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2014年,我国各大卫视都推出了喜剧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其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幽默诙谐的内容,受到了人们的喜爱,打破了歌唱选秀类节目给观众造成的审美疲劳.《笑傲江湖》是2014年东方卫视推出的一档大型原创喜剧类真人秀节目,其以强烈的娱乐性、纪实性、颠覆性、平民性,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其文化传播策略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但是,任何节目都存在一定的生存周期,未来的电视节目只有结合中国本土文化并不断创新,才能取得新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2013年《爸爸去哪儿》的播出引起了中国真人秀节目的热潮,此后各种类型的真人秀节目竞相上演,然而节目内容泛化、抄袭模仿、过度消费明星、娱乐至上等弊端也令人诟病。2016年的《旋风孝子》是以"孝"为主题的真人秀节目,播出以后不仅取得高收视率,而且赢得广泛好评。真人秀主题从亲子类到孝道类,节目制作从版权引进到原创,体现了中国真人秀节目的变化发展,引起了人们的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3.
孙宇飞 《美与时代》2014,(8):113-113
一档富有高品质的、吸引受众的电视节目,不仅仅需要新颖的节目主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对于整档节目的把握。因此,主持人是驾驭一档电视节目的主体,主持人是否会成为听众、观众乐于接受的声像形象,直接关系到其主持节目成功与否。因此就需要主持人了解电视节目主持的基本特征,从中把握好电视节目主持的和谐元素,和谐元素包括主持人对节目主题的整体把握、主持人的配合意识以及主持人应具备的良好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真人秀节目开始引领中国电视娱乐业的发展潮流,国内首档大型厨艺真人秀节目《顶级厨师》的出现,从节目类型而言,另辟新路,一改之前真人秀节目类型同质化的状况.从历史和民俗的角度来说,《顶级厨师》展现给我们的是中国人由来已久的对美食的喜爱和推崇,中国人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以及饮食习俗对中国人生活的巨大影响,《顶级厨师》使我们看到了一档优秀的本土化真人秀节目.  相似文献   

5.
如今常听业内人员感叹,电视节目制作如何如何难,观众口味如何如何难调等等,于是便有人归结了一点,乃观众审美情趣的“浮躁”。正是因为这种浮躁心理作祟,观众在观赏电视节目时很难完整的欣赏一部电视连续剧或者一个完整的节目而频频更换频道。其实,这种看法有失偏颇,一部《还珠格格》一而再,再而三的播出,  相似文献   

6.
2013年湖南卫视引进韩国MBC的娱乐真人秀节目《爸爸!我们去哪儿?》,进行了成功的本土化改造,掀起了一阵收视狂潮。与韩国原版节目相比,中国版的《爸爸去哪儿》所设置的任务更有难度,且没有任何剧本,所采取的季播形式不仅迎合了观众的收视心理,也提高了广告收入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但整体拍摄效果有待提高,节目对于个人的隐私保护做得还不到位。但凭借微博微信的有力推广,不仅参与节目的名人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节目本身也得到了宣传。  相似文献   

7.
天父等着我     
《天风》2015,(10)
<正>央视综合频道大型公益寻人栏目"等着我"开播已逾一年,节目以其真实感人的内容赢得了越来越多观众的青睐,收视率持续攀升。不同于时下以搞笑、娱乐、亲子、竞赛等时尚元素为卖点的真人秀,这档节目的看点乃是透过一个个真实的寻人故事呼唤整个社会的情感回归。在这里,没有绚烂多变的舞台灯光,没有明星大腕站台助阵,只有亲切的爱讲方言的倪萍大姐,两张简单的座椅,以及那扇牵动所有人心的朱红色的希望之门。寻亲者朴实无华却情真意切的讲述,毫无造作,常令人热泪盈眶。于是,所有观众都升起了与寻亲者  相似文献   

8.
2010年,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代表的征婚相亲节目席卷全国,引导着大众走向狂欢。节目切合当下时代热点,以相亲为形式,“真人秀”为核心,给予不同婚恋观的交流碰撞的平台,然而节目火爆的同时也凸显了当下征婚娱乐节目同质化、审丑趣味、虚假作秀等问题和弊端。  相似文献   

9.
《天风》2020,(2)
正最近,一档综艺节目中的一位明星父亲火了,不过他是被网友"骂"火的。节目中他对儿子冷嘲热讽,提出各种不通情理的高要求,情绪阴晴不定、莫名其妙发怒……这位父亲如同霸道总裁,他与儿子的互动被网友不客气地冠名为"军训式育儿""诈尸式育儿"。作为一档真人秀节目,"秀"的成分有多少我们不得而知。或许观众所见并非嘉宾真实的面貌,但镜头中的那位父亲无疑戳到了很多人的痛点……  相似文献   

