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莓子 《美与时代》2004,(10):14-15
画像砖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装饰性墓室建筑构件,史学界一般认为始于战国晚期,盛于汉代,是中国古代为丧礼服务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主要分布在四川、河南等省.因其题材内容的广泛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与艺术发展的珍贵资料."画像砖、画像石,是真正属于汉代的审美奇观和艺术奇迹,也是中国审美文化史上一支瑰丽夺目的奇葩."[1]  相似文献   

2.
南阳画像石艺术是汉代画像石艺术中的一枝奇葩,其中神仙祥瑞题材占有很大比重,具有代表性意义,并反映了时代特色。本文通过对汉代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南阳画像石的艺术渊源的分析,来研究神仙祥瑞题材图像的艺术特点和社会历史意义。对于秦朝侍死如侍生的观念的继承,汉朝谶纬迷信的流行和君权神授思想的建立,楚文化的影响,这三个原因造成南阳汉画像石艺术中存在着一个人神共舞、如梦似幻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南阳两汉画像石是我国古代艺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汉代艺术中的典范,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而闻名于世.南阳两汉画像石艺术虽然是一种极具地域性的文化形式.但它以其独特的造型方式、表现手法和审美情趣,比较完美地反映了我国两汉时期的时代艺术精神和美学精神,不愧为我国两汉画像石艺术中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肖形印是一种集书画篆刻意韵于一身的独特艺术形式。与其同时代的金石器物图像,尤其是画像石(砖)有共同的艺术特征,饱满质朴、简练生动。将肖形印与汉画像石(砖)结合,找到肖形印创作在题材、技法、装饰纹样、构图方式等方面对汉画像石(砖)的借鉴之处和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5.
南阳汉画像石艺术与楚文化密不可分,是楚地浪漫主义的表现载体。汉画像石通过其拙朴大气的艺术表现方式,反映出汉代社会生活万象,体现出当时人们对于生前身后的理解以及对于祥瑞升仙的追求。南阳汉画像石有着深厚的楚文化烙印,这也成为其不同于其它地区汉画像石的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具有浓厚的楚文化的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6.
千年的敦煌壁画艺术以其浓烈的装饰风格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庄严、华美、几乎真实的佛国世界。它所包含的装饰艺术价值和投射出的东方智慧更是无与伦比,作为敦煌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纯粹的装饰性壁画,却蕴涵着丰富的装饰性趣味,它兼收并蓄吸收各民族的有些文化艺术,形成了令世人瞩目的敦煌文化。  相似文献   

7.
汉画像石、画像砖是中国古代绘画与雕刻高度结合的艺术珍品,从汉画像石、画像砖的造型特点、构图经营和用线方法上,我们能够感受到汉代艺术那种粗犷豪放、不事细节的雄浑之美,和飞扬流动、优雅浪漫的理想之美。  相似文献   

8.
谢曦 《美与时代》2023,(7):36-38
当代工笔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形式的延续和发展,在色彩的运用上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风貌。色彩作为艺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具有装饰功能,更是表达艺术家情感和思想的媒介。随着社会文化的变革和艺术观念的更新,当代工笔花鸟画在色彩装饰性表现方面呈现出独特的时代风貌。探究当代工笔花鸟画中的色彩装饰性表现,介绍其溯源和特点,以期推动该艺术形式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南阳汉画像石是中国古代汉文化遗产中的一块重要印记,它常常以拓片的形式出现,是一部真实反映汉代文化的百科全书。翻阅大量历史书籍资料,就南阳汉画像石产生的文化背景进行探究,通过对画像石的成因和基本品貌进行粗浅地分析,抛砖引玉,借此表现南阳汉画像石稚拙雄浑、夸张变形、运动疏简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汉画像石的题材内容、造型艺术特点、创作思路与创作意识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精神观念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阐释汉画像石艺术中所独具的民间美术特性。  相似文献   

