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中期,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二次浪潮在美国兴起,并在基督教会内部得到了积极回应。基督教会的女性针对女性的角色、地位及担任圣职等教会内长期争议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逐渐形成了当代西方神学理论领域中一个特殊流派——女性主义神学。 以路瑟(Rosemary R. Ruether)、 特丽波(Phyllis Trible)、菲尔伦查(Elisabeth Schüssler Fiorenza)等为代表的一批女性主义神学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女性主义理论与《圣经》文本相遇的语境下,批判性地重新诠释《圣经》文本。她们在使用传统的《圣经》注释与批评方法的…  相似文献   

2.
当代都市女性择偶心理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雷 《心理科学》2004,27(2):468-470
本研究以问卷凋查和描述统计的方法,对当代都市女性的择偶心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不同女性对择偶标准的排序中.显示出当代都市女性在择偶心理上的共同倾向.以及出现的某种变化。  相似文献   

3.
正在一个访谈节目里,她身着一袭棉质长裙侃侃而谈,大大的眼眸里闪耀着孩子般的光彩。她创作的小说《国歌》曾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100种优秀图书,2016年,她创作改编的长篇电视剧《欢乐颂》开播后迅速成为微博热搜话题,2017年5月,《欢乐颂2》开播当天点击量就破2亿,她就是80后编剧才女——袁子弹。袁子弹出生在武汉一个书香门第。她自小性格外向,爱玩爱  相似文献   

4.
女性主义对现代医学的政治批判二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两本西方女性主义代表性著作中的观点为例,简要地讨论了女性主义学者们对于西方当代医学的政治批判,来自女性主义这样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中的这种不同的声音,对于人们思考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式,将具有可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伍尔夫是20世纪著名的女性主义先驱者。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伍尔夫充分展现了其女性主义思想,并从经济、文学等方面强调了女性解放之必要。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与伍尔夫在本书中所体现出的许多观点有着紧密的关连。将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置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视域下,围绕父权制与资本主义等方面展开论述,将会对这部女性主义文学著作有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6.
西方女性主义圣经批评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基督教女性主义者质疑圣经的男性中心主义。19世纪最重要的女性主义释经著作是伊丽莎白.斯丹顿主编的《妇女圣经》。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女性主义圣经批评成为西方特色鲜明的学术科目。抨击父权制观念、谋求建构女性的主体性阅读地位及其文化传统、主张上帝具有双性同体的特质,是女性主义圣经批评的理论特征。妇女主义圣经批评在反对性别歧视的同时,兼而反对种族偏见和阶级压迫。  相似文献   

7.
黄幸平 《天风》2016,(7):46-47
正不知怎么的,最近一有闲暇,就追起一部剧来,剧名《欢乐颂》。里面有这样五个女孩子:智力超群的安迪、古灵精怪的小曲、成熟老练的小樊、乖巧踏实的小关和没心没肺的小邱,她们都住在同一个名叫"欢乐颂"的公寓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虽然住的地方叫"欢乐颂",可住在这里的五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安迪,聪明过人的职场精英,事业顺风顺水,收入丰厚,也有优秀的男人追求,可幼年孤儿的经历,让她很排斥与别人的肢体接触。小曲,为和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争家产,为能得到高学历的赵医生青睐而费心费力。小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女性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个思潮,是在伊斯兰框架内的女性主义理论与实践,致力于对《古兰经》和圣训重新解释,争取性别平等权利和社会公正。伊斯兰女性主义将女性经验和视角带入《古兰经》和圣训解释,指出《古兰经》的基本原则是社会公正、平等和互相尊敬,男女平等体现了《古兰经》的原则。本文认为伊斯兰女性主义对《古兰经》和圣训的重新解读对于穆斯林和非穆斯林理解伊斯兰的公正、性别平等和争取妇女权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首先,赋权妇女,使妇女掌握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对经训的男权式解释。其次,加强了在伊斯兰框架下提高穆斯林妇女地位、维护穆斯林妇女权利、追求性别平等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再次,有助于非穆斯林认识到伊斯兰教是保护妇女权利和主张男女平等的宗教。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女性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个思潮,是在伊斯兰框架内的女性主义理论与实践,致力于对《古兰经》和圣训重新解释,争取性别平等权利和社会公正。伊斯兰女性主义将女性经验和视角带入《古兰经》和圣训解释,指出《古兰经》的基本原则是社会公正、平等和互相尊敬,男女平等体现了《古兰经》的原则。本文认为伊斯兰女性主义对《古兰经》和圣训的重新解读对于穆斯林和非穆斯林理解伊斯兰的公正、性别平等和争取妇女权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首先,赋权妇女,使妇女掌握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对经训的男权式解释。其次,加强了在伊斯兰框架下提高穆斯林妇女地位、维护穆斯林妇女权利、追求性别平等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再次,有助于非穆斯林认识到伊斯兰教是保护妇女权利和主张男女平等的宗教。  相似文献   

10.
如何把握思想的脉络:一种哲学拓扑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康教授主编的《当代美英哲学与哲学家研究丛书》的出版,为国内的当代美英哲学研究工作打开了新的局面,也为我们研究当代西方哲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众所周知,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哲学发生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种转变或革命主要表现在,如今的西方哲学正在化解上世纪初以来逐渐形成的欧洲大陆的现象学传统与英语国家的分析传统这两大哲学阵营之间的对立,哲学家们试图从古代和近代哲学中寻找自己的思想根源,而不是紧随当代哲学的话语展开思想的讨论。我把这种变化称作“返朴归真”。这里的“朴”就是古希腊以来的西方哲学传统,这…  相似文献   

