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践美学视野中的自然鉴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ppreciating nature may at its best feature have three levels of experience according to practical aesthetics. The first level is more sensuous as it largely pleases the ear and eye, the second level is more psychological as it chiefly pleases the mind and mood, and the third level is more sublimate as it mainly pleases the will and spirit. In Chinese culture the affinit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traditional conception of tian ren he yi 天人合一 as heaven-human oneness, which will be ultimately conducive to the artistic realm or aesthetic state of being. This paper was delivered at the XVI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esthetics on “Changes in Aesthetics” held during 18–23 July 2004 in Rio De Janiero, Brazil.  相似文献   

2.
古典西方美学对自然的解释可以分为本体论与认识论两大阶段。西方自然美观念的每一次转型都意味着西方美学思想的变革。纵观历史,在不同时期不同学派对自然的解释中人本主义逐渐成形并凸显出来。古典西方美学对自然的解释实质是一部关于西方人本主义完美蜕变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景观美学是一个宽泛的、多学科交叉的概念,它和自然、生态、环境等因素密切相连。同时景观美学需要面对具体的土地和人的关系,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化的自然,是人和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产物。景观美学主要研究自然美的保护,探讨自然美的成因、特征、种类以及开发、利用和装饰自然美的方法、途径等。景观美学拥有其自身的形式美、构成美以及工程美学的综合要素。  相似文献   

4.
中世纪的教堂里,置于墙面上的彩绘玻璃窗,是哥特式建筑的点睛之笔。用铝条镶嵌的彩绘玻璃透过阳光,构成神秘的图像和游离的光线,形成极具超现实幻想的宗教艺术。中世纪的人们钟爱对称的布局,他们认为对称可以传递宗教的神秘气息。文章主要从对称与均衡两方面对哥特式彩绘玻璃图案的形式美法则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余虹 《中国道教》2008,(1):52-54
内丹诗是描写道教内丹修炼过程和内丹体验的诗歌,作为一种宗教诗歌,它虽然承载着丰富的宗教内容,但决不只是表现宗教内容的符号,同时也具有诗歌自身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自然关学在诸多层面展开了自身的理论体系。“介入关学”将自然审美与艺术审美统统纳入到动态的“介入”的模式当中,并以此来拒绝非功利的传统思想。环境形式主义则是一种关于自然环境的审美鉴赏和评价的形式主义,“肯定关学”却反对这种环境形式主义,并认定传统艺术对象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核心差异,就在于艺术品是以某种形式而获得框架的或者被限定的,而自然环境则不然。这就相应地决定了自然鉴赏模式的各种差异,“自然作为自然”的鉴赏模式就在其中得到了推崇,而审美判断是否建基在拥有客观性的适宜自然对象之上的争论也已展开。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的西方美学,主要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向:第一是心理转向,即世纪之初的形而上学的消退、艺术自律性发展、科学主义的兴起;第二是语言学转向,即在索绪尔语言理论影响下,强调只有艺术作品本身才能成为研究的对象,世纪中叶出现的“分析美学”就是在一段时间占据统治地位的美学流派;第三是文化学转向,即在20世纪后期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冲击下出现的后分析美学、审美文化批判等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五六十年中国美学讨论期间,朱光潜通过有选择、有目的的翻译、评论和引用、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家如卢卡契、列斐伏尔,尤其是哈拉普和考德威尔,从其著作中获得启发、支持和鼓励,促进了自己在该时期的思想改造,并帮助建立起了自己新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实践观点。  相似文献   

9.
东西方的园林艺术各具特殊历史内涵,由于文化背景、思想观念的不同造成了风格的迥异,但它们都是世界园林文化中的精华。西方园林刻意注重形式美,体现人工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而东方园林体现的是自然美与自然拟人化,追求的是意境美,讲究的是含蓄、深沉、虚实共生。"西方形式美、中国意境美"的哲学思想与美学认识奠定了各自园林的基础。从人与自然、形式意境、哲学等角度,初步探讨东西方园林的美学差异。  相似文献   