11.
稚拙、抽象的装饰性风格几乎是世界各民族原始艺术的共同特征。这种装饰性特征体观了原始氏族人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它的形成与发展同原始氏族人所处的自然环境、宗教意识、思维方式、智力发展水平、审美意识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从原始艺术的装饰性概念、象征的含义、程式化格局、知觉图式角度论述了宗教意识、思维方式对原始艺术的装饰性风格的形成的影响,试图为现代民族装饰艺术的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汉画像石是在祠堂、地下墓室等建筑壁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是汉代一种特殊的丧葬艺术。汉画像石题材多样,其中伏羲女娲艺术形象在汉画像石上屡次出现,图像形式丰富,出土地域范围广泛。文章从类型分布、组合方式演变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继而解析"伏羲女娲"形象在汉画像石中广泛出现的原因,以及形象背后隐藏的内涵寓意。  相似文献   

13.
汉画像石、画像砖其画面表现渊源于纯朴自然的汉文化及社会面貌,根据建筑构件石材、砖材表面的体量多变特点,形成了丰富多变的画面表现,体现出了汉画像石、画像砖的独特的艺术表现特征及艺术精神,为今后的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14.
对山东沂南北寨汉墓画像石的构图形式(散点透视的构图、对称均衡的构图、分层分格的构图、和谐饱满的构图)在历代中国画作品中的应用问题进行探讨,目的是想说明汉代画像石的构图艺术,对于探讨中国绘画艺术表现手法的源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南阳汉画像石中的人物服饰直观地再现了汉代的服饰艺术,动态地展现出汉代服饰艺术和服饰审美的发展过程。通过对南阳汉画像石中人物服饰的艺术风格、造型款式、服饰制度、审美意识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揭示了汉代服饰文化的特点,体现出两汉时期南阳地区高度发达的服饰文化和社会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16.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产生于东汉中叶,长生、神仙思想是其最核心内容。原始道教酝酿、孕育和创立之时,正是南阳汉代画像石丧葬风俗产生和发展之时。一个时期的艺术是一个时期哲学思想的反映,是特定文化的隐喻与表征。南阳汉代画像石的画面内容、题材、造型和艺术风格都明显受到东汉时期原始道教文化的浸润,所反映出的神仙思想与东汉社会原始道教在民间逐步积累、逐渐兴起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
从美学理念、绘画题材和艺术语言等方面来说,南阳的汉代画像石是一笔宝贵的古代艺术资源,是汉代文化的精华。中原地区应认识到古代灿烂文化的价值并加以借鉴,借用当地的艺术资源,形成地域艺术特色。一、南阳汉画像石的历史地位汉画像是对当时社会面貌的具体描绘,综合反映了其社会制度、生产能力、道德观念、精神信仰,以及艺术水平等各方面内容,被人们看作是汉代历史的画卷,对汉文化的研究具有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装饰性色彩在漆画创作《怀古》中的应用,通过在创作中对装饰性色彩的设定,树立了漆画中装饰性色彩所具有的装饰性造型的客观平面化、色彩布局均衡性、色彩表现高纯度这些特点。在漆画创作中注重色彩装饰性元素与手法的运用,让创作更加具有艺术感和层次感。站在艺术美学的形式法则的立场上,从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调和与对比这些方面探讨漆画的装饰性色彩语言的内在属性、本质特征以及其深厚丰富的色彩特点,对漆画《怀古》画面创作的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拓展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工笔画融入了很多时代性元素。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中国工笔画在装饰性上表现出新的艺术特点。中国工笔画装饰性技法主要体现为平面构成形式和形式美的法则,其中色彩的现代化运用和平面化的表现方式是工笔画的两大表现手法。装饰性艺术在工笔画的创新性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工笔画创造了具有独特艺术特征的美感。  相似文献   

20.
麦克斯菲尔德·派黎思是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插画家,在当代绘画从纯艺术发展至商业艺术的过程中,他是创始者、启蒙者与催化者。文章从学习绘画的经历等方面分析了派黎思装饰性绘画观念的形成,并结合作品阐释派黎思绘画作品中重要的几个时期,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美国插画艺术的代表性和派黎思插画艺术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