10.
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个体,脱离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想在交往中获得成功,就必须了解对方心理,或投其所好,或根据对方心理作出相应行动,达到沟通、合作的目的。身为节目主持人,更要围绕受众服务,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了解受众心理。 电视节目主持人:注重自身形象,融为观众一员 图像、声音并茂是电视区别于报纸广播的重要特征。主持人  相似文献   

11.
真人秀节目的娱乐性尽人皆知,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真人秀节目中究竟有没有传统文化的东西蕴含其中,尤其是从国外引进的一些节目,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真人秀节目中的传统文化是碎片化的、不系统的、不深入的,它以娱乐性为中心,是服务于娱乐性的,这也是节目在传播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说到音乐选秀类电视节目,绝大部分人肯定都知道《中国好声音》。这档节目在一夜之间可谓是成了每家每户都争先观看的音乐选秀类节目。每到星期五的时候,全国的男女老少都在为这场音乐与梦想的悬念盛宴而翘首期盼。在此之前,除了电视节目《超级女声》,没有哪一款节目可以达到这样空前的效果。随着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的播出,这一全球音乐风再次疯狂的刮了起来,一轮又一轮的刷新着各大卫视的收视记录。  相似文献   

13.
作为最受欢迎的电视综艺节目之一,真人秀一经出现便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电影对真人秀的发展也一直保持着密切地关注,甚至早在其产生前就预测到了这种电视节目形态.批判真人秀电影所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分别是后现代的真实观、被看的困境以及封闭环境下的人性角逐.而《饥饿游戏》更是将这些探讨推向更深的维度.  相似文献   

14.
电视节目质量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不同的国家设计了不同的指标来评价节目的质量,如欣赏指数、电视指数、享受指数、值得收看指数、兴趣指数、观众满意度等。文章概述了电视节目质量研究的历史、主要成果及研究动态,并系统介绍了最具影响力的欣赏指数调查,以及欣赏指数与电视收视率、节目类型、观众人口特征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后对目前电视节目质量研究中的局限和不足做出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在大众传媒发达、电视节目类型多样的今天,文化类读书节目《朗读者》《见字如面》从一众大热综艺中脱颖而出,抢夺了人们的视线。《朗读者》与《见字如面》此类节目的"火爆",得益于其亲和的形式、清新的内容、深厚的情感,用朗读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情感需求紧密相连,引发大众对文学、情感以及人生的深度思考。它们既满足了大众对优质电视节目的期待,也为其他综艺节目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视真人秀近年采取购买国外节目版权的模式引进方式,提升了节目商业竞争力和区域品牌效应的同时,也出现了内容过度娱乐化以及引进模式与本土文化不匹配等问题。因此,针对中国电视真人秀在模式引进中的问题,提出了以中国现实内容为题材的自主研发节目模式,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来强化本土价值传播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7.
湖南卫视大型声音竞技秀节目《声临其境》已经播出两季,均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从接受视域对此节目进行分析,《声临其境》在节目内容、节目形式、节目传播等多方面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心理、怀旧情结等多种需求,具有自己的特色,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好声音》在当下娱乐节目泛滥,观众审美疲劳,国家广电总局下发"限娱令"的媒体生态下,能够脱颖而出,收视率气势如虹,实属不易。而节目形式新颖,明星亲民,草根蜕变,制播分离,正能量的传达,都是其成功的因素。这也预示了以后娱乐节目发展的趋势,对其研究也就有了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脱口秀节目虽然起步较晚但却发展迅速。近年来,各大卫视纷纷开办脱口秀节目。很多脱口秀节目深受观众喜爱,节目在观众中引起了很高的话题度。但目前我国脱口秀节目还存在着话题局限、主持人素质和风格有待提高、话题内容高度不够等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吸取国外脱口秀节目的优点,改善自身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脱口秀办成真正像《欧普拉温福莉脱口秀》《今夜秀》等这种拥有长久生命力的品牌脱口秀节目。  相似文献   

20.
《撒贝宁时间·神秘的纹身》一期节目,在叙事上,采用了时间和空间交错的叙事方法,以中心人物为牵引,以出租车司机的死前留言为引子,层层设置悬念,吸引观众,并在最后交代案件事实,在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的同时,又引发观众对案件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