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真人秀节目开始引领中国电视娱乐业的发展潮流,国内首档大型厨艺真人秀节目《顶级厨师》的出现,从节目类型而言,另辟新路,一改之前真人秀节目类型同质化的状况.从历史和民俗的角度来说,《顶级厨师》展现给我们的是中国人由来已久的对美食的喜爱和推崇,中国人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以及饮食习俗对中国人生活的巨大影响,《顶级厨师》使我们看到了一档优秀的本土化真人秀节目.  相似文献   

2.
《花样姐姐》是东方卫视引进的韩国tv N电视台明星真人秀节目。节目播出后备受关注。但是观众对于节目的评价褒贬不一。如果以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为支撑,以受众对电视节目的解读为视角,分析《花样姐姐》节目的编码与观众的解码,可以将该节目的本来面貌呈现在大家面前,以便更好地理解电视节目的传播方式和受众的接受方式,为明星真人秀节目制作提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2014年,我国各大卫视都推出了喜剧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其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幽默诙谐的内容,受到了人们的喜爱,打破了歌唱选秀类节目给观众造成的审美疲劳.《笑傲江湖》是2014年东方卫视推出的一档大型原创喜剧类真人秀节目,其以强烈的娱乐性、纪实性、颠覆性、平民性,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其文化传播策略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但是,任何节目都存在一定的生存周期,未来的电视节目只有结合中国本土文化并不断创新,才能取得新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说到音乐选秀类电视节目,绝大部分人肯定都知道《中国好声音》。这档节目在一夜之间可谓是成了每家每户都争先观看的音乐选秀类节目。每到星期五的时候,全国的男女老少都在为这场音乐与梦想的悬念盛宴而翘首期盼。在此之前,除了电视节目《超级女声》,没有哪一款节目可以达到这样空前的效果。随着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的播出,这一全球音乐风再次疯狂的刮了起来,一轮又一轮的刷新着各大卫视的收视记录。  相似文献   

5.
《法音》2020,(2):9-9
按照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工作部署,在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指导下,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联合央视网、芒果TV、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搜狐、哔哩哔哩、西瓜视频、快手、秒拍等视听节目网站制订了《网络综艺节目内容审核标准细则》,于2月21日发布。《细则》围绕才艺表演、访谈脱口秀、真人秀、少儿亲子、文艺晚会等各种网络综艺节目类型,从主创人员选用、出镜人员言行举止,到造型舞美布设、文字语言使用、节目制作包装等不同维度。  相似文献   

6.
《千里共良宵》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个王牌晚间情感类节目,有着广泛的收听群体和关注对象,尤其是以那些注重精神世界和l心灵成长的大学生、城市务工人员为主。本文以《千里共晟宵》为例,从节目的播出时间、主持人的素质、节目主题以及节目的编排设计四个方便粗略探讨广播夜话节目的主要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7.
湖南卫视大型声音竞技秀节目《声临其境》已经播出两季,均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从接受视域对此节目进行分析,《声临其境》在节目内容、节目形式、节目传播等多方面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心理、怀旧情结等多种需求,具有自己的特色,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8.
2013年湖南卫视引进韩国MBC的娱乐真人秀节目《爸爸!我们去哪儿?》,进行了成功的本土化改造,掀起了一阵收视狂潮。与韩国原版节目相比,中国版的《爸爸去哪儿》所设置的任务更有难度,且没有任何剧本,所采取的季播形式不仅迎合了观众的收视心理,也提高了广告收入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但整体拍摄效果有待提高,节目对于个人的隐私保护做得还不到位。但凭借微博微信的有力推广,不仅参与节目的名人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节目本身也得到了宣传。  相似文献   

9.
七天可以改变什么?《舌尖上的中国》只用七天,就引爆了天南海北观众对祖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情感认同,创下了国产纪录片的收视神话. 2012年5月14日晚10:40,CCTV-1《魅力纪录》栏目开始播出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日播一集,至5月22日收官时共播出七集.作为第一部高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同时也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精良的团队与强大的平台支撑打造了"舌尖"的文化品牌.目前,《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正在紧张拍摄中,预计2014年春节上档.虽然第一季播出已过一年,但"舌尖"话题却未有消减之势,网络搜索量和点击量仍居高不下,各种媒介以"舌尖"、"美食"为热点的宣传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0.
2010年,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代表的征婚相亲节目席卷全国,引导着大众走向狂欢。节目切合当下时代热点,以相亲为形式,“真人秀”为核心,给予不同婚恋观的交流碰撞的平台,然而节目火爆的同时也凸显了当下征婚娱乐节目同质化、审丑趣味、虚假作秀等问题和弊端。  相似文献   

