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伟宾  杨治良 《心理科学》2008,31(6):1326-1329,1325
本研究采用DRM范式以80名大学生为被试对错误记忆的通道效应进行了研究.实验采用三因素混合设计,运用信号检测论等方法探讨了重复学习对不同通道错误再认的影响.结果发现:1)汉语词表具有与英文词表不同的通道效应,表现为视觉学习的错误再认高于听觉学习;2)重复学习对视觉学习与听觉学习的错误再认产生分离性影响,即重复学习降低了视觉学习的错误再认,却提高了听觉学习的错误再认;3)信号检测论的分析表明:听觉学习在重复学习后对关键诱词的错误再认的增加是听觉学习对要义信息日益增加的敏感性连同较为宽松的提取标准协同起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刘松 《美与时代》2006,(11):72-74
联想是创意的切入点,是艺术创作应有的应变能力。设计创意要善于运用造型元素和精心组织视觉符号,巧妙运用色彩的视觉效应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情感,创造理想境界。成功的创意图形要求整体完美、和谐统一。因此,创意的过程中,我们要处理好对立与统一、对称与平衡、重复与多样、节奏与韵律、虚与实等各种关系,使它们相互照顾与呼应。  相似文献   

3.
聋人阅读过程中的视觉功能补偿现象是由于听觉信息的缺失,聋人的视觉功能会发生补偿性改变,表现为对副中央凹视野内文本信息的加工效率更高。本研究采用边界范式,测量聋人的副中央凹-中央凹重复效应,以探究聋人的副中央凹视觉功能补偿现象能否促进其中央凹的词汇识别过程。结果发现,聋人的副中央凹-中央凹重复效应出现在早期阅读指标凝视时间,而阅读能力匹配组只出现在晚期阅读指标总注视时间。因此,相比阅读能力匹配的健听读者,聋人的副中央凹-中央凹重复效应出现得更早,表现出副中央凹视觉功能补偿现象。  相似文献   

4.
视觉统计学习是指个体依据视觉刺激之间的转接概率来掌握统计规律的过程。本研究通过5个实验探讨了个体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进行视觉统计学习的加工机制。每个实验均包括熟悉(学习)和测试两个阶段:在熟悉阶段, 让被试观看名人面孔并完成重复图片探测的无关任务; 在测试阶段, 让被试进行二选一迫选任务。其中, 实验1和2分别考察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的视觉统计学习效果; 实验3分别考察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视觉进行统计学习的精确性; 实验4进一步考察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进行视觉统计学习的时间特征; 实验5验证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的视觉统计学习具有面孔特异性。结果表明:个体能同时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进行精确的视觉统计学习; 基于正立名人面孔的视觉统计学习效果显著高于基于倒置名人面孔的视觉统计学习效果; 虽然基于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的统计加工都具有一致的精确性, 但后者需要更多的加工时间。这提示: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的视觉统计学习具有面孔特异性, 个体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的视觉统计学习过程是分离的, 统计运算发生于面孔特征加工完成之后。  相似文献   

