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柏拉图"理念"说与老庄关于"道"的观点虽然起源于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但作为美学衍生的母体和审美评价标准,都是对世界本源进行叩问与探究的结果,在美学态度和文学价值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取向。而魏晋文学极大地继承了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哲学,其崇尚自然的价值指向和寻求人格自由的内在精神,是中国文学实现美感自觉开拓的源动力。在对老庄思想的继承和改良中,魏晋文学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范式:淡化了文学创作的功利目的性,体现了创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鲜明的时代特征,强化了文本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由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和韩国成均馆大学东洋哲学科BK21事业团联合主办的"东方美学和文化产业的当代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1月22~24日在山东大学召开.来自韩国、日本、美国及国内的40余位东方美学和文化产业研究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围绕"东方美学和文化产业的当代发展"这一主题进行研讨,分设了"亚洲美学的历史与现状"、"亚洲美学的新生长点"与"当代文化产业的发展"三个分议题,会议讨论热烈,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Wabi-sabi寂"美学根植于禅宗思想,是日本独具特色的自然美学观。"寂"形成于日本中世时代,是其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美学理念。寂美学实质上是一种生活态度,其倡导自然、简朴的生活方式。无印良品突出的特点是其简约素朴的外观、自然环保的材料等。无印良品的产品设计理念向我们诠释了寂美学的内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无印良品是对寂美学的继承和延伸。  相似文献   

4.
空灵是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又是中国文学、艺术的一种美学风格。空灵之美是与充实之美相对应的一种美的形态。"空灵"之"空",就是空寂、空阔。"空灵"之"灵",就是灵活、灵动。空是空寂的本体,灵是活跃的生命。空灵美在文学的各种文体、艺术的各种形式中都有大量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模糊学"分支中的"模糊美学",引入了"模糊"的概念。在艺术领域中,将"模糊美学"用于对经典作家、画家的优秀文学、音乐作品以及视觉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它们都多多少少有着模糊美学的渗透与体现,正因为有着这一层"模糊",艺术作品可以通过不同的形态呈现出为人认可的多种形式的美,而这些形式美本质上都是由情感引发的。  相似文献   

6.
从古至今,鹿都是汉族文学中的重要意象,它在文学文本中显现出了丰富的美学特质,成为了汉族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丰富的美学特质背后,隐藏的是汉族作家独特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内涵。鹿意象自身特有的美学特质与汉族作家传递出的精神风貌相互交织,构成了鹿意象在汉族文学书写中独特的审美内蕴。  相似文献   

7.
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美学家加利瓦诺·德拉·沃尔佩深受20世纪西方"语言学转向"的影响,在坚持文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点的同时,从"语义辩证法"出发,提出以语言符号学、结构主义等手段对文学社会意识形态性进行语义分析,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进行了必要的改造。本文拟从分析沃尔佩美学思想的哲学方法论入手,对其符号美学的诸观点,尤其是国内学界鲜有论及的结构主义倾向逐步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8.
杨平  任晓寅 《哲学动态》2008,(2):106-107
2007年9月15~16 日,"中国现代诗学和美学的开端"研讨会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召开,会议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美学研究室、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研究室联合主办.会议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其主旨是为进一步揭示中国诗学美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柳宗悦的"民艺"思想,为日本的设计走向世界在理论层面奠定了基础。他发动的"民艺运动"是一场深刻的生活美学启蒙运动,他认为所有的美都是从传统中孕育出来的。其子柳宗理却身体力行地把"民艺"精神与现代主义设计结合了起来,成为了日本工业设计领域最为人瞩目的设计师。从柳氏父子的学术道路与设计思想可以看出,日本设计是在继承传统中向西方学习,从而最终成就了"日本设计"的。  相似文献   