11.
继《中国好声音》收视爆棚之后,2013年年初,《我是歌手》以其独特的视角、专业的节目内容、良好的宣传,再次掀起了收视狂潮。与以往的草根选秀类节目不同,《我是歌手》不管是在参与者,还是在赛制以及宣传营销等方面,都开创了真人选秀类节目的新模式。它的成功对于以后的娱乐节目制作,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国内比较成功的真人秀节目,都是通过购买国外原版的节目模式,再加上本土化的改造而掀起收视高潮的。各大电视台之间也相互抄袭,节目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打造我国自主品牌栏目模式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2.
在大众传媒发达、电视节目类型多样的今天,文化类读书节目《朗读者》《见字如面》从一众大热综艺中脱颖而出,抢夺了人们的视线。《朗读者》与《见字如面》此类节目的"火爆",得益于其亲和的形式、清新的内容、深厚的情感,用朗读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情感需求紧密相连,引发大众对文学、情感以及人生的深度思考。它们既满足了大众对优质电视节目的期待,也为其他综艺节目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李存山著《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华民族精神》一书于2020年1月由济南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作者关于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华民族精神研究的代表性文章,共分上下两篇。上篇主题为"传统文化与中国哲学",所收文章有《"知人则哲":中国哲学的特色》《中国哲学的系统及其特点》《孔子与中国哲学"思想范式"》《老子哲学与中华精神》《中国哲学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国学与中国哲学》等;下篇主题为"儒家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所  相似文献   

14.
朗栎 《天风》2018,(10)
正这个夏天,《延禧攻略》热播,该剧70集的总点击量超过140亿次。莫兰迪色系、人物角色、演员演技,无不成为热点话题,去故宫的游客们还纷纷"打卡"延禧宫。电视剧播出时,追剧族守着屏幕等着新剧集,还有人因为越南播出的剧集比国内快,而去越南视频网站抢先刷剧。从《还珠格格》《甄嬛传》《步步惊心》《芈月传》,到如今的《延禧攻略》《如懿传》,宫廷剧收视长红。宫斗题材为何如此有观众缘,经久不衰?它们以古代皇  相似文献   

15.
《中国穆斯林》创刊50年了。它从创刊-停刊-复刊到今天办成了一个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影响和声誉的"综合性的伊斯兰学术文化刊物",特别是一个"全国中文宗教类核心期刊",实属不易!《中国穆斯林》在向我国广大穆斯林宣传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帮助我国各族穆斯林正确理解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16.
石衡潭 《天风》2012,(3):32-33
回首中国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常叫人感慨万千。2010年岁末由10位儒家学者所发起的《关于曲阜建造耶教大教堂的意见书》成为2011年中国不少网民关注与讨论的重要主题,而基督教界则少有回应。印证了前辈的一句话:"中国文化与基督教吵了一百多年,可从没有见过面。"这其中原因  相似文献   

17.
真人秀节目的娱乐性尽人皆知,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真人秀节目中究竟有没有传统文化的东西蕴含其中,尤其是从国外引进的一些节目,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真人秀节目中的传统文化是碎片化的、不系统的、不深入的,它以娱乐性为中心,是服务于娱乐性的,这也是节目在传播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爸爸去哪儿》综艺节目历时3年多,已播出4季,每次播放时都会有较高的关注度和娱乐新闻热点。此系列节目赢得广大受众的喜爱和获得高收视率的前提是其选题独特、制作精良,而视觉设计在节目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节目的片头设计和字幕设计的深入分析,探索视觉设计的特征和意义,对国内其他的综艺节目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建设的关系,本刊自这期起,开辟"古今谈"专栏。这个专栏将就现实存在的文化现象,开展广泛深入的探讨。最近电视连续剧《渴望》在广大电视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这一文化现象--"《渴望》现象"值得学术界重视。为探讨《渴望》与中国传统伦理的关系,以及引起如此广泛效应的真正秘密,《孔子研究》于1991年1月21日在北京孔庙举行了"《渴望》伦理思想座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宫达非、副会长辛冠洁、著名诗人林之、著名剧作家吴祖光,以及北京学术界和新闻界3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下面的一组笔谈是与会者为座谈会提供的发言稿,也有的是会后组织与会学者写的。这组笔谈反映了北京学术界部分人士对《渴望》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建设的关系,本刊自这期起,开辟"古今谈"专栏。这个专栏将就现实存在的文化现象,开展广泛深入的探讨。最近电视连续剧《渴望》在广大电视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这一文化现象--"《渴望》现象"值得学术界重视。为探讨《渴望》与中国传统伦理的关系,以及引起如此广泛效应的真正秘密,《孔子研究》于1991年1月21日在北京孔庙举行了"《渴望》伦理思想座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宫达非、副会长辛冠洁、著名诗人林之、著名剧作家吴祖光,以及北京学术界和新闻界3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下面的一组笔谈是与会者为座谈会提供的发言稿,也有的是会后组织与会学者写的。这组笔谈反映了北京学术界部分人士对《渴望》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