5.
视觉透视是指人类在用双眼观察周边世界时,借助视觉线索与经验获得的对深度的感知,将二维影像通过大脑解读出三维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就通过对透视方法的研究,将视觉线索运用在绘画之中为人们创造了不同的视觉体验。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媒体在视觉层面上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全新的体验。对透视原理进行合理的运用,可以为现代设计开拓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实现更多样化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6.
可触摸的触觉二维图像是视觉障碍人群获取图像信息的重要方式。目前大多数触觉二维图像都是直接由视觉二维图像转化为的可触摸线条图。在视觉二维图像中, 通常运用透视和视角等视觉原理将三维空间关系转换为二维平面关系。视觉系统经过长期大量知觉学习, 习得了这种二维到三维的映射关系。但是触觉识别二维图像时, 触觉系统如何建立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的映射, 目前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影响触觉识别二维图像中二维-三维空间信息转换的视觉因素主要有透视、视角、遮挡、纹理梯度和镂空, 直接将视觉二维图像转化为的触觉二维图像时, 图像中包含的上述视觉因素通常会干扰触觉识别。结合已有研究, 试图提出“双表象加工模型”来解释触摸二维图像时二维到三维空间信息转换的认知机制。该模型认为触觉识别二维图像依赖于两个表象系统的整合, 即物体表象系统(涉及物体的大小、形状和纹理)与空间表象系统(涉及物体的空间关系、透视和视角)。两种表象系统的信息最终进行整合, 在物体表象和空间表象成功匹配的基础上建立二维图像与三维空间之间的映射, 通达长时记忆中的三维物体表征。双表象加工模型将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触知觉的认知机制, 也将为触觉二维图像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谭亮 《美与时代》2013,(7):73-75
随着艺术和科学的交叉发展,图像与声音这两种媒介的结合会越来越紧密。声音视觉化是将声音、图像、动画合理综合运用的结果,能充分发挥多种信息传播方式的优势,综合了多个感官的感受,增强了观众的艺术体验。当声音的空间与视觉的空间互相交错,水乳交融时,它们会为受众呈现出从听觉到视觉的双重感官刺激,从而实现声音视觉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视觉运动是探索脑功能的一个重要研究途径,该对视觉运动通路与色彩的关系、视觉运动知觉的产生,对于视觉信息的不同阶段的处理以及立体视觉等若干问题进行了回顾与讨论,并概述了其中若干理论及其争论,提出了未来视觉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关注弱势群体是当下的社会热点。文章通过对非视觉感知在城市空间导视系统设计中的研究,阐述了视觉传达不再是一种简单的通过视觉媒介的信息传达,而是与人的情感、生理、心理等多种感官共同构筑的信息传达综合载体,体现出多角度的人性化思考和对人权的尊重。  相似文献   

10.
真实环境中的视觉搜索是人和动物赖以生存的重要能力。目前的视觉搜索研究多使用静态的观察者和静止的二维搜索对象, 侧重于探究注意在搜索中的作用; 现有的视觉搜索理论模型主要概括了影响搜索的自上而下的注意因素, 而将自下而上影响因素简单归结为影像显著性, 然而在真实环境中, 观察者或搜索对象是可以运动的, 搜索时可利用的视觉信息包括动态光流和静态影像结构信息。已有的视觉识别研究发现这两种信息相结合可以使观察者准确持久地识别场景、事件和三维结构。在现有视觉搜索理论模型中引入两种视觉信息可以较好还原真实环境中的搜索任务。我们提出研究构想和实验方案,探究利用动、静态视觉信息的视觉搜索过程, 从而完善现有的视觉搜索模型。我们认为充分利用环境信息可以提高搜索效率, 且在视觉搜索训练和智能搜索设计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马捷  窦皓然  庄茜  尹冬雪  雷明  高超  张引  刘强  赵光 《心理学报》2018,50(2):143-157
背景线索效应是指在视觉搜索中由于场景的重复曝光而产生的行为便利。而以往研究关注于刺激的欧式性质所代表的属性信息对背景线索效应的影响, 然而在视知觉加工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拓扑性质对背景线索效应的影响仍缺乏相关实证研究。因此, 研究采用视觉搜索任务, 通过操控不同场景中刺激的拓扑性质或欧式性质的变化, 考察拓扑性质与欧式性质两种属性信息对背景线索效应的调制。结果发现:(1)拓扑性质和欧式性质与目标之间的联结关系均可促进行为反应, 获得背景线索效应; (2)视觉学习机制对拓扑性质的重复性更加敏感, 并且拓扑性质与目标之间联结关系的稳定性相对于欧式性质与目标之间的联结关系稳定性对于背景线索效应的获得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电视频道视觉识别设计随着电视频道专业化的发展而不断成熟起来,现呈现出更具识别性、系统性、互动性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无论是在促进频道品牌形象的树立还是频道营销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电视频道视觉识别设计是频道品牌理念、频道文化特征的外在形象体现,它通过运用一系列视觉元素和符号系统构成视觉语言,形成具体化、视觉化的传播系统来有计划、准确、快捷、有效地传达频道信息,体现电视频道抽象的理念及其独特的个性,使观众能迅速准确地掌握频道的信息,同时又以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吸引受众,增强受众对频道的认知和印象。  相似文献   