10.
郭昭第教授《中国抒情美学论要》立足非二非不二思维基础,围绕中国文学抒情之创作、文本和阅读传统,系统阐述和彰显了中国文学主体与客体、内容与形式、阐释与反阐释平等不二的智慧美学精神,从艺术视域尤其是抒情视域建构了中国智慧美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对20世纪中国文学运动和创作实践进行美学理论分析,可以看出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是美学精神的外在显现,并且美学理论与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经历了实践结合、地位丧失和观念回归三个阶段。通过这些分析和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整个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认识,也希望能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2.
我看美学"三国" 问:20世纪50-60年代,在国内展开了一场美学大讨论.那么,这场讨论主要是在哪几派中进行的?它们各自所持观点是什么?主要代表人物是谁? 答:上个世纪50-60年代,在美学史上最引人注目、能够留下重重一笔的学术活动,是进行了一场了全国性美学大辩论.这是在中国政治批判接连不断、政治几乎掩盖一切的特殊环境中,在诸如批判《武训传》、批判胡适、批判胡风、反右派、反右倾机会主义等等各种火药味甚浓的政治运动夹缝中,少有的基本属于学术本身的自由辩论活动.大辩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蔡仪先生(1906-1992,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曾就学于北京大学、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哲学教育系和九州帝国大学日本文学系,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原名蔡南冠,湖南攸县人),朱光潜先生(1897-1986,北京大学教授,曾就学于香港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和后起的李泽厚先生(1930-,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曾就学于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家、美学家,湖南宁乡人).他们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演出了一场有声有色的美学"三国演义",在激烈的学术交战中迸发火花,各自申说、阐发、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美学主张,形成各具特色、三足鼎立的美学学派,共同对中国现代美学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易以道阴阳",《周易》实际是向人揭示阴阳对立统一规律的书。《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也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母体。"阴阳和谐"理论同样也融入了中国人的血脉性格,影响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标准和理想,指导了我国美学的各个领域,包括绘画、书法、音乐、舞蹈、建筑、文学等。因此,可以说,"阴阳和谐"理论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14.
正为增进河南省美学学者、研究者、教育工作者及美学爱好者之间的沟通,加强学术交流,提高我省美学研究水平,促进中原审美文化的发展,为我省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根据我省广大美学美育工作者的要求,经河南省社科联领导研究,由郑州大学(文学院)美学研究所、《美与时代》杂志社负责筹备第二届"河南省美学学会"。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从即日起,郑州大学美学研究所和《美与时代》杂志社将陆续与上届美学会会员和现在从事美学相关工作者进行联系,收集相关资料,准备会员大会的先期工作。二、新一届美学会会员拟包括美学原理、文艺美学(含文学,影视、戏剧、音乐、美术、书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比较具有相似特征的两类故事,即女神--女仙降临故事和凡男遇女仙故事的"同"与"异",总结了这两类故事的文学特征,着重分析了道教的世俗化以及神仙观念的美学化对这两类小说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和大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学是大学本科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但是,美学教学却面临着"有价无市"的尴尬局面。造成美学教学和美学研究及美学地位脱节的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外部来说,社会价值观的变化、高等教育目标的偏移与文化语境的变迁是三个深层原因;从美内部来说,美学的哲学化、美学教学的研究化及美学教法的陈旧化是三个重要因素。解决当下美学教学困境的出路有待探索,在无力改变外部环境的情况下,美学教学应当返观自身,努力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入手,以共同改善当下美学教学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心与物的关系的研究,是中国传统美学中一以贯之且卓有成效的研究.从根本上讲,心物论是建立在感应论的基础之上,即心与物是双向建构的关系.心与物的交汇点在"情志",它是中国文学的出发点和语言策略,更是中国文学的灵魂和内在线索.  相似文献   

18.
以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岛崎藤村的《千曲川风情》为例,从创作视角和创作伦理的角度结合文本进行分析。揭示了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对"自然本身"追求的僵硬和片面,"绝对客观"的创作观念混淆了客观和真实两种不同的属性,使自然主义实际上成为了"客观主义";而作为创作手段的"绝对客观"的文字,恰恰呈现了最"不自然"的自然。  相似文献   

19.
宋代是我国经济文化高速发展时期,在工艺美术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其工艺美学风格逐渐改变了唐人崇尚博大、色彩绚丽以及装饰奢华的取向,转而推崇温润、典雅、简约、严谨和理性。工艺美学风格的转变与当时宋代哲学思想的影响有很大关联。理学崇尚实用、克制、严谨,禅宗推崇“顿悟”、亲近自然等思想,都对宋代工艺美学影响极大。随着理学和禅宗传入日本,一个成为日本统治阶级主流思想,一个对日本人的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其工艺美学取向也影响了日本。通过日本的古代以及当代设计,不难发现其尚简约、重禅意的设计风格与理学及禅宗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在他一生的后期中,从事于历史、语言、文学的研究和创作,表示与哲学分手,但他一刻也没有与哲学分离,无时不受哲学支配。什么哲学支配他呢?叔本华哲学。当王国维宣称他与哲学分手时,他就着手于美学问题的研究。除《红楼梦研究》是美学的著作外,他还写了多篇的美学论文,处处都流露出他对叔本华美学理论的惓惓之情。王国维的《屈子文学之精神》(1906年)、《文学小言十七则》(1906年)、《古雅在美学上之地位》(1907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