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观色彩是画家抒发主观情感、表达内在精神追求的创作手段,是画家对创作对象的独特感受和艺术创造。我国当代油画是和传统文化精神密切结合起来的,中国传统绘画讲究意象,即画家个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和自我精神建构,当代中国油画家多年的艺术实践早将中国绘画的艺术思维和形态特征不自觉地融入了油画创作中,主观色彩的独特表现力也越来越得到艺术家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绘画讲究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中国画意境的传达有赖于画中虚实的表现,而画中的“虚实”是画家化自然之境这胸中之意的深刻体悟的结果,是画家主观精神境界和艺术修养的体现。运实于虚,无虚非实,“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表现手法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3.
绘画是一种体现自我主观情感比较强的艺术形式,情感常常是创造者灵感的源泉,绘画艺术是有生命的,而画家所投入的真挚情感,则是其对生活有深刻体验,对生活有独到观察的一种想象反应。没有情感,想象力也无从得来,绘画艺术则无创造性,没有灵魂。所以,画家在绘画创作过程中,需要具备丰沛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4.
在绘画中,色彩对绘画内涵的表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画家绘画会受到心情的影响,使用的色彩也会体现出一个画家的独特风格,色彩在运用时也能够体现画家的独具匠心。如果画家在色彩的使用方面没有表达出内心的情感,忽视了色彩所产生的作用,作品本身所发挥出来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使作品的魅力被降低。  相似文献   

5.
由于文人参与绘画后,注重笔墨表现中传达出画家的精神个性,从而愈发将绘画表现转向了灵动有生气力量这一表现品格。这一特点从宋代起由文人画家的大力倡导,到元代经过文人画家的实践发展,以元四家为楷模,致使明清画家愈发认同于这种既表现物象,又体现出笔墨独特精神的表现品格。  相似文献   

6.
中国绘画不是注重写实的逼真性,是强调一种主观的意象特征,并进而获得自我娱情的精神感悟.中国绘画描绘形象的目的不是像西方写实绘画那样创造一个视觉幻想的世界,而是把绘画当成一种表达创造者情感的活动,是表现画家心中的感受之境.  相似文献   

7.
风景油画是画家对人文风景与自然风景的转述,画卷传达出画者对于客观景色的主观感受,是画家心灵的体现。它是一门最直接的理解自然、解释自然以及表达情感的艺术。风景油画经由历代艺术家的发展与探究,形成了一条民族化、本土化特色的道路。因为画家身处不同的地域环境,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所以对绘画语言的处理和画面的情感传达方式皆有差异。文章通过分析中国不同地域风景油画的特征,浅析地域性对于风景油画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兰芳 《美与时代》2006,(7):49-51
通过对古希腊、古罗马到文艺复兴时期以及中国古代传统画论中“摹仿说”含义的阐述,可以看出艺术的摹仿不是对客观自然简单的摹拟,而是要发挥画家的主观能动性。精神层面在绘画创作中占重要的地位,绘画创作应以客观自然来表达主观之情。  相似文献   

9.
文人画始于唐代,至宋代苏轼提出"士夫画"而发展,到明朝董其昌提出文人画而盛行,绘画的收藏、品评也在文人士大夫中蔚然成风。"文人画"的发展可谓是创作理论与当时画家的艺术实践相互影响或促动,在绘画创作的实践中文人画家逐渐形成了丰富的绘画观并建立了一套独特的品评理论体系。儒道禅思想对文人画品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绘画的整个过程中,而且具体反映在画家对造形、笔墨、构图等方面的独特追求上。文人画以抒发性灵、彰显个性为旨归,不求形似、重神甚于重形,以逸笔抒写逸气,重在写意、力求表达意境。文人画家认为笔墨具有不依附于表现对象的独立的形式美,并能表达人的主观精神,因此具有独特的笔墨语言。文人画在色彩表现上重主观性,重水墨轻彩色,色彩表现追求意尽不求颜色似。文人画的画面构图崇尚简洁和留白,并打破时空的限制,依据主观感受经营画面,又注重画外功夫的修炼,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从风格的整体倾向性而言,文人画呈现出淡、雅、拙和荒寒的意境。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初,表现主义流行于西方世界,这一流派的流行给西方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多的绘画表现方式。在绘画领域,其比较注重人主观意识的表达,画作中往往体现着创作者的内心,是对现实生活的抽象化处理。文章通过梳理表现主义绘画发展历程,从而更深刻地了解这一艺术流派最具影响力的画家爱德华·蒙克,以其在1893所创作的代表作《呐喊》为例,分析其如何将表现主义的情感推到了顶峰。  相似文献   

