和人文美,映衬现实的幸福生活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关注公共艺术中的雕塑,并讨论公共空间、公共领域、艺术家在公共艺术中的角色、观众在公共艺术中的角色等与公共艺术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公共空间和公共领域构成了我们理解公共艺术的基本框架,但是随着电子空间的出现和民主社会的发展,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个变化又深刻地影响着公共雕塑的实践和观念。相应地,艺术家和观众在公共雕塑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一个日趋多元化的社会里,当代公共雕塑的诸多发展,要求我们重新思考雕塑的定义并调整我们的公共艺术观念。  相似文献   

8.
《思维与智慧》2010,(3):I0001-I0002
米罗(Joan Miro,1895-1983),西班牙画家、雕塑家、陶瓷艺术家。绘画单纯有趣,用色极精,限于几种基本色。他多才多艺,一生创作颇丰,不仅在绘画的多种门类(油画、版画、水墨水彩画、壁画)中堪称大师,而且在陶艺、雕塑、服装和舞台布景多方面成就斐然。米罗的艺术体现了对现实的超越:穿过成人的功利观念,找回孩提时代的天真,归于自然而然的原始生命。  相似文献   

9.
<正>在当代,马和人的关系,不像在农耕时代那样密切,但马的健美形态和勇往直前的精神,依然是艺术家表现的重要主题。粗略地考察可知,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我国的马雕塑多与人体相结合,表现某种历史人物或故事,艺术方法基本是写实的。80年代后,随着社会思潮、艺术潮流的变化,雕塑家们更强调主体性和个性风格,用抽象、变形等方法,在变异的马形态中,象征性地表现某种理念。  相似文献   

10.
材料是雕塑的造型载体,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材料的选择与运用会直接影响雕塑的艺术效果,对雕塑家的创作活动意义极大。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和艺术观念的不断变化,以及信息共享和交流的增加等等,都不可避免地使雕塑艺术风格产生多元共生、多样并存的状态。雕塑家们在形式上勇于创新,以探索的姿态不断地挖掘出材料的种种新的可能。雕塑创作中所使用的材料日益丰富,对材料的综合运用也就成了雕塑家们重要的创作原则。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一直到21世纪后的中国,雕塑创作随着当代社会、艺术的发展而不断地进行着自身的变革。在借鉴了类似城市雕塑热潮之类的市场经验教训以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应该会越来越规范化,资金投入也将会越来越理性,只有向这趋势发展雕塑家们才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呈现在大众眼前。在这样的大潮流中,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在不断地"进化",可能会随着中国的发展走向一个本土创作理念越来越强的方向,也可能因为全球化程度地加深、文化与民族地融合,创作理念突破本土意识而深入到世界的各个方面去。  相似文献   

12.
草间弥生被称之为波普女王、前卫艺术家、雕塑家、画家、和小说家,是日本"国宝级的"当代女艺术家,并入选为"全球百大重要艺术家"。2003年,获得由法国文化部颁发的艺术及文学骑士勋章。近些年的"怪婆婆"——草间弥生,总是身着一袭自己设计的圆点长袍,出现在各大型展览和各种跨领域合作的商业活动的开幕仪式上。草间弥生不但在欧美地区有"YAYOI KUSAMA"巡回展,在日本国内举办"草间弥生——永远的、永远的、永远"巡回展,而和国际顶级时尚奢侈品LV的跨界合作,更让她的圆点艺术,成为时下最抢眼的时髦图案。  相似文献   

13.
传统雕塑的现代转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对传统雕塑的继承,另一个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再创作。本文列举杰出雕塑家的创作并进一步论证传统雕塑的现代转化是当代中国雕塑一个颇具潜力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古以来都有雕塑存在,虽然有彩绘装饰,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并不算是一门艺术。当代雕塑在色彩表现方面和古代彩塑有很大的不同,当代雕塑的色彩语言不断适应当下的观念进行着新的尝试,在表现形式上,有很多是以再现形式出现的,并且色彩语言慢慢从辅助雕塑走向主导,甚至成为艺术家的标识性符号。因此,应当重视色彩在雕塑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雕塑艺术历史悠久,是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其造型元素主要有形体、量感、空间、材质、色彩等,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雕塑家对这些造型元素的关注程度不同。通过对色彩运用在雕塑不同发展阶段的分析研究,我们发现丰富多彩的雕塑形态是新时代的审美追求。随着表现主义的兴起,色彩在雕塑中的主观应用,必将成为新时期雕塑艺术发展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在雕塑作品中,肌理对审美趣味传达至关重要.因为在艺术接受过程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作品的表层肌理.雕塑肌理糅合材料自身特性和雕塑家的审美情感,贯通于艺术传达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7.
莫迪里阿尼将雕塑美学的特征融入到绘画作品中,成就了其简练概括的艺术语言和"高贵单纯"的美学格调。莫迪里阿尼绘画的雕塑之美具有精神之美和形式之美,其画作的雕塑美学特征在不同绘画时期有具体的表现。年少的经历和审美倾向奠定了莫迪里阿尼绘画中雕塑之美的形成基础,这种雕塑美学特征的形成还受到雕塑家布朗库西以及20世纪初以巴黎为中心的艺术环境的影响。探究他粗狂原始与高贵典雅之美产生的原因,可以更好地理解画家创作的初衷。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雕塑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雕塑创作主体的地位显得非常突出。作者的修养、学识、审美取向对于其雕塑创作的发展至关重要。雕塑家应在创作中坚持正确的审美取向,推崇真善美、注重人文精神,这样才能创作出不朽的作品,使雕塑艺术永葆生机。  相似文献   

19.
陶瓷艺术的兴起和发展,让公众和艺术家对陶瓷艺术的欣赏和研究不仅仅停留在材质与造型本身上,当代陶瓷雕塑图式语言的建立,为艺术家与公众和公共空间的对话建立了一座桥梁。图式是多部分按照一定规律构成的有机体,并对其各自信息进行整合、配置与优化,最终形成稳定的常态。通过对陶瓷雕塑图式语言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细致分析表层构成方式的调整与深层形式的经营变化,提出有针对性的思考见解。  相似文献   

20.
亨利·摩尔是20世纪英国的著名雕塑家,他以独特的雕塑风格享誉艺坛。亨利·摩尔雕塑最伟大之处就是在于他雕塑独特的形式、内容和意义。这对西方艺术建构现代性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