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三维交互动画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发展。它能够给予使用者更深的视觉沉浸感和多感官的虚拟交互体验,弥补了普通三维动画的局限性和不足,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2.
论责任心的类型与层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责任心的类型多种多样,并且,自个体步入前习俗水千开始,其责任心就既不再是有与无的关系,也不是一个平面关系,而是一个呈金字塔形的层级关系。就正确责任心而言,将“他律型责任心”与“自律型责任心”、“硬角色责任心”与“软角色责任心”进行排列组合,并考虑到量的差异,就生出了发展水平高低不同的多层次责任心:其中,拥有他律型硬角色责任心,是做个有责任心之人的底线。拥有第二层次的责任心有两种典型做法:一是拥有一般水平的自律型硬角色责任心;二是拥有他律型软角色责任心。个体二旦拥有一般水平的自律型软角色责任心,其责任心就达到了第三层次。拥有第四层次的责任心有两种典型做法:拥有高水平的自律型硬角色责任心,或拥有舍小我成大我且自律型软角色责任心。拥有高水平自律型软角色责任心,是做一个有责任心之人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3.
虚拟化身(virtual avatar)是玩家在视频游戏中的虚拟自我呈现方式, 通过操控虚拟化身, 玩家可扮演不同的角色, 并拥有新的身份。作为现实自我的投射和展示, 虚拟化身会影响个体的自我认同, 并带来自我的变化。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虚拟化身对个体自我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 在视频游戏中操纵虚拟化身进行行为和身份模拟会影响个体的自我概念。相关理论从不同视角解释了虚拟化身影响自我概念的原因。另外, 已有研究表明虚拟化身与自我概念的关系受到化身线索、视频游戏特征及个体因素的影响; 自我临场感和化身认同是虚拟化身影响自我概念的内在心理机制。未来研究应关注虚拟化身对自我概念的深层次影响和长期影响, 化身形象和行为两种线索的交互影响, 以及虚拟化身带来的自我概念改变对现实行为的影响, 并加强该领域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角色设定对动画影片的制作和运行非常重要,动画师综合运用色彩、动作、外型等因素塑造的一个个具有生命力和个性特点的角色,会深深地印在观众的脑海中。可见,角色设定在整个动漫产业中是最基础、最具体的工作。本文就角色的造型、色彩、动作及风格等对消费者的影响进行分析,以阐明角色设定在动画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张静  陈巍 《心理学报》2016,(8):933-945
身体意象是个体在意识层面对与身体有关的知觉、态度及信念,它的稳定性与可塑性一直存在争论。本研究使用方位追踪仪、数据手套及投影仪,通过2个实验考查虚拟手错觉中距离参照系对身体拥有感的影响。实验1在虚拟环境中采用经典橡胶手错觉的变式,考察同步性和虚拟手位置对拥有感的影响;实验2引入距离参照系,考察在不同参照条件下被试对同一个位置的虚拟手在不同同步情况下的拥有感错觉。研究结果发现:(1)无论是同步性还是距离都会对虚拟手错觉中的拥有感产生影响,即同步比不同步条件下、距离近比距离远条件下拥有感显著;(2)不同的距离参照系对同一位置的拥有感体验影响差异显著,先近后远的呈现方式会减弱错觉而先远后近的呈现方式则会加强错觉。这一发现与身体拥有感是受稳定的身体意象调节的假设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6.
为考察材料生态性、被试性别和角色性别对理解友好与敌对意图的影响,分析了100名被试观察由2名男性或2名女性表演的三类互动意图的照片或卡通时的正确率和反应时。结果:理解真实人物的正确率高于虚拟角色;女性被试理解虚拟角色的反应时长于真实人物,而男性被试却未出现材料生态性差异;理解男性角色敌对意图的反应时短于女性角色的,而理解友好意图时却未出现角色性别差异。研究为负性偏向等理论提供实证证据,揭示材料生态性、角色性别对理解友好和敌对意图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7.
《古船》和《双城记》这两部作品中都拥有极为庞杂的人物角色。但在这众多的角色当中,两部作品却恰巧都存在着“怪异”性格的人物形象,即隋不召和卡顿。在《古船》当中,隋不召是一个贯穿全文的角色,他见证着镇上的发展进程,历经一切悲苦与磨难,改革与创新。他的生活就如他的名字一样,他只是他自己的,不听任何人的常规的召唤,正常的伦理道德与权势判决不了他。  相似文献   

8.
杨帆 《美与时代》2014,(12):34-3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设计行业之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三维动画作为一种先进的设计方式与建筑行业联系在一起,建筑三维动画也由此而生。探讨了三维动画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以最后报价谈判问题为实验材料,考察了混合动机冲突情境中决策权力和社会角色的影响。结果表明:(1)决策权力对决策者的决定有显著影响。拥有分配权的决策者倾向于采取竞争策略,拥有要求权的决策者倾向于采取平均分配策略,拥有否决权的决策者倾向于采取合作策略。(2)社会角色对决策者的决定有显著影响。与陌生人角色相比,担任好朋友角色的决策者决定得到的点数明显地更低。  相似文献   