11.
艺术作品中空间的创造,始终是艺术创作中的关键一环.比较而言,传统古典写实绘画追求和展现的是客观空间,而当代绘画主要展示的是主观空间."绘画中主观空间的构建是根据画家的创作意图而进行的,由于绘画风格、创作方法、创作意图的不同,故而呈现出不同的空间样式".现代绘画有其独特的空间处理手法,主观空间"导致了一种双向变化的现象,即一方面可以使赋予自我的意义随着它与环境关系的更迭而改变,另一方面,又使空间随着对我们的感情意义的改变而构成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艺术史的演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艺术形式的演进.画家李伯安以"笔墨服务于绘画主题"为原则,主动寻找自己的形式语言,创作出既体现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精神"、又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绘画作品.  相似文献   

13.
工笔花鸟画是我国传统绘画体系里的一种绘画方式,绘画作品中表现出浓厚的装饰意蕴。工笔花鸟画无论在造型还是在绘画色彩、表现形式与绘画方法中都体现出了高度的样式化与程式化。这和强调绘画理性的主观归纳及其规律性的装饰性绘画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对传统绘画功能与形式中的装饰性因素做简单分析,旨在厘清装饰性因素对传统花鸟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山水画与风景画是代表着中西方各自文化艺术特征的一门重要画科。作为把中国山水画和地形图区分开来的第一人,王微反对"自然主义"的写生方法,提出"明神降之"的绘画思想,把人的主观精神引入创作中,对后世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影响很大;米勒是19世纪最受法国人民爱戴的现实主义画家,受当时巴比松画派的影响,其绘画思想在主张自然主义的同时也融入了主观情思。通过比较两人的绘画思想发现他们有异同之处,所以试图由此研究中西方绘画思想存在的相通和差异之处,使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学会贯通,互相借鉴,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5.
抽象构成形式符号是有意义的艺术精神,是艺术创作思想、情感和情绪的绘画表现方式,是绘画艺术的精髓.建立抽象构成形式符号系统并体验其艺术精神,使画家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体系,不断拓宽画家的创造思维领域.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当代艺术中,意象艺术受到了广泛关注,并成为了当代艺术家的一种美学追求。意象是情感的物化形态,意象的创造基于画家对事物外部和内在特征的深刻认识,基于画家对事物的强烈感受,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最愉快的邂逅。表达真情实感,是画家创造意象的全部目的。现代艺术只有通过意象的通道,才能达到超越性艺术精神的领地。作为一种成熟的艺术体系,它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文化价值方面,在价值观念上放弃了统一的、绝对的美的标准,从而创造了中国当代意象性油画一种全新的审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绘画是以线造型的艺术,线在速写中的运用及艺术表现是画家最纯粹的精神体验。速写不受任何时间、地点、环境、场所的限制,以最简洁的线,最热烈的情感,最少的语言修饰,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绘画语汇中用线进行艺术表现的杰出代表。速写中的线条是绘画语言人格化最集中,最典型的具体体现。速写中的线是有生命的。它是画家内在的精神气质和外在表现形式、艺术手段和技巧的总合。一幅好的速写,线在画面中艺术表现水平的高低最为关键。它的个性化表达是画家的情感与理性在绘画领域最集中、最具体、最卓越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8.
勃纳尔是纳比派主要代表画家。他的绘画以热烈的色彩被世人熟知,被后人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色彩画家之一。波纳尔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他不是简单地描摹自然,而是对空间、光线、色彩、构图等绘画元素的深入探究,把要描绘的客体进行个人主观处理。后期,他的绘画创作便达到了随心所欲的艺术境界。他利用手中的画笔,在艺术世界中徜徉。他的绘画风格独特,以室内场景人物题材居多。在波纳尔的画作中,可以清晰地体会到他对绘画、对艺术、对世界的独到看法。正是波纳尔对于要描绘的对象的主观加工,才造就了他独到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9.
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在德国出现的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艺术流派,其以批判意识和色彩,表现艺术家自己的主观精神,对整个现代艺术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特别是在表现主义绘画中,现主义画家们彼此的个性面貌也是差异非常的大,但都遵循着对色彩和个性的解放。本文就从个性色彩来解读表现主义的绘画语言。  相似文献   

20.
写实绘画的描写来自人们对世界的观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解剖学、透视学、光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一步一步加强了对客观真实的探知。同时,人文、价值、情感等由人的成长而建立的主观意识形态也影响着人对真实的感受。画家们由此出发,利用人感受万物的知觉,在二维平面“欺骗”观者的知觉,以达成写实绘画对真实的描写,而画家不同的观察方式又影响着其绘画方式,因此呈现出写实绘画史上群星璀璨的作品。从客观与主观的视角,揭示写实绘画对真实的描写方式,也在美学方面探讨写实绘画的艺术价值,相信写实绘画对真实的追求,无论是在过去、当今,还是未来,都拥有着巨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