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尹笛 《美与时代》2007,(1):59-62
作为中原民间艺术的泥泥狗,好像在不经意间受到现代人的重视,并走进了收藏爱好者的视野.人文学者认识到它的珍贵,古老的文明也在泥泥狗身上逐渐显示出自身的价值.伏羲神话有多古老,泥泥狗也就多古老.几千年下来,泥泥狗以顽强的生命力在淮阳太昊陵边耐人寻味地"存活"着.那悠扬的哨声传播的是历史的伴音,奇特怪诞的形象,承载的是人类对生存发展,生生不息的渴望.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淮阳县泥泥狗造型艺术是古老中华始祖文化的一项重要体现,是淮阳太昊陵二月二人祖庙会中泥玩具总称,是原始图腾文化下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河南省淮阳县的泥泥狗艺人许传科以其在泥泥狗艺术上多年的坚持,被河南省文化厅授予了泥泥狗代表性传承人的称号。这不仅仅是对于许传科,对于淮阳县的泥泥狗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许传科以淮阳悠久的始祖文化为背景、以泥泥狗艺术为载体,将自己独特的风格模式在民间艺术这个平台上展现出来。三个不同学习期的转变,从传统型到创新型的跨越,将平庸与幼稚的外表褪去,展现出自己狂放怪诞的作品外形,将自己的转型期到成形期的过渡的衔接自然。许传科重要的创新理念嫁接到各种民间传统艺术都会激发起艺术的革新发展,其中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切身关乎实际的应用、保护与传承。许传科生活现状的展现,体现现阶段民间艺人的总体水平,对其艺术的思考和保护是大家需要规划的。  相似文献   

3.
河南作为戏曲大省,除豫剧、曲剧、越调三大剧种之外,还有31个稀有剧种被列为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但这些稀有剧种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一定的生存困境。河南稀有剧种的发展现状危机和机遇并存分析,可与新型文化业态融合发展。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作为地方文化基因的稀有剧种,紧跟时代脉搏,通过不同的具体路径与新型文化业态融合发展,必能走出眼前的困境,迎来繁荣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南京云锦传统工艺则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在对云锦手工技艺的传承和保护中,政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政府力量的主导下,云锦手工技艺得到了很好的保护,逐步远离了濒临消亡的境地,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然而,对于云锦手工技艺的保护并不能完全依赖于政府,还需要社会、民间力量的支持,市场的合理作用才能让云锦手工技艺根植于社会大众、保持鲜活的文化艺术价值,同时也要避免过度市场化而导致其异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政府的重视与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逐渐回到人们的视野。但是社会、环境以及人文因素的改变使得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生了变异,有的甚至处于濒危的边缘状态。对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思考,旨在分析当下社会环境中非遗保护的紧迫性,研究新媒体对非遗保护与传承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存在问题,进而思考当下新媒体传播的路径与方式,从而为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探索一条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正宗教文化与民间文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呈现出相互影响的关系:民间文学因汲取了宗教文化的内容而更加丰富多彩;宗教文化通过民间文学通俗、生动的展示,口口相传,成为脍炙人口的传说。民间文学是民众在生产生活中创作、传承、传播的语言艺术,在历史长河中代代传承,以特殊的方式延续、传递民族的历史记忆。截至目前,审批通过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已经达到1372项,其中"民间  相似文献   

7.
非遗影像化传播为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新的思路,促进了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但在利用影像数字化技术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数字化技术的双刃剑性质,真实还原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与文化语境,积极探索非遗影像传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互助双赢的共生模式。  相似文献   

8.
张旭 《美与时代》2006,(6):73-74
淮阳“泥泥狗”作为民间美术的一个特殊品种,造型奇特,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但是民间艺术的一个纯真的“精灵”,而且也是研究中原地区远古时代图腾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古老生活方式的保留愈来愈为人所重视,很多少数民族宗教文化都被积极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虽然少数民族宗教文化越来越引人注目,但是却依然没有找到有效的传承方式。少数民族宗教文化大多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传承状况举步维艰。笔者在赴岷江上游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羌族释比传承为例,运用人类学相关理论分析、讨论宗教性非遗传承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固态传承与活态传承相结合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间信仰的互动关系。本文通过上海的三个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与民间信仰、黄道婆信仰与上海的海派精神两个专题的探索,论述了下列观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出为我国民间信仰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理论,因为前者的使命就是保护与传承对建设和谐社会仍然有生命力的传统文化,而一部分的传统文化正寓含在民间信仰中。因此,我们研究保护与传承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忽略研究其民间信仰的源起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讨论中,如何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体系一直是研究和探索的重点。从人文保护与科学传承两个方面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保护进行探析。从人文角度出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想要为其创造可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就必须以人为核心,从传承主体、传承方式、传承途径三个层面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传承进行全面考虑;从科学角度来看,我们要对"非遗"文化进行科学化综合保护,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促进文化和科技的融合;从数字档案存储与传播平台技术升级等方面,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一个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充分代表当地的优秀文化艺术特征。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在旅游中体验当地文化也成为广大游客的普遍诉求。当前文旅融合背景下,在乡村旅游民宿设计中融入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提升民宿的文化体验感,增加民宿的艺术魅力,并且能促进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第一批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黔东南在全省公布的91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占了40处,为全省的44%;国家级名录全省40处,黔东南有19处,占全省的48%。在申报成功之后,如何进行有效的保护、传承、开发、利用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问题,对黔东南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是一项新的而极其重要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在摸索中保护,在探讨中开发,  相似文献   

14.
刘旻熹 《中国宗教》2022,(11):60-61
一、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1年6月“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发布,在“传统音乐”类中,佛教音乐有14项,道教音乐有22项;在“传统舞蹈”类中。  相似文献   

15.
刘紫云 《美与时代》2023,(2):129-131
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丰富。依托数字化技术加大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力度,有利于优秀民族文化成果的保留,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对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意义及策略进行阐述,以促进传统文化保护与管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作为燕赵故地,河北省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更有延续人类文明历程的文化遗产,然而多数文化遗产在时代发展浪潮中渐趋消逝甚至绝迹。因此,研究如何保护与传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课题。随着当下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借助新媒体影像艺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几千年历史中产生的非物质文化数不胜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些非物质文化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如何更好地传承、保护和发展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地方戏曲川剧为例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去传承、保护和发展这些地域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女书图案元素是体现瑶族民族形态认知,审美意象的视觉化载体,体现着本民族的生活状态与情形、民族心理特质、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与变化中得可视、可感知的形象化的形态展现。图形符号也是本民族自我认同与民族审美模式的存在样式体现。这使得女书文化图像学研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具有巨大、独特的方法学优势。通过从女书文化的共构性入手,以视觉审美,隐喻内涵的文化特征着手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能对女书文化图案元素的特质得以解析。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河南新农村住宅普遍存在着建筑装饰元素贫乏、风格混乱、脱离功能需求等问题,与当地环境格格不入,漠视和破坏了当地的传统民居文化。事实上,河南民居建筑装饰受优越地理位置、便利交通、多元文化融合发展、商业活动繁荣的影响,呈现出装饰纹样丰富、华丽与朴实共存、灰塑的应用独特、重视门的装饰等特点。只有从传统民居中探索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继承和发展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将传统与现代结合,才能使新农村住宅既能体现浓郁的地方特色,又能表现现代农村的"新"气象,为新农村住宅设计建设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五台山殊像寺佛教音乐,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五台山佛乐"重要组成部分,其现状与保护情况能够充分反映出整个五台山佛乐的基本情况。通过对其进行考察,我们也能了解到当前我国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与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