10.
卡通角色的成功定位往往和流行趋势、流行思潮关系紧密。剖析其成功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两点:1,卡通角色的定位顺应了当时的流行趋势;2,卡通角色的成功定位引领了新的流行趋势。而时下的中国动漫,只有在正确处理好流行趋势与角色定位的关系后,才有望打造出魅力十足、生命力旺盛的卡通明星。  相似文献   

11.
涂先智 《美与时代》2007,(3):100-101
本文主要是从三维动画创作的流程并结合传统的动画理论,提出运用新工具的同时出现在现阶段三维动画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数字三维动画在当今CG艺术中占着重要的主导地位。数字三维动画作品的发展不仅要在技术上有所突破,更重要的是在数字三维动画的创意思维上有所突破。本文主要通过对颠覆性创意思维在动画制作中的重要性展开论述,文章针对数字三维动画主题的颠覆性思维,研究如何打破常规的思维、常规的动画制作手法以及动画制作的独特性为主进行阐述。文章中强调中国动画的发展要注重中国民族本土文化的发掘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动画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教会是否有天主的生命力,主要看这个教会中,拥有基督生命人的比例。谁是拥有主的生命的人呢?换成今天福音中的话,是将自己的整个生命归还给天主的人。因为,人原是按天  相似文献   

14.
虚拟技术正在改变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郦全民 《哲学动态》2001,(12):14-18
世纪之交 ,基于计算机和网络 ,虚拟技术 (VirtualTechnology)正掀起一次巨大的虚拟化浪潮 ,从而不可逆转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进化历程。这次虚拟化浪潮 ,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方式 ,而且悄然地改变着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环境 ,以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于在由虚拟公司、虚拟社区等构成的虚拟世界中生存和发展。我们知道 ,在很大程度上 ,哲学的生命力源于对时代变革作出积极的响应 ,因此 ,当代哲学家有责任对由虚拟技术所引起的人类进化历程的改变作出及时的反思。不仅如此 ,虚拟技术也对传统…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三维动画的迅速发展,整个世界都掀起了三维动画的热潮,中国也不例外。不论从计算机技术水平还是文化特色来说,三维动画都不应该成为我们中国动画发展的主体模式,一味的模仿和赶时髦只会让中国动画走入歧途。中国动画的出路还是应该回到动画艺术本身上来,发掘中国特色传统文化的精髓,找寻这些富有特点的文化形式和动画艺术之间的切入点,创造出属于中国自己的动画类型。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活环境的关注也日益提高,这对环境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随着数字虚拟技术的发展,给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促进了环境艺术设计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化与数字化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代社会已然步入大数据时代,艺术与科技开始高度结合,这对具体的艺术学科发展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同时,基于"作品"的意义重新回归至美术史研究的前沿,大数据时代也为经典绘画作品的重构带来了诸多可能性。具体而言,大数据时代下对经典绘画作品的重构包括由现场观看转向图像转译,由二维图式转向三维动画,由虚拟模仿转向真实再现,由经典拜读转向名作戏仿四种主要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三维动画是计算机技术推动的产物,它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传统动画无法表现的东西做出视觉特效,极大的拓宽了动画的表现力视野。三维动画技术是一项在发展中的技术,它融合了技术与艺术的精华,因而它的表现力也在丰富之中。  相似文献   

19.
自我控制是欺骗识别中一种重要的动机线索。但无论是在识别欺骗中, 自我控制扮演的动机线索角色, 还是在欺骗行为中, 自我控制扮演的监管机制的角色, 其认知机制和神经基础还不完全清楚。自我控制能力与自我控制资源对欺骗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而这些影响的神经基础也还没有完全破解。因此, 有必要结合行为、事件相关电位(ERP)及功能性磁共振(fMRI)等多种技术手段来考察识别欺骗和欺骗行为中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控制资源在欺骗中的作用及其心理机制。旨在探求在识别欺骗中是识别他人自我控制能力, 还是识别他人自我控制资源在起主要作用; 欺骗行为中是自我控制能力, 还是自我控制资源在起主要作用; 自我控制资源对欺骗行为的影响是符合能量耗竭观, 还是符合能量保存观。  相似文献   

20.
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艺术与哲学、历史、文学等学科一样扮演着中坚力量的角色.艺术教育作为学校"副科"的时代即将结束.艺术经验对丰富人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它总是与人性中最深层的东西息息相通.一个没有艺术的民族和社会是不可思议的,正如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健全的教育一样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