13.
时序信息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振勇  黄希庭 《心理学报》1996,29(4):345-351
研究由两个实验组成,实验一采用纯粹的视听方式,以线段长度和声音频率为材料,对时序信息的加工方式(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编码特点(时序信息是何时编码的)以及通道效应进行了研究。实验二以汉字为材料重复实验一的过程;结果表明,时序信息的加工存在视听通道效应,其机制源于记忆,且与实验材料的加工深度以及加工方式有关;时序信息既包含有自动加工,又包含有控制加工。视觉刺激倾向于自动加工,而听觉则倾向于控制加工;时序信息是在项目学习时编码获得的,而不是在提取时建构的。  相似文献   

14.
概念包装设计理念在于更好的解决人在生活中提出的问题其设计并具有前瞻性,例如绿色环保包装设计、情感体验式包装设计等,本文则通过平面几何图形与包装外形特征的和谐嫁接,来有力的传达包装视觉信息,主要以外观造型概念为引线阐述几何图形在概念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情景线索效应是指个体在视觉搜索过程中通过学习重复不变的情景信息提高搜索效率的现象。本文从情景线索效应相关行为特征、眼动特征及大脑神经活动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情景线索效应与选择性注意机制的交互作用,发现现有研究中存在着许多互相冲突的现象,增加了理解注意机制的难度。未来研究应结合认知神经科学技术寻找更多的实证数据,探索注意机制对情景线索效应的影响,以进一步完善情景线索效应中的注意机制理论。  相似文献   

16.
地摊餐饮随着"地摊经济"的推进逐步活跃起来,进而产生的餐饮环境的现状与视觉设计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环境视觉设计来加以优化。同时,地摊餐饮环境视觉设计的运用,能增强起环境的识别性、导向性,通过更特色、轻松、创意的方法向消费者更高效地传递环境视觉信息,创造秩序、和谐、美观的就餐氛围,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这也正在成为餐饮环境设计的一种重要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亮 《美与时代》2003,(8):46-47
平面设计中的形式语言是作用在人们视觉心理基础之上的,是借助画面中的形状、色彩、光线、文字、空间等视觉元素,以一定的视觉程序经过特有的表现与组合,达到与人相互交流与沟通的一种信息语言形式。它所传达的不仅仅是一种视觉形象,而且是通过视觉的形式语言传达一种信息思想,一种思维观念,它涵盖了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对时尚的追求,反映的是当代文化的气质。随着同类作品的增多及现代艺术思潮的发展,致使设计师要不断地追求与探索,以一种新锐的设计理念与全新的形式语言来解释生活,传递信息。准确地讲:“形状”和“形式”这两个词在应用学科…  相似文献   

18.
视觉惯性意指人的眼睛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沿着有联系的元素路径移动,将各元素或物体连接起来,断开的线或物体都可以通过视觉将断开的部分接上,形成一条视觉路径。美术创作是对画面视觉基本元素点、线、面、色等的组合运用,不同的视觉元素进行不同的组合排列,从而产生多样的画面效果。视觉元素的组合排列呈现的视觉张力和视觉倾向力引导观者视线移动,视觉移动的观看轨迹即是视觉惯性的呈现。在美术创作中视觉惯性影响最终的画面效果,在创作中合理地运用视觉惯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现代包装文字的视觉形象设计出发,简述包装文字的类型与特性以及包装中文字的设计原则。同时分析包装中关于文字的编排设计以及"设计书法"在包装中的运用。最后提出文字是传达包装品牌信息、体现商品特色、宣传包装平面设计的重要环节。此外,文字也对包装的定位、包装的好坏等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宋耀武  郝红杰 《心理科学》2008,31(6):1431-1434
在视觉工作记忆的研究中,是否可能划分出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和视觉物体工作记忆两个子系统还没有定论.子系统划分成立的基本前提是以特征为存储单位.当前关于存储单位的理论有特征理论、客体理论和双重存储等不同观点,多数视觉信息加工与存储机制的研究支持双重存储说.注意与视觉信息的加工和存储相互影响,因此,加工及存储机制的研究就要在具体的注意水平上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