10.
高建平 《复印报刊资料:美学》2003,(收录汇总):32-36
文章对20世纪西方美学主潮作了一个总体的描述,并找出了一些主要西方国家文学艺术理论发展的共同趋向,指出对于文学研究工作者来说,对这个趋向的认识是重要的,可帮助我们了解自身的定位,有助于我们在研究文学时的方法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对我们的研究对象有一个清晰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艺术学习对大学生个人修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笔者认为西方美术教学要以美术史为主线,采取跨学科综合性强的教学思路,同时,在东西方美术比较学习时,我们要注重教学中灵活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方法。从感性到理性,从欣赏到鉴赏,使美术鉴赏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和学习,领悟生活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12.
探索美学的影响,不仅能揭示人类的社会性,而且有助于认识艺术和环境,因为环境不仅是自然的,也是社会的,美学过程囊括和涉及到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鉴于这个原因,美学经验寓意着道德与政治属性。的确,在人类的环境里,道德、社会、政治是完全交织交融的,由此而蕴含的环境美学既有理性判断的根据,又有感官愉悦的理由。  相似文献   

13.
14.
在"道法自然"的核心美学原则指导下,道教发展出了自己的山居生活模式,营造出一个远离现实社会、与自然相亲、天人合一、独具一格的理想环境。本文从现代环境美学的角度深入分析山居模式的三重意义:首先,它象征着以"道"为最高标准的神圣空间,是修道者最终的归宿和"家园";其次,园林对山居的重构突显出山居环境保真养性、自然天放的审美价值,反映了好道者的环境审美理想与人生境界;第三,道教以一种"介入"的审美方式使山居的生态美学维度从生态平等和生态保护两方面展开,体现了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环境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5.
环境哲学的目标是建构一种非原子论、非机械论以及非二元论的生态世界观。本文首先追溯了当代西方环境哲学的发展历程,继而介绍了当代西方环境哲学的主题及其主要流派,最后勾勒了当代西方环境哲学的主要动向。  相似文献   

16.
冯荭 《美与时代》2005,(9):18-20
人类为了寻求适宜的生存空间,走过了漫长的路程.从在树杈上搭起小篷遮风避雨到住进自然山洞,从挖穴而居到建筑房屋,这一步步的演进是人类由实用主义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历程.当今的人类,对自己生存空间的构建更加合理而完善.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现代美学研究的代表人物,朱光潜对西方移情论美学进行了系统、全面而准确的评介。由于朱光潜的英国语言文学和心理学的学术背景,朱光潜对西方移情的评价带有明显的心理学特色和英文理论文本基因。这使得朱光潜在评介西方移情论美学取得重要成就的同时,也造成了对它的某种误读。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费希特课题组最近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世界名著<自然法权基础>(费希特著,谢地坤、程志民译)一书举行了一次小型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9.
王坤 《复印报刊资料:美学》2003,(收录汇总):47-54
艺术独立理论是西方现代美学的发展主线之一。针对黑格尔美学体系中艺术将由哲学所取代的最终结论,克罗齐从分析黑格尔“对立面的综合”的逻辑理论人手.指出黑格尔的逻辑理论适用于处理性质相反的事物,但不能用来处理性质相异的事物,克罗齐解决问题的办法是用新的逻辑理论,即“度的理论”去处理性质相异的事物.因而从理论上确立了艺术的独立地位。洛特曼将生物学理论引入美学研究.把艺术当作独立的生命存在;这种生命体现为它能以极小的篇幅向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信息。所以“美就是信息”。艺术独立问题由此得到彻底解决,西方现代美学中的这一发展主线从此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丑在西方美学范畴中的地位逐渐上升,产生新的美学意义。丑以独立姿态实现了美丑并举的二元艺术倾向;也成为非理性审美对象与艺术灵感的新来源,继承又颠覆了传统的宗教文学。审丑更是对近现代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的深刻重审与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