11.
儒家传统的诠释与转化——访郑家栋副研究员本刊记者郑家栋,1956年生,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于儒家哲学与儒家思想史特别是当代儒学的研究。主要著作有:《现代新儒学概论》、《本体与方法——从熊十力到牟宗三》、《当代新儒学论衡...  相似文献   

12.
《易经》与中国文化心理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申荷永  高岚 《心理学报》2000,32(3):348-352
在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易经》素有“众经之首”和“大道之源”的称誉。当代心理学史家把中国看作是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容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和独特的心理学体系。对此,作者以《易经》为基础,通过易经中所使用的“心”字,易传中所发挥的“心”的意义,和《易经》卦象中所表达的心理的象征性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易经》中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心理学”,以及这种中国文化心理学对于当代西方心理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了广泛关注。本文运用女性主义观点分析,从《呼啸山庄》凯瑟琳的“叛逆”、希斯克利夫“魔鬼”式的疯狂,解读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的女性主义爱情观。  相似文献   

14.
屈万里先生为"当代中国经学第一人"。屈先生的经学研究以《诗经》《尚书》《周易》研究闻名。尤以《周易》研究创获最大。屈先生的《周易》研究的主要贡献是:(1)它是传统旧学与当代新学兼融的典范;(2)他的研究反映出近代学术由疑古到释古的努力。所以,他是当代学风的吸收者、创始者;(3)他开启了新的治易方法与园地,但它只是起步,而不是结束,正待后学继续完善。  相似文献   

15.
母婴关系是精神分析学与女性主义交叉的一个关键课题.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不仅有助于说明个体人格、身份和道德意识的形成,也可以展示当代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学的研究成果,因为在女性主义学者看来,母婴关系不仅是人性的最原初形式,也是任何社会、宗教和文化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浅析医患矛盾的形成与消解:—女性主义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的伦理学历史发展了几千年 ,伦理学家纷纷从不同角度切入历史 ,女性主义伦理学从性别入手 ,对道德进行研究 ,用女性和女性主义的视角来看世界 ,看社会 ,看社会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伦理道德问题。1 女性主义伦理学的特征女性主义伦理学与西方传统伦理学不同。传统伦理学的目标在于发现、提出、解释指导人们行为的那些普遍的、公正的、不分种族阶级的应用于每个人的道德原则。女性主义伦理学则试图审视批判传统伦理学中对妇女声音的忽略 ,批判带有压迫妇女性质的伦理理论 ,并重新确立起自己的理论。女性主义伦理学产生于女性主义运动 ,在历…  相似文献   

17.
斯坦顿为早期女权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她不仅领导了19世纪末的妇女解放运动,而且,其著《妇女圣经》,从根源上抨击了犹太教与基督宗教传统中的父权制。她指出圣经是造成妇女从属的根本原因,同时,质疑圣经为上帝之"神圣启示与话语"。她激进的个人主义传统与女性主义理论,力透纸背,对后来的宗教、性别与妇女研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8.
引言追求和谐完美,不只是现代人的理想,古人也同此心;不只是中国人的愿望,外国人也同此愿。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作有《理想国》,16世纪英国莫尔著《乌托邦》,18世纪英国欧文发起合作社运动,还有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和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人们总是在憧憬一个理想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朱迪斯·巴特勒是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先锋之一,她自身独特的性别身份为她带来了独特的视角。她围绕着语言、主体、性别身份这三大关键词展开论述,跳出了19世纪60年代以来关于生理性别/社会性别的区分困境,解构了传统女性主义的性别主体。从巴特勒对于女性主义主体的颠覆出发,可以窥见其是如何摆脱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二元划分的纠缠,这也引出了其颇具后现代主义风格的"性别操演说"。  相似文献   

20.
2000年作者的著作《重塑女性:新西兰电影史》由哈珀柯林斯出版社出版之际,正是新西兰女性电影欣欣向荣之时。20世纪70年代,随着20世纪女性主义的高涨,从"国际妇女年"的电影《我最好的朋友们不少是女性》(1975),到随后9部女性主义纪录片的出品,电影制作也出现了井喷。这些影片所产生的能量,以及由国际女性主义历史项目所揭示的女性从前在各个创意领域作出的默默无闻的贡献,都十分具有感染力。一种乐观主义情绪也随之出现,没什么是不可能的。女性运用摄影机,把镜头对准了自己与自身的问题。1980至1990年之间,性别问题题材的故事片与戏剧急剧增加,与此同时,过去被边缘化的人群也开始接触技术以探究性别与身份政治。新西兰国内的毛利人、太平洋岛国裔、亚裔、南斯拉夫裔、希腊裔都拍出了有关身份认同的电影,这些电影都影响极大,而有关电影形式的实验也在增加。自2000年起,女性地位有所下降,电影制作与实验也在减少,这是对女性主义的强烈抵制、2008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和财政削减,以及政党向保守、厌恶女性的右翼资本主义政府转向共同作用的结果。作者提议通过对主要创意人员的一系列采访并结合全球形势来考察电影环境的现状与变化。这些主创人员包括:著名女性主义导演盖琳·普雷斯顿,学术纪录片导演安妮·戈尔德松,故事片导演克里斯蒂娜·杰夫斯(代表作是关于西尔维娅·普拉思的《雨和西尔维娅》)与菲奥娜·塞缪尔(关于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生活的《极乐》),希腊裔女性主义学术电影导演阿西娜·楚莉斯,毛利人电影剧本作家里维阿·布朗(代表作为《夕阳武士》),萨摩亚导演贾丝廷·西梅伊-巴顿,印度裔学术导演舒奇·科塔里与电影摄影师梅丽·冈恩,以及年轻一代的女性主义导演布丽塔·麦克维。本文将采用分析与反思相结合的方式,汇同历史观点与当今观点,比较作者在《重塑女性》一书中的历史发现与当今形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